韓勇強:用導航技術指引現代化強國之路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祝傳海 科學中國人

韓勇強

現代人出行,特別是選擇自駕或步行等方式時,通常都離不開導航。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道路越修越多,出行路線更加多元和複雜,如果沒有導航,估計很多人都會迷路。事實上,導航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軍事領域更是不可或缺。飛彈定位、士兵偵查等都離不開導航技術。近年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都特別重視對導航控制技術的研究和開發,致力於利用現代通信、自動化以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來提高導航的精度和性能。而這,也正是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副研究員韓勇強的目標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002年,19歲的韓勇強考入燕山大學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後,他選擇了北京理工大學導航、制導與控制專業進行深造。「讀碩士前,我對這個專業一無所知。報專業時,我一看到『導航』『制導』這幾個字,就非常感興趣。」韓勇強說,「我一直都很喜歡軍事,從小就喜歡閱讀這方面的雜誌。上大學時,有位老師談及美國在某場戰爭中要用飛彈去炸毀一座電站。他們發射了第一枚飛彈將牆壁炸出了一個洞,第二枚飛彈順著這個洞鑽進去把電站炸毀了。這個畫面一直留在了我的腦海裡,讓我明白精準的導航技術可以有效助力軍事戰鬥。於是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個專業。」

讀碩士期間,韓勇強所在的課題組承擔了很多國家重要型號裝備的研製工作。而在眾多高校中,能承擔這類工作的屈指可數。韓勇強深感幸運的同時,也明白機會的難能可貴,即使是從又苦又累的基礎性工作做起,他也毫無怨言。「在剛開始參與科研項目時,我就負責看杆。」韓勇強說,「一般在測試車輛導航系統的性能時,會在路邊擺上一個標誌杆。車子開走後,為了避免這個杆被移動或者被偷走,就得有人在那看著,而我就負責這個工作。雖然很簡單,但是一想到測試的設備很有可能會用到我國某個武器平臺中,我就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通過一點一滴的累積,韓勇強的科研能力逐漸增強,他負責的工作也由一些基礎性任務發展到關鍵性功能的研發。到博士階段,他在做導航系統的測試實驗時,由於科研進度已經上升到保密階段,相關單位不得不派警車進行保護。韓勇強笑著說:「當時內心裡還是覺得挺威風的,但也深深感覺到肩上的責任巨大。」

在讀博的最後一年,韓勇強遠赴美國南加州大學進行交流學習。儘管當時的導師並不專攻導航,而是研究控制領域,但也讓他受益匪淺。「學習知識,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邁克教授的指導下,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控制理論方面的知識,讓我知道了現在所從事的專業的全貌,對其脈絡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韓勇強說,「就像是站在山頂俯瞰世間萬物,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2013年,韓勇強以一名老師的身份回到了北京理工大學,主要從事慣性導航、地面平臺導航、行人導航、水下平臺導航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來,韓勇強先後主持和參與了原「863」計劃項目、型號項目研製、裝發預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課題,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多款國家重要型號裝備,年均科研經費超300萬元。此外,他還在國內外核心期刊與會議中共發表SCI/EI論文30餘篇,其中SCI收錄10篇,申請發明專利20餘項,授權5項,其中一項成功實現專利轉化,創造經濟效益21萬元。

面對所取得的成績,韓勇強坦言,人的成功需要正確的引導,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儘管科研是枯燥無味的,但當你對它充滿興趣時,你就會發現,它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情。

在辦公室

「努力把導航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導航看似簡單,事實上它所包含的技術種類非常多。以車輛導航為例,韓勇強向我們介紹了目前世界上比較常用的幾種車輛定位技術。

慣性導航系統(簡稱INS),是指不依賴於任何外界信息,靠自身的慣性敏感器件(陀螺儀和加速度計)測量導航參數的系統。它不受天然的或人為的幹擾,具有良好的隱蔽性,是一種完全自主式的導航系統。「就好像一個人閉著眼睛走路,在心裡默記自己走了多少步,轉了幾個彎,以此來推算自己移動後所處的位置。」韓勇強解釋道,慣性導航的基本原理就是牛頓力學定律。根據所選慣性器件的不同,慣性導航系統又分為雷射慣導、光纖慣導、MEMS慣導等多個類別,但無論哪種慣導,在長時間工作之後,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累積誤差。為提高系統的絕對精度,就需要增加其他導航傳感器輔助定位。由於該系統的造價較高,所以它在普通車輛導航定位領域應用不多,主要用在軍事用途上。

GPS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及實時提供高精度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時間信息等一系列優點,是實現全球導航定位的一種高新技術。GPS定位技術的基本原理是採用測量學中通用的測距交會確定點位的方法。但由於GPS是一種無線電衛星導航系統,在城市高樓區、林蔭道、涵洞等地方有可能導致GPS定位信號的暫時中斷;因牆體或山的側面所造成的多路徑效應,GPS接收機同樣也無法識別,並可能導致相當大的偏差。這說明GPS定位系統雖然定位精度較高,但一旦可靠性遭到破壞,便會失去其導航能力。

「除此之外,車輛導航還會運用到航位推算系統(簡稱DR)、地圖匹配(簡稱MM)、地面無線電頻率定位(簡稱TRF)等技術。但不可否認,任何一種單一的導航系統其精度和使用範圍都有一定的限制。」韓勇強說,「為了將各種傳感器的測量信息進行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信息,保障車輛定位的全程連續性,我們決定採用多傳感器信息融合技術,研製各種實用的組合導航系統。」由此,他和團隊成員開展了關於實時定位與製圖(SLAM)技術的研究。

要理解SLAM技術,韓勇強介紹,首先還得從「視覺導航」說起。視覺導航,即利用視覺傳感器(主要為攝像頭)實現自身位姿信息的推算。它通過對周圍環境進行不間斷的拍攝,對相鄰的兩幀照片進行特徵點匹配,從而獲得自身的旋轉和位移信息,進而實現位姿測量,這項技術又被稱為「視覺裡程計」。視覺裡程計所推算的位置信息也存在誤差累積的問題,把車輛行駛過的區域的特徵點進行匯總處理,構建一個環境地圖,當車輛再次行駛到這個區域時進行迴環檢測和誤差修正,可以極大地消除累積誤差,提高導航精度,這項技術就叫SLAM技術。

SLAM技術是當前世界範圍內地面移動平臺導航技術的熱點。目前,韓勇強所在的項目團隊基於本身在慣性技術領域的技術積累,在此項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並開始在物流機器人、室內巡航機器人、無人駕駛車輛等領域實現了應用。

除了進行車輛定位與導航,導航技術還可以在訓練運動員、消防救援等方面發揮作用。韓勇強說:「例如目前我們團隊開展了一項『科技助力奧運』項目。遊泳運動員通過使用一些穿戴式的慣性氣墊,在其運動時,我們就可以對他們的運動特性進行捕獲,幫助其進行運動姿勢糾正和技巧分析。再比如單兵導航系統不受環境制約,在日常的消防救災中,它能為消防員提供精準的定位,避免消防員被火場包圍。」

雖然導航技術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其應用範圍主要還是集中在軍事領域。近期,韓勇強團隊成功研製生產出陸用定位定嚮導航系統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已在兵器加榴炮、迫榴炮系統和航天領域防空飛彈發射車、指揮車等多個型號武器系統中得到應用。當被問及科研目標時,韓勇強笑著回答道:「我希望把導航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加強我國軍隊武器的現代化建設,為國防事業做出積極貢獻。」

原標題:《韓勇強:用導航技術指引現代化強國之路》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學把握現代化之路的中國特色
    來源:天津日報展望二〇三五年,《建議》從創新型國家和現代經濟體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文化強國和生態文明建設、對外開放和國內生產、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以及實現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發展等多重視角進行頂層設計。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
    1969年,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下達研製任務,我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強國之路就此啟程。這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茁壯成長的50年,是在追求卓越中劈波斬浪的50年,也是在接續奮鬥中革故鼎新的50年。
  • 擘畫現代化偉大藍圖指引未來發展新航向
    擘畫現代化偉大藍圖指引未來發展新航向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1.15 星期日 冷 靜    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擘畫發展藍圖
  • 胡鞍鋼:強國時代的強國「戰略集」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此,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出了戰略性的安排,其中關鍵的核心詞就是「強國」,可稱為中國的「強國大戰略」,包括了11個方面的強國戰略。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1969年,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下達研製任務,我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強國之路就此啟程。這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茁壯成長的50年,是在追求卓越中劈波斬浪的50年,也是在接續奮鬥中革故鼎新的50年。
  • 以智慧校園建設為藍圖,哈職大步邁向教育現代化發展之路
    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是支撐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引領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建設智慧校園,哈職走上教育信息化的變革發展之路在黑龍江就有這樣一所院校,它是全省唯一入選「雙高計劃」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2002年,由七所院校合併組建而來,先後榮獲全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50強」、「國際影響力50強」、「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等稱號,它就是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簡稱「哈職」)。
  • 新的戰略安排:分兩個階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原標題:分兩個階段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所謂「兩個階段」,即: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一個個時間節點,勾勒出奮進的坐標,設定了前行的節奏。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
    1969年,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於1970年親自批准下達研製任務,我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強國之路就此啟程1996年,江澤民同志指出,氣象事業發展水平的高低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的標誌之一,要堅持為國民經濟各行各業服務的宗旨。氣象現代化以不倦姿態走上無止境的攀登之旅。
  •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組網完成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從立項論證到啟動實施、從雙星定位到區域組網,再到覆蓋全球,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歷經30多年探索實踐,北鬥人接續奮鬥,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自我超越的建設發展之路,建成了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成為我國第一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為世界衛星導航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全球民眾共享更優質的時空精準服務提供了更多選擇
  • 仰望星空的姐姐,乘風破浪的人生,「北鬥女神」王莉的航天強國夢
    當我們歡度「雙節」之時,千萬不要忘記有這麼一群為祖國強盛而默默奉獻的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研發,只為打破國外對於衛星導航技術的壟斷,早日實現中國的航天強國夢。隨著今年6月北鬥導航系統的全球組網成功,北鬥人26年的心血終於開花結果——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時空基準」,中國在衛星導航技術上再也不受制於人。
  • 高德地圖三維實景導航:立體實景指引更清晰,複雜路口不再猶豫
    但對於已經成為出行剛需的手機地圖而言,現在市面上的手機地圖大多數還處於二維平面導航的階段,在簡單道路上的指引自然還好,而在複雜的道路區域,就暴露了平面導航指引的弊端。在經過立交橋等複雜路段時,司機需要一邊忙著開車,一邊辨認屏幕上的指引路線,還要仔細確認面前的幾條路線該走哪一條,難免會犯糊塗,走錯路繞遠,這就為駕駛出行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
  • 我們的工業強國之路還有多遠?
    一點也沒有,諾貝爾科技類獎項的缺失代表了我們和工業強國的差距。、農業機械、輕工裝備等進行了技術換市場的互利合作,重工業在蘇聯的基礎上開始升級,輕工業的短板開始補齊,工業偏重的格局開始得到糾偏,工業產值迅速增加,目前已經超過美日德三國產值的總和,並掌握了高鐵、核電廠和常規電廠、超高壓輸電、採煉油設備、燃料電池技術、風能太陽能設備、白色家電、量子通信、衛星導航等主流技術,這在後發國家中是絕無僅有的!
  • 「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
    《新中國60年發展之路》系列專稿之十陳 述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建設一個強大的現代化國家作為自己革命的目標,號召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工業、農業的現代化而奮鬥。為了糾正這些錯誤,毛澤東號召全黨認真學習和總結經驗、他自己身體力行,在1959年底至1960年春,他帶領部分理論家和工作人員到杭州,集體用一個多月的時間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在工作人員整理的《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談話記錄的論點彙編》的第七部分中,毛澤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
  • 不再擔心迷路 騰訊地圖AR步行導航全實景路線精準指引
    為此,騰訊地圖在近日更新的9.3版本中,雙端上線了AR步行導航模式,結合AR技術與地圖能力,有效地解決了複雜路況尋路難的問題。AR步行導航通過全實景路線,融合了虛擬與現實,在起點、轉向、步行設施和目的地等場景中,以AR的第一視角展示導航信息,指引路線,能讓用戶簡單、精準地找到位置。用戶打開騰訊地圖,點擊步行導航,輸入目的地,點擊「實景導航」,即可進入AR步導模式,讓導航充滿科技感。
  • 百度地圖智能化蛻變:AI技術如何讓導航更加準確、易用?
    這樣的特殊時期,一張智能化且好用的導航地圖將成為人們出行的必備工具,幫助他們在「出行困難年」裡享受到便捷的出行體驗。當然,要實現美好出行體驗的前提是這張地圖的導航足夠精準、路線規劃足夠細緻、使用起來足夠簡便,這些特性也是導航地圖廠商們正在努力實現的目標。
  • 1964年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
    鳳凰衛視9月17日《騰飛中國》節目播出「1964年『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 謝新洲: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的理論價值和時代貢獻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我們必須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這些重要思想和論斷,突出強調了網際網路在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網絡強國戰略思想運用唯物辯證法,堅持全面、發展、聯繫地看待和發展網際網路。
  • 化學家走進中學論強國之路
    作為國際化學年在學校的活動之一,彭笑剛教授的演講圍繞「化學與中國強國之路」主題,在化學、科學、教育和青年學生成長等方面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精彩的演講使廣大師生受益匪淺。  彭笑剛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主要從事膠狀納米晶體的配位化學、無機納米晶體材料的成長機制、新一代太陽能電池等方面的研究。
  • AR 實景導航+SLAM 技術,高德地圖新技術讓路痴不再迷路
    外出找不到路時,手機地圖往往是我們最方便的工具,AR 手機導航更是帶來了不一樣的「找路」的體驗。如今,這種體驗方式將更進一步升級。8 月 23 日,伴隨 OPPO 在上海發布的手機新品 OPPO R17/R17 Pro,OPPO 與高德地圖達成深度合作,將推出國內首個「真」AR 步行導航,幫助「路痴」實現更精準、更形象的實景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