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

2020-11-27 手機鳳凰網

鳳凰衛視9月17日《騰飛中國》節目播出「1964年『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國民經濟已經全面好轉,今後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周恩來:我們要在今後建設工作中,進一步認識建設的客觀規律,以便利用這些規律,為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何亮亮:近代以來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實現強國富民的現代化夢想,先後提出「工業救國」、「教育救國」等主張,建國之後,中共也在不斷探索中國社會的現代化之路。1954年9月15日,毛澤東在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致開幕詞的時候說,準備在幾個五年計劃之內,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化程度的偉大的國家。

周恩來在這次會議上指出,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後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目的,這是中國第一次明確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構想。

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澤東認為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國防現代化」,至此「四個現代化」的內容被完整地提出來。周恩來將「科學文化現代化」修改為「科學技術現代化」。

在1964年的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明確提出「四化」的歷史性任務和兩步走的戰略部署,第一步用15年時間,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使中國工業大體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第二步,力爭在二十世紀末,使中國工業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11年之後的1975年1月,周恩來在他主持的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重申了「四化」目標和兩步走的設想,但此時毛澤東仍然堅持革命,絕口不提現代化建設,中國國民經濟又陷入了危機,周恩來也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了。

劉嵩

相關焦點

  • 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的提出
    23日,周恩來在這次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擺脫落後和貧困」必須具備的條件出發,提出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這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概念。這是毛澤東主席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致開幕詞。
  • 「四個現代化」是如何提出與發展的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在舊中國傷痕累累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著手謀劃新中國的發展,在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先後提出工業化、農業機械化和「四個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改革開放之後又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對「四個現代化」的內容不斷拓展深化,體現了我們黨在發展目標上的與時俱進。
  • 「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
    但是毛澤東仍然對建立新中國的目標進行了思考,並在中共七大提出的建設一個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的富強的新中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建立強大國防的內容。這使四個現代化的思想又進一步。1953年,毛澤東和黨中央公布了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 「四個現代化」是怎麼提出來的?
    「四個現代化   1954年9
  • 四個現代化何時提出來的?
    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並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 聚焦四中全會丨從「四個現代化」到「五個現代化」
    海外媒體熱評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認為,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走向了「五個現代化」。  這是一句大實話,也是一個客觀的評價。  歷史不會忘記,1964年12月20日到1965年1月4日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周恩來在會上向全國人民宣布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1975年召開的四屆人大重申這個發展目標。
  • 1963年1月29日 周恩來提出四個現代化
    1963年1月29日 周恩來提出四個現代化1963年1月29日,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簡稱「四個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
  • 鄧小平「三起三落」 提四個現代化遭遇四人幫
    核心提示:1964年12月21日,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宣布,中國今後的戰略目標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
  • 周恩來與四個現代化
    周恩來是我們黨第一代領導集體中最早提出四個現代化奮鬥目標的領導人。從新中國建設與發展歷程看,作為國務院總理,他領導了新中國的各項經濟建設,組織編制並實施了第一至第四個五年計劃。從四個現代化的坐標看,這些無疑都是中國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一個個具體步驟和階段。周恩來矢志不渝,為之作了不懈的努力。儘管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時間被推遲了,但周恩來關於中國「四個現代化」的一系列思想卻並不因此失去其閃光的價值,相反,愈久彌新,對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歷史上的1月4日 周恩來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
    新華網北京1月3日電  1月4日  1960年1月4日,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又稱「小自由貿易區」公約籤訂。這一天,奧地利、丹麥、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國在斯德哥爾摩籤訂《建立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公約》,即《斯德哥爾摩公約》。
  • 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演進歷程
    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與進步的標誌。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都極為重視現代化建設,從「四個現代化」到「五位一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演進。  1964年12月,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 十一大黨章恢復八大四個現代化的提法
    1977年8月18日中共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是十年內亂以後的第一部黨章。它恢復了八大關於把中國建設成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提法。在內容上與九大、十大黨章比較作了較多的修改。
  • 鄧小平: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文中指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這四項是: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 習近平曾看望錢偉長 稱其是四個現代化創導者
    1976 年10 月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 年3 月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預示著我國科學春天的到來。當年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黨中央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改革開放」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號召。
  • 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1986年1月17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 《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聚焦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
    該書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何傳啟研究員及其團隊完成的第19部年度報告,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何傳啟表示,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的提出和建立,標誌著現代化科學走向成熟,現代化研究從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從闡釋性描述走向規範化和標準化分析;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是現代化進程的度量衡,也是現代化領域的一種計量和標準體系。 何傳啟介紹說,《中國現代化報告2020》聚焦世界現代化的度量衡,主要包括五項內容: 一是現代化進程的度量衡研究。
  • 現代化在統籌協調中邁進
    1978年召開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 「四個現代化」的概念形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雖然當時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和正確方向,但受制於實踐和時代的限制,其內涵還不夠完善。
  • 趙啟正談浦東開發來龍去脈:築巢是為了引鳳
    它不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開發區,比深圳晚了10年;開發時,中國正逢經濟的重大轉折,國際輿論對它投懷疑票;它基礎差,與大上海繁榮的外灘一江之隔,卻是農田遍布。  今天,它成為了正在面向國際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高科技研發中心的新城區,成為了「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和「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
  •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深刻內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出新的表述:「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 思想者|胡偉:中國現代化大格局與教育的未來
    中國現代化建設從「一維」到「五維」首先,我想談談現代化。談到現代化,或許很多人腦海裡第一時間閃現出的是 「四個現代化」。新中國成立後至改革開放初,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成果,集中體現為「四個現代化」——工業、農業、國防、科技的現代化。這「四個現代化」本質上屬於物質文明的現代化,或者說是「器物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