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現代化何時提出來的?

2020-11-27 騰訊網

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並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今後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現在只有農業拖四個現代化的後腿了。

相關焦點

  • 「四個現代化」是怎麼提出來的?
    「四個現代化」是怎麼提出來的?   1954年9月,周恩來在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工業
  • 1964年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
    鳳凰衛視9月17日《騰飛中國》節目播出「1964年『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 周恩來與四個現代化
    從四個現代化的坐標看,這些無疑都是中國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一個個具體步驟和階段。周恩來矢志不渝,為之作了不懈的努力。儘管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時間被推遲了,但周恩來關於中國「四個現代化」的一系列思想卻並不因此失去其閃光的價值,相反,愈久彌新,對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四個現代化」是如何提出與發展的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在舊中國傷痕累累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著手謀劃新中國的發展,在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先後提出工業化、農業機械化和「四個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改革開放之後又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對「四個現代化」的內容不斷拓展深化,體現了我們黨在發展目標上的與時俱進。
  • 鄧小平「三起三落」 提四個現代化遭遇四人幫
    核心提示:1964年12月21日,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宣布,中國今後的戰略目標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四個現代化
  • 聚焦四中全會丨從「四個現代化」到「五個現代化」
    海外媒體熱評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認為,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走向了「五個現代化」。  這是一句大實話,也是一個客觀的評價。  歷史不會忘記,1964年12月20日到1965年1月4日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周恩來在會上向全國人民宣布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任務:就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1975年召開的四屆人大重申這個發展目標。
  • 「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
    以上說明,第一,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已經把實現現代化作為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基本任務。第二,實現工業現代化是其他現代化的基礎。第三,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的是在保證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第四,這時的四個現代化的提法與後來的提法有區別。
  • 四個現代化宏偉目標的提出
    23日,周恩來在這次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擺脫落後和貧困」必須具備的條件出發,提出要「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這是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概念。這是毛澤東主席在第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致開幕詞。
  • 1963年1月29日 周恩來提出四個現代化
    1963年1月29日 周恩來提出四個現代化1963年1月29日,周恩來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簡稱「四個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
  • 現代化在統籌協調中邁進
    1978年召開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 「四個現代化」的概念形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雖然當時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和正確方向,但受制於實踐和時代的限制,其內涵還不夠完善。
  • 【熱點檢訊】圍繞這項重要工作,最高檢黨組會連提四個「抓實」!
    【熱點檢訊】圍繞這項重要工作,最高檢黨組會連提四個「抓實」!要綜合天理、國法、人情,本著司法良知,杜絕只守住形式上「不違法」的底線等固有思維,做到「三個效果」有機統一,辦好群眾身邊的「小案」。要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扶貧領域涉案財物快速返還機制。要大力推進落實司法救助制度,突出對因案致貧、因案返貧家庭的救助。➤ 把「掛案」清理工作抓實,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十一大黨章恢復八大四個現代化的提法
    它恢復了八大關於把中國建設成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的提法。在內容上與九大、十大黨章比較作了較多的修改。譬如:在總綱及有關條款中增寫了關於民主集中制的內容;在黨的中央委員會,地方縣和縣以上、軍隊團和團以上各級黨的委員會,都設立紀律檢查委員會;提出黨要認真執行「任人唯賢」的幹部政策等等。
  • 鄧小平: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文中指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這四項是: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 習近平曾看望錢偉長 稱其是四個現代化創導者
    當年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性的偉大轉折,黨中央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改革開放」和「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號召。此時的錢偉長奮起之情油然而生,他以空前高漲的熱情擁護改革開放,投身「四個現代化」建設,他那些沉寂谷底20 年的科研成果與心得也像噴泉般噴發而出。
  • 抓「四力」,提本領,打造宣傳思想工作強軍
    我們一定要深刻理解總書記的諄諄教導和殷切希望,求真務實抓「四力」,培養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能力強手,打造宣傳思想工作強軍。  一是抓調研之事,摸清實情提腳力。調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謀實之本,是我黨歷久彌新的傳家寶,是我黨各項工作能夠深受群眾認可、得到群眾擁護的不二法門。習總書記常說,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也沒有決策權。
  • 「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要記住!
    「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要記住!「四個意識」「四個意識」指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四個意識」是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最早提出來的。政治意識,要求堅定政治信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政治原則,站穩政治立場,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 歷史上的1月4日 周恩來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
    他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表其長詩《四個四重奏》而榮獲194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還有詩集《荒原》《抒情歌謠集》等。  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閉幕。周恩來總理在大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四個現代化。周恩來在報告中號召全國人民「在不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 牛頓第一定律是誰提出來的 是誰提出來的牛頓第一定律
    那你知道牛頓第一定律是誰提出來的嗎?牛頓第一定律是艾薩克·牛頓提出來的。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艾薩克·牛頓爵士(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著名物理學家、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同時也是英國當時鍊金術的熱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發表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裡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頓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石。
  • 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1986年1月17日,鄧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搞四個現代化一定要有兩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謂兩手,即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
  • 坐飛機存在的4個福利,自己不提出來,空姐也不吭聲
    我們一起來看看,坐飛機存在的4個福利,自己不提出來,空姐也不吭聲!這些多出來的分量,便沒有人會吃了。空姐也不會將它回收,而是直接倒掉,這樣便形成了大量的浪費。因此最好在空姐經過時,說如果等下有多出來的,可以為這邊多發一份嗎。一般來說,空姐都非常樂意的。如果自己不主動提出來,空姐也是不吭聲就只發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