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三起三落」 提四個現代化遭遇四人幫

2020-11-27 鳳凰網

核心提示:1964年12月21日,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宣布,中國今後的戰略目標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四個現代化」。

鳳凰衛視2月23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64年12月21日,周恩來總理在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宣布,中國今後的戰略目標是要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四個現代化」。

然而這個宏偉的經濟戰略目標在問世僅一年後,便遇上了十年文革,被迫中斷,直到1975年1月13日,周恩來拖著病體在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才又一次地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同樣是在這次會議上,中共中央決定恢復鄧小平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確定了以他和周恩來為核心的國務院領導機構,這次會議後,周恩來病重,鄧小平代理主持國務院工作,並實際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這時候的中國仍然處於文革之中,1971年「九一三」事件之後,周恩來等老一輩中央領導人在糾正「左」傾錯誤,和對經濟的調整過程中,與「四人幫」持續的較量,此時鄧小平要面對的是危機四伏的政治形勢,和已經嚴重惡化的經濟形勢,1975年2月到10月間,鄧小平先後主持召開了解決鐵路問題的一系列會議,提出了「全面整頓」的決策思想,整頓工作是以鐵路運輸為起點,還涉及工業和農業生產的方方面面,這次的整頓以加強各層級部門的管理職能和消滅派系鬥爭為基本出發點,效果是立竿見影,以鐵路運輸為例,經過整頓僅一兩個月後,全年鐵路貨物運輸量便由上年的下降5.3%,變為增長12.7%。

然而好景不長,1976年3月,由「四人幫」主導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再次將鄧小平拉下馬,剛剛開始好轉的經濟形勢又陷入混沌,有黨史學者認為,這次的整頓雖然歷時僅九個月,卻有力地加速了文革走向終結的進程,並決定了後來歷史發展的走向。

儘管在之後的經濟調整中「四人幫」等幹擾力量仍然存在,中共高層領導人也犯過如「洋躍進」之類的「左」傾錯誤,但是再沒有勢力可以撼動中央工作中心向現代化建設轉移的決心。

1987年鄧小平曾經這樣回憶,「1975年我主持中央常務工作,那時候的改革,用的名稱是整頓,強調把經濟搞上去,首先是恢復生產秩序,凡是這樣做的地方都見效,不久,我又被『四人幫』打倒了,我是『三起三落』」。

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關注鳳凰衛視官方微信平臺,更多精彩盡在鳳凰私享會! 

點擊關注官方微博@鳳凰私享會,更多精彩內容實時掌握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播出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相關焦點

  • 「四個現代化」是怎麼提出來的?
    「四個現代化」是怎麼提出來的?   1954年9月,周恩來在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如果我們不建設起強大的現代化工業
  • 「四個現代化」是如何提出與發展的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在舊中國傷痕累累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著手謀劃新中國的發展,在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先後提出工業化、農業機械化和「四個現代化」的發展路徑,改革開放之後又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對「四個現代化」的內容不斷拓展深化,體現了我們黨在發展目標上的與時俱進。
  • 鄧小平: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
    1979年3月30日,鄧小平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一文中指出,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前提。這四項是: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 施燕華:回憶法拉奇採訪鄧小平
    法拉奇讀過關於「文化大革命」的書,對毛主席的評價心存懷疑,她以犀利的提問風格緊追不放,她說:「今天人們把很多錯誤都歸咎於"四人幫",這符合歷史事實嗎?聽說中國人說"四人幫"時,伸出的卻是五個手指!」  鄧小平對如此唐突的問題並不計較,只是報以一笑,說:「必須清楚地區別毛主席的錯誤和"四人幫"的罪行,性質是不同的。
  • 聚焦四中全會丨從「四個現代化」到「五個現代化」
    海外媒體熱評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認為,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走向了「五個現代化」。  這是一句大實話,也是一個客觀的評價。新時期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奮鬥目標再次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  聯合早報評論,前四個現代化目標主要在物質和生產力層面,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是「第五個現代化目標」,強調的是「制度和生產關係」層面。
  • 冷溶:鄧小平三個重大理論觀點的提出最具創新意義
    他還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 這「兩個不愧為」「三新」「兩基本」,高度評價和精闢概括了鄧小平同志的歷史貢獻和歷史地位。 改革開放打開了一條新路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徵是改革開放。
  • 周恩來與四個現代化
    從四個現代化的坐標看,這些無疑都是中國在實現現代化進程中一個個具體步驟和階段。周恩來矢志不渝,為之作了不懈的努力。儘管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時間被推遲了,但周恩來關於中國「四個現代化」的一系列思想卻並不因此失去其閃光的價值,相反,愈久彌新,對我們今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四個現代化」目標的提出
    以上說明,第一,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已經把實現現代化作為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基本任務。第二,實現工業現代化是其他現代化的基礎。第三,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目的是在保證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第四,這時的四個現代化的提法與後來的提法有區別。
  •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鄧小平著作、講話選集。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人民出版社出版。至1993年 ,已出版3卷。《鄧小平文選 (一九三八-一九六五)》,1989年8月20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一九七五-一九八二)》,1983年7月1日在全國公開發行。《鄧小平文選》第三卷,1993年11月2日在全國公開發行。前2卷再版時,分別改稱為《鄧小平文選》第一卷 、《鄧小平文選》第二卷。
  • 1964年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
    鳳凰衛視9月17日《騰飛中國》節目播出「1964年『四個現代化』的來龍去脈」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國人民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 「鵬鳥」東南與它的三起三落
    文 | 李一帆圖|網絡幾天前,在東南汽車的根據地福州,東南人對我們說,今年起他們將為全系車型應用新的設計理念——「翼³」。總設計師張雪龍一邊解讀著到底什麼是「翼³」,一邊在熒幕上投出了雄鷹展翅的照片,上書四個大字:翱翔之態。這讓我想起東南汽車的車標,那就是一隻「鵬鳥」,由「SOUTH」和「EAST」的首字母變幻組成。
  • 貼身翻譯談鄧小平:從未見過這麼精彩的人
    他寫完長徵之後,還想寫一本講中國改革開放的,他想寫鄧小平。當時中央軍委的楊尚昆支持他的寫作,他想見的領導人幾乎都見到了,包括胡耀邦和趙紫陽,但就是沒見到鄧小平,所以索爾茲伯裡見到人就問鄧小平。他見到萬裡副總理也問鄧小平,萬裡先講了鄧小平1974年讓他抓鐵路,當時造反派在徐州打派仗,鐵路無法正常運行,鄧小平下令說你去把鬧事都抓起來,一天抓一個,一年抓365個,必須確保京滬線通車。
  • 為革命改名:鄧小平名字的由來
    為革命改名:鄧小平名字的由來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徐金波 楊天平責任編輯:錢宗陽2014-08-15 17:06 偉人鄧小平一生中先後使用過三個名字,即鄧先聖、鄧希賢和鄧小平
  • 四個現代化何時提出來的?
    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並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
  • 鄧小平小康社會理論:產生過程、主要內容及深遠影響
    「文化大革命」後期,1975年1月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申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建設 「兩步走」發展戰略,並明確提出在20世紀末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前列的時間表和具體任務。(一)用了一個新名詞:「中國式的現代化」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經濟調整問題的同一天,1979年3月21日上午,鄧小平會見英國客人時就給 「現代化」的含義作出了全新的解釋, 「我們的概念與西方不同,我姑且用個新說法,叫做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這個 「現代化」相當於西方發達國家 「七十年代的水平」。
  •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64)
    1964年12月,根據毛澤東的建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即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 太陽三起三落的神奇之地,不去後悔一生!
    請移步文末發表評論提及對黎明景區的印象,自然是自然奇觀中的一絕:太陽三起三落。當地的傈僳族祖先也是看到黎明這片土地的神奇之處才久居於此。他們走了一年又一年,用過了九十九萬座高山,渡過了八十八萬條河流,涉過了七十七萬個湖,越過了六十六萬個大峽谷。終於有一天走到了這個一天三次日出日落的地方。
  • 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經濟理論
    ①「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搞好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你不抓住四個現代化,不從這個實際出發,就是脫離馬克思主義,就是空談馬克思主義主義。」②這些論述,說明鄧小平把搞好經濟工作和經濟建設,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根本性的政治任務,這是完全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是極為深刻和正確的。
  • 我國當代三次留學潮——紀念鄧小平「6·23」留學講話30周年
    1978年6月23日鄧小平關於大量派遣留學生的講話,啟動了新時期的留學大潮。如果從中國留學史的角度去觀察,近30年的「留學熱」,史無前例,意義深遠。  眾所周知,我國比較正規意義上的留學教育僅有一個半世紀多一點兒的歷史,卻湧現了三次頗有影響的留學大潮。
  • 改革開放以來的四次大爭論
    我今天提出一個思路和框架,梳理和概括30年的歷程,這就是"30年來的四次大爭論",也就是四次大突破。也有學者說是三次大爭論,這是偏重從經濟領域著眼的。我認為,如果把政治、文化、經濟各領域綜合起來看,可以說是四次大爭論。  這四次爭論有這麼兩個特點:一是過去的爭論意識形態色彩比較濃,到今天利益的博弈已經凸現出來,還有就是改革的技術層面也有爭辯,比如醫療改革方案的制定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