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GPS拒止環境下的定位、導航和授時(PNT)解決方案

2020-10-18 大國重器高端電子元器件

在全球定位系統(GPS)拒止環境下,定位、導航和授時(PNT)能力至關重要。士兵依賴美軍導航衛星測時測距(NAVSTAR)全球定位導航系統(GPS)和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實現軍事任務,但正面臨越來越密集的幹擾和欺騙攻擊。數年來,軍事團體持續呼籲尋找多種PNT方法來補充和支援GPS,實現在GPS拒止環境下的不間斷工作,出現了一些極具前景的方案。

GPS持續改進

GPS技術持續在接收前端部分做出改進,如將在2018年前使用M-Code(更嚴格的軍用信號)以改進使用GPS的軍事導航的安全性和抗幹擾能力;減少尺寸、重量、功耗,並降低成本(SWaP-C);在GPS接收機中包含慣性測量單元(IMU)。

GPS拒止因素

無能力接收GNSS信號可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無法獲取來自陸地的信號、幹擾、欺騙攻擊,或發生可能性不大的災難性GNSS失效事件。

幹擾

加拿大NovAtel軍事和國防部商業發展主任Peter Soar表示,GPS幹擾「包括平臺上的其他系統有意或通過代理利用功率幹擾GNSS接收機。我們知道,每天在烏克蘭或朝鮮半島大量使用幹擾。由於廉價、公開可用的『個人保護幹擾發射機』被大量誤用,這變成一個非常令人討厭的事情。」

問題糟糕到什麼程度呢?從一個小點來看,根據韓國國土交通部報導,從2010年起,確信來自朝鮮的GPS幹擾已經影響了2100餘架飛機。這種惡意攻擊導致移動手機失效,中斷依賴GPS導航的空中交通和航船。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正將軍隊遷到波羅的海,而且「毋庸置疑」地將採用高功率GPS幹擾,通常能以光方式在數十公裡外對GPS接收機實施影響。

以NovAtel的抗幹擾技術為例,這是一個零形成(null-forming)系統,能夠保存GPS衛星天線的視角,同時忽略幹擾機,以保證衛星型號能夠計算出其精確位置和可用時間;可提供了40dB的幹擾抑制,不依賴於接收機等系統其他部分的抗幹擾能力,意味著與沒有該技術相比,離幹擾機的安全距離近了100倍。

欺騙

除了幹擾,欺騙也是另一個影響GPS的方法,包括使用假信號欺騙GNSS接收機,無論重新撥發或產生。Soar表示:「顯然,欺騙的後果很嚴重,但是很多技術門檻必須要克服才能成功欺騙一個採取良好保護措施的PNT系統。如果你擔心被欺騙,至少可以使用一個帶有密鑰的軍用接收機。」

其他使得欺騙工作變得更困難的措施包括「採用多個星座的多個頻率、選擇性可用反欺騙模型(SAASM)或M碼,或者增加一個緊耦合、無法被欺騙的慣性導航系統。」

不幸的是,要給所有的系統加密並不總是件容易的事情。Soar解釋道,「例如,很多軍用無人機通過使用混合系統來降低尺寸、重量、功耗和成本,即可能使用一個SAASM接收機實現通用工作和保護,但同時也使用一些非加密接收機。因為完全使用SAASM的接收機成本太高了,而且只能從SAASM接收機中獲得6米的精度,無法提供你能夠從GPS實時測量中獲得的精度。」

目前,NovAtel、Rockwell Collins、Geodetics和TAG都在以其獨有的方式,使用用於提升從基於衛星定位系統中讀取定位數據精確度的技術,使帶有SAASM板的混合接收機能夠支持實時測量。

Soar表示,「很有意思的是,我們的產品已上市數年,直到去年市場佔比都很穩定。現在似乎是國防部內部一些人採取堅定立場,並說必須停止使用帶有開放信號接收機的飛機,必須安裝一個SAASM。我們看到對SAASM和抗幹擾技術的興趣快速增加。」

GNSS失效

至於在災難性GNSS失效方面,儘管可能性很低,Soar指出,這沒有辦法排除。感謝地是,在GNSS星座的擴大和他們增長的可靠性顯著減少整個失效。

IMU輔助GPS

IMU正獲得國防部的大量關注,作為在GPS拒止環境下的固態支撐性解決方案。霍尼韋爾和諾格現正和國防先期研究計劃局(DARPA)一起在「武器裝備導航級慣性測量單元用精確穩定慣性指引」(PRIGM:NGIMU)項目下研發先進IMU。

DARPA微系統辦公室項目主任Robert Lutwak博士說,PRIGM:NGIMU項目的目標是「研發一個基於微機電系統(MEMS)的導航級IMU,具有機械/電結構,能夠插拔替代現有老舊國防平臺中的戰術級IMU。PRIGM項目同樣需要「先進慣性微傳感器(AIMS)基礎研究。PRIGM:AIMS將探索替代技術和商品來實現慣性感知,包括光電和MEMS-光電集成,以及全新架構和材料系統。」

最終,PRIGM:NGIMU希望「為未來研發高性能慣性傳感器發現具備前景的候選技術,滿足長航時任務和在極端環境中的部署」。作為該研究的一部分,霍尼韋爾正在改進其MEMS HG1930 IMU的性能,在保持尺寸、重量和功耗的同時,將性能提升3個數量級,如下圖所示。

 
圖為霍尼韋爾封裝的MEMS陀螺儀傳感器

霍尼韋爾航天部產品市場經理Chris Lund說:「當GNSS信號可用時,是一個傑出的輔助源,但容易受到超低功耗的損害。一個平臺依賴外部信號越多,越容易受到幹擾。這對於必須作戰等需要持續工作的應用領域是不可接受的。」

這就是為什麼需要那些不依賴GNSS信號的解決方案來保證持續工作,如慣性傳感器和非GNSS輔助源。Lund補充道,「慣性傳感器的主要好處之一是他們無法被幹擾或欺騙,因為他們不依賴外部信息。未來,如果一個平臺能夠利用已經在板上的硬體,如高度計和相機,就可以只升級軟體來實現替代導航方案。」

其他輔助GPS的備選方案

很多GPS拒止環境下的輔助方案都正在探索,包括但不限於TIMU、eLoran、EPLRS、基於非GPS的定位、量子IMU等。例如,霍尼韋爾正在研究多種備選方案來輔助GNSS,包括視覺輔助、共同輔助、天體輔助、陸地輔助導航,使用多種信號。Lund說,「這些目標是允許我們的客戶能夠持續工作,即使在GNSS信號不可用時也不會降低任何性能。」

定時和慣性測量單元(TIMU)

DARPA正致力於發展小型定時和慣性測量單元(TIMU)以支持GPS,包括個人追蹤、手持導航、小尺寸軍火和小型機載平臺。DARPA的項目主任Lutwak說:「我們TIMU的目標是研發一個基於MEMS技術的戰術級IMU,包括同時集成三個陀螺儀和三個加速度計,並實現前所未有的SWaP-C性能。隨著我們TIMU工作的暫告一段,DARPA正在和國防部其他部門合作來實現技術轉移。」

eLoran

美國國會最近通過了一個法案來探索研製GPS的替代方案,可能包括復原eLoran網絡,該原始Loran-C導航系統於2010在北美退役。因此一個改進的系統(如eLoran)可能是一個激發興趣的先進技術,因為它不同於GPS,信號能夠達到地下、水下和樓內。儘管無法提供GPS相同的高度測量精度,eLoran難以被幹擾,將是GPS非常好的補充。

EPLRS

美國和加拿大軍隊正在使用提升位置定位和記錄系統(EPLRS),這是一個安全、抗幹擾計算機控制通信網絡。Soar解釋道,「這些系統能夠持續收髮帶有位置數據的狀態信息。如果被幹擾,可以使用EPLRS基站之間的通信信號中的時間-距離到達技術,如果你已經得到了兩個、三個或更多,你能夠組成三角,但是這種方法相當粗糙,適用於對GPS的補充」。

不基於GPS的定位

澳大利亞的Locata研發出一個不基於GPS的定位系統,已經安裝在美國空軍的白沙飛彈靶場,已被證實當GPS信號被徹底幹擾時,能夠在廣大的沙漠地帶提供「基準事實」定位。

工作方式。Locata完整的自主定位技術建立一個不依賴軌道衛星、小型、地基發射網絡,類似一個具備地基GPS類型定位的複製品,在一塊選定區域提供強有力的無線定位信號。因為它基於陸基,提供高強度信號,Locata的技術能夠用在很多內部或外部環境中。需要注意的是,該技術並不是要替代GPS,而是提供GPS信號的局部擴展和延伸。它既可與GPS一同工作,也可在GPS不夠強或徹底被幹擾時獨立工作。

量子IMU

原子或量子IMU正處於研發初期,看起來在真正使用前還需要數年時間。

霍尼韋爾正在致力於「原子慣性傳感器」,目前處於研發的初級階段。Lund表示,「這類設備使用原子作為慣性傳感器,具有以極小的封裝提供驚人高性能的巨大潛力」。

 NoAtel使用最好的IMU設計和製造了GPS和GNSS接收器。Soar表示,「我們在研究IMU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但還沒有涉及量子IMU的研究,如果該技術準備好了,我們會知道的。」

回歸初始

在這個節骨眼上,我們可能同樣看到了對基礎導航方式的回歸。Soar舉例說,「士兵不打算如他們過去所做的那樣知道如何讀圖。很多國家都在解決這個問題,美國海軍去年宣布引入了基於傳統六分儀的導航技術,正在回歸到過去流行的船隻導航技術上,這種技術就無法被幹擾。」但Soar也同時指出,「根本原因是目前還有沒有任何技術能夠提供類似GPS/GNSS所能提供的精度和長時間工作能力,以及全球可用性。如果替代方案可以達到,我們自然會用,但我們都還沒有達到。」

相關焦點

  • 除了定位導航,北鬥還能授時?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授時。大家都知道北鬥其實就是導航衛星,用於定位導航。那北鬥是怎麼進行定位導航的呢?實際上,導航衛星(如北鬥)提供的是授時信息,手機從授時信息中導出位置信息,導航APP再根據位置信息提供日常的定位、導航功能。大家對導航定位都比較熟悉了,那麼授時是什麼呢?
  • 打開手機導航的定位為什麼還是GPS,而不是中國的北鬥?
    BDS全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手機上的定位一般理解成定位,或者定位服務,從字面上看,GPS的叫法相對更貼切一些,而GPS也叫習慣了,也可以理解成一個統稱。
  • 衛星導航除了提供導航、定位和授時服務,還能做點啥?
    因此,聯邦航空局(FAA)在上世紀90年底起發起了WAAS的建設計劃,目的是提供CAT-I類精密進近所要求的導航定位性能。WAAS為各種類型的飛行器在啟程、程中及到達的整個飛行過程中各個階段內提供服務。這其中還包括為在美國國家領空系統內所有合適場地內正常飛行氣象條件下的降落過程提供垂直方向上的指導。
  • 中國北鬥導航市場調研與行業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市場規模  北鬥在以手機和汽車電子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具有廣闊應用前景,核心晶片是北鬥在消費電子領域應用推廣的關鍵,隨著國產智慧型手機廠商的崛起,產業「缺芯」局面將逐步扭轉。車載導航和以智慧型手機和位置服務為代表的移動網際網路,是截至**北鬥在民用領域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兩個市場。在政策扶持和行業需求推動下,北鬥導航市場迅速發展,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 中國的GPS?--析「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圖)
    70年代後期以來,國內開展了探討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體制研究。先後提出過單星、雙星、三星和3-5星的區域性系統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統的設想,並考慮到導航定位與通信等綜合運用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些方案和設想都沒能夠得到實現。1982年7月由美國三位科學家提出並於12月定名的GEOSTAR系統,就是這種兩顆衛星的主動式衛星定位系統。
  • 2020版中國衛星導航市場調研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第三節 導航產業鏈及產業發展特點    一、導航產業鏈分析    二、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特點  第四節 軟體gps原理與應用    一、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概況與介紹    二、gps的傳統架構    三、軟體gps原理    四、軟體gps應用  第五節 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的進展和應用前景
  •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將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微 PNT 等新質能力
    IT之家 8 月 3 日消息 今天(8 月 3 日)上午 10 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表示,2035 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持續推進系統升級換代,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軌增強等新興技術
  • 北鬥導航與GPS的定位差距在哪?
    以前,美國的GPS在全球定位系統的研發和運營上一直獨領風騷,很多國家都要仰仗GPS,但今年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之後,美國的GPS已經不再是唯一選擇。現如今我國的北鬥系統後來居上,未來很有希望在國際市場上佔據更大的份額,那麼同樣是全球定位系統,中國的北鬥導航系統與美國的GPS定位差距在哪呢?
  • 手機地圖導航老是提示gps信號弱什麼原因怎麼辦(解決方法)
    GPS信號弱分為多種情況,我將它歸納為:手機自身問題;衛星信號問題;所處地域環境。目前的GPS雖然是導航系統,實際上它是多種導航系統結合而成的,比如說GPS,伽利略,GLONASS以及北鬥導航系統等等,基本上都實現多種系統聯合定位!
  • 中國第32顆北鬥導航衛星發射!授時系統完全不輸GPS!
    我國第32顆北鬥導航衛星系統除了導航定位服務,它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授時。北鬥授時,結束了我國電力運行時間完全依賴美國GPS全球定位系統的歷史,使得以往缺乏安全保障的「美國授時」變為「中國授時」。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除了導航定位服務,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授時。說到授時,好多人都表示不知道這玩意是幹啥的,都覺得離自己生活很遠,其實在現在社會沒有什麼比時間更重要了。授時網絡建設是每個國家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像中國這種地域遼闊的國家,時間統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衛星導航行業龍頭名單(建議收藏)
    7月31號,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據精算,北鬥「心臟」精度每三百萬年差一秒。在我們的印象中,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只擁有導航定位功能,其實布不止這些,它可以進行通信數傳,定位導航授時、國際搜救、星基增強、全球短報文通信、區域短報文通信、地基增強、精密單點定位等七大類功能服務。不僅如此,它的功能會越來越強大,之後會增加水下,室內,和太空導航。
  • 慣性導航(INS)與GNSS究竟是什麼關係?
    一、什麼是慣性導航  慣性導航系統(INS,以下簡稱慣導)是一種不依賴於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輻射能量的一種自主式導航系統,不過這個名詞本身與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導航沒有任何關係。  而慣導與GNSS相組合的應用,既解決了GNSS設備在丟星情況下失去導航位置的問題,又解決了單純慣導設備只有相對位移的困擾。在GNSS設備定位精度下降時,使用慣導設備補償計算導航位置;在慣導設備精度下降時,使用GNSS設備補償計算位置。
  • SKYLAB:盤點車載導航中常用的GNSS模塊運用
    北鬥定位模塊和單頻北鬥多模定位模塊、雙頻北鬥多模定位模塊;根據定位精度的不同分為標準高精度GNSS定位模塊和RTK高精度GNSS定位模塊;根據使用方式的不同分為嵌入式內置型GNSS定位模塊和外置型天線一體化GNSS G-mouse成品;根據模塊性能的不同分為標準高精度GNSS定位模塊,RTK高精度GNSS定位模塊,弱信號GNSS+INS慣性組合導航模塊和
  • 北鬥為我們導航,誰為北鬥「導航」?丨中國科學院撐起北鬥導航系統的時空基準
    對於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的使用,地球上人類已經習以為常,日用而不究其所以然了。導航就需要定位,自然離不開時空基準做參考,所以根植於天文觀測技術的時空基準技術是所有導航定位授時(PNT,Point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技術的核心基礎。
  • ​車載gps定位器,車載gps定位器的作用
    同時監控中心可通過該系統向車載終端及相關聯接設備(如電子屏幕)下發語音或文字等調度指令、公告等信息。在此基礎上,針對行業應用和實際管理需求,系統還提供各種客戶定製的管理報表(報警日誌統計報表、裡程統計報表等),以提升車輛等移動目標的運營效率,保障運營安全生產和升華綜合服務品質,提高科學化管理水平。
  • 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及GPS定位原理簡介
    ● 用戶設備部分:接收GPS衛星發射信號,以獲得必要的導航和定位信息,經數據處理,完成導航和定位工作。GPS接收機硬體一般由主機、天線和電源組成。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紀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幹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位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GPS系統使用的偽碼一共有兩種,分別是民用的C/A碼和軍用的P(Y)碼。
  • 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導航系統時間異常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網站12月14日發文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系統時間性能監測評估組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Galileo系統)時間發生異常,異常持續時間3小時左右。該小組監測發現,Galileo系統時間從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0 時起(北京時間上午8點),部分衛星播發的時間信息存在無規律的跳變,導致監測到的系統時間出現異常。
  • 北鬥的下一步有多酷?全球釐米級定位!水下、室內、深空導航!丨權威發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8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介紹,中國計劃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它將有哪些絕活?冉承其介紹,系統的連續、穩定、高可靠運行是當務之急,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決心做好。
  • 西班牙技術工組和無人機導航合作拓展了無人機的解決方案
    技術工組公司和無人機導航公司都擁有100%的西班牙資本,將為下一代武器系統(NGWS)/未來空戰系統(FCAS)等主要航空計劃貢獻其創新能力。技術工組公司和無人機導航公司擴大了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範圍該協議產生的工業和技術合作將加強西班牙對大型歐洲未來空中系統計劃的貢獻技術工組公司和無人機導航公司已經籤署了一項在未來的航空系統範圍內進行戰略合作的框架協議
  • 國家授時中心監測到伽利略導航系統時間異常
    12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系統時間性能監測評估組監測到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Galileo系統)時間發生異常,異常持續時間3小時左右。該小組監測發現,Galileo系統時間從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0 時起(北京時間上午8點),部分衛星播發的時間信息存在無規律的跳變,導致監測到的系統時間出現異常。在UTC時間2020年12月14日3時左右,系統時間恢復。系統異常期間可能會影響伽利略系統導航、定位和授時性能。本次時間異常對系統的最終影響,該工作組將會進行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