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汽車雷達網絡系統的構成及工作原理解析

2020-11-22 電子發燒友

隨著人們對汽車駕駛過程當中安全性、舒適性要求的不斷提高,汽車雷達被廣泛的應用在汽車的自適應巡航系統,防碰撞系統以及駕駛支援系統中。其中,毫米波雷達因探測精度高、硬體體積小和不受惡劣天氣影響等優點而被廣泛採用。

但是傳統的單一雷達傳感器還是存在著諸如探測範圍小、可靠性低等缺點。特別是在複雜的行駛狀況下,併線、移線、轉彎、上下坡以及道路兩旁的靜態護欄、標誌牌、行人都會使得雷達對主目標的識別十分困難,誤報率很高。

要想完全解決好雷達的誤報問題,還需要採取多傳感器之間的信息融合技術。通過將各種雷達傳感器集成在一起構成的一個網絡系統綜合了各種傳感器的優勢,實現了信息分析、綜合和平衡,利用數據間的冗餘性和互補特性進行容錯處理,克服了單一傳感器可靠性低、有效探測範圍小等缺點,有效地降低了雷達的誤報率。由此構成的新的、高精度的傳感器網絡,能夠極大地改善汽車雷達網絡系統的性能。

雷達網絡的構成原理

圖1所示的雷達網絡由四個等距離分布在安全槓上的近距離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Neardistancesensor,NDS)構成,每個雷達傳感器均採用FMCW體制。該傳感器網絡可在35米的範圍內實現水平方位角為120°的覆蓋面。這種近距離、大覆蓋面的雷達傳感器網絡可以在車速不高,路面狀況比較複雜的情況下(例如市內交通),監控汽車前向較大範圍內的目標。

如果需要遠距離探測,可以在安全槓中間增加一個遠距離雷達傳感器。隨著77GHz汽車雷達傳感器技術的成熟,近/遠距離雷達傳感器都傾向於採用77GHzMMIC(毫米波集成電路)技術實現,採用這種技術容易做出一體化的設計方案,使收發模塊的成本大為降低。

在圖2所示傳感器網絡系統框圖中,基於77GHzMMIC技術的雷達傳感器是構成汽車雷達網絡的前端關鍵硬體,後端的信息處理需要用數位訊號處理器等高速運算單元來完成。傳感器、數位訊號處理單元以及數據融合決策系統之間採用乙太網、高速串行連接的方式傳送數據,以滿足高數據率的傳輸要求。

數據融合系統採用分布式體系結構,即每個近距離傳感器對獲得的回波信號先進行局部處理,然後送入融合中心進行融合以獲得目標的方位、速度信息。控制器是整個雷達網絡系統的最終決策機構,它負責識別目標的距離和速度信息是否對行車安全構成威脅,並通過聲光的形式提示駕駛員或者直接作用於車載控制系統加以調整。

圖2雷達網絡系統結構圖

汽車雷達網絡關鍵技術解決方案

與單個雷達傳感器相比,多傳感器組網的優勢在於測量精度高,誤報率低以及多目標識別的優越性能。測量精度高、誤報率低源於數據融合技術,這就要求每個傳感器在時間、頻率上精確同步;多目標識別取決於系統自身對目標的識別分類能力。因此,在整個雷達網絡包括每個雷達傳感器的設計上都要圍繞著這兩點來進行。

1 近距離傳感器設計

近距離雷達傳感器主要擔負著汽車前向35米內的目標探測,是汽車雷達網絡在複雜路況下發揮效能關鍵部分。近距離雷達傳感器主要包括射頻單元、接收機和各個傳感器的之間的精確時間同步控制。在天線的設計上,既要符合所示的波束寬度的要求,同時又不能增大傳感器的體積。因此可以採用印刷體線性陣列天線。

接收機主要由一些低頻元件、抗混疊濾波器和模數轉換裝置構成。這些低頻元件所產生的噪聲可以淹沒微弱的回波信號,是影響探測距離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儘可能的降低噪聲參數。此外,模數轉換的採樣頻率應該依據近距離傳感器的性能參數來確定。近距離傳感器的原理圖如圖3所示。

圖3近距離傳感器結構圖

2 同步控制

雷達組網後,同樣是通過測量發射信號和回波信號之間的頻率差來確定目標的位置。但不同於單個雷達探測,汽車雷達網絡測量目標的距離和速度是通過對每個傳感器測得的目標信息進行數據融合而得到的。為了測量目標距離以及產生一致的波形,發射機和接收機要有統一的時間標準,這就是時間上的同步。

為了能接收和放大回波信號,雷達傳感器的發射機和接收機必須工作在相同的頻率,當發射機頻率捷變時,接收機本振要作相應的變化,即要實現頻率上的同步。汽車雷達網絡對傳感器之間的時間同步控制誤差要求在10ns內。所以高精度時間頻率同步系統是汽車雷達傳感器組網的關鍵技術。

圖4同步系統框圖

圖4給出了基於DDS同步時鐘源的配置,各個收發單元上的DDS同步時鐘源的參考頻率源應採用高穩定度的原子鐘(如銣、銫原子鐘)。各收發單元的原子鐘要定期的用同一時間基準來校準。用作校準的時間基準的精度要更高一些,它們可以是GPS(導航星全球定位系統),羅蘭C或彩色電視發射臺發射的時間基準信號。

3 汽車雷達網絡的目標分類算法

目標分類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針對目標回波信號特徵計算給定向量的分類關係,分類器定義了一組不同的目標類別。分類器的工作可以分為研究階段和分類階段,在研究階段分類器對若干特徵和經過獨立標記的特徵向量進行自動分析;在分類階段,要對每個被檢測到的目標生成特徵向量。

與此同時,識別算法採用最大似然方法進行判決,以判別特徵向量屬於哪個類,如圖5所示。在汽車應用中,由於分類任務很複雜,通常一個給定的向量需要考慮幾個特徵,因而要採用多個分類器,其優點是在研究階段能夠在一次迭代過程中評估某個特徵對決策過程的影響,並自動剔除對決策過程影響較小的項目。

基於汽車雷達傳感器的目標分類系統的系統結構和信號處理過程,它可以識別六種不同的雷達目標的類別,包括:步行者、騎自行車的人、車輛、人群、樹木和交通標誌等。

4 運動目標位置估算算法

圖5汽車雷達對目標的分類處理過程

FMCW雷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發射和回波信號之間的頻率差來確定目標的距離和速度[5]。傳統體制的FMCW採用等周期調頻,在測量單個目標的情況下,簡單可行,表現了良好的實時性和測距測速功能。但是當前方出現多個目標的時候,雷達就會出現判斷上的困難。為了識別多個目標的距離和速度,可以採用變周期的FMCW波形作為發射信號。文獻[6]給出了採用變周期的發射信號測量目標的距離和速度的算法。

圖6汽車雷達網絡對單目標實現測量

對於本文所討論的雷達網絡系統而言,四個近距離雷達傳感器即是發射機又是接收機。如圖6所示,通過電掃開關的控制,其中的一個NDS擔當發射機,反射信號被四個NDS同時接收。經過信號處理之後,因各個NDS之間位置的不同,可以得到四組關於被測目標的距離和相對速度值(r1,1v1,1)、(r1,2v1,2)、(r1,3v1,3)、(r1,4v1,4)。這種採用單基地發射多基地接收的雷達網絡體制,儘管對傳感器之間的時間同步控制要求很高,但是可以避免鄰近傳感器之間的相互幹擾。

汽車雷達網絡測量目標的距離和速度是通過對每個傳感器測得的目標信息進行數據融合而得到的。在一個測量周期中,每個NDS輪流擔當一次發射機。因此有16種距離和相對速度的組合,用向量表示為:

在笛卡爾坐標系中用目標的狀態向量來表述目標的位置矢量和相對速度矢量:

每個傳感器在笛卡爾坐標系中的位置用向量表示為:

對於每個傳感器而言,如果已知該傳感器和目標在坐標系中的位置,那麼距離可以由下面的非線性方程來計算:

同理,得到關於目標的相對速度的方程:

(5)綜合方程(1)、(2)、(4)、(5),可以得到目標的狀態向量與四個傳感器測得的目標的距離速度的多個非線性方程,用向量函數表示成:

其導數矩陣,也就是雅可比矩陣為:

(7)對方程(7)採用高斯-牛頓迭代算法可以精確計算出目標狀態向量的參數值,繼而可以得到目標的位置和相對速度值。由於上述運算能夠給出運動目標位置的笛卡爾坐標,因此很方便確定位置估算的精度和解析度[7]。

毫米波汽車雷達網絡的發展現狀

目前,儘管國際上將毫米波汽車雷達網絡的77GHz頻段的研究很充分,但是,具體採用什麼頻段,每個國家還有差異,目前關於汽車用近距離雷達傳感器的爭論焦點之一是採用24GHz頻段還是77GHz頻段。爭論的原因是77GHz雷達器件的成本和技術成熟度問題。因此,77GHz雷達傳感器的成本和技術成熟度是汽車雷達網絡是否能夠在市場上取得普及應用的關鍵。

在77GHz雷達傳感器的研發方面,關鍵技術是如何採用GaAs(鎵砷)器件的工藝技術來設計和製造低成本的汽車近/遠距離雷達傳感器,進而降低整個汽車雷達網絡的成本。國外GaAs器件製造業發展的速度很快,已經出現了一些極具性價比的汽車雷達傳感器,一些報導甚至預言在2007年末2008年,汽車雷達網絡的市場將啟動,並有望成為普及型轎車的基本配置。

汽車雷達網絡相對於其它系統,技術門檻要低得多。目前,中國汽車雷達的開發還主要集中在汽車倒車雷達、汽車雷達測速器的層面上,所使用的技術和頻段差別很大,還沒有從器件、頻率分配、汽車雷達網絡結構、近距離和遠距離雷達傳感器、運動目標位置估算算法、運動目標的分類、汽車專用信號處理器等多層次、系統和產業鏈的角度來研究和開發汽車雷達網絡技術,這與國際上日益普及的汽車雷達研究與應用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反差。這種狀況與中國作為全球的汽車消費大國的地位是不相適應的。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基於毫米波雷達的汽車盲區監測系統設計方案
    基於毫米波雷達的汽車盲區監測系統設計方案 智車行家 發表於 2020-12-04 09:36:18 本文提出一套基於毫米波雷達的汽車盲區監測系統設計方案。
  • 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原標題: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目前,機械旋轉雷射雷達的高
  • 一文了解汽車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與結構組成
    測距也簡單,可以基於TOF原理,但電磁波傳播速度是光速,所以對於近距離目標測距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毫米波雷達作用距離都不太遠,比如汽車或者無人機應用,探測距離很近,回波和發射波間隔非常短,並不適合使用簡單的發射脈衝檢測回波時間差測距方式,所以現在主要採用FMCW(調頻連續波)測距方式較多。
  • 雨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解析
    打開APP 雨量傳感器的工作原理解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04-13 08:54:09 一個舊金山的網友近日在網上稱「我住在一個用於自動駕駛測試的停車場旁邊,最近我才意識到,當我靠近使用雷射雷達的汽車時,它會觸發我的雨量傳感器,雨刮器開始運轉。
  • 汽車胎壓監測傳感器系統的組成及工作原理解析
    同時安裝於每個輪胎擋泥板位置處的低頻天線與BCM進行信息通信,並將BCM需要汽車胎壓監測傳感器何種操作信息解析並轉換為125 kHz低頻無線數據發射出去,汽車胎壓監測傳感器將接收此低頻無線信號,然後按照解析後的操作信息進行工作。以上就是TPMS雙向通信系統。
  • 基於MEMS技術的IMU慣性測量單元的工作原理解析
    基於MEMS技術的IMU慣性測量單元的工作原理解析 與非網 發表於 2019-10-04 17:12:00 IMU可獲得載體的姿態、速度和位移等信息,被廣泛用於汽車
  • 淺析毫米波雷達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但毫米波雷達憑藉其可穿透塵霧、雨雪、不受惡劣天氣影響的絕對優勢,且唯一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的超強能力,成為了汽車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之一!本文,我們和毫米波雷達來一次「親密接觸」,了解一下它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科技改變生活,但安全永遠第一 汽車作為人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沒有什麼比它更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方式。
  • 基於機器視覺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
    機器視覺的道路識別基本原理為,公路路面的環境(白色路標、邊緣、路面顏色、坑窪、障礙物等)的CCD圖像灰度值和圖像紋理、光流有差異。根據這種差異,經圖像處理後可以獲得需要的路徑圖像信息,如方位偏差、側向偏差、車輛在道路中的位置等信息。將這些信息與車輛的動力學方程相結合,可構成車輛控制系統數學模型。
  • 薩德系統中威脅最大的其實是相控陣雷達,詳解其工作原理及構成
    薩德反導系統,也叫THAAD,即末端高空防禦飛彈,是美國陸軍研發的一款攔截短程和中程彈道飛彈的末端防禦系統。3rjednc薩德的組成和工作原理薩德系統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①雷達,②火控系統,③發射車,④攔截器。
  • 車載毫米波雷達的原理和應用技術
    來源|牛喀網摘要:本文分析了車載毫米雷達市場應用情況;介紹了其工作原理以及工作波形和工作調頻機制。車載雷達應用市場潛能巨大,有效的保障了行車安全和操控的舒適度。引言毫米波雷達作為汽車主動安全領域關鍵傳感器部件,可有效穿透霧、煙、灰塵,實現全天時、全天候工作負荷要求。
  • 雷射雷達LIDAR的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分析
    打開APP 雷射雷達LIDAR的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分析 發表於 2019-08-26 11:03:00 雷射雷達的工作原理:對人畜無害的紅外光束Light Pluses發射、反射和接收來探測物體。
  • 網絡視頻服務域名動態解析以及DDNS工作原理
    但由於IPv4地址數量有限,且網絡用戶急劇增長,可用的固定IP位址資源非常少。因此大部分網絡攝像機和視頻伺服器產品採用的多是動態IP位址,這種方式給遠端用戶對網絡攝像機或視頻伺服器的搜索、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難度。鑑於此,針對ADSL撥號上網的使用環境提出了基於DDNS動態域名的網絡攝像解決方案。
  • 雷射雷達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的深度解析
    雷射雷達和微波雷達並無本質區別,在原理框圖上也十分類似,見下圖 雷射雷達是工作在光頻波段的雷達。與微波雷達的原理相似,它利用光頻波段的電磁波先向目標發射探測信號,然後將其接收到的同波信號與發射信號相比較,從而獲得目標的位置(距離、方位和高度)、運動狀態(速度、姿態)等信息,實現對目標的探測、跟蹤和識別。
  • 揭秘雷達工作原理:靠異頻雷達辨識飛機!
    從描述中,我們似乎也能窺探到一些在馬航MH370搜尋工作中,為何雷達突然啞火的蛛絲馬跡……■雷達的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  雷達的英文布魯克博士說:「基於天線的朝向,雷達能夠確定一個物體——通常被稱之為『目標』的方向。」與目標之間的距離則根據發射脈衝和接收回波之間的時間確定,因為雷達信號一直以光速移動,因此能夠準確測算出距離。  空中交通管制雷達的射束形狀為扇形,水平方向較窄,垂直方向較寬,以對應高空飛行的飛機。
  • 汽車雷達傳感器的種類和應用
    毫米波汽車雷達測距測速原理 NO.3 毫米波是指波長在1-10mm的電磁波,其帶寬大,解析度高,天線部件尺寸小,能適應惡劣天氣和環境。 汽車毫米波雷達一般是FMCW(調頻連續波)信號雷達,相比軍用脈衝信號雷達電路實現要簡單一些。
  • 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工作原理及解決方案
    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工作原理及解決方案 辰光 發表於 2017-01-10 12:30:10 電動汽車動力系統 小編今天給大家談談什麼是電動汽車動力系統。
  • 科普:先進合成孔徑雷達的工作原理及系統組成
    ASAR是一種全天候全天時高解析度的雷達成像系統。與ERS SAR相比,它具有擴展的觀測能力,三種新的工作模式和改進的性能。雷達天線波束照射面向衛星的地面。由於衛星的運動,目標單元被波束照亮一段時間,稱為「積分時間」。回波地面處理時,積分時間內接受的複雜回波信號會相干積累。這種處理過程等效於一個長天線(稱為「合成孔徑」)照射目標。合成的孔徑大小等於衛星在積分時間內移動的距離。
  • 毫米波雷達是汽車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傳感器,能夠全天候全天時工作
    ADAS主要利用安裝在車上的各式各樣傳感器收集數據,在行駛過程中隨時感知周圍的環境,收集數據,進行靜態、動態物體的識別、偵測與追蹤,並結合導航儀地圖數據,進行系統的運算與分析,從而預先讓駕駛者察覺到可能發生的危險,有效增加汽車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目前感知環境的ADAS傳感器有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和毫米波雷達等。當然,自動駕駛汽車還需要車載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工作原理及應用
    打開APP 雷射雷達工作原理及應用 周碧俊 發表於 2018-08-27 17:24:50 實際應用案例 圖1 雷射雷達安裝實景圖(來自真實客戶分享) 工作原理 將雷射雷達安裝在車道正上方
  • 最前沿丨FMCW雷達測距/測速原理及典型應用場景
    解析度由信號帶寬和相干處理間隔決定,參數估計的精確程度由雷達回波信號的信噪比高低決定。 現代汽車隨著其發展包含了越來越複雜的電子設備,汽車製造商正將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配置在其新開發的型號上,通過增加汽車的安全性以獲得更高的安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