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壺鵝:曾被誤認是一種長在樹上的鳥

2020-11-28 蚊知


在意識到鳥類會遷徙前,

古代的學者們努力嘗試去解釋:為什麼隨著季節變化某些鳥類一會兒出現和一會兒又消失。

在那時,很少有人聯想這些小羽毛動物居然可以飛行數千公裡以尋找溫暖和食物。

但是這個概念並不是完全沒人去觸及。

比如,希臘作家荷馬就認為,這些鳥飛向南方是因為它們要和非洲格米人進行戰鬥。

而亞裡斯多德(Aristotle)則認為,燕子消失了是因為它們去地下冬眠了。

而在瑞典大主教奧勞斯·馬格努斯(Olaus Magnus)則持有亞里斯多德相似的觀點,

並在其撰寫的《北方民族的歷史與自然》一書中,如此描述:

大雁在秋天聚集在一起,最後沉入像躲藏沙丁魚一樣的泥濘和水中。

此外,亞裡斯多德甚至暗示,隨著季節的變化,一些鳥類會經歷神奇的蛻變。

他宣稱,歐洲的紅尾鴝(通常在夏季出現)會在天氣轉冷時轉變為歐洲知更鳥。

實際上,紅尾鴝會在冬天越過南部飛往非洲,而繁殖到更北部的知更鳥則在冬天前往希臘。

但就是因為這一戲劇性的錯誤,卻很長時間讓古代西方人認為一種叫做鵝藤壺的貝類是一種叫做藤壺鵝的鳥類。

現在我們下圖看到的是我們現在命名上的藤壺鵝。


藤壺鵝

但是,在中世紀,藤壺鵝和下面的貝類卻被認為是同一種動物:


陰差陽錯,要從12世紀威爾斯傑拉爾德的記載講起。

傑拉爾德在其《赫伯尼卡地形學》一書中,試圖描述一種沒有人見過黑雁品種:

這裡同樣有許多被稱為藤壺的鳥,大自然以一種非凡的方式產生了這種鳥。

它們類似於沼澤鵝,但較小。

起初,它們生長在水面漂浮的松木上,然後以貝殼包裹的方式自由生長,然後它們的嘴會站在松木上,就像附著在木頭上的海藻一樣,懸掛在鬆軟的貝殼上。

隨著時間流逝,它們的羽毛漸漸豐滿,要麼掉入水中,要麼自由飛行。

我經常親眼海邊看到一千多種這種鳥類的胚胎,它們懸掛在一塊木頭上,上面覆蓋著貝殼。

這些鳥一般情況下,在交配後不會產卵。

母鳥也從不坐在卵上孵化。

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也看不到它們配對或築巢。

傑拉爾德實際上看到的是貝殼類動物——鵝藤壺。

一種生活在海中,附著在巖石表面和木材上,經常與浮木一起被衝刷海岸的貝類。


鵝藤壺

但是,傑拉爾德卻堅信自己看到的貝類正是藤壺鵝的同體。

而這種海洋生物的鱗莖狀的白色貝殼和黑莖,一直被中世紀的人們誤認為是「仍在轉動」的鵝的脖子。


鵝藤壺

而實際上,藤壺鵝的冬季主要分布在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大西洋沿岸,

在夏季,它向北移動遷徙至北極,並在許多島嶼上繁殖。

但是,因為從未見過藤壺鵝繁殖(那時還沒有人知道有北極概念)。

於是,藤壺鵝是一種生長在樹上的鳥的觀點就開始傳播開來了。


傳說在教皇庇護二世的推波助瀾下,這種觀點遠近聞名。

他於15世紀前往蘇格蘭,如此寫道:

我聽說在蘇格蘭的河岸上曾經有一棵樹,可以生長出鴨子。

當它們快要成熟時,它們會自行脫落,有的會掉到地上,有的會掉到水裡。

那些降落在地上的鴨子會腐爛,但是那些沉入水中的動物立即變得栩栩如生,從水底遊出,然後立即飛向空中,身上長著羽毛和翅膀。

一些愛爾蘭牧師急切地接受了藤壺鵝的傳說。

因為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方便的藉口,


可以在禁食期間,在不違背基督教道德的情況下將肉放入他們的盤子。

他們認為,由於禽類不是由肉類產生的,因此在禁食時吃藤壺鵝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其他人對此也表示懷疑。

比如,某教宗三世明確禁止在大齋節期間食用這些鵝,



認為儘管它們異常繁殖,但它們的生活和覓食像鴨子一樣,因此與其他鳥類具有相同的性質。

此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裡克二世對此傳說也表示懷疑。

他檢查了藤壺,沒有發現藤壺中有任何鳥狀胚胎的跡象。

他出色的觀察和評論值得一提:

還有一種稱為藤壺鵝的小物種,排列成雜色的羽毛...,我們對其巢穴不了解。但是,有一種奇怪的流行傳統,即它們從枯樹中生長。據說在遙遠的北部會發現老船,它們的腐爛的船殼中會長出一種蠕蟲,這種蠕蟲會發展成藤壺鵝。這隻鵝的喙從垂死的木頭上垂下來,直到它變老並且結實到可以飛。我們對這個傳說的起源和真相進行了長期的研究,甚至派遣特使前往北方,命令將這些神話般的木材標本帶回我們進行檢查。當我們檢查它們時,我們確實觀察到了附著在腐爛木材上的貝殼狀結構,但這些結構與任何禽類都沒有相似之處。因此,在缺乏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我們懷疑這個傳說的真實性。我們認為這種迷信是由於藤壺鵝在如此遙遠的緯度地區繁殖而導致人們無視其真正的築巢地,因此發明了這種解釋。

弗雷德裡克二世同時代的阿爾伯特·馬格努斯(Albertus Magnus)則走得更遠,

他直接在自家裡養了幾隻藤壺鵝,結果看到令人忍俊不禁的事實:

這幾隻藤壺鵝和普通的鳥類一樣,會進行交配、產卵、孵化。

但是,馬格努斯的話語在鼎鼎大名教皇的權威前,一文不值。

人們始終還是相信鵝藤壺和藤壺鵝是一種事物。

直到這種荒謬的傳說倖存500多年後,荷蘭水手前往北極並看到了這種鳥的繁殖。

這個傳說才得以最終安息!



相關焦點

  • 非洲這種鳥頭像老鼠,經常拖著長尾巴,懸在樹上蕩鞦韆
    世界上有一種動物長相奇特,你一定沒見過。它的體型如麻雀大小,頭部像老鼠,身體像鳥,身後還拖著長長的尾巴,它有個形象貼切的名字叫鼠鳥。鼠鳥屬於鼠鳥目,只有1科2屬6種,分別是白頭鼠鳥、斑鼠鳥、紅背鼠鳥、白背鼠鳥、藍枕鼠鳥、紅臉鼠鳥。
  • 非洲這種怪異的鳥,頭像老鼠,經常拖著長尾巴,懸在樹上蕩鞦韆
    世界上有一種動物長相奇特,你一定沒見過。它的體型如麻雀大小,頭部像老鼠,身體像鳥,身後還拖著長長的尾巴,它有個形象貼切的名字叫鼠鳥。01頭像老鼠,身體像鳥,身後拖著長尾巴鼠鳥的長相,正如它的名字,羽毛顏色以灰、褐為主,柔軟蓬鬆,質地很像鼠的皮毛。雖然毛色不夠豔麗,但卻很有個性,作為鳥類卻披著鼠的「外衣」。
  • 貴州這種鳥比朱䴉罕見,紅色長腳橙色長嘴,都聚在樹上「建房子」
    美麗的白頭䴉鸛,羽毛色彩鮮明,有一雙紅色的大長腿,以及橙色的長嘴,對溼地的依賴性很強,總是在水中覓食,在樹上「建房子」聚居。01比朱䴉罕見:50年難覓其蹤跡,出現在貴州威寧草海白頭䴉鸛十分漂亮,也十分罕見,是一種珍稀瀕危鳥類,也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據《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介紹,白頭䴉鸛主要分布於印度至中國西南部,及印度支那等地。
  • 鳥是開在樹上的花朵
    沒想到住在縣城,這裡的鳥兒也這麼多,而且是越來越多,特別是近幾年,一早起來,到處都能聽到鳥叫聲。在我眼裡,鳥是最有靈性的。江濱公園裡,畫眉在樹上跳上跳下覓食,不時發出幾聲脆脆的鳴叫。半空中許多鳥的鳴聲混雜在一起,就像煮了一鍋粥,分不清是什麼鳥在叫了。在我居住的小區,即使在大白天,鳥兒也在人的眼皮底下悠閒地找食,毫不懼怕過往的行人。
  • 經常被人誤認成蜂鳥的「長喙天蛾」科普來了...
    昨天拍的長喙天蛾猜謎的照片,好多朋友問我,說你拍的那個吸花粉的小動物是蜂鳥麼?我說不是,中國是沒有蜂鳥的。
  • 樹上掉下「大笨鳥」 其實是小斑鳩試飛(圖)
    原標題:樹上掉下「大笨鳥」 其實是小斑鳩試飛(圖)   天津北方網訊:「請問大家這是什麼鳥,從樹上掉下來的。」  關於這是一種什麼鳥,網友意見不一,有的表達比較專業,稱這是只斑鳩,也有人認為是水鳥的一種,還有人認為是布穀鳥、鴿子或小喜鵲。另外一些說法則比較隨意,稱它是只「大笨鳥」「外國雞」「胖麻雀」等不一而足。  昨天,薊縣野生鳥類保護協會副會長梁文兵先生看過網友發的照片稱,這是只斑鳩的幼鳥,「這種鳥在本市薊縣山區很常見,但在市區出現的機會並不多。」
  • 千萬別手賤:一種常被誤認成鳥的超大蛾子(幼蟲萌萌噠
    預警一下,幼蟲來了!頂一腦袋糖豆是想什麼呢??幼蟲的成長過程是醬紫的:小時候是黑的,然後變成頭頂著黃色或綠色糖豆(tubercles)的樣子,糖豆上還長著黑色短毛;隨著慢慢長大,糖豆根據頂的位置不同分別變成藍色、紅色、橙色……帶的黑毛毛也漸漸變少。
  • 男子打蜘蛛被誤認家暴 鄰居稱男子曾大喊:你怎麼還不死
    男子打蜘蛛被誤認家暴 鄰居稱男子曾大喊:你怎麼還不死時間:2019-01-03 22: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子打蜘蛛被誤認家暴 鄰居稱男子曾大喊:你怎麼還不死 澳大利亞警方昨日接到烏龍報告,一名市民報警,聽到一名男子在屋內大喊:你怎麼還不死?
  • 一種經常趴在樹上的昆蟲,人送外號「花豆娘」,曾是孩子們的寵物
    一種經常趴在樹上的昆蟲,人送外號「花豆娘」,曾是孩子們的寵物「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夏末秋至,現在已經能夠感受到傍晚的涼意了。夏秋季節的農村,野外有著非常多好玩的動植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見過一種喜歡趴在樹上的昆蟲,人送外號「花豆娘」,由於有著高顏值被好多農村小孩當作寵物來玩。現在農村依然有很多,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它,以下分享都是筆者兒時的親身見聞!「花豆娘」是河南地區的叫法,還有的地方叫它「七姑娘」、「椿蹦蹦」等,學名叫做斑衣蠟。光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種非常好看的昆蟲,它長著灰色的翅膀,但身子卻是鮮豔的紅色。
  • 寫給寶寶的為什麼(14)為什麼鳥在樹上不掉下來?
    為什麼鳥在樹上睡覺去不掉下來嗎?森林之神把天空,大地和森林分為了三個部分,大地被分給了走獸,天空被分給了各種鳥類。森林則被分給了各種其他的動物,鳥兒們本來挺高興的,可是沒高興幾天,鳥兒們就集體跑到森林之神那裡去請求,他們對森林之神說道,雖然我們擁有了最寬廣的視野,最自由的活動,你給了我們太多的恩典,但是我們太累了,我們沒有地方休息,這太痛苦了。
  • 長在樹上的鐵西瓜 不但不能吃而且十分的危險
    你見過長在樹上的西瓜嗎?想必很多人聽到這樣的話都會覺得非常的荒謬,什麼時候西瓜是長在樹上的了,西瓜不就是長在地上的嗎?我們都知道西瓜是長在地面上的,那麼什麼西瓜是長在樹上的呢?說起來這樣的事情自然就會有有很多人都感覺不可思議,因為在人們的印象當中,西瓜並不是在樹上出現的,可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難道真的是與西瓜是在樹上結出來的嗎?對於人們來說,雖然西瓜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水果,雖然和人們的生活非常的接近,但是它的種植的環境對於人們來說,還是太過遙遠了,所以一旦是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人們也會有些不能確定了。
  • 在紐西蘭經常會撿到的一種鳥,有翅膀卻不會飛,總是從樹上摔下來
    比如,大自然中存在不會飛的鳥類,企鵝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一種神奇的鳥並不為人熟知,它們就是——鴞鸚鵡。作為紐西蘭獨有的物種,鴞鸚鵡和當地很多物種一樣,由於長期與其他大陸隔絕,擁有與眾不同的進化方向,保持了較為原始的狀態。但是也因為缺乏天敵而導致它們缺乏防範意識,長久以來都以野果為生。或許是生活太過滋潤,鴞鸚鵡在成長過程中會變得更加圓潤,而它們失去飛行能力也在情理之中。
  • 全球唯一沒翅膀的鳥,不住樹上住地洞,坐擁一百多套房,羨慕嗎?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見識的這種紐西蘭國鳥——幾維鳥,知道的朋友可就沒有那麼多了。在紐西蘭人的神話傳說中,幾維鳥一開始是一種擁有極其美麗的翅膀,能在天空中隨意翱翔的鳥。森林之神擔心樹木的種子遭到太多鳥類啄食,地下又沒有鳥類消滅蟲害,於是詢問鳥神,有沒有鳥願意放棄翅膀,去地面生活。鳥神挨家挨戶打聽,被各種鳥拒絕了無數次,只有幾維鳥答應。
  • 葉子長滿鋸齒,常給誤認成雜草,卻香味十足,農村人用它拌牛肉
    葉子長滿鋸齒,常給誤認成雜草,卻是最好吃的「香菜」,農村人用它拌牛肉,人工種植1斤20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綠葉蔬菜是必不可少的食物,蔬菜不僅可以提供食物纖維和維生素,還有有開胃消食的用處。曾有網友做了一個「最難吃」蔬菜排名,香菜以獨特的味道而位列其中。香菜質脆嫩氣味芬芳,是一種喜聞樂見的蔬菜,不管是拍黃瓜,雞蛋湯,還是炒肉絲,吃火鍋,香菜都是比不可少的調味菜,因此在諸多的綠葉菜裡頭擔當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世界上「最大」的鳥巢,一棵樹上住著五百多隻鳥,讓人感到很神奇
    可世界上就是有太多的神奇之處,非洲的一處半乾旱草原上就有這一個被稱為「世界最大」的鳥巢,而這個巨型鳥巢就在納米比亞,是5百多隻鳥的家,這個讓人看上去非常震撼的鳥巢,感覺都要把樹枝壓垮了。據了解,這個鳥巢已經有了1百多年的歷史。能夠存在這麼長時間,簡直比一些磚石打造的房屋還要堅固。這棵小樹看上去也並不是很粗壯,讓人很難想像,如此巨大的鳥巢究竟是怎樣建成的呢?
  • 這種鳥頭上竟長著一束稻草般的羽毛!但卻有3個國家將其奉為國鳥
    能被一個國家奉為國鳥,這種鳥必定非常珍貴,或者是特別有意思。那如果被3個國家同時奉為國鳥的鳥兒呢?這種鳥頭上竟長著一束稻草般的羽毛!看來為了填飽自己的肚子,它們那國鳥的高貴身份,似乎也不想要了! 3.「為何能成為國鳥?」灰冠鶴原本是一種生活在非洲的鳥類。烏幹達、盧安達和坦尚尼亞3個國家,都將其奉為了國鳥。
  • 長在「樹上的黃金」鐵皮石斛
    長滿石斛的樹在巫溪縣徐家鎮境內東溪河畔,走進巫溪縣瓊海農業的室外仿野生種植鐵皮石斛基地,在這裡我們看到陽光照進蔥鬱的林間,斑駁的光點投射在一棵棵樹上。樹上的鐵皮石斛鐵皮石斛的根被一圈圈地包裹在樹幹表皮,相互距離大約20釐米左右,陽光傾照下,偎依在樹幹上的鐵皮石斛顯得晶瑩剔透
  • 這種果樹開花看不見,常被誤認成無花果,價格卻是無花果8倍
    但也不是每一種水果都能人工種植的,目前還有很多水果,人們琢磨不透它們的生長習性,無法有效的培育出可種植的品種,這也使得一些純野生的水果價格十分高昂。有一種目前尚未有人工種植的水果,它的授粉方式十分特別,因為人們基本看不見它開的花,而常被誤認成無花果,更無法進行人工授粉,因此無法進行人工種植。它就是「木瓜榕」,又叫大果榕、饅頭果、大木瓜、大石榴等。
  • 長在樹上的一種水果,既像辣椒,又像香蕉,口感比蘋果還香甜
    我們中國一直都是一個美食大國,因為地域遼闊,所以美食的總類也特別的多,特別是現在的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了,各種各樣的外國美食,水果都慢慢的被大家知曉,因為水果種類的不同,所以它的生長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像我們中國很多的水果,要麼是長在樹上,要麼是長在一棵植物上,小編之前看到過一種水果,
  • 白居易見小孩打樹上的鳥,於是寫下一首詩勸告,足見一片仁愛之心
    古人除了有著無窮無盡的智慧之外,還有就是那一片仁愛之心,畢竟這些古人讀著聖賢之書,自然對於萬事萬物,這世間所有的生命,那都是心生敬畏之心,也正是這樣的一種仁愛之情,更是令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濃濃的愛意。特別是像白居易這樣的偉大的詩人,無論是學識,還是他的人品,那都是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