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手賤:一種常被誤認成鳥的超大蛾子(幼蟲萌萌噠

2021-01-18 果殼

給大家介紹一下,最大型的蛾子之一Hyalophora cecropia,中文名找不到一個靠譜的。Giant Silk Moth family(一般叫天蠶蛾科或者大蠶蛾科)的一員,產自北美,在北美它是最大的。

成蟲長這樣:

據說常被誤認做鳥,因為……它有這麼大:

預警一下,幼蟲來了!

⬇️⬇️⬇️


長這樣:

頂一腦袋糖豆是想什麼呢??

這明明是一腦袋瓢蟲……

如果我們能克服對「大肉蟲子」的成見,好像……還挺萌的?


接下來是wiki上的生命歷程圖(注意,以下每一步都比你概念中的「蟲卵」、「毛毛蟲」要大若干size):

幼蟲的成長過程是醬紫的:小時候是黑的,然後變成頭頂著黃色或綠色糖豆(tubercles)的樣子,糖豆上還長著黑色短毛;隨著慢慢長大,糖豆根據頂的位置不同分別變成藍色、紅色、橙色……帶的黑毛毛也漸漸變少。直到長到4-4.5英寸(10-12釐米啊臥槽),開始羽化。很懶,睡很久才破土。一年只有一代。

據wiki所言,雌蛾所散發的費洛蒙能讓三裡地開外的雄蛾感受到,而為了追逐雌蛾,漢子們能飛7英裡(11km)之遠。然後mating會從早上一直持續到傍晚(!)。

這是公的

這是母的

然而並沒有看出什麼區別。可能母的略黯淡,或者有體型差異?



Hsipei 評論:雌雄區別還是有的。雄性羽毛狀的觸角十分發達,便於接收信息素。雌性軀幹明顯更粗大。

wishwishwish 評論:這一定就是 傳說中的妖蛾子……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media@guokr.com

相關焦點

  • 「草榴社區」上架App Store 老司機勸你千萬別手賤(圖)
    「草榴社區」上架App Store 老司機勸你千萬別手賤(圖)TechWeb查詢App Store發現,截至目前這款名為「草榴社區」的App仍然能夠被搜索,且評論已經達到了四千多條,但絕大部分評論都與此款App內容無關,水軍刷評論的痕跡非常明顯。從詳情頁面可以發現,這款App最初上架時間為2016年6月14日,最新一次的版本升級為今年6月29日。
  • 常被誤認成小龍蝦,價格卻是小龍蝦的幾倍,不懂吃虧大了
    常被誤認成小龍蝦,價格卻是小龍蝦的幾倍,不懂吃虧大了夏天到了,大家最愛吃的就是小龍蝦和擼串、喝啤酒了,雖然前些年小龍蝦還是無人問津的,但是現在,偶爾吃一次感覺還是很過癮很解饞的。常被誤認成小龍蝦,價格卻是小龍蝦的幾倍,不懂吃虧大了。所以說,大家以後遇到這種嘎巴蝦,千萬不要錯認成小龍蝦了,也不要嫌棄它的價格貴,人家貴是有貴的道理的。味道口感比小龍蝦好,營養比小龍蝦高,體內也不會有小龍蝦那麼多的毒素,不懂吃真的是太可惜了。
  • 在海邊看到這個東西,別手賤!快走開!
    但如果你在海邊見到這個東西,請立即逃跑,千萬別手賤去觸碰它!▲ 致命的水中殺手:僧帽水母 如果你一旦被僧帽水母蜇傷,及時的搶救是求生的第一要務。一般來說受傷後應立即遠離僧帽水母所在海域,儘早登船或上岸。
  • 廬陵蟲趣| 不作妖的蛾子不是好蛾子
    說起飛蛾,人們的第一直覺就是么蛾子,向來是不受待見的一類昆蟲。可是,不作妖的蛾子還能叫么蛾子嗎?
  • 葉子長滿鋸齒,常給誤認成雜草,卻香味十足,農村人用它拌牛肉
    葉子長滿鋸齒,常給誤認成雜草,卻是最好吃的「香菜」,農村人用它拌牛肉,人工種植1斤20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綠葉蔬菜是必不可少的食物,蔬菜不僅可以提供食物纖維和維生素,還有有開胃消食的用處。在蔬菜中有許多還有特殊的香氣,既可以用它調味同時還可以單獨成菜,像茼蒿,芹菜,香椿,魚腥草。這些帶有香味的蔬菜,在飯桌上喜歡它們的人是吃不夠,恨它的人連看都不帶看上一眼。
  • 撲稜蛾子:除了撲稜,生活還有更多趣味
    撲稜蛾子內心的os估計也是:我本來就很美。提起撲稜蛾子,大概只有一種刻板的印象,黑黃笨拙毫無美感,經常還成隊出現,嚇得密集恐懼症人群都要去打120了。作為昆蟲的一種,撲稜蛾子們無論從身形還是功能都與蝴蝶相似,但它們體型更肥大,觸角為羽狀,或櫛狀,從而對雌性蛾所釋放的性外激素感覺十分靈敏,幾乎可以感知只有幾個分子的信息。常見的撲稜蛾子翅面灰白,靜止時,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間活動,有趨光性。
  • 這種年貨熱門堅果,常被誤認成是杏仁,雖然長得像,但它們不一樣
    巴旦木如今,堅果已經成了年貨中的主力軍之一,雖然吃著各式各樣的堅果,但是很多人對于堅果的了解很少。甚至是看著眼熟,但是叫不出它的名字。而不少堅果又因為長得太像了,常常被叫錯。杏仁如果你是個堅果愛好者,那你一定吃過巴旦木吧。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對於這個陌生的名字充滿了好奇。
  • 沒有一隻蛾子能活著飛出東北
    在第二集的黑暗料理裡,東北人的吃蛾子讓人印象深刻。烤青蟲↓烤蟬蛹↓烤蛾子!網友高呼,蛾子真是有波瀾壯闊的一生,無論什麼形態都逃不過上烤架的命運今天我們來說一個適合東北人的養成遊戲——養撲稜蛾子《彩翼之星夜》,為你的燒烤事業添點原料。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近期雨水刷城,「有好多拳頭般大小的蝸牛躲在草叢裡,看著『萌萌噠
  • 常被誤認成泥鰍,以前抽乾水塘一撿上百條,因太過美味瀕臨消失
    導讀:常被誤認成泥鰍,以前抽乾水塘一撿上百條,因太過美味瀕臨消失說到打野,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會想到王者榮耀或者刀塔這2款遊戲,實際上在以前的農村裡,打野是很多農村朋友十分喜愛的一件事,因為能打到許多美味,比如去山裡打野
  • 如何找到你自己的蛾子,並把他培養成才、光宗耀祖?
    原創 三蝶紀 果殼蟲 恐 預 警本文充滿胖嘟嘟的蟲子和呼啦啦的蛾子還有它們吃飯的樣子怕的別入在昆蟲世界裡,翩飛的蝴蝶是討人喜歡的,毛茸茸的大蛾子卻總是招人嫌棄去哪找蛾子?雖然蝴蝶和蛾子的幼蟲都被俗稱為毛毛蟲,但是它們並不是都有毛的,有很多幼蟲體表都很光滑。至於怎麼區別有毒的和沒毒的,可以看我的舊文:蛾子的毛毛蟲:讓人疼癢難忍的真兇長得醜還蜇人的毛毛蟲,能變成美麗的蝴蝶?它才不會呢!
  • 視頻欣賞:蛾子偷喝鳥的眼淚_1256
    他無意中看到了十分有趣的一幕:一隻黑頦蟻鳥(Hypocnemoides melanopogon)正在樹枝上休息,而它的後勃頸上則落著一隻蛾子(Gorgone macarea,中文名我不清楚……)。蛾子伸著自己長長的口器,在小鳥的眼角試探,試圖吸取鳥兒分泌的眼淚。45分鐘之後,Moraes又看到另外一隻蟻鳥身上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 這種果樹開花看不見,常被誤認成無花果,價格卻是無花果8倍
    但也不是每一種水果都能人工種植的,目前還有很多水果,人們琢磨不透它們的生長習性,無法有效的培育出可種植的品種,這也使得一些純野生的水果價格十分高昂。有一種目前尚未有人工種植的水果,它的授粉方式十分特別,因為人們基本看不見它開的花,而常被誤認成無花果,更無法進行人工授粉,因此無法進行人工種植。它就是「木瓜榕」,又叫大果榕、饅頭果、大木瓜、大石榴等。
  • 海洋中的浮遊幼蟲,多毛類和軟體動物
    浮遊幼蟲分為兩種,一種是終生營浮遊生活的,;另一種則是階段性的,幼體隨波逐流,成體營底棲生活,兩者皆沒有發達的遊泳器官。除原生動物外,幾乎所有各類無頸椎動物在發育過程中都經過浮遊幼蟲階段,甚至連某些仔魚也是浮遊幼蟲。
  • 貉,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可千萬別把它和浣熊給搞混了!
    那麼貉,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是古代一種已滅絕的動物?還是現今一種,已經更換了名字的動物?看到貉之後,可千萬別把它和浣熊給搞混了!1.「它,不是浣熊!」貉的名氣小多了,所以臉型相似的它,只能被人們誤認了。2.「不同之處!」貉和浣熊主要在兩個地方,有很大的區別。第一個是它們的尾巴。浣熊的尾巴一般都有環紋,一圈一圈的。
  • 【午間冷知識】石蛾幼蟲:水底建築師與首飾匠
    搜索微信號:bowuzazhi或博物萌噠噠的蝴蝶、蛾子幼蟲(比如博物君經常吐槽的夾竹桃天蛾幼蟲),也不是誰都喜歡的,很多人一看到它們就噁心到不行。相比之下,它們的遠親——石蛾,不僅幼蟲外表沒那麼重口味,還有喜歡給自己蓋房子的習性,因此還被人類抓來製作首飾。本期主角——石蛾幼蟲,一般只有在水質較好的天然水體中才能找到它們。
  • 容易被誤認成蜂鳥的飛蛾,可懸停也愛花蜜,生態選擇帶來美麗誤會
    來來來,我這裡要敲一下黑板,大家要是在國內看到了所謂的蜂鳥,那可要注意了,因為它們根本不是鳥,而是大撲稜蛾子。是的,我沒有在開玩笑。你眼中的那個在天空中揮舞自己的翅膀、每天遊戲花叢的蜂鳥其實只是一隻大撲稜蛾子。什麼?你問這種撲稜蛾子叫什麼名字?咳咳,這裡我還要糾正一個錯誤,長得像蜂鳥的飛蛾不是一種,而是兩種。二、它們究竟是誰?
  • 撲稜蛾子:活的就是個撲稜勁兒
    」其中提到的朱蛾是一種外形很像蛾的其它昆蟲,但也足以見得「撲稜蛾子」這個蛾的概念,可是在《山海經》時代就存在的。《列子·黃帝》中就提到了:「禽獸蟲蛾。」簡單四個字,卻講述的是治國之道。這是感嘆蛾子雖然看上去小,但任何微小的存在都有無法忽視的地方。《爾雅·釋蟲》中解釋:「蛾羅。」《疏》中講其變化:「此卽蠶蛹所變者也。」《埤雅》中提及:「繭生蛾,蛾生卵。」《大戴禮》中把蠶也看作是蛾的一種:「食桑者有絲而蛾。」
  • 黃粉蟲的四個階段:卵、幼蟲、蛹、蛾
    特種養殖:白酒糟養殖黃粉蟲五要點 2、幼蟲 剛孵出的幼蟲很小,長約3毫米,乳白色,2天後開始進食。如果溫度在25℃-30℃飼料含水量在13%-18%,大約8天蛻去第一次皮,變為二齡幼蟲,體長增至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