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三蝶紀 果殼
蟲 恐 預 警
本文充滿胖嘟嘟的蟲子和呼啦啦的蛾子
還有它們吃飯的樣子
怕的別入
在昆蟲世界裡,翩飛的蝴蝶是討人喜歡的,毛茸茸的大蛾子卻總是招人嫌棄。實際上,同在鱗翅目,蛾子的種類和數量都是蝴蝶的好幾倍,多樣性非常高,其中不乏美麗的種類,因而我時常會為蛾子鳴不平。
幸而在這些年,逐漸有網友被我安利到了蛾子的美貌和有趣,也有很多網友反饋說,很想養蛾子,但是不知道從哪著手。在夏天的大蟲季漸漸到來之際,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養蛾子的經驗和心得吧。
烏桕大蠶蛾丨三蝶紀攝
這裡說的養蛾子肯定不是說飼養成蟲,而是飼養它們的幼蟲。它們成蟲期很短暫,匆匆找到伴侶交配繁殖後代就是它們成蟲以後的第一要務,任務完成壽命也就不久矣;有些蛾子甚至成蟲後口器就退化了,不能進食。蟲生裡最長的時間,是幼蟲期和蛹期。
所以,首先確認我們的目標——弄到蛾子的毛毛蟲。
去哪找蛾子?
雖然蝴蝶和蛾子的幼蟲都被俗稱為毛毛蟲,但是它們並不是都有毛的,有很多幼蟲體表都很光滑。至於怎麼區別有毒的和沒毒的,可以看我的舊文:
蛾子的毛毛蟲:讓人疼癢難忍的真兇
長得醜還蜇人的毛毛蟲,能變成美麗的蝴蝶?它才不會呢!
方法一:蛾口買賣
如果你只是單純想感受一下昆蟲的成長曆程,那麼家蠶就是最適合的,很容易就能網購到一大把。
方法二:大海撈蛾
蝶蛾的毛毛蟲絕大部分都以植物為食,它們通常會偏好取食某一類或某幾種植物,也有一些蛾的幼蟲食譜特別廣,可以吃幾百種植物。如果你特別想養某一種蛾子,那得先認植物才能儘快找到目標幼蟲。
有些蛾子直接就是以寄主植物命名的。比如說最著名的夾竹桃天蛾吧,一聽就知道它們吃夾竹桃;除了夾竹桃,它們還吃夾竹桃科的長春花、糖膠樹、軟枝黃蟬等等。所以,去這些植物上找就有一定的機率找到它們。與此類似的還有動森裡著名的皇蛾,它的大名叫烏桕大蠶蛾,幼蟲取食烏桕、山烏桕的葉子。
歐洲夾竹桃(夾竹桃天蛾寄主植物)丨三蝶紀攝
夾竹桃上的夾竹桃天蛾幼蟲,你找到了嗎?丨三蝶紀攝
如果看到植物上有明顯的食痕,那麼就有很大機率會找到。要是葉子上一點取食的痕跡都沒有,那就很可能是打了藥的。城市的綠化植物常常會噴藥,這也是影響我們找蛾子的一大因素;相比之下,沒有汙染的山野裡,蛾子會更多一些。
方法三:守株待蛾
可以自己種植物招引蛾子來產卵,比如說直接種長春花放在陽臺不打藥招引夾竹桃天蛾,種梔子花吸引咖啡透翅天蛾等等,這樣也可以有一定的機率獲得想要的蛾子。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提醒的是,昆蟲和植物一樣,它們的分布有很明顯的地域性,如果你有目標蛾子,先要查一查在你的地域是否有分布,如果沒有就不要指望在外面找到了,氣候可能也不適合飼養,最容易養活的還是本地就有分布的。
給蛾子蓋個房
找到蛾子以後,你可以把它帶回家,放進一個扎了孔的整理箱;如果蛾子體型不大,放在高一點扎了孔的一次性塑料飯盒裡也可以。我們需要在養蛾子的容器裡放上一團溼紙巾保溼,在底部再墊上一層紙巾,然後把蛾子放進去,並投餵植物葉片。
伺候吃喝拉撒
其實養蛾子說簡單也很簡單,就和餵牛吃草一樣。其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項大概就是準備食物吧。
之前說了每種蛾子都有固定的寄主植物,一般來說,蛾子是在什麼植物上發現的,採這種植物飼餵總沒錯。
烏桕大蠶蛾寄主植物——烏桕丨三蝶紀攝
另外葉子也要注意清洗,如果誤用了打過藥的葉子,蛾子幼蟲吃進去也會掛掉,即便是飼養經驗豐富的昆蟲愛好者有時候也會犯這樣的錯誤。
被農藥毒翻的達摩鳳蝶幼蟲,因為路邊薅的葉子沒有洗就餵給它們了丨薩爾茨堡的魚哭著供圖
葉片清洗乾淨擦乾晾乾之後就可以投餵給蛾子了。看自己養的蛾子吃葉子是一件特別有幸福感的事,它們吃葉子是很有規則的,一行接著一行,一口接一口,整整齊齊不浪費,環境足夠安靜還會聽到沙沙沙或者咔咔咔的聲音,有人說這是昆蟲吃播asmr,還真有點那個感覺。
蛾子能吃能拉代表身體健康,記得每天至少要清理糞便一次,如果墊在下面的紙巾髒了也要及時換掉。
關心青少年蛾的成長
養蛾子說不難又有點難,難在你還是得熟悉它是什麼,有什麼習性。蛾子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
剛從卵中孵化的幼蟲我們稱為一齡,就像是人一歲,之後每次蛻皮都增加一齡,最後一次蛻皮的幼蟲是末齡幼蟲。昆蟲擁有幾丁質的外表皮,每次都必須要把舊的表皮蛻去,新的身體才能長大,所以它們幼蟲期會經歷幾次蛻皮,每種蛾子都有固定的蛻皮次數。
烏桕大蠶蛾幼蟲頭部丨三蝶紀攝
夾竹桃天蛾幼蟲頭部丨三蝶紀攝
養蛾子時,有時候會發現它們突然從狼吞虎咽變為食欲不振,這時候不要慌,它們八成就是想蛻皮了,不要打擾它們就好。
它們蛻皮時外表皮會變硬變脆,頭殼脫落,然後新的身體就從裡面慢慢鑽出來。剛蛻完皮還有點脆弱,慢慢會變硬,恢復到能自由活動和進食的狀態。蛻下來的皮它們常常也會吃掉補充營養,一點也不浪費。
蛻皮後它們的身體會變粗一圈,食量也增大了,連拉出來的蟲糞直徑都變粗了。
夾竹桃天蛾末齡幼蟲丨三蝶紀攝
在這個階段之後,它們就會有一天突然不活動了,或是顏色突然改變了,這意味著它們進入了準備化蛹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們稱為預蛹。
夾竹桃天蛾幼蟲化蛹前變成咖啡色丨三蝶紀攝
預備!長大成蛾
不同蛾子的化蛹方式也不同,有很多蛾子都有入土化蛹的習慣,有些不需要土就可以直接化蛹,還有一些會結繭。
有一個笨辦法就是一律視為要入土處理。可以取一些沒有汙染的土壤,去掉土裡的一些雜質和大型土壤動物,將這些土鋪在一個足夠大、帶蓋子的容器裡,再將預蛹的末齡幼蟲連帶植物葉片一起放在土的表面。這樣需要入土化蛹的蛾子會鑽進土裡,其他的則會在土表找地方化蛹,或者鑽到葉片下面躲起來結繭。
夾竹桃天蛾蛹丨三蝶紀攝
這個容器要大到保證蛾子孵化出來後翅膀能自由伸展開,還能自由活動,否則蛾子就有可能羽化失敗。
蓋子要扎小孔,蓋蓋子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寄生蜂、寄生蠅伺機在幼蟲和蛹上產卵,也避免有其他不必要的接觸和威脅。
土壤本身有溼度,不需要另外澆水,如果水過多還有可能導致蛾蛹死亡。在土裡可以插一些寄主植物的樹枝,方便蛾蛹在要羽化時找到地方攀爬。
烏桕大蠶蛾繭丨三蝶紀攝
蛾子化蛹是很難看到的過程,常常在三更半夜。末齡幼蟲的身體會漸漸縮短,再從頭部裂開,新的蛹脫離外表皮一邊扭動一邊形成。在蛹期,蛾子不吃不喝不活動不拉屎,和外界只有氣體交換,在蛹的內部卻發生著劇烈的變化,全新的身體、器官都在迅速地發育成長。
耐心等待蛻變
化蛹後多久蛾子才能羽化出來呢?這實在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通過文獻裡的描述判斷大概需要多少天。有些在冬天化蛹的蛾子,會經歷半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到了第二年春暖時才羽化。有些夏天化蛹的蛾子,短則十來天,長則可能也會需要兩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羽化。這與蛾子的種類和習性有關。
我們能做的就是每天開蓋觀察一下蛾蛹有什麼變化,慢慢等待它們羽化的那一天。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未知數也讓我們養蛾子的過程變得神秘而富有探索意義。
烏桕大蠶蛾翅上的鱗粉放大之後就像油畫丨三蝶紀攝
烏桕大蠶蛾翅特寫丨三蝶紀攝
蛾子的羽化也常常是在半夜或者清早。整個過程還是很神奇的,蛹從頭部裂開一條縫,新的頭部從蛹殼裡鑽出來,找到合適的地方攀爬固定住。這時候你最好給它一根樹枝或者其他容易站住腳的物體,方便它爬上去羽化。
這時候蛾子的翅膀還是皺褶的,隨著時間的延長,血液慢慢充滿翅膀和全身,翅膀也會慢慢展開來,最後完全伸展,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慢慢形成最後的顏色,最後顏色固定不變了,翅膀也展好了,羽化過程就算完成了。
並非每隻蛾子都會順利羽化,有些化了蛹之後可能一直都出不來,還有一些羽化時翅膀可能會沒展好導致羽化失敗。
夾竹桃天蛾成蟲丨三蝶紀攝
要不……再操心下婚事?
蛾子的成蟲期非常短暫,一般來說養出成蟲後放走即可。如果你剛好有雌雄蛾子在差不多時間羽化,倒是可以給它們組合配對,雌雄交配後把雌蛾單獨放在一個大容器內產卵,這樣你就可以繼續用卵開始飼養。
昆蟲的策略都是儘可能地多生,你估算一下你的飼養能力,如果養不了就要及時處理掉卵,以免孵化出來以後更加麻煩。養過蠶寶寶的應該深有體會,當你同時養了一堆蠶寶寶,很快就會出現桑葉短缺不夠吃的現象,所以原則上就是量力而行。
最後給大家展示一下我飼養過的烏桕大蠶蛾(動森裡3000鈴錢的皇蛾)的變化過程,祝大家養蛾愉快。
作者:三蝶紀
編輯:Luna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