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人才是社會寶貴的財富。在科技日新月異,技術快速迭代的時代,擁有創新能力的人也能在事業上有所斬獲。那麼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究竟什麼是創新能力?非要高智商才能創新嗎?又該如何培養創新能力呢?
讓我們先從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的威爾斯的故事說起。
破解費馬定理的故事
費馬大定理,也叫費馬最後定理,關於這個定理的推導證明困擾了數學界三個多世紀。
10歲的安德魯·威爾斯偶然間看到最後定理的時候深感有趣,並從此對證明這個難題念念不忘。通過努力學習,長大後,他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家,研究方向是橢圓曲線。
最後定理在普林斯頓大學是熱門的題目,每個人都在對它挑戰。威爾斯也不例外,他的腦海中無時不在想著如何去證明,直到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把自己專業的橢圓曲線和費馬大定理聯繫到了一起。
從此威爾斯的證明堅持了7年,期間他放棄了很多課題研究,冒險的把榮譽和事業用在了最後定理的證明上。
最終在1993年的一個早晨,在這個定理困擾了他30年後,他突然豁然開朗,完成了最後的證明。他直言「解法美的難以形容,是不可思議的意外發現」。
這個威爾斯自稱的不可思議時刻,顯示的正是創新能力(creativity),即產生新穎而又有價值的思想能力。
智力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關於智力和創新能力的研究表明,一定水平的才能對創新能力來說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也就是說,一定水平的智力會產生好的創新,但是好的創新並不一定都由智力產生。
研究結果顯示:一般而言,在智力測驗中得分高的人往往在創造力測驗中得分也高。但是在超出120分的智力分數後,創新能力和智力就不相關了。
獨具創造性的設計師、數學家、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在智力測試中往往並不比他們那些創新較少的同事們得分更高。因此很明顯,創新能力比智力測驗揭示的內容要多,那麼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呢?
創新人才擁有的五個要素
實際上,對創新型人才能力的研究表明,創造性分為五個不同的成分。也剛好對應了威爾斯的故事。
專業知識。深度的專業知識是一個發展良好的知識庫,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才有機會以新的方式把這些材料組合起來。正因為威爾斯有充分的數學知識,才能夠創造性地解決費馬最後定理。
富有想像力。想像力會給你提供新的方式看待事物、重組事物、聯繫事物。在掌握了一個問題的專業知識後,我們需要用想像力把它們重新界定和探索。如同威爾斯把橢圓曲線和定理證明聯繫了起來。
敢於冒險。要鍛鍊自己具備堅韌的人格,能夠容忍模糊和風險,面對困難能夠堅持不懈,主動尋求新的思路而不是隨大流。就像威爾斯的證明工作堅持了7年。
內部動機。對工作本身的興趣,愉快、滿足的情緒和挑戰帶來的興奮能夠提升你的專注,從而推動你的創造性。創新型人才不會關注最後期限的任務、受人關注或者賺錢這些外部動機。而威爾斯從小就對費馬定理產生了興趣。
創造性環境。一個激勵、支持和提煉創造性思想的環境,有助於激發創新能力的產生。對2026名傑出科學家和發明家的研究發現,他們都不是孤獨的天才,而是都受到了來自同事的指導、挑戰和支持,而這需要與同行建立良好關係。就威爾斯來說,普林斯頓大學是個極具創造性的環境。
如何培養自己成為創新人才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能夠看出,一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這五個要素,而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一定就是從這五方面入手。
首先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激發自己的內部動機;然後我們要通過學習積累足夠的專業知識;之後要增強自己的情商,來融入具有創造性的環境中;持續豐富自己的想像力,將專業知識重新構建;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於嘗試和冒險,才能將想像力重新構建的思路變成最終的創新。了解了成為創新型人才的路徑,就知道其實創新並不困難,只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勇於求索,每個人都能為這個世界開闢新的天地。
我們在失敗中學到的東西,比我們從成功中學到的東西多得多。
——【英】塞繆爾·斯邁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