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費馬定理證明的故事,談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2021-01-08 Knight日記簿

創新型人才是社會寶貴的財富。在科技日新月異,技術快速迭代的時代,擁有創新能力的人也能在事業上有所斬獲。那麼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究竟什麼是創新能力?非要高智商才能創新嗎?又該如何培養創新能力呢?

讓我們先從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的威爾斯的故事說起。

創新始終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破解費馬定理的故事

費馬大定理,也叫費馬最後定理,關於這個定理的推導證明困擾了數學界三個多世紀。

10歲的安德魯·威爾斯偶然間看到最後定理的時候深感有趣,並從此對證明這個難題念念不忘。通過努力學習,長大後,他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家,研究方向是橢圓曲線。

最後定理在普林斯頓大學是熱門的題目,每個人都在對它挑戰。威爾斯也不例外,他的腦海中無時不在想著如何去證明,直到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把自己專業的橢圓曲線和費馬大定理聯繫到了一起。

費馬大定理曾困擾數學界358年

從此威爾斯的證明堅持了7年,期間他放棄了很多課題研究,冒險的把榮譽和事業用在了最後定理的證明上。

最終在1993年的一個早晨,在這個定理困擾了他30年後,他突然豁然開朗,完成了最後的證明。他直言「解法美的難以形容,是不可思議的意外發現」。

這個威爾斯自稱的不可思議時刻,顯示的正是創新能力(creativity),即產生新穎而又有價值的思想能力。

數學家安德魯·威爾斯

智力與創新能力的關係

關於智力和創新能力的研究表明,一定水平的才能對創新能力來說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也就是說,一定水平的智力會產生好的創新,但是好的創新並不一定都由智力產生。

研究結果顯示:一般而言,在智力測驗中得分高的人往往在創造力測驗中得分也高。但是在超出120分的智力分數後,創新能力和智力就不相關了。

獨具創造性的設計師、數學家、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在智力測試中往往並不比他們那些創新較少的同事們得分更高。因此很明顯,創新能力比智力測驗揭示的內容要多,那麼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呢?

創新與智商是充分不必要的關係

創新人才擁有的五個要素

實際上,對創新型人才能力的研究表明,創造性分為五個不同的成分。也剛好對應了威爾斯的故事。

專業知識。深度的專業知識是一個發展良好的知識庫,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才有機會以新的方式把這些材料組合起來。正因為威爾斯有充分的數學知識,才能夠創造性地解決費馬最後定理。

富有想像力。想像力會給你提供新的方式看待事物、重組事物、聯繫事物。在掌握了一個問題的專業知識後,我們需要用想像力把它們重新界定和探索。如同威爾斯把橢圓曲線和定理證明聯繫了起來。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給創新帶來能量

敢於冒險。要鍛鍊自己具備堅韌的人格,能夠容忍模糊和風險,面對困難能夠堅持不懈,主動尋求新的思路而不是隨大流。就像威爾斯的證明工作堅持了7年。

內部動機。對工作本身的興趣,愉快、滿足的情緒和挑戰帶來的興奮能夠提升你的專注,從而推動你的創造性。創新型人才不會關注最後期限的任務、受人關注或者賺錢這些外部動機。而威爾斯從小就對費馬定理產生了興趣。

創造性環境。一個激勵、支持和提煉創造性思想的環境,有助於激發創新能力的產生。對2026名傑出科學家和發明家的研究發現,他們都不是孤獨的天才,而是都受到了來自同事的指導、挑戰和支持,而這需要與同行建立良好關係。就威爾斯來說,普林斯頓大學是個極具創造性的環境。

好的環境會給創新充分的支持

如何培養自己成為創新人才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能夠看出,一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這五個要素,而我們要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一定就是從這五方面入手。

首先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向,激發自己的內部動機;然後我們要通過學習積累足夠的專業知識;之後要增強自己的情商,來融入具有創造性的環境中;持續豐富自己的想像力,將專業知識重新構建;堅定自己的信念,勇於嘗試和冒險,才能將想像力重新構建的思路變成最終的創新。了解了成為創新型人才的路徑,就知道其實創新並不困難,只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勇於求索,每個人都能為這個世界開闢新的天地。

用創新,開闢未來

我們在失敗中學到的東西,比我們從成功中學到的東西多得多。

——【英】塞繆爾·斯邁爾斯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
    當下什麼都講創新,因為創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有沒有創新思維,具不具備創造力,是衡量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一個重要標誌。下面我從7個角度給大家分享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的具體方法:1、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
  •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潛力。既然知道了思辨能力這麼重要,那麼孩子從小改如何培養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一、學前階段培養思辨能力學前階段至關重要,這一階段的特徵也很明顯。從託兒所開始,課堂上老師就會給孩子很多的語言表達的機會。
  • 談初中生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
    初中物理實驗不能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實驗模式,應該要與時俱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不足 隨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初中物理課堂也加深了對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這些都對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有良好的推進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 如何鍛鍊表達能力?把故事交給孩子講是關鍵,輕鬆培養表達思維
    所以,鍛鍊和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非常重要,有家長們也有意識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卻不知道怎麼去訓練,或者是摸索不到正確的方法。 但是如果換作讓孩子自己講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可以進行交流互動,更好的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內容和含義,而孩子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注意力也會更加的集中,也會展開更為寬泛的思考,他們會在腦海裡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去組織故事劇情,怎麼樣才可以讓一個故事在講述出來的時候更加的生動形象。
  • 培養科研興趣 提升創新能力
    開展大學生科研創新競賽活動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影響力,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  9月4日,為營造良好學風,融入時代內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科研學術能力,四川農業大學環境學院立足學科專業特色,舉辦了「綠創未來」本科生科研創新綜合技能大賽。
  • 如何培養英語閱讀能力?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基礎,學校恰好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教會他們閱讀,而我們所做的就是系統地從單詞-讀音開始建構出綜合的閱讀能力。在最初的小學階段,孩子們只學習字母與聲音匹配關係。假定孩子將通過在字母和聲音之間建立聯繫來逐漸學習閱讀,但是閱讀的習慣和在閱讀中尋求快樂的欲望沒有得到發展,也不能算是良好的閱讀能力培養方式。
  • 一線老師談STEM課程設計:創新思維的構建不該停留在工具技能的學習...
    一線老師談STEM課程設計:創新思維的構建不該停留在工具技能的學習上 作者:貝勒何 發布時間: 2016-04-25 07:00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
  • 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導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文本,對其深入解讀,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本周,三好教師聯盟為老師們推薦一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文章。
  • 中國學生為何缺乏創新能力
    尹文剛博士認為,創新能力教育也是如此。「其實人人都具有創新的潛能,創新的萌芽很小就會有所表現,這需要特殊的關注和培養。如果不能在關鍵期抓住培養環節,這種能力就會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漸退化掉。」尹文剛說,有研究表明,創新能力是與人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和寬闊的知識面分不開的,而這些能力都應從小就注意培養。
  • 孩子有無邏輯思維,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談透邏輯能力培養
    所以,今天我特別想來和大家掰一掰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這個話題一點兒都不新鮮,我自己也曾經寫過,但當我再次和別人聊起這個話題時,發現其實我們不清楚的比清楚的要多得多,以至於甚至有些家長認為邏輯能力培養就是去刷刷那些燒腦的圖形題,這種理解是有些片面的,或者只能說是為了應試而做的準備,而真正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要寬泛得多。
  • 提升科學素養是培養提問能力關鍵
    以上,與我們當前一直呼籲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息息相關。可是,作為國家創新主力軍培養的研究生卻在「提問題」這樣的基礎能力上「卡脖子」,不能不讓人憂心。在筆者看來,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各學段傳統使然。單獨將研究生學段拎出來拷問「提不出問題」多少有失公平,也會讓我們陷入「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局部現象窠臼之中。
  • 劉大禾:我對創新的理解——從物理的角度|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創新一定是對認知有質的飛躍,甚至是由0到1的突破。否則,只能叫改良、改善或改進。劉大禾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光學學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全息與光信息處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我對創新的理解——一個物理學家從物理的角度談創新現在大家都在談創新,什麼是創新?怎麼才能做到創新?
  • 李昌旺專欄 | 創新方法談:發明的三個特點
    第二節:如何發現問題?第三節:找缺點法第四節:打破發明創新的神秘感第五節:從鉛筆有多少種用途談發散思維第六節:來一次頭腦風暴吧第七節:創新方法談:如何打破常規觀念?第十五節:創新方法談:創新沒有唯一答案第十六節:創新方法談:靈感的五個特點第十七節:創新方法談:如何抓住靈感?
  • 培養「元認知」能力,史丹福大學開發了哪些學習工具?
    7月末,Stanford大學「學習,設計和科技」項目組展示了4個關於「元認知」主題的項目,旨在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元認知」思維能力。什麼是「元認知」?為什麼要培養「元認知能力」?如何培養? 元認知能力可以在當前學習任務中進行培養,適合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對於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元認知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培養他們的專注力,自我學習能力可以顯著提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已經證明與元認知能力顯著正相關。自我學習能力越強,越有能力有意識地提高元認知水平,從而有更好的學習表現,更自信,進入良性循環。
  • 上海大學老師聯袂談科技創新 「比」「學」「趕」「超」入「創新...
    這是新年第一堂「創新中國」課,也是「十四五」期間第一堂「創新中國」課。環化學院教授鄧小勇和通信學院王潮教授應邀聯袂教學。上海大學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主持課程。上海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大偉老師專程趕到課堂,與同學們熱情互動。  鄧小勇老師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談了自己對「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理解。
  • 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共建培養智能時代創新人才的完整生態系統
    論壇最後,大家紛紛向前來的嘉賓提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遇到的困惑與痛點,包括:「作為家長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找到時間陪伴孩子?」「如何鼓勵孩子不輕言放棄?」「如何發現、發展孩子的興趣」等等都能在論壇中找到答案。
  • 【「批判性思維與語文教學」四人談之三 】彭正梅:激發和培養批判思考能力是全球教育改革的核心
    但是,21 世紀以來,全球教育改革顯示,創新和批判思考作為全球「貨幣」,已成為各國教育改革的核心。為實現創新國家的戰略,如何在中國教育情境之下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已成為教育探索和改革的必然要求。
  • 如何加強原始創新,讓國內培養出「愛因斯坦」來?
    除此之外,原始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長期來看,需要有創新的文化、制度以及人才。撰文 | 傅曉嵐(牛津大學教授、技術與管理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  ●缺少原始創新是中國創新的一大致命短板。中國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步伐、實現經濟強國而不是經濟大國的夢想都受制於這一短板。全球新冠大疫之後的國際格局、中國命運,可能撬動大局勢。
  • 談社交能力 的重要性
    原標題:談社交能力 的重要性改革開放後,我在深圳讀書,深感自己性格的缺陷,立志改變自己。去上海讀大學時,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要認識新朋友,就得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我就報名做學生通訊社記者,參加社團活動,慢慢逼迫自己開口動手,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改變自己害羞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