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老師聯袂談科技創新 「比」「學」「趕」「超」入「創新...

2021-01-22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1月13日電 (殷曉  許婧)5日晚,首批國家精品在線課程、上海大學第17季第六周「創新中國」課程線下課程如期開課。「項鍊模式」始終溫暖而又智慧,延展在這冬夜的課堂。這是新年第一堂「創新中國」課,也是「十四五」期間第一堂「創新中國」課。環化學院教授鄧小勇和通信學院王潮教授應邀聯袂教學。上海大學教務部副部長顧曉英主持課程。上海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大偉老師專程趕到課堂,與同學們熱情互動。

  鄧小勇老師結合十九屆五中全會,談了自己對「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理解。他指出,科研工作要與「四個面向」結合,尤其是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這是鄧老師研究納米生物材料的初心,他和團隊一起在執著研究,改進現有的醫療治療手段和醫學檢測技術,盡己所能為人民謀幸福。他向同學們描繪了納米技術、納米載帶技術和納米診斷技術的研究現狀和臨床應用前景,指出靶向率低是現階段納米技術治療癌症的主要瓶頸,為改進這一問題,國內外的科學家提出了多孔矽分步靶向、DNA納米機器人等設想,但仍需克服人體內部複雜多變環境的影響。最後,鄧老師強調研究過程中要發揮創新作用,善於發散思維、逆向思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思考問題。

  王潮老師分享自己對上海大學校名、校徽和校訓的理解,指出要建設與城市名字相匹配的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要緊緊圍繞求實創新的校風開展工作。王老師結合自己對量子密碼、城市大腦等方面的研究,講述了對錢偉長教育思想中打破學科壁壘的理解,深入剖析了大數據、人工智慧、密碼學、物流管理、信息學等學科如何交叉融合,如何發揮作用共同解決問題,並介紹了現階段最新研究成果。最後,王老師強調要用好學校現有資源,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在夯實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愛國情懷和政治素養,努力做到全面發展。

  同學們通過「學習通」平臺積極提問。胡大偉部長回應學生,他希望大家培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獲取各類信息,他適時引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同志在市委季度工作會議上強調的「比學趕超」精神勉勵青年學子,學會找差距,學會吃苦耐勞,學會孜孜不倦地探索,學會永遠保持好奇心,將創新精神融入到方方面面「比學趕超」。

  學生紛紛表示,應該充分用好學校各方面資源,培養自己的家國情懷,打開眼界拓寬思路,豐富看待問題的方法和角度,立志成為全面發展的卓越創新人才。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許婧  

相關焦點

  • 2020上海「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學儀器領域擬立項項目公示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等文件要求,今日將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科學儀器領域擬立項項目予以公示。
  • 世界三大科技創新城市帶給上海的啟示
    當今世界,紐約、倫敦、東京等城市先後提出了建設全球創新中心的目標。系統梳理這三大城市的科技創新的特點和成功之道,對於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有借鑑意義的。先看紐約。近年來,紐約已超越波士頓,成為美國第二大科技重鎮。紐約科技創新有以下特點:一是人才資源豐富。紐約集聚了全美10%的博士學位獲得者、10%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以及近40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
  • 思嵐科技與上海交通大學深度聯動,共同成立「智能感知創新實驗室」
    11月28日,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引入社會資源培養複合型人才,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學發展與學生創新中心揭牌啟動儀式在電院群樓4號樓1樓舉行。揭牌啟動儀式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校黨委副書記林忠欽,校副教務處長吳靜怡,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關新平等校院領導,思嵐科技CEO陳士凱等企業代表共同出席,見證此次揭牌儀式。
  • 合肥工業大學校友(上海)科技創新發展聯盟成立
    9月27日下午,合肥工業大學校友(上海)科技創新發展聯盟在上海成立。合肥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餘其俊、校黨委副書記陳剛出席成立儀式。上海校友會名譽會長周中富、上海校友會會長楊桂生、上海校友會常務副會長芮曉玲及長三角區域校友會代表、聯盟會員等參加儀式。會議由上海校友會副會長吳小東主持。  餘其俊在講話中高度肯定了聯盟成立的意義和必要性。
  • 屠光紹:科技創新主體是科技創新企業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來源:新浪財經6月19日,高金E講堂第十三期邀請到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就「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與科技創新」這一主題發表主旨演講。第三個層面他指出,多層次市場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他指出,科技創新主體就是科技創新企業,「如果沒有企業家,沒有這些科技創新的企業,科技創新誰來做,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創新必須要資本,因此就有了風險投資人。沒有資本市場這個循環就循環不了,因為只有資本市場才有了風險投資的退出渠道。
  • 上海啟迪創新論壇
    我們用音樂感動人的工程師教授劉西拉老師,是我們上海交通大學的主席教授,博士生,也是我們交通大學的資深教授,劉老師是我們清華大學上海校友會校友學長、藝術團的團長,他帶領著平均年齡70多歲的我們的清華學長在《出彩中國人》舞臺上用音樂傳承中華精神也感動了無數的國人。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聆聽我們三位嘉賓的精採演講,首先有請喻豐老師。
  • 遼寧科技大學學子在全國第五屆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喜獲一等獎
    由貴州師範大學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於8月23日落下帷幕。遼寧科技大學獲得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4項,獲獎數量和等級均為省內高校首位,並獲得全國優秀組織獎。大賽吸引了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等全國302所高校代表隊參賽,經過資格審查、初賽網評和複賽網評,共評選出168項(其中創新類項目123項,創業類項目45項)入圍公開決賽答辯。
  •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在國防科技大學採訪,同時肩負多個課題攻關任務的「北鬥」創新團隊專家倪少傑,挺「難約」。一個研討會結束後的夜晚,記者終於等到了倪少傑,卻被他拉著出來「數星星」。「北鬥現在就靜靜地閃耀在頭頂這片星空中。」不知從何時起,倪少傑有了仰望星空的習慣,他說:「總想找找看,屬於我們的那顆星在哪裡。」星光在閃爍,囑託在迴響。
  • 上海張江科學城:生產穩定有序 科技創新不停歇
    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專職副主任、上海市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強介紹:「當前,疫情防控仍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同時,怎樣抓好經濟發展,也是謀長遠的關鍵之舉。」無論是抓好疫情防控,還是抓好經濟發展,永不停歇的科技創新,都是強勁的推動力。
  • 科技強國,創新圓夢!中科院上海分院多個團隊和個人獲嘉獎
    原標題:科技強國,創新圓夢!中科院上海分院多個團隊和個人獲嘉獎圖片說明: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首發星研究集體獲傑出科技成就獎 中科院上海分院供圖(下同)  記者從中科院上海分院了解到,在今天舉行的
  • 2020「數學與企業創新對話」論壇在上海舉行
    參加本次論壇的還有上海市科委相關領導,科技部首批成立的重慶、湖北、湖南、江蘇、吉林、山東、陝西、深圳、天津和粵港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負責人,金賽藥業、上海申通地鐵集團、商湯科技、萬達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代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吉林大學、瀋陽工業大學和上海數學中心的專家學者。上海應用數學中心聯席主任復旦大學李駿教授主持開幕式。
  • 一線老師談STEM課程設計:創新思維的構建不該停留在工具技能的學習...
    一線老師談STEM課程設計:創新思維的構建不該停留在工具技能的學習上 作者:貝勒何 發布時間: 2016-04-25 07:00
  • 思謀科技榮獲2020品玩年度科技創新榜單 「年度人工智慧創新引領...
    品玩12月18日訊,2020品玩年度科技創新榜單已全面揭曉。在技術創新榜單中,思謀科技憑藉行業領先的新一代計算機視覺AI前沿技術,榮獲「年度人工智慧創新引領企業」稱號。思謀科技成立於2019年,是行業領先的新一代計算機視覺AI前沿技術公司,致力於AI視覺體系架構在智能製造、超高清視頻領域的落地應用。
  • 科技創新賦能海門高質量發展!
    落戶於謇公湖科創中心的江蘇武珞科技園則主要依託武漢大學人才、優質科技成果,根據開發區的產業定位,導入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資源,積極引進培育高科技企業。運營總監楊濤說,選擇落戶謇公湖科創中心,就是因為這裡鮮明的產業發展定位。
  • 李昌旺專欄 | 創新方法談:發明的三個特點
    編者按: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寒假延長了,孩子們的作業做完了大部分,在這個等待的日子裡如果能學習一些創新的方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我們特邀請山東的李昌旺老師開闢專欄,講解創新的方法,讓廣大小朋友走進創新,走進發明。在這個專欄中,李老師還分享了很多學校大力發展創客教育的案例,這些學校都是在章丘四中和李老師引領下一塊做科技創新教育的典範!
  • 創見| 「十四五」期間上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的主要突破口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上海要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實現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發展新理念從無到有的跨越,成為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形成一批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原創性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
  • 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大學應創新教學模式
    南方科技大學創校校長朱清時
  • 有你的學校和老師嗎?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擬入選對象公示
    >陳小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院172陳 弓南開大學173陳發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174陳 剛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宋凝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32腫瘤復發轉移的分子機制和靶向幹預創新團隊張志謙北京腫瘤醫院33航空鋁合金板張力拉伸裝備技術研究創新團隊張 超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
    經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和專家評議等環節,共產生了323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4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12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30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擬作為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按姓氏筆畫排序)。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18年7月9日至7月13日(5個工作日)。
  • 日照(上海)協同創新中心招商引資啟新程
    3月9日,日照(上海)協同創新中心正式復工。復工當天,應省駐滬辦推薦,日照(上海)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便與復旦大學智慧機器人研究院副院長張文強就機器人研發生產項目進行了對接,雙方達成了初步的考察及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