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省中醫院下沙院區口腔科接到一位滿口蛀牙的9歲小男孩,陪同孩子的奶奶說,孩子牙痛得已經一天吃不下飯了。
醫生檢查後,診斷為齲齒引起的急性牙髓炎。當醫生告知孩子家長要補牙時,孩子奶奶一臉茫然:這孩子的牙齒不是要換掉的啊,補它這不是浪費錢嗎,直接拔掉不是更省事?
這不是個例。省中醫院下沙院區口腔科主任沈金虎告訴記者,在下沙,不少家長都持傳統老觀念,認為小孩子乳牙蛀了不用補,「這是個很大的誤區。因為如果不及時補牙,會造成嚼食困難、自發性疼痛、牙齒急性炎症,還會影響之後的恆牙生長等。」
六歲伢兒長了十二顆蛀牙
進入暑假,省中醫院下沙院區牙科總是天天人滿為患,其中,還沒換牙的小孩子佔了近半。
「孩子的乳牙蛀了,需要補嗎,還是等牙齒自然脫落,或者直接拔掉?」這些天,這是家長詢問最多的問題。
沈金虎醫生苦笑著說:「最近每天至少回答5遍。希望通過報紙普及普及,乳牙是幼兒吃飯的工具,乳牙齲壞了一定要補。」
昨天,口腔科室內,另一名醫生羅強正在為一位小女孩補牙齒,小女孩姓吳,今年才6歲,是下沙街道的,孩子對鉗子這些工具有些畏懼,在治療床上不安分地動,身邊的媽媽只好不住勸說。
「乳牙共有20顆,這位小朋友已經有12顆出現了蛀牙,有的還有些炎症。」羅強說,暑假以來,小孩子乳牙蛀了要補的人數,可以說是井噴。
現場,由於孩子配合度不好,和孩子媽媽商量後,羅強決定,這一次先替吳小朋友把比較淺的7顆補好,等她適應了,下次再來補比較嚴重的。
「牙壞得淺,補牙備洞鑽牙時不痛不酸,或僅有很輕微的牙酸不適,痛苦少,孩子也易接受。」
羅強還說,大多數來就診的孩子,是疼得受不了了才過來,很多家長還認為乳牙遲早要換,並不是非補不可,「這是不對的。乳牙牙質薄、鈣化差,一旦遭到破壞、惡化速度快,所以,不但要補,還要儘快補。」
孩子牙疼多半是牙髓病或根尖周病
沈金虎介紹,所謂乳牙,就是我們的第一副牙齒,一般寶寶在半歲時開始長出第一顆,六歲前出齊,這個稱為乳牙期。此後,孩子進入乳恆牙替換期,也就是第一個乳牙開始脫落到最後一個乳牙脫落這一時期。一般,從6歲前後開始,到12歲前後替換完畢,恆牙成為我們的第二副牙齒。
如果家裡有12歲以下的寶寶,家長一定會關心,面對兩個時期,都應注意些什麼呢?
沈金虎解釋,乳牙期,蛀牙的發病率較高,危害也比較大,乳牙萌出後不久就可能有蟲牙,而且發展速度很快。
「這時候,因為症狀不如恆牙明顯,症狀輕微時孩子不大會訴說,家長也容易忽視,往往疼痛難忍,發展成牙髓病或根尖周病,影響進食、睡眠時才來就診。」
沈金虎說,在這個時期,家長要注意,定期檢查孩子的牙齒,發現牙齒變黑或有小孔洞就要看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不要等孩子叫疼才檢查,一旦孩子訴說牙疼時,多半已經晚了,可能已經發展成為牙髓病或根尖周病。
而在乳恆牙替換期,口內既有乳牙又有恆牙,是建立恆牙關係的重要時期。
沈金虎說:「這個時間段,家長們應該了解恆牙萌出年齡與次序,到了換牙年齡要注意觀察,如果乳牙已鬆動或者恆牙有部分萌出,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拔除乳牙。新萌出的恆牙如果有齲齒、排列異常等,也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同時,12歲之前的小朋友,家長還要注意補足蛋白質、鈣及各種微量元素,保證恆牙胚發育的需要。
(責編:林露、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