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持續籠罩在毒雞蛋風波中。
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 芬普尼(農藥的一種)蛋在島內爆發至今已近半月,臺灣持續籠罩在毒雞蛋風波中。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消基會」今(31日)召開記者會,批判臺當局「食藥署」僅抽驗市售的10件雞蛋,僅憑10件的檢驗合格結果,就斷定全臺雞蛋無虞。臺當局「食藥署長」吳秀梅對此回應稱,「我們必須要承認檢驗10件真的太少」,當時的心態是「臺灣沒有,芬普尼蛋是歐洲的問題」。
歐洲今年年中爆發芬普尼蛋,原先以為是單一個案,沒想到事件愈滾愈烈,荷蘭關閉國內近200家的蛋雞場,全面銷毀問題雞蛋。進一步追查,芬普尼雞蛋流向波蘭、英國等地。因應國際芬普尼蛋事件,世界各地皆不敢鬆懈,主動檢驗市售雞蛋是否也受到芬普尼汙染。
報導稱,臺灣第一時間先清查是否有歐洲進口的雞蛋,證實沒有後,「食藥署」抽驗市售的10件雞蛋,8月18日公布抽驗10件雞蛋結果,並未檢出芬普尼。8月20日,臺當局「農委會」檢驗14家蛋雞場,發現有3家業者的雞蛋有芬普尼殘留,掀開臺灣芬普尼蛋事件,同步發現臺灣蛋品管理種種問題。
臺「消基會」今召開記者會,批評「食藥署」第一時間僅抽驗10件市售雞蛋,就稱全臺雞蛋無虞,認為「食藥署」的採樣並沒有科學性的規劃,才會慘遭其他「部會」打臉。「食藥署長」吳秀梅坦言:「當時真的沒想到臺灣會有芬普尼蛋」,她說「我們必須要承認採樣10件真的太少了」,當時的氛圍一直認為是歐洲的問題。
媒體質疑,抽驗10件是否是人力或是檢驗能量不足所導致,吳秀梅說,10件並不是人力或是檢驗量能出了問題,1天若是要檢驗50件的雞蛋樣品,「食藥署」是可以做得到的。(中國臺灣網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