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食藥署:棉籽油中棉酚的限量目前尚無國際規範

2020-12-05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地區食品藥物管理署組長蔡淑貞日前表示,粗製棉籽油經精煉後,棉酚可僅剩0.1至0.2%,然而限量目前尚無國際規範。

    專家稱,棉籽油是提煉自棉花籽,棉花籽含棉酚,棉酚具生殖毒性,對男性而言會讓精子數及精蟲活動力減少,對女性而言會導致經期紊亂,因此提煉過程中需完全提煉及處理才能去除棉酚或降低棉酚濃度。

    臺灣食藥署蔡淑貞表示,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曾針對是否訂定棉籽油做成的蛋白質內,棉酚濃度應低於0.1%,但後來未定,目前國際沒有規範,不過,臺灣精煉技術純熟,對於危害人體風險小。

    她說,在近日開展的油品稽查行動中,也包括稽查油品製造廠家的加工技術。

    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全球棉籽油產量以大陸和印度最多,分別是154萬噸及125萬噸。不過臺灣進口的棉籽油都來自澳大利亞,統計澳大利亞年產11萬7000噸。

相關焦點

  • 臺灣地區擬將食用油中棉酚的限量定為1ppm
    食品夥伴網訊 據臺灣"中央社"消息,臺灣"衛生福利部"將預告食用油棉酚濃度規範,合格產品應低於1ppm,採用公定HPLC檢驗儀器,低於1ppm棉酚已超出儀器的靈敏度極限。    蔡淑貞說,將會參考國際間的規範,當採用高效能液相層析儀(HPLC)時,棉酚濃度低於1ppm,超出HPLC的靈敏度極限,驗不出來,檢驗報告可寫棉酚"檢驗合格"、"低於1ppm",另註明定量極限為1ppm.    實驗結果顯示,棉酚會造成精子死亡、抑制精子生成以及減少精子數等男性生殖毒性。
  • 臺灣「食藥署」僅抽驗10件蛋品就稱全臺雞蛋無虞
    臺灣持續籠罩在毒雞蛋風波中。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 芬普尼(農藥的一種)蛋在島內爆發至今已近半月,臺灣持續籠罩在毒雞蛋風波中。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消基會」今(31日)召開記者會,批判臺當局「食藥署」僅抽驗市售的10件雞蛋,僅憑10件的檢驗合格結果,就斷定全臺雞蛋無虞。
  • 臺"食藥署"僅抽驗10件蛋品就斷定全臺雞蛋無虞挨轟
    臺灣持續籠罩在毒雞蛋風波中。(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  芬普尼(農藥的一種)蛋在島內爆發至今已近半月,臺灣持續籠罩在毒雞蛋風波中。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消基會」今(31日)召開記者會,批判臺當局「食藥署」僅抽驗市售的10件雞蛋,僅憑10件的檢驗合格結果,就斷定全臺雞蛋無虞。臺當局「食藥署長」吳秀梅對此回應稱,「我們必須要承認檢驗10件真的太少」,當時的心態是「臺灣沒有,芬普尼蛋是歐洲的問題」。
  • 菲律賓出口臺灣活龍蝦含恐致癌禁藥 將被退回或銷毀
    ▲進口的活龍蝦被食藥署檢出含有恐致癌的禁藥。(圖/臺灣「東森新聞」)華夏經緯網3月1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衛福部食藥署」今天公布最新一波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新北市陳高實業有限公司自菲律賓進口的一批109公斤「活龍蝦」被檢出有致癌風險的硝基呋喃代謝物4ppb,依規定全數退運或銷毀,並未流入市面。另越南進口一批「椰子汁花生」也被檢出黃麴毒素超標。
  • 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5月21日)
    食品夥伴網訊  2019年5月21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不合格食品有紅茶和小菠菜等,涉及國家有美國和紐西蘭等。
  • 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9月1日)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9月1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不合格進口食品有新鮮油桃、辣椒粉和冷凍丁香魚等,涉及國家有越南和美國等,具體信息如下:
  • 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3月3日)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3月3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不合格進口食品有藍莓和白帶魚等,涉及國家有泰國和日本等,具體信息如下:
  • 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12月8日)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8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不合格進口食品有冷凍花蝦、鮮金柑和綠茶等,涉及國家有日本和越南等,具體信息如下: 序號
  • 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12月29日)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29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不合格進口食品有鮮蜜柑、黃豆和大白菜等,涉及國家有日本和美國等,具體信息如下: 序號
  • 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11月24日)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1月24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不合格進口食品有鮮哈密瓜、鮮藍莓和冷凍丁香魚等,涉及國家有日本和越南等,具體信息如下:
  • 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12月15日)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12月15日,臺灣食藥署發布邊境查驗不合格食品名單,其中不合格進口食品有馬芹粉、蘆筍和鮮蚵肉等,涉及國家有印度和越南等,具體信息如下: 序號
  • 臺灣「外交」代價太大
    民進黨當局為了獲得國際地位,甚至不惜以臺灣民眾的健康為代價,根據有關報導,日本政府為了能夠完全把臺灣掌握在手中,2018年12月份日本前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在關於解釋CPTPP協定時明確表態,如果臺灣想加入該協定,那麼必須放寬對日本福島等五縣食品來臺的檢測力度。
  • 臺灣五種食品添加銅葉綠素鈉 專家:無須太擔心
    臺灣五種食品添加銅葉綠素鈉 專家:無須太擔心     市場內色彩鮮豔的魚板正等著消費者選購
  • 臺灣地區關於食品中添加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鈉的規定
    2013年11月6日,臺灣地區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有關食品中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鈉的使用規定,說明如下:    銅葉綠素及銅葉綠素鈉均為臺灣地區及國際規範所準許使用的食品添加物。依據臺灣地區"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的規定,該兩成分可作為著色劑添加於產品中。
  • 福島百噸核汙染食品換產地標籤後銷往臺灣,涉日清麒麟等品牌
    新華網臺北3月26日消息,日本受核輻射汙染的福島等地生產的泡麵、醬油、飲料等食品,日前涉嫌「魚目混珠」更換產地標籤後輸入臺灣。據臺灣「食品藥物管理署」26日公告,截至目前共有286件食品違規銷臺,違規進口商增加到13家,共封存104.4噸食品。
  • 美國環保署局長惠勒在成本審查後放棄訪問臺灣計劃
    11月25日,據彭博社消息,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Andrew Wheeler)取消了下個月對臺灣的訪問計劃。在川普政府即將卸任之際,有人對此次訪問的成本表示擔憂,惠勒的訪問有可能引發對中國的憤怒。美國環保署發言人詹姆斯·休伊特周二在電子郵件中表示:「由於美國國內緊迫的國內事務,惠勒對臺灣的訪問已經被推遲。」美國《紐約時報》對,美國環保署署長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的成本問題進行報導後,美國環保署將要求其監察長對惠勒臺灣旅行計劃細節的披露進行調查。
  • 美國毒豬之亂未解,日本核食兵臨城下,臺灣當局還扛得住嗎?
    而「蔡蘇體制」究竟如何處置才能平息臺灣民怨,2300萬人都瞪大眼睛等著看。開放核食,臺灣加入CPTPP的敲門磚RCEP籤訂後,收到「夾殺」的臺灣競爭壓力大增。在民進黨當局不肯認同「九二共識」的前提下,臺灣想要加入RCEP基本不可能,剩下的唯一出路就是參與CPTPP。
  • 沒驗出棉酚 富味鄉董事長陳文南突坦承摻棉籽油
    華夏經緯網10月25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從堅稱清白到主動坦承摻棉籽油,富味鄉董事長陳文南突如其來的舉動,讓新北市衛生局官員頗感意外。 「碰巧」當天台「衛福部」公布大統與富味鄉出口油添加的棉籽油不含棉酚,官員表示,這項結果形同宣告摻入的棉籽油暫無健康顧慮,頂多違反「標示不實」規定,罰金加起來還不到1000萬元新臺幣,猜測是讓案情急轉直下的關鍵。
  • 植物油脂製取工藝介紹系列之棉籽油的製取
    為供大家了解目前我國常用的植物油脂製造過程,將陸續介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等常見植物油脂的製取工藝及製備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本篇為棉籽油的製取。一、棉籽油的製取工藝1、棉籽的預榨-浸出制油工藝採用預榨-浸出法製取棉籽油,其工藝流程如下:從軋花廠出來的毛棉籽含有短絨纖維,這會降低油的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