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上,富有科技感的東西往往能成為賣點,並給到消費者不一樣的新鮮感,而經典的東西,往往要靠「情懷」來支撐。
對於駕駛者而言,他們坐在車上,雙手接觸頻率最高的無疑是方向盤和擋杆,至於雙眼,除了看車外視野,還會時不時盯一下儀錶盤,了解車輛當前的轉速和時速。
我們就從這儀錶盤說起,如今的儀錶盤幾乎已成為了「液晶儀表」的天下,連賣十萬元的入門車型都能給你配個全液晶,中高端車如果誰還在用機械式儀錶盤,估計是要被瞧不起的。
至於駕駛員雙手摸得最多的方向盤,也早就集成了一大堆多功能按鍵,今天確實難找到一副「乾乾淨淨」的方向盤了。那麼,擋杆呢?
大部分人第一次接觸的都是手動擋車型,歷經歲月的洗禮,那擋杆通常油光滑亮,還沒學車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疑問:右手為啥要在那根東西上掰來掰去?但無論如何,左手打方向、右手換擋就是大部分人對於「開車」的初印象。
回到當下,你會發現新車基本都以自動擋為主,很多車型的擋杆也由傳統的機械擋杆變成了電子擋杆。
機械擋杆和電子擋杆的差異還是比較明顯的,機械擋杆下方連接的就是換擋機構,駕駛員可通過推拉動作實現換擋;而電子擋杆的操作只是給電腦一個電信號,告訴它你想要的擋位,然後由系統實現最終的換擋動作。
一般來說,機械擋杆因為要操縱換擋機構,所以要考慮到省力效果,這也是機械擋杆通常比較長、擋把頭設計要儘量貼合手部的原因。從設計來說,機械擋杆難以與內飾融為一體,顯得相對突兀。
至於電子擋杆,它的推拉操作其實只是模仿了機械擋杆上的換擋動作,操作起來很是輕巧。既然不用考慮太多其它因素,那麼電子擋杆就能做出更多有特色的造型,模仿飛機、遊艇的操縱杆在今天看來也習以為常了。
在電子擋杆還未流行的時候,有不少人稱與機械擋杆相比,電子擋杆不夠可靠。這其實與當初說自動擋車型沒手動擋車型可靠一個道理,在技術成熟後,電子擋杆同樣能做到省心可靠,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會更安全,例如在行車過程中,你掛P擋、R擋是無效的。而如果是車主自己操作不當或者作死,那麼不管什麼擋杆、什麼變速箱都得報廢。
經過這些年的演變,電子擋杆還演變出了不同的「形態」,例如:
按鍵式
許多人認為,按鍵式換擋是未來的一大趨勢,畢竟它直觀、簡潔、易操作,把P、R、N、D變成按鍵,也無需擔心掛錯擋這類低級錯誤出現。從設計上說,按鍵式換擋能夠與內飾融為一體,整體性很強。至於按鍵的位置,有的車型直接把換擋按鍵布局在原來擋杆的位置,如本田CR-V銳·混動;也有車型把換擋按鍵集中到了中控臺上,如林肯飛行家。
懷擋式
懷擋式如今已不再新鮮,其主要代表便是奔馳。早些年,當其它車型都還在採用傳統機械式擋杆之時,奔馳的懷擋確實可以用「更優雅」來形容,畢竟駕駛者在什麼時候換了擋你都不知道。另一方面,懷擋畢竟佔據了原來雨刮的位置,剛上手會覺得有些不順,但習慣後也都問題不大。旋鈕式
旋鈕式與按鍵式一樣,顯著優點是設計可與內飾融為一體,並且換擋的動作也較優雅,捷豹路虎便是旋鈕式換擋的忠實擁護者。在結合一定的效果之後,例如車子啟動時換擋旋鈕緩緩升起、熄火後降下,便能營造出不錯的儀式感,對於一些高端車買家,有時他們在意的就是這種效果。撥鈕式
撥鈕式與上面幾種換擋類型又有所不同,你可以理解為撥鈕式就是把普通電子擋杆做到了最小,小到駕駛者只需用一個手指就可操控。撥鈕式換擋不僅減小了換擋的動作幅度,其設計方面也更有優勢,當然現在撥鈕式設計相對來說還處在初期,等普及程度更高之後,相信它的造型還會被玩出更多花樣。
機械擋杆終將被淘汰?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是機械擋杆的鐵粉,因為它能讓駕駛者感受到最直接的換擋動作,也是駕駛者與變速箱、與車輛交流的一個重要途徑。電子的東西,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隔絕感在裡面。
就像機械式儀表、機械手剎一樣,機械擋杆或許最終也會被逐漸淘汰,在更新換代的產品上,我們見到電子擋杆的頻率會越來越高,這是難以改變的趨勢。
機械擋杆會不會被淘汰,還取決於消費者,畢竟市場需求會影響車企的判斷,有些大勢所趨的東西,車企不可能反方向而為之,誰會跟銷量過不去?
我們在感慨汽車上經典的、機械的東西越來越少之時,相信心中也有些許無奈,就像很多人喜歡手動擋、卻又怕塞車一樣,這麼一權衡利弊,最後剩下的,也就只有情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