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若印巴爆發核戰將引起核冬天10億人挨餓

2020-11-22 騰訊網

資料圖:印度1998年核試驗的試驗場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報導,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說,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發生核戰,全球將有10億人會因此挨餓;該組織指出,即使是「有限度」的核戰,也會對環球氣候造成重大影響。

據報導,國際防止核戰爭醫生組織周二公布的一份報告說,如果發生核戰,遠離核爆炸中心的農田也會遭到汙染;此外,釋放到大氣層中的菸灰也會使全球溫度下降,雨量減少,從而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該報告的作者海爾芬得博士說,報告以可靠的數據告誡全球,核武器將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

他指出:「不僅僅是美俄的軍火庫會對全世界造成威脅,甚至是那些小規模的軍火庫,也會對我們人類生存造成威脅。它將毀滅現代社會。」

將刊登在《氣候變化》雜誌上的這份報告已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會議上公布。

該報告指出,假設一場核戰爆發後,美國的玉米產量在10年內將平均下降10%,大豆產量也將下降近10%。核戰爆發的頭5年,產量下降最嚴重。由於未考慮到紫外線增加以及可能全球變冷等因素會造成突發的毀滅莊稼的嚴寒,農作物的實際損失可能比預見的要嚴重得多。

海爾芬得博士指出:「就從我們所能預見到的,核戰對人類營養和生活造成的後果將非常嚴重。」

報導指出,假設核戰爆發,將造成食品價格上漲,農作物短缺,從而會導致民眾恐慌。

根據聯合國的最新統計,全球約9.25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當中。報告認為,饑荒造成大規模的死亡可能是不可避免的。這將會加劇社會動亂,從而導致一些國家內部及國與國之間的武裝衝突。大規模的饑荒通常伴隨著霍亂、痢疾等傳染病的大量漫延,從而使死亡人數增加。

海爾芬得博士認為,如果美俄發生即使是小規模的核戰,對全球的毀壞將使上述後果黯然失色。

分析人士認為,這份報告進一步說明了銷毀核武器的必要。

相關焦點

  • 美國專家警告:美俄若爆發核大戰,全球核冬天將會持續十年之久
    8月17日,據俄衛星網消息稱,美國新澤西州大學的專家們預測稱,若是美俄兩國爆發全面性的核大戰,那麼全球就會陷入陰暗而寒冷的核冬天,時間會持續十年。按照科學家的預測,核大戰會導致近150萬噸的煙塵被釋放到大氣中,這些菸灰雲將布滿平流層,全球漫長的核冬天由此開始。
  • 人類面臨的七大威脅:從核冬天到超級火山爆發(1)
    (原標題:人類面臨的七大威脅) 人類面臨的七大威脅 ——從核冬天到毀滅性的超級火山爆發
  • 人類面臨的七大威脅:從核冬天到超級火山爆發
    其中包括小行星撞擊地球、核冬天、全球性流行病的快速蔓延以及太陽衰亡等,而最大的災難是超級火山的超級爆發。世界末日話題幾百年來就一直沒有消停過,也一直是科幻小說和電影的流行題材,但最後沒有一次被證明是靠譜的。不過,科學家們的確一直在考慮這一問題的現實可能性。有科學理論認為,有些場景有變成現實的危險。
  • 美國權威刊物:哪怕是印巴核戰都會讓全球陷入災難
    次日,印度也發起了核攻擊,並且對數十個巴基斯坦軍事目標和幾百座城市發起大規模轟炸。上千萬人死於戰爭。他們對所謂的「核冬天」進行了長期研究工作,這個詞指的是大規模核戰爭後——例如美國和俄羅斯彼此投擲數千枚核彈——全球會嚴重變冷。但小規模的和衝突也會在全球引起嚴重後果,例如印巴的核武庫。
  • 專家警告:黃石超級火山若爆發,趕快朝東跑,全球或死數十億人!
    紀錄片顯示,如果黃石超級火山爆發,美國3/4的地區可能會被夷為平地,火山灰將導致整個地球進入核冬天,數十億人可能會因此喪生。 但即使是在火山的第一波打擊中倖存下來,很多人也會在隨之到來的長達數年的火山核冬天中,因地球陽光被遮住,農作物減產和植物大量死亡造成的災難中被餓死。
  • 科普|人類面臨的七大威脅——從核冬天到毀滅性的超級火山爆發
    其中包括小行星撞擊地球、核冬天、全球性流行病的快速蔓延以及太陽衰亡等,而最大的災難是超級火山的超級爆發。    世界末日話題幾百年來就一直沒有消停過,也一直是科幻小說和電影的流行題材,但最後沒有一次被證明是靠譜的。不過,科學家們的確一直在考慮這一問題的現實可能性。有科學理論認為,有些場景有變成現實的危險。
  • 一旦亞洲核戰爭爆發,全球數百枚核彈互砸,數千萬人口面臨毀滅
    著名科學家霍金曾經說過,假如現階段人類爆發核戰爭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的話,那麼在一百萬年後,當人類面臨生存危機時,爆發核戰爭的概率就會變成百分之百。不過,面對這個言論,一開始世界各國都沒有完全相信。然而,隨著國際局勢的越發複雜,全球都開始重新思考這番言論,甚至還有專家表示,僅從目前情況來看,或許用不了多久,核戰爭就可能在地球上爆發。畢竟僅在亞洲地區,就已經有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處於衝突對峙狀態,甚至一度瀕臨準備開戰的邊緣,因此可以說,危機一直都圍繞在我們身邊。據了解,這兩個國家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 科學家給出答案,你所不知道的核冬天
    研究人員說,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核戰爭可能導致數十個國家的農作物歉收,破壞超過10億人的糧食供應。而且,核冬天將大大改變海洋的化學性質,破壞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態系統。這些結果源於迄今為止最全面的核冬天的模擬,旨在了解核衝突將如何影響整個地球系統,從海洋到大氣環境,以及從陸地和海洋中的生物。
  • 10個紐約被付之一炬,美國進入「核冬天」?川普怒批:報應
    疫情爆發,是人類無法控制的,但疫情發生後,川普政府不作為,那就是人為的災禍了。 同樣的,加州現在面臨著山火危機,10個紐約被付之一炬,加州就像進入了"核冬天"一樣,川普不僅不作為,反而怒斥加州政府,聲稱這是報應。
  • 印巴錫亞琴冰川爭奪戰的啟示
    1947年印巴分治之後,兩國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雖然兩國隨後在聯合國的斡旋下簽署了《喀拉蚩協定》,基本劃定了克什米爾地區的停火線,但並未明確錫亞琴冰川的歸屬。幾十年來,兩國在錫亞琴冰川的爭奪,導致了大小數十次流血衝突。其中比較大規模的就有1984年4月的梅夫道戰役和1999年5月的卡吉爾戰役。
  • 黃石公園火山噴發將導致九萬人喪生 使美國陷入「核冬天」
    目前,最新研究報告分析稱,美國黃石公園猶如一枚「定時炸彈」,一旦地下超級火山噴發,將立即導致至少9萬人死亡,使美國陷入「核冬天
  • 一顆體積一公裡的彗星就能產生核冬天
    現在的科學理論大多認為恐龍的滅亡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其實根本用不到小行星,一顆體積一公裡左右的彗星就能產生核冬天讓全球生物陷入災難,為什麼這麼說?其實人類已經不止一次的面臨過來自天上的威脅,比如由彗星引起的瘟疫和饑荒。
  • "核冬天"理論:推動美、蘇/俄核裁軍的"催化劑"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和俄羅斯核武庫總量佔據了全球核庫存總量的96%,就其現役核庫存來講,也佔據了全球現役核庫存總量的91%。嚴酷的「核冬天」理論告誡我們:在全球逐漸變暖的今天,如果不能採取切實的核裁軍行動,人類依然面臨著「核冬天」可能帶來的嚴寒和滅頂之災。簡言之,「核冬天」理論的基本觀點是核戰爭會引起全球性氣候變化,使整個世界處於嚴寒的環境之中,稱之為「核冬天」。
  • 美媒:中美若爆發核戰爭將導致人類滅亡
    核心提示:美國國際合眾社10月7日刊登了本陸上自衛隊軍校前研究員的文章,透露了由美國科學家聯合會和美國國家資源保護委員會聯合對美國如何應對中美可能發生的核戰做出正確對策的報告。預測的結果是中美核戰的下場無論是哪一方都不可能穩贏,並很可能導致人類末日。
  • 印巴蝗災有多恐怖?蝗蟲聚集後變「喪屍」,「戰鬥雞」也束手無策
    中國農科院專家稱,沙漠蝗災通常每年5、6月份才會在印巴等國爆發,今年提前了好幾個月,是因為去年較嚴重的蝗災使很多蝗蟲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處留下了蟲卵,目前發生的沙漠蝗災是由當地留下的蟲卵孵化形成的。按照專家的意思,很多蝗蟲還處於「幼年階段」,還沒發育成完全體,所以危害沒有達到極值。
  • 地質學家估計:如果黃石火山爆發,50億人將受災
    一位地質學家就宣稱,黃石火山一旦噴發,可能引發全球核冬天,並造成多達50億人遇難。黃石火山目前或可預見的未來預計不會噴發,但許多人仍擔心大爆炸可能帶來的輻射塵。這座古老的超級火山位於美國西北部,它最後一次大噴發是在64萬年前,所謂的熔巖溪噴髮雕刻了火山現在的特徵,並覆蓋了約2900平方英裡的火山灰和碎片。
  • 世界最大活火山若爆發,恐有50億人遇難?
    相當於15分鐘就有一次地震發生,雖然此次地震強度不大,但這樣密集的地震頻率,讓不少人驚恐:難道是超級火山將要噴發的信號?超級火山若真的爆發,會怎樣黃石超級火山作為目前唯一位於大陸上的超級活火山,其威力無法估量。
  • 世界最大活火山若爆發,恐有50億人遇難?
    200萬年前的一次噴發出的火山灰等物質若堆在福建省,可高達20米;如果蓋在雲南可厚達6米。上次黃石超級火山噴出的物質覆蓋了今天密西西比河流域大部分地區,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糧倉,世界上一半穀物的產地。50億人會死亡?
  • 美俄若爆發核戰後果如何?一小時內 將有上億人死於非命
    美專家表示,如果美俄爆發核戰爭的話,假設俄羅斯首先對美國發動核打擊,那麼在首輪核打擊中,俄羅斯將發射大量陸基和潛射洲際飛彈,同時出動大批戰略轟炸機發射核飛彈,對美國131個城市發動核空襲將其全部摧毀,至少導致7000萬人傷亡,第二輪核打擊將襲擊美國12個大城市,至少再造出2800萬人傷亡,也就是說,只需要短短一個小時,俄羅斯兩次核打擊就能使美國損失上億人。
  • 日本福島核災 法院二審判政府與東電賠10億日圓
    ,應賠償福島縣等地的周遭居民約3600人,金額約10億日圓。 仙臺高等法院今天的判決,是首度認定國家有責任的二審判決,可能對未來相關案件的判決產生影響,在日本引起廣泛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