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光影中國網金韻攝影部 馬驥
2020年8月26日下午,紀念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月球「張衡山」50周年會議現在南陽賓館召開。本次會議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主辦、南陽張衡研究會承辦,經過認真籌備而組織召開的次重要而深遠意義的會議。會議在偉大的科學家張衡故裡一南陽美麗的白河之濱召開,使我們深感自豪和榮幸。這次會議受到了南陽市委、政府、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高度重視,得到了文化旅遊、科技教育、社科以及有關社會團體的大力支持,受到了社會各界敬仰張衡,熱心張衡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同仁們的積極響應。
參加會議的主要領導和學者有: 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徐中平, 南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富治,河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孫君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員河南省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劉海旺,,南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白振國,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孫小淳,中國科學院大學電子電氣與通訊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彭悅霞(女),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系主任、教授楊益民,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宋國定,中國科學院大學化學工程學院教師王若愚(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楊石霞(女),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研究助理周麗曉(女),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鄭碩,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湯深語,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生匡佳慧(女),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生羅依然(女),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生薛祺(女),浙江大學本科生鄧明恕,以及南陽文廣旅局各單位代表100多人參加會議。
南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富治在發言中指出:激情如火,盛事如約。今天,我們相聚在科聖張衡故裡,共同紀念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月球張衡山50周年會議。在此,我代表中共南陽市委、南陽市人民政府和全市1200萬人民,向蒞臨會議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和各界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現轄2個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總面積2. 66萬平方公裡,在河南省18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陽是國務院較早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早在50萬年前,與北京猿人同時代的南召猿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西漢時為全國六大都會之;東漢時期為光武帝劉秀的發跡之地,故有「南都」「帝鄉」 之稱。現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2處。 南陽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素有「中州糧倉」之稱。南陽伏牛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地質公園,總面積達16萬畝的寶天曼是「世界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境內的丹江口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太白頂、老界嶺、真武頂等多處自然景觀引人入勝,白河萬畝水面與城北獨山森林公園遙相呼應,使南陽更具山水相連、水秀景明的鮮明特色。南陽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西漢時「商遍天下、富冠海內」。東漢時期,南陽的經濟、文化發展達到鼎盛。1948 年南陽解放,毛澤東同志曾親筆寫下《中原我軍佔領南陽》的新聞名篇。1994 年南陽撤地設市,揭開了歷史發展的新篇章。古往今來,這裡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南陽是秦相百裡奚、商聖範蠡、醫聖張仲景等歷史名人故裡,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曾在南陽臥龍崗躬耕求志,特別是科聖張衡,為人類科技文化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南陽當代名人更是層出不窮,著名將領彭雪楓、空軍英雄杜鳳瑞、哲學家馮友蘭、作家姚雪垠、詩人李季、五筆字型發明人王永民、「落霞三部曲」的作者二月河等,都是南陽人士,南陽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達21名。
今天,各位領導、專家蒞臨南陽交流指導,既是對南陽市張衡精神、張衡文化研究的一次檢閱,也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心、重視和支持。現在正值南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關鍵時刻,我們相信,通過各位領導、專家的悉心指導,張衡的勤學精神、科研精神、創新精神肯定能夠得到進一步弘揚,激勵全市人民勤奮好學、崇德博智,開拓創新、奮發進取,順利實現創建目標,為南陽建設具有較強吸納集聚能力和重要影響力的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隨後,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系主任楊益民教授講話,題目是「文理融合.張衡的啟示」,大家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河南省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劉海旺講話,題目是「弘揚張衡科學精神,研究展示南陽漢代科技成就」,南陽市文化旅遊局局長白振國同志講話,題目是「弘揚張衡精神打造文旅強市-紀念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月球張衡山50周年」。南陽張衡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永平同志發言,題目是「科聖張衡一-50 年前『登陸』月球的中國人,科聖大名耀太空張衡精神勵萬代」,南陽市張衡博物館副館長、南陽張衡研究會副秘書長方建國同志發言,題目是「天文學巨星南陽張平子」,南陽市防震減災中心辦公室 主任、南陽張衡研究會副秘書長王曉謙同志發言,題目是「悲天憫人的情懷造就了地震學鼻祖」,
南陽市人大常委會常委、副秘書長,南陽張衡研究會監事長,高黎明在紀念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月球」張衡山",50周年會議上的講話指出: 盛世賀慶典,宛城迎嘉賓。在全國人民共同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在我們以不斷增強的「四個自信」投身新的革命洪流之時,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科學院大學、南陽張衡研究會,在科聖張衡的故裡-南陽,隆重舉行「紀念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月球張衡山50周年會議」,共同紀念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張衡的豐功偉績,交流研討中華文化研究的新進展新方向,為南陽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獻計獻策,充分體現了各位領導和專家對科聖家鄉發展的高度重視和關心愛護,對此我代表南陽張衡研究會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個下午的會議時間雖然不長,但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嚴謹的治學態度、精深的專業素養、不辭辛勞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永遠學習。作為名致力於宣傳張衡精神和南陽文化的工作者,能與各位攜手並肩,凝才聚智,我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處暑已過,漸入秋季。秋天是南陽最美的季節,希望出席這次紀念會議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在南陽多走一走、看一看,不僅交流指導工作,也對南陽的城市建設、未來發展提出寶貴建議。會議時間雖短,但內容相當豐富,收穫非常豐碩,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啟迪了我們的思路,增長了我們的見識。張衡所作出的卓越成就,對中國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是我們中華文明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值得後人景仰、緬懷和發揚光大。此次活動的舉辦對張衡文化的研究和宣傳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