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史,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了很多具有實用性、指導性很強的農諺,不但在氣象科學不發達的過去,對促進農業生產豐產豐收有重要意義,而且在科學種田較普及的今天,仍有現實意義。
1、春滅一條蟲,秋增萬粒糧
種過莊稼的都知道,莊稼怕遇到了蟲害,這些蟲害會影響植物的正常新陳代謝,導致植物發生病變的現象,輕則引起莊稼減產,嚴重的甚至會絕收。因此做好莊稼的蟲害防治很重要,有了害蟲及時打藥固然重要,但提前預防更重要,春天下種做好了害蟲的預防、處理工作,把病蟲害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止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和擴散,那秋天的收成一定會很好。
相同的農諺還有「一棵不治害一片,今年不治害明年」等。
2、種地不上糞,等於瞎胡混
和這句諺語意思相同的還有「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人靠地養,地靠糞養」、「糞是莊稼寶,離它長不好」、「一分肥,一分糧;十分肥,糧滿倉」、「積肥如積糧,糧在肥中藏」等,這些農諺都說明一個意思,就像人離不開糧食,莊稼的生長也離不開糞,因為它能給莊稼提供所需的營養,讓莊稼茁壯地成長。
3、「曬不死的棉花,下不死的南瓜,淹不死的白菜,旱不死的蔥」
這句諺語說明了這四種作物的特性:棉花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南瓜比較喜水,不怕下雨 水多;白菜不怕水澇,其他的作物淹死了,它還沒事;蔥就比較特別,它不怕乾旱,就算是旱點也沒關係,它照樣能生長。
類似的諺語還有「旱豇豆,澇小豆,不旱不澇收綠豆」、「芝麻是個怪,又怕雨漬又怕曬」、「黃瓜愛水,絲瓜愛藤」。
4、輪作倒茬不用問,強如年年鋪底糞
農村種過地的人都知道,隨著種植年限的逐步增加,單一作物連作面積過大會給自然界帶來許多危害,容易引發土壤養分失衡 、土壤生態惡化等。而輪作倒茬的種植方式恰恰可以解決上述問題,不同作物不同季節的輪流耕種,可以調整土壤養分,減輕病蟲危害,抑制田間雜草,還可以最大化的發揮不同地區的優勢,這樣的種植方式比給莊稼施足肥效果要好的多。
類似的農諺有「瓜茬種瓜,種了白搭」、「種種甘薯種種稻,產量年年高」、「麥連十年沒幾顆,棉連十年無花朵」、「穀茬種棉花,氣死兩鄰家」等等。
5、好花結好果,好種長好稻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選種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有好的種子才能結出好的果實。如果不選種或者沒有選好種子,不但莊稼長不好,種子還容易混雜。種子混雜了,就會給生產帶來很多麻煩,不但出苗會遲早不齊,穀物成熟的時期也不一樣。
類似的農諺還有「好竹出好筍,好種好收成」、「好種出好苗,好花結好桃」、「稻種換一換,稻穀多一擔」、「選種要巧,穗大粒飽」、「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火越扇越旺,種越選越強」等。
6、犁地要見死土,耙地要見撲土,耩地要見溼土
這句諺語是說犁地的時候,要犁得深一點,直到犁到地下硬土為最好;耙地時候,要把土地上的大土塊給打散,讓土地表層的土變得平整細膩,感覺風一吹能揚起來最好;用耩播種時候,土地最好是溼潤的,因為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水分,水分太少導致出苗慢,出苗後萎蔫,甚至不出苗。如果能做到這三點,那種出來的糧食肯定會長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