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招體育測試將首用指紋比對系統識別身份

2021-01-15 搜狐網

  我省高招體育測試將首次用指紋識別身份

  本報保定電(記者 石英傑)4月16日至28日,2008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體育專業測試將在保定學院進行,測試中將第一次使用指紋比對系統識別考生身份。考生成績當天將張貼公布,有異議可以申訴。

  昨日,記者從保定學院了解到,今年體育測試場地為塑膠跑道,100米、800米、立定三級跳遠測試可以穿跑鞋,但必須是塑膠跑道專用短釘跑鞋。

  今年的高招體育測試與往年相比「變臉」不少。為避免冒名替考等違規行為,今年將第一次使用指紋比對系統,對考生身份進行準確甄別。為了避免人為幹擾測試成績的公正性,100米、800米測試將採用電子計時,原地推鉛球和立定、三級跳遠測試均當場唱成績,考生當場籤字確認,且測試成績當天即張貼公布,對測試成績有異議的考生可當場申訴。

  省教育考試院特別提醒,考生一定要按規定時間參加測試,逾期不予補測。考生須提前一天報到,報到時間截至當日18時。報到時考生須出具本人報考證、身份證(或帶有照片的戶籍證明),並按規定交測試費。測試過程接受社會監督,發現違規行為可撥打省教育考試院舉報電話舉報:0311-83850038。

相關焦點

  • 捷宇人臉識別一體機_人證指紋比對設備
    ,攝像頭會自動識別面部信息,系統對身份證與面部特徵自動進行比對,即使是改變髮型、調整妝容、戴眼鏡、戴帽子等也無法欺騙系統,從考生站到設備前到成功驗證考生身份,全過程僅幾秒鐘。這可以直接杜絕代考、舞弊等現象;同時將設備放置學校門口,可以保障出入學校人員的身份信息,保證學生安全,防止意外發生。
  • 指紋,人臉識別都使用過了,但是你聽說過指靜脈識別嗎
    使用手機時,拿出來手指一按,或者看一眼它就解鎖了,提高了不少的效率,當然還有一些電腦,或者時公司的打卡設備都安裝了指紋識別功能。一般來說,人設置的密碼會忘記,而且一些簡單的密碼容易被盜,隨著發展也就誕生出了指紋識別技術,人們的指紋時獨一無二的,所以相對於密碼來說,指紋識別更為安全,但是簡單是指紋設備同樣是有人可以破解的,一些人通過一些科技手段能夠複製出一樣的指紋,這樣的話指紋識別也是有一風險的,雖然相比於密碼來說已經是先進,並且安全了很多了,但是依然有一些安全問題。
  • 結合先進技術NEC指紋比對方案具高辨識率
    於今年舉辦的「現場指紋比對技術評比測試」中名列前茅。  NEC表示,現場指紋是指犯罪現場留下的指紋(接觸物體後留下的指紋痕跡),而「現場指紋比對技術評比測試」,則是將835件現場指紋影像,與事先登錄的1萬人份指紋(10萬隻手指)進行全自動比對後,根據辨識率進行評比。    一般而言,現場指紋並非全數清晰可見。有些指紋並不完整,有些則是發生指紋重疊的情形。
  • 駕考科目二正式運行指紋、人像比對系統
    2011-11-13 21:29:09   來源:膠東在線   [大中小]  膠東在線消息:為加大駕照考試三個科目智能化考試監管力度,市交警支隊駕管所繼在科目一考試中啟用指紋、人像比對系統後,近日,又在科目二場地道路考場正式運行指紋、人像比對系統。
  • 指紋識別門禁系統的設計全解
    1.1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  據考古學家證實,公元前7000年-6000年,指紋作為身份鑑別的工具已經在敘利亞和中國開始應用。但是由於缺乏專門性研究,未能將指紋識別技術上升為一門科學。20世紀早期,指紋識別正式成為身份識別的方法並被法律部門用作身份鑑定的依據,並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建立指紋識別機構和罪犯指紋檔案。
  • 機器學習加速了法醫指紋比對:算法表現媲美人類
    好消息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與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了一套藉助機器學習技術和算法的自動化流程,讓指紋比對工作變得更具效率。 通過智慧型手機內建的指紋傳感器,使得面向司法鑑定的自動指紋分析看似輕而易舉。
  • NEC為安徽省公安廳建設指紋自動識別系統
    該系統是把現場提取的指紋與指紋資料庫的指紋進行比對從而確定疑犯。        為了有效地進行犯罪搜查以及認定罪犯,本次由NEC建設的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捺印指紋和現場指紋的比對和認定工作。目前安徽省公安已在省公安廳以及安徽全省構建了1800多臺終端系統,預計今後還將增加500臺左右終端系統。該系統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指紋自動識別,指紋庫容量為1000萬人以上。
  • 各種生物識別技術智能鎖對比,為何指紋識別鎖普及率最高?
    3.方便性好:掃描指紋的速度很快,使用非常方便;4.指紋識別產品性價比較好:指紋採集頭更加小型化,並且價格低廉。   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又稱面像識別技術。人的面容各異,既或是一對孿生子用人類學方法測量也可發現差異。
  • 高考將採集指紋或指靜脈? 福建仍用現場照片採集
    廈門日報訊(記者 佘崢)今年的高考報名將採集指紋或指靜脈?本報從招生部門獲得的消息是:福建省仍然採用現場照片採集。教育部前日發布《關於做好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及《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
  • 指紋/人臉/虹膜/心率/聲音識別各有啥特點?
    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又稱面像識別技術。人的面容各異,既或是一對孿生子用人類學方法測量也可發現差異。人臉識別技術是通過「局部特徵分析」和「圖形、神經識別算法」對面部各器官和特徵部位的方位進行分析,提取成數位化信息再與資料庫中的樣板信息比較、判斷、確認。
  • 靜脈識別才是身份識別的根本方式?
    靜脈識別是生物識別的一種。靜脈識別系統一種方式是通過靜脈識別儀取得個人靜脈分布圖,依據專用比對算法從靜脈分布圖提取特徵值,另一種方式通過紅外線 CCD攝像頭獲取手指、手掌、手背靜脈的圖像,將靜脈的數字圖像存貯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特徵值存儲。
  • 指紋、虹膜、人臉……還在用這些「密碼」?快來試試體內身份識別
    這個看似哲學的問題卻也是個體身份識別的關鍵所在。 從過去的ID卡、鑰匙等到現如今的指紋、人臉、虹膜等識別方式,身份識別的方式也從物品轉變為生物本體。但是卻依然存在諸多問題,無論是指紋還是人臉識別,這些外部特徵都有被仿製的風險。 如何讓身份識別更加安全可行?重慶工商大學人工智慧學院副院長秦華鋒從2006年開始便思考著這個問題。
  • 唐海縣公安局指紋比對破竊案
    唐海縣公安局指紋比對破竊案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近日,唐海縣公安局刑偵大隊利用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倒查功能比中破獲一起盜竊案件。為進一步深挖餘罪,刑偵技術室民警根據在各現場提取的指紋資料,進行認真查詢比對。3月25日,經指紋自動識別系統比對倒查認定:2月22日,發生在唐海縣新立小區租住的楊某價值4000元電腦被盜案,從案發現場所提取的指紋與犯罪嫌疑人劉某的指紋一致,辦案民警對犯罪嫌疑人劉某進行再次提審,犯罪嫌疑人劉某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進而將該起盜竊案成功破獲。
  • RFID技術新運用 指紋識別三大採集方式
    目前RFID已經在國內的身份識別、交通管理、軍事與安全、資產管理、防盜與防偽、金融、物流、工業控制等領域的應用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在部分領域開始進入規模應用階段。身份識別市場是最大亮點。如果說前幾年這一波中國RFID行業的高速成長期,是由身份識別市場的爆發所帶動的,這種論斷一點都不為過。
  • 圖像採集綜合評估的嵌入式指紋識別系統(一)
    由於具有其持久性和唯一性,指紋被廣泛應用在個人身份識別系統。指紋識別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應用,不僅為防範犯罪,同時也作為處理個人事務和信息安全的一個關鍵技術。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26840.htm  在指紋識別技術領域,歐美國家在研究和開發中處於領先地位。
  • 基於STFT濾波算法的指紋圖像識別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指紋識別系統是利用指紋識別技術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的系統,指紋識別系統包括指紋採集、指紋預處理、特徵提取、指紋匹配等模塊。本文在充分調研了目前的指紋預處理和特徵提取研究成果之後,分別針對指紋增強、指紋二值化和指紋特徵提取方面提出了三個新的算法,部分解決了目前指紋識別技術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並且利用這些新的算法製作了一款指紋圖像識別系統。本文通過緒論、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現、系統測試一步步介紹指紋圖像識別技術在指紋識別系統中的應用情況。
  • 河南193個婚姻登記處將於明年啟用新系統,增加人臉識別、指紋比對...
    「轉角小屋」展示一些金婚老人恩愛互助的真實案例河南商報記者鄧萬裡/攝202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將正式實施。其中,關於設立離婚冷靜期的規定,早在提出之初就引發熱烈討論。面對即將到來的婚姻登記制度的變化,河南是否做好準備?又有哪些人性化規定將推行?
  • 指靜脈識別技術與指紋識別存包櫃的區別
    智能櫃的識別方式從初期電子存包櫃的六大識別系統(紅外條碼識別、密碼識別、人臉識別、指紋識別、刷卡識別、自設密碼識別)到現在的微信聯網掃碼識別等,不同的場合使用的識別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今天我們來細說一下指紋識別方式與指靜脈識別方式。
  • 虹膜識別,聲紋識別,指紋識別,人臉識別的優缺點是什麼
    北京時間07月1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生物識別六大技術(指紋、臉象、虹膜等)趨勢分析。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
  • 方正國際創刑偵指紋比對新精度 - 經濟網 在線閱讀
    與此同時,司法和刑偵對指紋的依賴也日益增強,指紋自動識別系統被廣泛引入案件偵查,指紋也因此被稱為「證據之首」。    雖然都是指紋識別,但實際上刑偵的指紋識別與我們生活中的並不相同。以手機解鎖為例,其採集的指紋數目一般只有幾個、幾十個,並且指紋質量良好,在識別時如果一次不成功,使用者還可以配合進行多次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