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太平洋》補完計劃:如何讓巨型機甲看上去更合理

2020-12-09 騰訊網

眾所周知,人形機甲是一種非常不科學的武器,但是科學的武器打起來又不好看,這構成了當代機甲片的基本矛盾——才怪。只要打得爽就好,除了死宅之外誰會在乎它不科學啊。

但是死理性派們在乎。鑑於《環太平洋》不科學的槽點吐不勝吐,我們不如換個思路:在原電影和背景漫畫的基礎上,不許更改原有資料,額外增加怎樣的設定,就能讓原本不靠譜的部分變得(相對而言)靠譜呢?

拳頭:比不過鐵球

在電影的設定中,怪獸的血會造成嚴重汙染,所以要儘可能使用拳擊的辦法造成內傷,而避免使用爆炸物和銳器(雖然電影後半部分,主角機甲還是拿劍砍得不亦樂乎)。

其實電影中火箭助推拳的威力相當不錯了。

要計算一拳的動能,先得估計質量。一般人的一隻胳膊重量約佔體重的6%,不過機甲嘛拳頭要硬,就略微上調到10%好了——於是因為危險流浪者號全重設定為1,980噸,胳膊重就是大約200噸。

然後是速度。人類出拳速度並不快,就算是拳擊手,也只有時速40公裡左右,而機甲又是靠體感動作來操控的……在電影畫面中,機甲的出拳動作「看起來」和人類相當,這意味著它身體任何地方的線速度是成比例放大的;而它的高度是79米(人類身高45倍左右),所以拳擊速度也就是大約時速1,800公裡。

由此計算得到,一拳揮出去釋放出4×1010焦耳的能量。這是10噸TNT當量,或者兩架巡航的波音747撞你一臉所釋放出的能量。其殺傷力比任何現有常規武器都大,事實上已經到了核武器威力的下限。

但是既然要求鈍擊,為何不使用動能武器發射大鐵球呢?現有的坦克炮能以4倍於機甲拳頭的速度把穿甲彈打到幾公裡之外的地方,那麼只需要一個12.5噸的鈍頭炮彈就能達到和鐵拳一樣的效果了。二戰時德國人的古斯塔夫巨炮就能以兩倍拳頭速度打出重7噸的炮彈了,近百年後的鑄炮技術總不至於原地踏步吧。

如果這些列車炮符合高鐵需求,能以時速400公裡的速度機動,比直升機更快,和機甲慢跑的速度相當。就算應付機動的怪獸應該也是足夠的。

補完計劃:

電影中沒有對怪獸的攻擊方式進行完整描寫。巨型鐵路炮進行岸防還勉強可以,但怪獸如果足夠聰明,很容易想到破解辦法——比如,從海上往陸地扔船,很可能就超過了岸防炮的有效射程。在這樣的場景下,恐怕就只能派出機甲在淺海決鬥了。

材質:空殼一個

原本幾大主要機甲重量都設定在7,000到8,000噸左右,後來官方全部改成了2,000噸上下。但是考慮到機甲的個頭,總覺得修正過的重量偏低了。

機甲是人形,所以可以用人類體型作類比。如果是一個人長度放大到原來的45倍,那麼體重會增加到453倍。所以身高79米的巨人體重應該為5,500噸左右。咦?血肉之軀的人類都比機甲重?

反過來推的話,機甲獵人的平均密度只有360千克/立方米。這未免太輕了吧?也就是竹子的密度級別啊!

這麼輕的話,最首要的問題是:要怎麼在水中作戰?機甲最多只能有三分之一的體積沒入水中,再深就要浮起來了。這在阿拉斯加作戰都不夠用,更別說深入太平洋海底了。

當然我們可以讓機甲體內有大量的空腔,隨時灌水進去。不過機甲外形上看不出來注水口。而且這樣必然會大大加重腳部負擔。想像你入水瞬間,腳上就得掛幾十公斤的水泥的感覺。

另外一個問題是外殼厚度。電影中提到,危險流浪者的外殼是「純鐵,沒有合金」(我們就不吐槽純鐵是一種多麼弱的材料了)。普通人皮膚表面積約為2平方米左右,體長放大45倍就是4,000平方米。而純鐵的密度是7,900千克/立方米。如果這兩千噸全是鐵殼、且鐵是均勻分布在表面的話,那麼鐵殼的厚度為——60毫米。

這個厚度還不如虎式坦克的前裝甲吧!根本就是個脆皮又沒餡的大餃子好不好!

不過幸運的是,怪獸這邊也不怎麼樣。香港一戰裡出場的四級怪獸「革背」Leatherback,設定為高81米、重2,900噸,體型類似大猩猩。一隻真的大猩猩高1.8米,重180kg,等比放大的話應該重160,000噸。反過來說,就是怪獸革背的密度不足180千克/立方米,還不到機甲的一半,相當於軟木塞的密度而已。

補完計劃:

輕量級機甲其實有一個關鍵優點——不會陷到地裡。一個人步行時對地面的壓強大約是100千帕,假如等比例放大到45倍,壓強就變成了4,500千帕——這就基本上超越了所有路面的承受能力了。相比之下,M1艾布拉姆斯坦克對地面壓強也只有103千帕,可見坦克還是一種很靠譜的設計思路的。

駕駛員:防護無效

看到平均60毫米的裝甲已經開始為駕駛員擔心了?還沒完呢。

電影中機甲以薄薄的鐵皮承受了各種非人的虐待——好吧,我們姑且認定鐵皮是技術員開玩笑的,機甲實際上使用了某種超輕超硬合金(但是有這麼好的材料為啥不用來造坦克啊)。不過裡面的駕駛員可都是血肉之軀,他們被這麼敲來打去的真的沒問題嗎?

是有緩衝材料,但緩衝材料有物理極限。無論有怎樣的防護,最後還是要在指定的距離內從指定的速度降低到0的。唯一的區別是,完美的防護能讓你全程勻減速,任何時候都沒有太大的加速度;而糟糕的防護會讓你大部分時間速度不變,最後一瞬間,砰。

片中最揪心的一幕是機甲從高空拋擲落地的場景。普通人類落地的終末速度大約在200千米每小時左右,45倍的人形機甲終末速度會按二分之一次方放大到1,300千米每小時。機甲在那次高空落地之前開啟了反推火箭,但是似乎沒有什麼效果……公平起見我們還是按照速度折半來算,那麼落地速度約為650千米每小時,或180米每秒。

雖然遭受了衝擊,但地面毫無凹陷的痕跡,當然這不科學。不過也許是凹陷太小、和機甲相比看不出來?那就令地面產生了2米深的大坑吧。

照此計算,機甲本體受到的平均加速度是810g。天啊。

不過駕駛員沒那麼慘,機甲可以用改變身體姿勢的辦法拉長減速距離從而降低加速度,正如人高空墜地瞬間打個滾可以減少傷害一樣。駕駛艙位於機甲頂端,移動距離大概為半個機甲身長,如果全程勻速、艙內緩衝又完美,那麼總減速距離可以達到40米。即使是這樣,他們至少也要全程接受40g的加速度。

與之類似的是格鬥中的撞擊。假設機甲慢跑起來積蓄動量,再一拳砸到怪獸身上。人類慢跑速度約10千米每小時,機甲放大45倍後得450千米每小時。駕駛艙按人頭比例放大的話前後長約10米,駕駛員位居正中有5米的緩衝距離,如果只靠這點距離,那加速度將高達150g。果然還是純步行進入戰場要靠譜一些。

補完計劃:

其實,存在一套機動,可能讓駕駛員安然無恙。這套機動的關鍵是,人在不同方向上對於加速度的忍耐力是不同的。

加速度對人最大的威脅是頭部血液。固體部分都有一定的抗壓力,但血液是流體,這會大大增加血管和周圍組織的負擔。如果一個人以直立姿態向上加速,血液會積聚在腳邊,普通人到了5g都會缺血失去意識;飛行員經過訓練和特殊抗壓服可以到9g。反過來,如果向下加速、血液進入大腦,2-3g就足以讓人崩潰,眼睛和腦血管很容易破裂,可能有永久性傷害。

不過別的方向就好得多。向前加速(俗稱「眼珠子進」)和向後加速(「眼珠子出」)的情況下,一般人可以20g下堅持不到10秒,10g下堅持1分鐘,6g下堅持10分鐘。1954年,一位火箭雪橇駕駛員在眼珠子出的情況下承受了25g以上的加速度長達1.1秒,其中峰值瞬間是46.2g。他活下來了,除了視力終生受損之外沒有別的永久傷害。

所以基本思路是:機甲要預判可能的衝擊方向,保證駕駛員在衝擊到來時正好面向或者背對衝擊方向。當面臨高空落地的場景時,以直立姿態腳先著陸,然後駕駛艙勻減速下降直到最後貼地。這樣能使駕駛員在20g左右的加速度下度過1秒,只要姿勢正確,艙內緩衝合理,活下來沒有問題。

題圖來源:DeviantArt

本文版權屬於果殼網(guokr.com),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果殼。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

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

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記得點「在看

相關焦點

  • 這部動畫電影直接影響了《環太平洋》,巨型機甲從這裡起源
    《環太平洋》好萊塢科幻巨製《環太平洋》由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影片中猶如高山一般的龐大機甲令人印象深刻。吉爾莫德爾託羅坦言,是《魔神Z》等一系列日漫給予了他創作的靈感。今天來看《魔神Z》,果不其然,片中機甲的設定果然超前,這部日漫最早是1970年代誕生,為後來的科幻作品提供了無數的靈感。今時今日推出的最新版動畫電影,讓人在此感受到了巨型機甲魔神Z的無限魅力。
  •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史上最"激萌"小機甲亮相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史上最"激萌"小機甲亮相 它不僅是由單人駕駛,還有球型躲避技能,「一秒鐘變球」的技能酷炫至極,與巨型機甲的「最萌身高差」更是逗翻眾人。影片將於3月23日登陸影院,目前預售已經全面開啟。新機甲!呆萌「迷你」拳擊手首曝光在全新發布的拳擊手預告中,史上最激萌機甲拳擊手閃亮登場。
  • 成都驚現「景甜宇宙」巨型機甲!!還有環太平洋原版大型貨櫃!
    兩期中獎名單將於下周統一公布近日,電影《環太平洋2:雷霆再起》作為三月最燃好萊塢動作巨製,上映6天狂攬4.6億,為大家呈現了一場機甲戰怪獸視效盛宴,可謂吸粉無數。圍繞環太平洋的各種話題被大家津津樂道不得不說環太平洋的最大亮點看點賣點全集中在其震撼刺激的特效大場面和天馬行空的機甲想像力,-主題貨櫃展-
  • 《環太平洋》
    「笑傲」內地暑期檔江湖 票房歷史性超北美  今年暑期檔最引人注目的大片,當屬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執導的3D怪獸電影《環太平洋》。該片僅僅依靠四大巨型機甲撐場,就已賺的盆滿缽滿,近2億美元的超豪華製作,更是換來了「質素過硬」、「口碑爆棚」的讚譽。
  • 《環太平洋》3.23上映 新型機甲全面升級
    中奢網娛樂訊 《環太平洋》3.23上映,新型機甲全面升級。在新公布的記錄片中,影片導演斯非常激動,他的夢想終於成真了。「很高興能夠參加《環太平洋:雷霆再起》這部電影,感覺像是做夢一樣,終於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 《環太平洋》獨家解析:拿著放大鏡看高達打怪
    關鍵詞:機甲、EVA  而怪獸之外,《環太平洋》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巨型機甲」。所謂「機甲」也是日本動漫中最有代表性的科幻式設定,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巨型可操作人形戰鬥機械」。如果你依然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只要度娘一下《高達》系列與《新世紀福音戰士》(即EVA)就懂了。
  • 「環太平洋」的鼻祖來了,《魔神Z》引爆機甲對戰潮
    傳統且復古的2D式畫風,全新打造的未來世界,附以暢爽的打鬥、炫彩的機甲、人與機甲合作的戰鬥模式,帶來的是熱血爆燃的暢爽體驗,在這個3D動畫滿天飛的時代,著實令人眼前一亮,彰顯作品的復古色彩和獨樹一幟。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老對手、錯綜複雜又暗藏殺局的戰局,以及眼花繚亂的機甲對戰,一場關乎於人類存亡的戰鬥已然打響……提起機甲戰鬥題材,觀眾首先想到的是「機動戰士高達」或是「新世紀福音戰士」,說起來,《魔神Z》要比起它們更早問世,就連科幻大片「環太平洋」也是根據《魔神Z》借鑑而來,所以稱得上是機甲題材的鼻祖。
  • 看完《環太平洋2》,你還想看《環太平洋3》嗎?
    時隔多年,在萬眾矚目的期待中,《環太平洋2》被重新搬上大屏幕,原以為能夠再次掀起一股機甲浪潮,然而隨之迎來的卻是影迷失望的噓聲,前後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究竟在什麼地方呢?《環太平洋2》劇情延續了《環太平洋1》,雖然主角不一樣,但本質是差不多的,都是人類操縱機甲應對外星怪獸。
  • 《環太平洋 反叛戰爭》:駕駛機甲消滅怪獸!
    《環太平洋》是一部經典的電影,片中對於機甲、怪獸、科幻、動作、冒險、災難等諸多元素,以及3D元素的極致運用,令觀眾的腎上腺素急速飆升。《環太平洋 反叛戰爭》已上架App Store,機甲大戰怪獸又被提上日程!
  • 《環太平洋》震撼場景 揭特效渲染前後
    其中最為值得關注的是華納暑期科幻巨製《環太平洋》,將同期上映的《速度與激情6》、《驚天危機》等片遠遠甩在身後。究其背後的原因,劇情並不是重點,而是其出色的視聽特效、逼真的近身肉搏,以及震撼3D的超視野巨幅大銀幕助陣。
  •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上映前你想了解的機甲及相關內容都在這
    (《環太平洋》)結束之後的第十年(2035年),人類已經完全解除了怪獸的威脅,大戰已經結束,突破點也已經被關閉。全球各地的泛太平洋防衛軍團基地成為捍衛地球的第一防線。然而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竟意外打開了環太平洋各地海底的突破點,體積更龐大、更殘暴、更具毀滅性的怪獸再度入侵地球,開始攻擊環太平洋的沿岸城市。當這些年輕的機甲獵人學員受到捍衛世界的使命感,以及想要為壯烈犧牲的上一代機甲獵人駕駛報仇雪恨的決心驅使,加入對抗怪獸軍團的起義行動,為了捍衛家園誓死奮戰。
  • 對比第一部的機甲,就知道為什麼《環太平洋2》輸了
    環太平洋哪部最好看?機甲說了算!看完環太平洋2的我感覺到濃濃的失落,於是去三刷了環太平洋第一部。很多環太的影迷都表示看完環2,全是滿滿的槽點,劇情交代不清晰,機甲失去了第一部的巨大和笨重感,雖然身型動作變得更加靈活,但也少了第一集極力營造的機甲獵人的真實感。
  • 看完《環太平洋:雷霆再起》,我真的很想念陀螺
    對於一部以機甲為主角的作品來說,機甲質感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到影片的整體風格。首集《環太平洋》中的「危險流浪者」,包括配角「暴風赤紅」、切爾諾阿爾法「坦克」、尤裡卡「突襲者」號,在設計上都最大程度的突顯了機甲的重金屬感、機械感甚至是一種「重量感」。這也是《環太平洋》最不同於其他同類型作品且深受硬核科幻迷們追捧的重要原因。
  •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動作科幻!機甲熱血碰撞!隱線看懂了嗎?
    《環太平洋:雷霆再起》已經在國內上映了許久,想必大多數影迷已經看過了此部電影,高大機甲和怪物之間的熱血戰鬥,真是讓人熱血沸騰,從上映到現在,《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便一直熱度不減,一直是影迷們討論的熱點。下面小編給沒有看過電影的大概介紹一下。
  • 【Sideshow】雕像《環太平洋》海怪 Knifehead
    《環太平洋》講述的故事有兩個不同的世界體系;一個是距今幾十年以後的人類世界,在2012的11月份,有一隻類似哥斯拉的巨型怪獸「kaiju」從太平洋底的一處洞穴中冒出,攻擊了日本的大阪市,此後數十年間,不斷有怪獸從海底冒出,攻擊太平洋沿岸城市;另外一個是隱藏在海洋底部的未知世界「The Anteverse「,它位於怪獸出現的洞穴的另一端,通往該世界的入口位於海底
  • 《環太平洋2》OR《環大西洋2》, 看出什麼區別了嗎?
    《環太平洋》技術水平之前。而《環太平洋2》的特效負責卻是幾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工作室,小編真的沒有聽說過。那麼特效層面的差強人意就在所難免了。什麼?你還是不信?記得《環太平洋》裡飽受讚譽的水上打鬥嗎?就是中俄機甲陣亡的那一場。
  • 《環太平洋2》裡隱藏了超級機甲,巨型怪獸都不敢靠近它半步
    最近上映期間差評如潮的影片之一,《環太平洋2》是跑不了了。小雪為了緬懷幾年前對一代的崇拜心情,還是鼓起勇氣來到影院,為大家講述究竟是某甜姐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呢。下面就來簡簡單單和大家重溫下內容,吐吐槽點吧。
  • 《環太平洋》加入怪獸電影宇宙,機甲金剛哥斯拉三方混戰
    今日,即將上映的《環太平洋2》傳來一則十分震撼的消息——《環太平洋》系列即將與《哥斯拉》以及《金剛》產生聯動!
  • 環太平洋,讓你重溫機甲夢,炫酷的機甲誰不喜歡呢?
    女孩子抵抗不了化妝品的誘惑,同樣的,我相信沒有幾個男孩子能夠拒絕的了機甲。如果你也喜歡機甲,那麼環太平洋這部電影絕對可以讓你大飽眼福,裡面炫酷的機甲,沉重真實的打擊感,讓人看過覺得大呼過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怪獸在這個世界上出現了。
  • 環太平洋 1-2
    類型: 動作 / 科幻 / 冒險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日語 / 粵語 / 漢語普通話 / 俄語環太平洋的劇情簡介   近未來,地球環境逐步惡化。神秘外星殖民者通過大洋底部的蟲洞「缺口」將身形龐大、殘冷迅猛、身藏劇毒的怪獸接連派往地球,有條不紊地實施著它們的殖民毀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