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4月03日 08:42 來源:解放軍報
參與互動(
)
該團組織官兵進行自動步槍槍榴彈射擊訓練。 彭 希攝
「不常用」並不代表「不重要」——上彈夾、裝槍榴彈、瞄準、擊發,隨著一系列動作乾淨利落地完成,最後一組人員走出射擊底線,廣州軍區某工兵團近日首次組織自動步槍槍榴彈射擊考核,合格率即達到93.5%。
練習槍榴彈射擊源於該團時刻用「能打勝仗」眼光看問題。前不久,一場紅藍對抗演練中,紅方偵察分隊前出偵察地形,遭遇藍軍落單運輸車。為防偵察行動「泡湯」,分隊長李威指揮部隊迅速佔領有利地形,伺機消滅當面之敵,然而雙方相距200多米,超出了手榴彈打擊範圍,普通子彈又無法造成有效殺傷,開闊地域抵近射擊,就會成為「活靶子」。無奈之下,他們只得放棄行動。
演練復盤會上,這一場景被「還原」,團長張星輝質問道:「95-1式自動步槍可發射槍榴彈,為什麼不用槍榴彈將之摧毀?」這引起了團黨委「一班人」的反思:槍枝是每名官兵的手中武器,但大部分官兵僅把它當作子彈發射器,而忽視了其他功能的訓練,嚴重製約了戰鬥力的生成。「必須『喚醒』武器裝備的全功能應用,最大限度發揮戰鬥效能。」議訓會上,大家的意見不謀而合。
自動步槍的作戰功能還有多少在「沉睡」?很快,一場圍繞自動步槍全功能應用的大討論在全團展開。「該槍配有微光瞄準鏡,能適應全天候作戰」「配備的多功能刺刀,上槍可作槍刺,刺殺敵人,卸下可作匕首、刀、鋸使用,與刀鞘配合可作剪刀」……功能越梳越多,應用越析越明。隨著研討的逐步深入,一項項昔日被忽略的功能「浮出水面」。根據梳理結果,該團及時將全天候射擊、槍榴彈射擊和刺刀運用等5項課目,列入訓練計劃。
手中武器練到極致就是制勝法寶。在一次演練中,一道高1.5米的蛇腹型鐵絲網攔住突擊班必經之路,火力壓制猛烈,無法跨越障礙。班長餘波急中生智,迅速從刀鞘中取出刺刀,和刀鞘配合,組成簡易剪刀,將鐵絲一根根剪斷,帶領全班成功佔領「敵」陣地。「武器裝備的功能應用多掌握一種,打贏的底氣就更足一分。」演練結束後,餘班長感慨不已。
同時,該團還充分挖掘其他武器裝備的最大作戰效能。通過查閱資料、召開研討會等方法,總結梳理出偽裝網不僅能隱真還能示假、電臺既可通話也可發簡訊等10餘種武器裝備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機、不同天候條件下的各種功能應用,並編印成《武器裝備全功能應用手冊》,供官兵學習參考。(張旭、特約記者石斌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