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爆破筒,大家會想起英雄兒女的一個鏡頭。王成拿著一根長棍子跳進敵群,那個就是爆破筒了。
爆破筒:是內裝炸藥的一段金屬筒。由金屬筒、炸藥、導火索組成。爆破筒的主要作用是用於破障、排雷、炸碉堡、反戰車等,此物對雷區和蝮蛇型鐵絲網及三角樁等構築的障礙物效果奇佳。一般的形狀是一根和可口可樂玻璃瓶差不多粗細的鐵管,裝填的是TNT與黑索金的混合炸藥。爆破筒靠的就是爆轟進行破壞,一般來說爆破筒威力不是太大,主要是因為需要破障手進迫作業,威力過大容易造成自傷。但也有例外,有時為了炸掉敵人的火力點,也會使用威力較大的爆破筒。
我軍的爆破筒最開始是從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民繳獲過的日軍98式爆破筒,從而得到了技術參數並且仿製了98式爆破筒裝備部隊。後解放戰爭中解放軍部隊繳獲過國民黨軍隊的美制爆破筒,即M1A1型。東北兵工廠也曾仿製過這型爆破筒。這些繳獲和仿製的爆破筒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為了志願軍不可多得的爆破器材,立下了無數奇功。
在59式爆破筒(與M1A1很像)的基礎上我軍成功的研製了一款自主研發的爆破筒就是68式爆破筒。它改變了以往爆破筒的金屬材質,採用塑料結構。減輕了重量同時也不失威力,結構見圖1。
由於爆破筒和手雷地雷都是很危險的爆炸物它的引信,也就是引爆裝置是分解的只有在使用時才結合,引信見圖2、3。68式的引信有兩種不過原理一樣,只是用於和爆破筒連接的方式有所不同,使用就和手榴彈一樣拉了拉環即可爆炸,爆破筒的延時為6-8秒就會起爆。
68式爆破筒結合的結合圖4和分解圖5。拉火繩子見圖6(均為訓練器材並非實物)其68式爆破筒可以多筒用其後邊的螺紋連接,也可單個使用。在對碉堡等工事進行使用爆破筒的時候見圖7把一節或是兩節接好塞進射擊孔或是放置其薄弱部位進行摧毀,所謂工事的殺手。在無法人工排雷和緊急開闢道路時可以用爆破筒來清理雷場開闢安全的道路,見圖8在用爆破筒進行排雷一截一截的連接。然後在遠處引爆,便可雷區的一片清。
19世紀後期美國人發明了鐵絲網,這種障礙物在當時成為了進攻者無法逾越的障礙。日俄戰爭中日軍在旅順要塞的進攻中無法穿過那些鐵絲網,被俄軍密集火力殺傷。1912年,駐印英軍發明了一種叫「班加羅爾魚雷」的單兵攜帶輕型爆破器材,用鋼管裝填炸藥,用導火索和雷管引爆,用以爆破雷區和各種鐵絲網障礙區。這種爆炸物傳入中國後,被稱為爆破筒。鐵絲網使用見圖9,障礙的一桿沒。
但是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和後來的兩山輪戰暴露出我軍爆破筒類兵器的一些問題,主要是不便於在山地、叢林等複雜環境中攜帶,而且由於外殼材料的限制,不便於組裝得過長,在對付大縱深雷場和鐵絲網時破壞力小。所以在戰爭即將結束的1987年,我國研製了一款新式爆破筒--GBP112型柔性爆破筒。見圖10,該柔性爆破筒可彎曲和盤卷見圖11,在山地叢林地帶作戰遠比剛性(不能變形的)爆破筒容易攜帶和使用。(利刃/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