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軍委民航局改稱為中國民航總局,民航總局一開始屬於軍委管轄,其前身為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在1987年以前曾承擔中國民航的運營職能。2008年3月,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制為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同時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局。
這位局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他後勤、情報、打仗樣樣精通,他是誰?
此人來自江西贛州尋烏縣,他便是鄺任農,鄺任農擅長軍事、政工、後勤等各方面,可以說是全才,被人們稱為是「全能將軍」。鄺任農1912年出生,1928年投入到閩粵贛邊的農民暴動洪流中。1929年,鄺任農和古柏等人加入尋烏縣赤衛總隊,當時鄺任農任總隊長。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平遠的敵人1930年初不斷進犯尋烏紅色區域,尋烏縣的地主武裝也大舉向紅色區域反撲。鄺任農奉命開赴羅陂東南的角山嶂下,阻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將敵人追到八尺西北面。
戰鬥中,鄺任農額頭負傷,但他堅持指揮戰鬥,幾天後又率領部隊趕到南邊的嶺峰,打擊進犯之敵,一舉殲敵40多人。
土地革命時期,鄺任農任紅3軍團第5師供給部部長,紅1軍團第1師供給部部長、軍團供給部部長。為紅軍的第2~5次反圍剿戰鬥,還有後來的二萬五千裡長徵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履職盡責,湘江戰役是最慘的一仗,紅軍從八萬人,銳減到3萬多人,可見湘江戰役的慘烈,當時時任供給部部長的鄺任農帶領後勤工作人員掩護紅軍主力搶渡湘江,三天兩夜的浴血奮戰,打退了桂軍10多次輪番猛烈的進攻,保住了陣地,為軍委縱隊和紅軍主力渡過湘江、突破國民黨第四道封鎖線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鄺任農和肖華、楊勇上將
三渡赤水時鄺任農患了瘧疾,一會兒寒,一會兒熱,兩條腿像灌了鉛似的走不動,眼看就要掉隊。當時任三軍團政委立即調來一個排,用擔架抬著他行軍。他病了6天,就在擔架上被抬了6天,趕了600多裡崎嶇山路。
情報方面鄺任農也是得心應手,在抗戰時期,時任第115師情報處處長的鄺任農發現日軍一批物質要運到前線,在沿途成功攔截日軍天津與南京、上海往來火車上的武器、油料、布匹等物資,解決部隊軍需供給和武器補給,並保障魯南到延安交通線暢通。1949年,鄺任農先後擔任三野後勤司令部司令,華東軍區後勤部部長兼任政治委員,司令員、政委、情報、後勤都幹過,而且都很出色。
建國之初,百廢待興,航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但是基於當時的條件,航空局的工作也異常艱難。比如有些地方的機場不允許我國飛機停靠,不少零配件價格昂貴。這一切沒難倒鄺任農,在長徵時期,鄺任農主管全軍的口糧,守著糧倉卻餓得只剩皮包骨頭,他無論走到哪兒,大家都很擁護。
1955年,我國組建民航總局,飛機大多是淘汰的蘇機或者繳獲的日本飛機,零部件短缺。為此,上級安排鄺任農擔任民航總局局長。
當時上級說:鄺任農做事情認真負責,大公無私,政治覺悟高,經過深思熟慮確認鄺任農調往民航總局當局長。
從1955年起擔任中國民航總局局長到-1973年卸任,鄺任農在民航總局工作18年,迄今為止他是擔任民航總局局長時間最長的一位。
值得一說的是,鄺任農還擔任過空軍副司令員,空軍顧問,他見證了中國民航的從無到有,他本人也是為民航事業鞠躬盡瘁。而擁有無數名譽的鄺任農一直都非常低調,記者採訪他時:他總將功勞讓給別人,他說沒有戰友的支持,幹不好。在建國後,上級考慮到要改善鄺任農的生活,讓他享受著大軍區級待遇,但是他生活卻非常樸素,依然穿著滿是補丁的軍大衣。別人勸他換件新衣服穿他都不願意。
離休後,鄺任農退休不褪色,為空軍發展提了很多好建議,2003年開國中將鄺任農病逝,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