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開會應對「12月災難」,外媒:註定失敗

2020-11-22 環球網

【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歐盟領導人在註定失敗的會議上為12月災難做準備」,政治新聞網歐洲版20日以此為題稱,正在進行的歐盟峰會遭遇多重危機,而12月該組織也不會輕鬆,將面臨更多棘手的挑戰。

政治新聞網將周四的歐盟峰會稱為「災難應對規劃峰會」,主要議題包括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至2027年財政預算案和新冠肺炎疫情救助計劃、與英國正在艱難進行的「脫歐」貿易談判。報導稱,在疫情方面,會議上放出的唯一好消息是兩種新冠病毒疫苗將於下個月獲得批准。不過歐盟各國領導人擔心,即將到來的節日可能讓疫情進一步惡化。他們承認,疫苗的運輸和分發存在很多困難,疫苗懷疑論者將抵制注射疫苗,這些都需要進行積極的公關活動。

20日,各國依然沒有說服波蘭和匈牙利支持歐盟2021年至2027年財政預算案。據法新社報導,匈總理歐爾班周五批評歐盟勒索反移民政府,強調匈牙利和波蘭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將是基於法律立場達成的,而不是基於政治上的多數人」。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脫歐」貿易談判取得進展。不過歐方談判團隊一名成員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這給談判進度蒙上陰影。

歐盟12月還將舉行例行峰會,屆時該組織還需要討論氣候問題、歐盟國家和土耳其在東地中海的衝突以及疫情可能導致的經濟惡化等狀況。儘管存在健康風險,各國領導人仍需要親自到布魯塞爾開會。

相關焦點

  • 歐盟開會應對「12月災難」,外媒:註定失敗_杭州網
    [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歐盟領導人在註定失敗的會議上為12月災難做準備」,政治新聞網歐洲版20日以此為題稱,正在進行的歐盟峰會遭遇多重危機,而12月該組織也不會輕鬆,將面臨更多棘手的挑戰。政治新聞網將周四的歐盟峰會稱為「災難應對規劃峰會」,主要議題包括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至2027年財政預算案和新冠肺炎疫情救助計劃、與英國正在艱難進行的「脫歐」貿易談判。報導稱,在疫情方面,會議上放出的唯一好消息是兩種新冠病毒疫苗將於下個月獲得批准。不過歐盟各國領導人擔心,即將到來的節日可能讓疫情進一步惡化。
  • 外媒批評,美國成為應對疫情的「反面教材」,一切失敗都源於「盲目」
    導語:外媒批評,美國成為應對疫情的「反面教材」,一切失敗都源於「盲目」 9月20日的時候,埃及媒體《金字塔報》發表了一篇有關於美國疫情的文章,其中提到了美國罔顧事實,沒有深思熟慮,而且不依賴科學,因此導致了新冠快速擴散,成為全世界的「反面教材」。
  • 700人遇難後地中海再傳船難 歐盟提措施應對偷渡潮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程君秋】據美國中文網4月20日報導,近日,一艘非法移民船在地中海沉沒,船上近700人恐怕已經罹難,這起船難成為至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地中海移民船難。就在這次船難發生後的一天,又有一艘載有至少200名偷渡客的船隻,在愛琴海羅德島附近水域翻覆,據稱目前有至少20人罹難,救援行動正在進行中。
  • 歐盟12月解除福島產大米進口限制
    歐盟(EU)常設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正式決定,就2011年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後對日本產食品實施的進口限制,解除包括福島縣產大米在內的10縣農水產品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限制,並刊載在11日的公報上。該規定將於12月1日生效。
  • 外媒:福島七級核災難意味著什麼?
    【美國《大西洋月刊》4月12日報導】題:「福島現狀與車諾比一樣糟糕」到底意味著什麼?國際原子能機構周一公布了新的事故評級,將嚴重受損的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與俄羅斯1986年發生的車諾比核危機列為同一等級7級。這意味著什麼呢?下面根據《國際核和放射事件分級表》調高事故級別作簡要解釋。
  • 外媒:歐盟藥品管理局推遲批准莫德納新冠疫苗,原因不明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外媒:歐盟藥品管理局推遲批准莫德納新冠疫苗,原因不明據路透社1月4日援引荷蘭國家藥品管理局人士的說法,歐盟藥品管理局(EMA)本周一未能就批准美國莫德納(Moderna)新冠疫苗做出決定。
  • 外媒:歐盟將於9月取消對中國太陽能板和電池的雙反稅
    歐盟將於9月3日起,取消對從中國進口太陽能板和太陽能電池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據外媒報導,大多數歐盟成員國支持歐盟委員會的提議,拒絕了製造商組織EUProSun發起的關於日落覆審的申請。 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在2017年的3月份還堅持原來的立場(對中國進口太陽能板和電池徵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要求貿易措施按照原來的標準儘快實施(2017年3月將這些措施延長了18個月)。歐盟委員會可能維持其不進行審查的立場,而其對於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板和太陽能電池的最低進口價格限制(Minimum Import Prices )將於9月底取消。
  • 歐盟啟動民防機制應對印尼中蘇拉威西省地震
    歐盟啟動民防機制應對印尼中蘇拉威西省地震 2018-10-04 03日電 (記者 德永健)歐盟3日通報啟動民防機制,應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印尼中蘇拉威西省地震。
  • 外媒:歐盟強勢推進數字稅計劃 法國將率先徵收
    參考消息網12月3日報導 法國《回聲報》網站12月1日發表了題為《數字稅:歐盟在等待拜登的同時保持施壓》的文章,作者為德雷克·佩羅特,文章稱,歐盟將打造一個向數字經濟企業徵稅的框架。全文摘編如下:  這是一場漫長的肥皂劇,而歐洲人希望在2021年結束它。
  • ...支持西班牙在歐盟內發揮更重要作用。中方願在應對氣候變化...
    文 / 夏洛特2020-12-24 00:54:55來源:FX168 【李克強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通電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3日晚應約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通電話。
  • 華為成功突破晶片封鎖局面,光子晶片更加出色,白宮封鎖註定失敗
    01華為成功突破晶片封鎖局面,光子晶片更加出色,白宮封鎖註定失敗華為遭到美國打壓是國際上面公認的,但是在部分專家看來華為並不會因為此事而受到過多的影響,反而是在美軍的打壓下意識到依靠他國的不利之處外媒根據華為的現狀也進行了點評,稱其面臨的挫折僅是暫時的情況而已,其發展潛力遠沒有美軍想像的這般簡單,從目前華為的布局來看,後續很有可能會有更好的發展出現。華為5G技術推出後就遭到了美軍的抵制,在該國家看來,一旦華為發展起來勢必會影響到美軍在通訊技術上面的影響力,尤其是在看到華為成為最大智慧型手機生產商後,更是令美軍變得更加緊張。
  • 怎麼應對歐盟手起刀落的VAT
    怎麼應對歐盟手起刀落的VAT 距離vat最初下「刀」已經過去幾個月了似乎已經進入冷靜期,有賣家們在不甘中確定了自己的應對方式,也有賣家在撐著備查的日子裡惶惶不安,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我們要銘記在規則裡的自由才是長遠的,自律才能帶來自由嘛!
  • 外媒盤點十種影片中肆虐美國的災難
    外媒3月19日就清點了好萊塢災難片中災難的發生地,結果顯示,全美189個城市曾被搬上銀幕,遭受災難侵襲。從該網站匯總的各種災難分布地圖上看,災難片讓幾乎整個美國被虐得遍體鱗傷。報導共盤點出10種影片中常見的肆虐美國的災難,包括怪獸襲擊(如《金剛》)、生物襲擊(如《大白鯊》)、極端氣候(如《急凍末日》)、地質災害(如《地心》)、傳染病毒(如《殭屍崛起》)、人為災難(如《赤色黎明》)、異形襲擊(如《天際浩劫》)、太空襲擊(如《隕石撞地球》)、超能力鬥爭(如《綠巨人》)以及颶風卷鯊魚。這些電影中,不論是美國海岸城市抑或中部州市,無一倖免。
  • 聯合國發出最強警告,2021年將面臨兩大超級災難,與全球每個人有關
    作者/編輯:尋陽全文942字,閱讀約需2分鐘新冠病毒感染註定是記入史冊的事件,在新冠肺炎在全世界爆發之際,世界各國相繼受到影響,年初中國各座城市只有防疫工作者穿梭在每個角落,年尾美國部分民眾與疾控中心醫護人員產生分歧。
  • 澳政客鼓譟「抵制中國貨」 澳媒列數據發現:註定失敗
    來源:海外網(圖:Getty)海外網12月1日電中澳發生貿易爭端之際,澳大利亞前參議員、極右翼政黨「一國黨」黨魁保琳·漢森(Pauline Hanson)公然鼓譟「抵制中國貨」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1日以《為什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註定會失敗》為題刊文指出,這種做法將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後果。全文摘編如下:在澳中關係陷入緊張之際,漢森關於「抵制中國貨」的言論贏得部分輿論的支持,但這種做法註定要失敗,還會重創澳大利亞自身利益。
  • 疫情之外,歐盟為氣候立的這個法,同樣吵翻了天!
    早在2018年11月,歐委會首次提出,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性」的歐洲願景。2019年12月,歐委會公布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歐洲綠色協議》。該協議提出,到2050年,歐洲將成為全球首個「氣候中性」地區——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降為零。
  • 外媒:中國人均碳排放首超歐盟 減排任務艱巨
    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參考消息網9月23日報導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其2013年碳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27.7%,接下來依次是美國(14.4%)、歐盟(9.6%)和印度(6.6%)。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9月22日報導,調查顯示,歐盟是2013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的少數地區之一,因為經濟增長疲軟,歐盟去年的碳排放減少了1.8%。中國現在的碳排放量則超過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人均碳排放比全球平均水平高45%。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一項新研究報告稱,受中國經濟增長的驅使,世界二氧化碳排放今年創下新紀錄,這背離了全球需大幅減少碳排放以限制氣候變化的軌跡。
  • 外媒:西班牙有意接手舉辦氣候大會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外媒稱,西班牙領導人表示,願意讓馬德裡主辦原定12月份在智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據美聯社10月31日報導,智利總統皮涅拉10月30日取消了主辦12月2日至13日的氣候變化大會的計劃,以便將精力集中於恢復國內的安全。該國的騷亂已經導致至少十幾人喪生。
  • 復旦通識·學人疫思|許燕:後災難時代的社會心理應對
    本文作者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許燕教授,原題為《後災難時代的漣漪效應與社會心理應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2020年3月19日稱:這次新冠疫情所導致的全球經濟發生衰退已基本成為定局,且波及範圍「有可能達到創記錄的規模」,是一次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衝擊」。國際勞工組織3月18日報告:由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和勞工危機可能會使全球失業人數增加近2500萬,數以百萬計的人將陷入貧困狀態。而經濟衰退與貧困人口增加將會引發群體社會應激反應,可能會出現更大的社會動亂危機。
  • 12月21日,「庚子年災難日」?
    ……」今年的12月21日原本是一個很普通的日子,但在網際網路上卻被一些人貼上「庚子年災難日」的標籤散播。對此,天文專家明確表示,這和2012年12月21日被說成是「世界末日」一樣,都是譁眾取寵,危言聳聽,純屬無稽之談。「庚子年災難日」的所謂「依據」是,從地球運行軌跡來看,「冬至日」這一天,黑夜最長,也最陰暗;從太空星際天象來看,「冬至日」這一天恰逢「日環食」,屬於「天狗吞日」的「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