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學教授陳錚鳴:病毒目前還沒變異,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2020-11-28 手機鳳凰網

「假如一切順利,在疫苗接種方面沒有產生重大的事件,預期明年秋季大部分的歐洲國家民生基本上可以恢復正常,基本上可以摘口罩,當然我們也拭目以待。」11月26日,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陳錚鳴在 「《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大會上做出了他的判斷。

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陳錚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已經有近三百種疫苗,目前約有十幾種疫苗完成了一期、二期,最近據相關研發機構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已經看到了非常積極的療效。其中陳錚鳴提到了三款安全性相對較好的疫苗:輝瑞、巴泰克、莫桑。關於大眾關心的疫苗的價格,他也表示因研發主體、保存溫度、交通運輸等因素疫苗價格的差別非常大。

「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勝利在望。」 陳錚鳴在分享中說到。對於病毒是否會發生變異、變異後疫苗是否還有效等相關問題,他表示病毒的變異目前來看還沒發生,用RNA的病毒來講,在計算機圖紙上換一個核酸的序列即可馬上生產。目前英國的新冠疫苗的接種已全面鋪開,如審批順利將在聖誕節前開始接種。對此陳錚鳴表示如在疫苗接種方面沒有產生重大的事件,他對明年秋季歐洲國家民生基本恢復正常持樂觀態度。

以下為發言實錄:

主持人:剛才梁司長非常犀利的指出了現在一些漏洞和問題的存在,是因為公共醫療衛生體系存在的一些裂痕。公共衛生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的協同和聯動就非常的必要了,過一會兒會有一位公共衛生的專家就此會進行更詳細的解讀。現在首先聯線一位在英國的流行病學專家,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陳錚鳴教授。因為在疫情目前的賽跑中可以看到阿斯利康和牛津開發的疫苗表現相當不錯,陳教授對這方面非常的了解,請他對疫苗的進展做一些分享,同時他也會從國外抗疫的經驗裡給我們講一下我們可以得出哪些的啟示,下面我們連線陳教授。

陳錚鳴:謝謝主持人。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通過聯線的方式參加今天財經組織的論壇。15分鐘的時間我主要介紹一下歐洲疫情的現狀以及防控策略方面的思考,包括一些研發的最新的狀況。

歐洲大家已經很清楚了,還是不斷蔓延,它的防控策略和中國的差別。簡單的總結了一下中國的防控策略令人矚目的成效主要是反應在這幾個方面:中國採取的是一個快準狠的兼併戰,快速作出反應鏈排查,精準動態清零。

隨著社會的管控的放鬆疫情又逐步出現了大的反彈,在歐洲20幾國,包括英國、義大利、德國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這個圖展示的大家也可以看到疫情第一波現在了以後,到了夏天它的疫情又出現了反彈,各國相繼採取了一些對應的措施,在第一波防控的基礎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疫情又得到了一定的遏制,逐步逐步可能會出現一個下降的趨勢。

英國的情況也非常相似,雖然流行的嚴重程度可能各國之間略有一些差異,但是大的趨勢都是一樣的。第二波和第一波相比有幾個基本的特徵,第一是以學生年輕人為主,這個和第一波不太一樣。第一波在中老年人,尤其在醫院的流行比較嚴重,這一波以學生、年輕人為主。

第二個現狀,無症狀或者是輕症感染的人居多,有大量的甚至估算有大概30%到50%都是非常輕症,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可能是年輕人抵抗力好,第二個和第一波相比民眾的防範意識還是有所提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交的具體,一定程度上也有個人的防護,所以病毒的感染量相對低,所以他一旦感染了以後可能症狀是比較輕的。由於這些特徵病死率和第一波相比也比較低,當然原因也很多,主要的成因是夏季的解禁,包括為了刺激經過採取的一些刺激政策,比如說到餐館半價等等,還有度假也採取刺激政策,也增加了人群的密集交流感染的途徑。從11月初開始,歐洲各國採取了第二波的封城,這個和第一波相比相對比較松我們叫半封城,民生基本上不受特別大的影響,居加班工,大家不能串門,這個效果也逐步顯現出來,德國、法國、義大利,疫情逐步又下來了。

所以疫情的控制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主要就是有效的隔離,檢測,做得好做得不好從疫情的控制效果也能反應出來。英國基本上初步決定四個月封城以後在下個月初逐步解封,然後根據疫情的情況可能會採取一些新的措施。這個圖大家可能有印象,第二波是不是比第一波更為嚴重,我們認為不見得。最最關鍵的第一波沒有實施大範圍的全人群的檢測,根據現在抗體的檢測來看,第一波實際流行的情況要比數字反應的要嚴重的多,至少的它的五倍到十倍。在英國來看總的感染人數預計達到了400到500萬,是實際感染人數的大概十倍左右,從歐洲各國反應的情況也都相似,大概有10%甚至到20%特異性的抗體是陽性的,我們現在檢測的只是非常少的,症狀比較明顯的入院的一些檢測的數據,所以大大低估了疫情的蔓延的範圍。

從各國的病死率角度來看差異也非常大,從前期的數據國內也報導了很多,在英國、義大利病死率都是非常高的,達到了10%,這個圖反應了全球各國死亡人數與報告人數的狀況。這個是報告的感染數,報告檢測陽性,美國現在是第一位,大概超過了千萬,印度也接近千萬人了,還有巴西等等。縱坐標是死亡的總的人數,這裡反應出感染越嚴重,無論你的病死率如何,你的死亡人數總是增加的,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怎麼把疫情控制好。儘管如此各個國家之間它的病死率,相差非常大,相差20倍,有不到0.5%,還有超過10%,有的甚至更低0.1%,0.2%,病死率差異這麼大是不是反應了診療水平的差異,這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的因素反應在其他的方面,第一個是患者的年齡構成,基礎健康。英國第一波的疫情首先從老人醫院開始,這些都是老弱病殘,高齡的病人,所以它的病死率就非常高。第二個人群診療的及時性,各國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快速的診療,所以經過搶救診治了以後恢復就比較快。

還有一個死因的歸類方法也差異很大,在中國比較嚴格,一定要死於新冠肺炎,在國外採取比較鬆散的,和流感的死因診斷是一樣,28天診斷得過新冠任何原因死亡的都歸類於新冠死亡,哪怕你已經恢復了,出門交通事故,只要死亡報告單提到你得過新冠,都歸歸新冠死亡,所以這也影響了數據的一些直接的對比。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就是人群的病毒核酸的檢測的覆蓋面,在早期檢測覆蓋面非常低。只有實際感染人數的1/10或者更低,它的病死率相對就更高了。所以要對比各國的死亡率的差異,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能簡單歸為醫療體系診療水平的差異。因為到目前為止新冠肺炎的治療有一些改進,但是變化並不是很大,主要還是靠機體自身的免疫力以及一些臨床的支持的療法來渡過這個難關。

歐洲各國新冠防控基本的考量,和中國的兼併戰是不一樣的,它是比較消極的,它主要基於幾個:第一個它認為這個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擴散以後沒有辦法根治這個病,所以他採用的是與病共舞持久戰。還有一個存在大量的無症狀感染者和傳播,防不勝防。還有這個病毒和年齡基礎健康狀況關係密切,年輕人就像一個大感冒,我周邊也有很多學生、同事也患了,一個禮拜以後發燒兩天,也基本上恢復了,當然也有重症的,個別的人住院或者是因病去世的也有。整體的死亡感染的估算大概在1%,這個1%假如基數放的很大,造成的生命健康危險是非常大的,它也是流感的大概十倍,數十倍,所以這個也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一個基於既往的一些經驗,尤其在西方是一個自由或者是比較散漫的社會,管控過嚴過長都會出現大的反彈。現在在美國的情況歐洲的情況也有人遊行反對這種過嚴的管控,政府出臺了一些政策必須要考慮民情的特殊性,以及對經濟的不良的影響,所以它的一些政策「與病共舞,以拖帶管」,希望這個病毒滿面變得溫柔,希望逐步逐步建立一個所謂的群體免疫。

另外更多的是希望科技的創新找到一些好的治療方法,療效趨好,更重要的是疫苗問世,在最近的一段時間也有非常重要的一些臨床治療和疫苗方面的一些重大的突破。比如說牛津大學我所在的這個系,我們開展了全球最大的臨床實驗,從3月份開始,一系列的系統的科學的評估了各種治療方法,包括老的,新的,對新冠病毒治療以及降低死亡的療效。比如說大家可能也了解的,通過臨床實驗證明了(地塞彌松)當時WHO並不推薦的老的治療方法,小劑量,可以降低患者病死率30%,這個結果出現了以後新聞報導了以後,不到一個禮拜,全球至少在歐美國家它的使用量增長了10,大家看到一個好的臨床的視野,假如非常科學,得出一個結論性的結果,對臨床的治療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大家可能最關心的也最令人期盼的就是我們現在終於有了疫苗,這個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奇蹟,假如說十個月以前有人說新冠病毒開始在全球流行,病毒的序列剛剛出來以後,公布以後,有人說我十個月以內可以研製出疫苗,這個疫苗可以通過一期、二期三期臨床實驗,得到監管部門的批准,廣泛使用,很多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這是個大效果。因為我們知道從既往的經驗來看,疫苗的研發周期非常長,大概有十年。而且很多的疫苗比如說瘧疾,比如說愛滋病,全球經過數十年的研發仍然沒有成功,所以對新冠疫苗來講,我們經過十個月,不到一年的全球的努力,已經有近三百種疫苗,大概有十幾種疫苗已經完成了一期、二期,最近有幾個禮拜有三個疫苗完成了大規模的實驗,已經公布了中期的研究結果,得出了一個非常非常令人興奮的積極的療效。這個效果超出了預期,本來的預期是50%,監管就可以批准了,比如說美國的FDA,療效都達到或者是達到90%,而且安全性相對的比較好,這裡我了三款疫苗,一個是輝瑞的,跟德國的(巴泰克)的疫苗,還有一個(莫桑)的兩以前以前公布的,這兩類都是最新的核酸的信使RNA的疫苗。

還有就是這兩天牛津跟阿斯利康腺病毒載體疫苗是通過猩猩的腺病毒,不是人類腺病毒。注射都是兩次,研究的臨床的偶然隨機雙盲的臨床實驗,這個非常重要,沒有這一波這樣的一個試劑很難得到批准,你對它的安全性,療效,很難得出科學的評價。參與者接近3萬,感染的人數它都是中期的分析,但是我這裡要強調中期地分析不是隨意分析,一定是達到一定的感染者人數時候才能開盲,所以這個它的研究,它的分析計劃都事先要註冊,要公布,然後按照事先既定的方案來進行分析,而不是說我隨意來看看到得到的陽性結果以後才應用。

從感染人數大家來,治療組跟安慰組,疫苗組,差異非常明顯,一個是89跟5例感染,一個是90跟5例,一個是101跟30,總的保護率在95%,輝瑞的,牛津是60%到90%,為什麼是60%到90%,因為疫苗組分成了兩組,一組是兩劑全劑量,還有一種第一針是半劑量,第二針是半劑量,發現半劑量的時候療效更好,這個原因不是很清楚,可能是不是跟免疫的反應刺激比較微弱,更能得到完整的免疫力刺激反應,這個研究團隊還在做總的分析。總的來講大概是療效70%,平均一下。

疫苗的價格差別非常大,牛津跟阿斯利康的疫苗將開始建立一個和阿斯利康建立的聯盟的,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提出一個要求,就是這個疫苗不以利潤為主的,必須是以平民的價格在全球推廣使用,所以它定價非常低,四個美金兩支,也就是大概不到25塊人民幣。輝瑞的相對貴一點,另外一個相對重要的就是它的保存溫度,一個是常溫的冰箱,還有就是負20度或者是負70度,這個可能在一些邊遠農村地區,發展中國家廣泛的使用,除了價格以外,儲存也是一個問題。

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勝利在望,但是還有一些新的科學問題大家比較關心的,第一我們有了疫苗,這個疫苗保護周期是多長,是半年還是一年,還是兩年還是三年,這個需要持續的追蹤觀察。

第二,總的有效對不同的特殊人群,比如說老年人,比如說有多種疾病的,比如說孕婦,比如說免疫功能低下的,比如說愛滋病患者他的療效怎麼樣。長期的安全性怎麼樣,這些疫苗得有一些輕度的不良反應,肌肉疼痛,乏力,發燒,就像一個小感冒一樣。這些非常正常,一個疫苗我們講有藥三分毒,假如一個疫苗一點副作用都沒有,你可能實際療效可能也不會達到這個預期的結果,所以安全性我們更多關注的不是輕症的安全性問題,更多的是一些重大的安全性。

牛津的疫苗曾經有一例出現脊髓炎而停了,後來經過評估發現跟這個疫苗沒有關係,繼續開始用也反應了在研發期間安全性的關注,還有個就是聯合接種,一個是和流感病毒能不能接種,英國現在採取的方案,一個禮拜以後可以接種當然不同的疫苗之間可不可以聯合接種,這個我覺得會有更多的研究來回答這些問題。

大家很有可能關心的是病毒的變異,病毒的變異目前來看還沒有發生,對這些新型的研發的技術路徑病毒變異並不是一個大問題。用RNA的病毒來講,一天之內就馬上可以設計出新的病毒,只要計算機圖紙上換一個核酸的序列馬上就可以生產。最最重要的是監管部門一旦法身變異以後新的疫苗出來以後是不是需要採取一期、二期這麼一個過程,這是我們監管部門各科學部門需要探討的問題,但是從技術上來講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生產新的疫苗,尤其是線病毒,核酸病毒。

現在全球不同地區新冠疫苗的預訂量也達到了非常客觀的數量,牛津的疫苗佔了大多數,除了歐美國家以外,綠的部分已經有超過30多億支的疫苗已經預訂了,它的生產的能力也已經非常高了,一年預計可以生產30億支,輝瑞以及(莫當那)大概是5億到10億,隨著產能的擴大,疫苗的供應應該不是問題。而且還有更多的臨床實驗,比如說中國的疫苗也在進入三期臨床實驗最後階段,我們也非常期待能得出一個非常積極的結果,為後續的疫情的控制產生積極的療效。

英國的新冠疫苗的接種已經緊鑼密鼓的全面鋪開了,假如審批順利的話在聖誕節前開始接種,首先是兩組疫苗,一個是輝瑞的,英國已經定了500萬支,很快就會到貨。

還有阿斯利康的牛津的疫苗,已經訂了1億支,優先考慮的是高齡對象,以及醫護人員,明年初估計理想的柒,像我們這個年齡段,一二月份應該就可以接種到疫苗,而且是全部免費的。

假如一切順利的話在疫苗接種方面沒有產生重大的事件,推廣出去的話,預期明年秋季大部分的歐洲國家民生基本上可以恢復正常,基本上可以摘口罩的當然我們也拭目以待。

最後總結一下,這次的新冠是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的危機,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反思,公共衛生最大的挑戰我覺得剛才提到的一些制度的建設等等,都非常關鍵,它是一個大健康的概念,涉及的面非常廣,但是我覺得最最關鍵的就是一個關健詞,怎麼來認識怎麼定位公共衛生,因為公共衛生其臨床的治療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成為它犧牲的犧牲品。

最後一段文字,我們經常引用的對公共衛生的悖論,在正常情況下公共衛生往往被忽視,因為不會出什麼事,一旦發生重大災難時才意識到,但是亡羊補牢,為時過晚。所以當疾病從記憶中小腿的時候,公共衛生又重新從腦海中消逝石, 通過這次的新冠我們也希望從政府科學團隊,社會,大家來反思,意識到公共衛生的重要性,重新定位,能建立一個長效的可持續發展的,以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體系,真正防止急性傳染病的發生也通過這個體系的建立來惠及廣大的民眾,防止慢性病的發生,這個同樣重要。

我的報告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陳錚鳴:病毒目前還沒變異,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其中陳錚鳴提到了三款安全性相對較好的疫苗:輝瑞、巴泰克、莫桑。關於大眾關心的疫苗的價格,他也表示因研發主體、保存溫度、交通運輸等因素疫苗價格的差別非常大。「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勝利在望。」 陳錚鳴在分享中說到。
  • 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陳錚鳴:病毒目前還沒變異,現在是黎明前的...
    11月26日,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陳錚鳴在 「《財經》年會2021:預測與戰略」大會上做出了他的判斷。其中陳錚鳴提到了三款安全性相對較好的疫苗:輝瑞、巴泰克、莫桑。關於大眾關心的疫苗的價格,他也表示因研發主體、保存溫度、交通運輸等因素疫苗價格的差別非常大。「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勝利在望。」 陳錚鳴在分享中說到。對於病毒是否會發生變異、變異後疫苗是否還有效等相關問題,他表示病毒的變異目前來看還沒發生,用RNA的病毒來講,在計算機圖紙上換一個核酸的序列即可馬上生產。
  • 變種病毒多「狠毒」?權威科學家2021新年大PK
    變異病毒持續蔓延全球拉響新警報繼英國發現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後,南非、奈及利亞和智利多國也出現新冠病毒變種。目前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均出現變異病毒引發的確診病例,在中國,香港和上海兩個城市也發現了類似的變異病毒感染病例。變種病毒到底有多「狠毒」?沈棟[美]南非現在是夏季,新冠疫情本應趨於平緩,但卻傳染迅猛值得警惕!
  • 全人類最擔心的事出現了,牛津大學警告:疫苗可能對變異病毒無效
    但這並不是最嚴重的,在世界各國都在為疫情防控取得初階順利時,傳來的新冠病毒毒株發生變異一事,將本來已經稍微放下的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在2020年的12月初,英國就公開表示,國內出現了一種較為之前新冠病毒更具有極強傳染性的變異病毒。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在英國爆發沒多久後,南非的部分國家也紛紛傳來境內出現變異的新冠病毒。
  • 變異病毒致病性真變強了?戴口罩還有用嗎?復旦大學教授回應來了
    2020全球都遭到了病毒的侵襲,許多國家因為沒能及時控制導致疫情在國內傳播得越來越嚴重,夏天過去之後隨著冬天的到來病毒存活的時間變得更長了,更有國家的新冠病毒出現了變異的情況,近期英國變異毒株的消息傳開之後許多國家對他們進行了一定的防禦措施,據相關消息表明變異病毒傳播能力比原來提高了70%。
  • 變異病毒再現新突變!多國已現社區傳播,真正的黑暗時刻或將來臨
    2020年已經走向終點,但全球新冠疫情依然棘手,2021年也將成為「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自去年12月,英國報告發現新冠病毒變異株後,南非、巴西等地亦相繼發現新型病毒變異株。2月2日,世衛組織宣布,有80個國家和地區已出現在英國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41個國家和地區已出現在南非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10個國家和地區已出現在巴西發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株。
  • 病毒被嚴重低估!牛津大學公布最新研究結果,新災難即將降臨
    新冠肺炎從去年的12月份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了,這麼長的時間,西方國家卻依舊沒能將其控制住,甚至疫情還在不斷的蔓延,第二波疫情也即將爆發。更為悲觀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冠也變得越來越強,同時我們還面臨其他病毒的威脅。
  • 郊外的家:黎明前的黑暗
    在溼冷的、帶著明顯要比白天多得多的水分的氣息裡,白天碧綠的麥田現在是漆黑的,漆黑之上柳樹的鵝黃居然還能顯現,是只有人眼才能分辨的暗色底板上的顯現,相機裡則是完全沒有區別的漆黑一團;即便是這樣的漆黑一團之中,遠方大楊樹行列的樹冠,還會在黑暗之中形成更其黑暗的一道逶迤的墨線。它的不規則和又暗合著某種規則的圓潤和綿延,引導著人的目光去追尋,去遙望,去做不盡的遐想。
  • 丹麥水貂感染變異新冠病毒可致疫苗失效?專家:要看疫苗種類
    丹麥這種變異後的新冠病毒出現貂傳人現象引發民眾疑惑,但變異後的病毒是否會影響疫苗效力?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藥系副教授張洪濤告訴記者,丹麥目前之所以大量撲殺水貂,是因為他們發現突變的病毒病毒不能被某種抗體識別了。不能識別代表著病毒血清型的改變,這是一種比較大的基因序列的改變,意味著疫苗的效果會受到影響。
  • 牛津大學發出警告,動物傳染風險正在增加
    絕大多數科學家認為,該病毒可能來自於野生動物。這一懷疑引起了科學家們的重視,如果這個猜測為真,那麼人類面對的情況肯定是要比想像的更糟糕。據環球時報報導,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對外發出嚴厲警告,稱又一場災難正在向人類靠近。動物傳染風險正在增加,如果不重視這個威脅,可能會爆發更大規模的傳染病。
  • 變異病毒肆虐!目前加拿大四類變異病毒解析,還不了解的小夥伴看過來
    與此同時,可能還有很多朋友不清楚,加拿大目前的變異病毒類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2020年10月,這類變異病毒最初是在英國發現的,是與新冠同類別的2型變異病毒,在結構上,該變異病毒對纖突蛋白有多個突變,使其比原始病毒更容易結合和傳播。
  • 英國牛津大學疫苗宣告失敗,意味著什麼?
    2,牛津大學疫苗也不能說已完全失敗理由也是一般是在流感季節前接種,流感來襲時可能跟去年的 不一樣了,變異了。而沒做動物實驗的最大短板是這個美國團隊已100%失敗了。:是先給猴子注射疫苗產生抗體,然後注射病毒,測防病毒效果。
  • 抖音風伴著黎明的歌聲是什麼歌 黎明前的黑暗歌詞完整版
    「風伴著黎明的歌聲」最近這句歌詞在抖音上很火,當然了很多人會覺得這首歌旋律很好聽。那麼抖音風伴著黎明的歌聲是什麼歌?據悉這首歌歌名叫《黎明前的黑暗》,是歌手詩人涼/蘇一音唱的。下面來看一下。
  • 變異程度更高,傳染性更強!英國又發現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之後,英國政府23日宣布,又發現了另一種傳染性更強的變異新冠病毒。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我們已經在英國檢測到,兩例感染另一種變異新冠病毒的病例,這兩個病例與過去幾周,有南非旅行史的確診病例有接觸。這種新的變異新冠病毒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它的傳染性更強,而且似乎比此前在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的變異程度更高。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表示,目前英國政府已經對感染新變異新冠病毒的兩例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了隔離,並限制從南非到英國的旅行。
  • 目前已發現的有73種變異的病毒方式
    我是沒想過會有這麼多,我覺得一個國家能出現一種到兩種,然後沒想到有73種,我覺得那基本上就是所有國家的病毒都在變異,或者說同樣的病毒變異成了不同的發展方向,所以好多人看著覺得病毒很多,我覺得這也是可以的吧,就是感覺病毒的變異方式跟他現在的進程可能有點錯誤了,不像是我們預估的可能速度會很慢,或者說他要跟我們和諧相處,其實病毒變異主要的目的是要不就是為了長存,要不就是為了殺死宿主,我覺得就以現在美國病毒的情況,他並不是想跟你共存,他可能是想殺死你的宿主,所以目前這麼看起來我覺得病毒的變異並不是什麼好事兒,甚至可能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
  • 牛津大學研發出新型診斷測試方法,5分鐘即可檢測新冠病毒
    牛津大學的檢測方法比PCR更快,並能區分病毒類型,研究人員將為此成立一家附屬公司。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物理系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極其快速的診斷測試方案,可以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檢測和識別病毒。
  • 民間傳說——「黎明前的黑暗」是怎麼來的?
    「黎明前的黑暗」這一自然現象,就被巧妙地附會在「王莽攆劉秀的傳說」中。西漢末年,奸臣王莽把漢朝的江山霸佔了,就是歷史上的新朝。漢朝皇帝,還有那些後代都是窩囊廢,心裡不願意,卻沒有任何辦法。這也是報應。當年漢劉邦斬蛇起義,那條蛇後來就託生成人啦!
  • 牛津大學緬懷史蒂芬·霍金教授
    3月14日牛津大學緬懷史蒂芬·霍金教授(Professor Stephen Hawking)——他是最知名的牛津學子之一,享年76歲。這位舉世聞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於1959至1962年間,在牛津大學的大學書院(University College, Oxford)完成了他的本科學位,並以一等榮譽畢業。
  • 新冠病毒確有變異,但還沒變到疫苗「勢力範圍」之外
    病毒在變,但還沒變到疫苗的「勢力範圍」之外面對變化著的病毒,疫苗是否能夠奏效?主要看病毒的變化能不能逃出疫苗的「勢力範圍」。疫苗的「勢力範圍」怎麼劃分?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資料庫已集納了近15萬條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涵蓋全球6大洲113個國家。
  • 變異新冠病毒或推高兒童感染率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胡若愚)英國研究人員21日說,相比之前的新冠病毒多種毒株,在英國快速傳播的一種新變異毒株可能更容易感染兒童,使兒童感染機率與成人相同。英國政府新型與新興呼吸道病毒威脅諮詢小組當天召開記者會,說這種變異毒株迅速成為在英國南部感染人數最多的毒株,可能會蔓延至英國全境。冠病毒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