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被嚴重低估!牛津大學公布最新研究結果,新災難即將降臨

2020-10-12 艦載武器精選

新冠肺炎從去年的12月份出現到現在,已經有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了,這麼長的時間,西方國家卻依舊沒能將其控制住,甚至疫情還在不斷的蔓延,第二波疫情也即將爆發。更為悲觀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冠也變得越來越強,同時我們還面臨其他病毒的威脅。

根據環球網報導,牛津大學近日公布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結果表明新冠由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時未來動物傳染人類的風險也正在增加。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喜歡養寵物,或者是食用動物,而這種生活方式也讓疫情爆發的風險越來越大,這意味著新的災難即將降臨。我們每一個人現在都必須要隨時做好準備應對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畢竟到現在為止,新冠疫情的發展都還存在著非常多的未知因素。

疫情的出現和動物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就是來自於動物,牛津大學的專家也給出了同樣的研究結果。很多動物的身上都攜帶了非常多的病毒,這些病毒有一些擁有著非常強的傳染性,比如說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蝙蝠。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很多,它能夠將身上攜帶的病毒傳染給其他的動物,再由其他的動物直接傳染給人類,並且進行變異。牛津大學的一位教授薩拉吉爾伯特表示,這次的新冠是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在未來疫情很有可能還會變得更加的嚴重,甚至還會有第二次大面積爆發的可能。其實在此之前的時候,一些科學家們也都得出過相似的結論。

野生動物沒有合格的檢驗檢疫證明,沒有辦法確定是否是安全的。在新冠爆發之後,我國也迅速採取行動,全面禁止買賣、食用野生動物,如果違反將會受到嚴重的懲罰。

不只是我們,現在很多的國家也停止野生動物非法交易了,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保護物種的多樣性,還能夠保證動物身上的病毒不會傳播到人的身上。但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不斷發生變化,很多動物身上攜帶的疾病,都會對人的身體健康帶來越來越大的威脅,甚至未來還會出現人畜共同感染的現象,很難保證未來不會爆發大規模疾病。世衛組織也曾經做出過統計,他們得出了一組數據,大概有60%的傳染病都是從動物身上發現的,最後這些傳染病都傳播到了人的身上。

我們都應該意識到這個事情的嚴重性,所以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應該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保護好動物,保護好我們生存的環境,只有這個樣子才能夠保證未來我們的安全和健康,如果我們一味的破壞環境和非法的食用野生動物,會導致人畜共同感染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在新冠疫情還沒有完全的得到控制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該放鬆警惕,而且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次的疫情的嚴重性,做好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防止類似的疫情再次的發生,人類的生存再次的受到挑戰,動物身上的病毒是非常的可怕的,很多的東西我們都還沒有真正的了解,很多的病毒我們也都還沒有完全的攻克。

相關焦點

  • 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發表二期臨床數據 聖誕前公布三期初步研究結果
    繼美國製藥商輝瑞和Moderna發布了積極的新冠疫苗臨床數據後,英國製藥商阿斯利康和牛津聯合研發的疫苗也公布了最新消息。周四,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學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實驗性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研究數據,稱疫苗安全,並在所有成年人中引發了免疫反應。研究團隊將在三期臨床試驗中對疫苗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如果發現免疫反應與針對新冠感染的保護作用有關,那麼將證明疫苗有效。
  • 牛津大學教授陳錚鳴:病毒目前還沒變異,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陳錚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已經有近三百種疫苗,目前約有十幾種疫苗完成了一期、二期,最近據相關研發機構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比如說牛津大學我所在的這個系,我們開展了全球最大的臨床實驗,從3月份開始,一系列的系統的科學的評估了各種治療方法,包括老的,新的,對新冠病毒治療以及降低死亡的療效。
  • 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陳錚鳴:病毒目前還沒變異,現在是黎明前的...
    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流行病學專家陳錚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已經有近三百種疫苗,目前約有十幾種疫苗完成了一期、二期,最近據相關研發機構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比如說牛津大學我所在的這個系,我們開展了全球最大的臨床實驗,從3月份開始,一系列的系統的科學的評估了各種治療方法,包括老的,新的,對新冠病毒治療以及降低死亡的療效。
  • 牛津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陳錚鳴:病毒目前還沒變異,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
    、流行病學專家陳錚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球已經有近三百種疫苗,目前約有十幾種疫苗完成了一期、二期,最近據相關研發機構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已經看到了非常積極的療效。比如說牛津大學我所在的這個系,我們開展了全球最大的臨床實驗,從3月份開始,一系列的系統的科學的評估了各種治療方法,包括老的,新的,對新冠病毒治療以及降低死亡的療效。
  • 全人類最擔心的事出現了,牛津大學警告:疫苗可能對變異病毒無效
    在2020年的12月初,英國就公開表示,國內出現了一種較為之前新冠病毒更具有極強傳染性的變異病毒。這種變異的新冠病毒在英國爆發沒多久後,南非的部分國家也紛紛傳來境內出現變異的新冠病毒。因此,全球關於疫情的防控手段再次升級,介於英國境內分外嚴重的新冠疫情,所以目前世界多個國家紛紛不約而同的取消與英國的航線往來,切斷與英國來往的一切渠道,致使在一夜之間,英國淪為「世界孤島」。
  • 英國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公布聯合疫苗研髮結果,褒貶不一卻致股價大跌
    2020-11-25 07:59:15 來源: 郭琪說娛樂 舉報   今日,由牛津大學和藥物生產商阿斯利康
  • 阿斯利康牛津疫苗最新成果:老年人可產生顯著免疫反應
    【僑報網綜合訊】繼美國製藥商輝瑞和Moderna發布了積極的新冠疫苗臨床數據後,英國製藥商阿斯利康和牛津聯合研發的疫苗也在19日公布最新進展,稱其可使老年人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該疫苗現已進行至第三期臨床實驗階段,結果將於未來幾周內公布。英國政府已訂購該疫苗1億劑。中新社報導,英國牛津新冠疫苗這一最新研發成果,發表在當日出版的世界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
  • 英國牛津疫苗公布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
    英國牛津大學與英國阿斯利康公司合作研發的「牛津疫苗」23日公布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該疫苗在調整至適當劑量後有效率可高達90%。試驗結果顯示,當1個月內兩次注射全劑量時,有效率為62%;而採取第一次一半低劑量、第二次全劑量的注射方式,其有效率達到90%。上述兩種給藥方案的綜合有效率為70.4%。
  • 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合作研發疫苗有效率出爐:70.4%
    :澎湃新聞 11月2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牛津大學疫苗研發團隊處獲悉,該團隊與英國藥企阿斯利康(AstraZeneca)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
  • 牛津公布疫苗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結果:能產生免疫反應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20日報導,牛津大學的科學家披露了與製藥巨頭阿斯利康合作研製的新冠疫苗的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結果:疫苗狀態安全,且能夠引發人體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據報導,今年4月至5月間,1077名年齡為18-55歲的健康成年人參與了這一臨床試驗,接種了疫苗,他們的體內產生了抗體和能夠抵禦新冠病毒的T細胞。20日,《柳葉刀》雜誌發表了試驗結果。報導稱,這種結果給予人們樂觀期待,但證明能提供足夠的免疫保護還為時尚早,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仍在繼續。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美媒稱,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共同研製的疫苗,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對已感染病毒的大多數人來說可預防新冠肺炎發病。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9日報導,隨著給人帶來希望的疫苗數據不斷湧現,一個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是,接種疫苗能否在防止人們患病的同時減緩病毒傳播,後者是經濟重啟的關鍵因素。牛津和阿斯利康是最早公布疫苗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率數據的疫苗研發者。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8日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一項大型研究中,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使新冠病毒的傳播大致減少27%。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美媒稱,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共同研製的疫苗,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對已感染病毒的大多數人來說可預防新冠肺炎發病。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9日報導,隨著給人帶來希望的疫苗數據不斷湧現,一個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是,接種疫苗能否在防止人們患病的同時減緩病毒傳播,後者是經濟重啟的關鍵因素。牛津和阿斯利康是最早公布疫苗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率數據的疫苗研發者。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8日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一項大型研究中,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使新冠病毒的傳播大致減少27%。
  • 新冠疫苗一夜間迎三大利好!牛津大學疫苗受試者「免疫反應劇烈...
    每經編輯:王曉波新冠疫苗又有重大突破,一夜之間,各方傳來三大利好消息。英國牛津大學周一發表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最新數據顯示,該校開發的一種潛在的新冠病毒疫苗,在一項大型的早期人體試驗中產生了「劇烈的免疫反應」。
  • 牛津大學: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可激發強大免疫力,符合預期結果
    ,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開發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效果完全符合預期,可以激發針對病毒的強大免疫力。這項研究沒有經過其他科學家的同行評審,而是在評審前以預印本的形式發表。研究作者,布里斯托大學病毒學專家David Matthews表示,許多人都對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寄予希望,認為它能夠幫助我們戰勝新冠病毒。目前的結果顯示,這種疫苗能夠安全地引發免疫反應。
  • 英國留學:重大進展,牛津大學的新冠疫苗開始產生免疫作用
    最近,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聯合研發的新冠疫苗(以下簡稱「牛津疫苗」)好消息不斷。10月22日,牛津大學官網稱,通過試驗結果可以看出,牛津大學與阿斯利康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以下簡稱「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經獨立分析發現,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遵循其程序化的基因指令,符合此前預期。
  • 牛津大學:源自大羊駝的兩種小而穩定納米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該結論來自英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研究所(Rosalind Franklin Institute)、牛津大學、DIAMOND光源有限公司等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論文通訊作者為牛津大學領導納米抗體項目的Raymond J. Owens教授,以及牛津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研究所主任James H. Naismith 教授。 Naismith教授說,「這些納米抗體有可能以類似康復血清的方式被利用,有效地阻止患者體內病毒的發展。我們能夠將其中一種納米抗與人源抗體結合,並證明這種結合比單獨使用兩種抗體更有效。
  • 八項牛津大學COVID-19醫學研究贏得英國政府研究資金
    在最新公布的英國政府第二批資助的21項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中,有五個項目來自牛津大學醫學部。而第一批公布的2000萬英鎊支持的6個疫苗臨床試驗研究項目中,也有三個研究項目來自牛津大學。附錄:第一批獲得資助的牛津大學醫學項目包括納菲爾德臨床醫學系和詹納研究所的薩拉·吉爾伯特教授(Prof Sarah Gilbert)團隊-220萬英鎊該團隊已經成功開發了針對COVID-19的新疫苗,因為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發布後,他們就馬上開始了疫苗研發。這筆資金將支持新疫苗的臨床前測試、疫苗生產以及隨後的人體臨床試驗。
  • 牛津大學研發出新型診斷測試方法,5分鐘即可檢測新冠病毒
    牛津大學的檢測方法比PCR更快,並能區分病毒類型,研究人員將為此成立一家附屬公司。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物理系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極其快速的診斷測試方案,可以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檢測和識別病毒。
  • 義大利去年9月時,新冠病毒已經傳開了!最新研究找到了一個鐵證
    17日,義大利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去年9月已經在義大利境內流行!這很可能徹底改變世界對新冠病毒的認知!這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於9月在義大利已經在出現並傳播,這表明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個國家地區的出現、傳播、惡化都可能與之前的看法大相逕庭。在INT研究所這一最新研究結果出臺之前,義大利官方承認的首例新冠病毒患者是於2月21日在倫巴第北部地區米蘭附近的一個小鎮發現。
  • 英國大學戰疫:KCL又有重大發現,牛津搞定抗體檢測
    過去幾天裡,英國三所大學均傳來和疫情有關的新消息:倫敦國王學院(KCL)科學家重大發現,確定6種新冠病毒,可預測患者重症風險牛津大學研發的抗體檢測盒被政府驗收通過,準確率高達98.6%,英國政府將訂購百萬份後對民眾免費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