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想看電影,藝術家卻想從電影裡搞事情

2020-12-05 騰訊網

用大師繪畫給自己的電影美學增色,這樣的手法對於各個導演早已經不新鮮。許多藝術史中的經典作品都成為了電影的靈感來源以及色調及構圖的學習對象,例如:

上圖:《夢》,電影靜幀,黑澤明導演,1990年

下圖:《麥田裡的烏鴉》,布面油畫,文森特·梵谷,1890年

上圖:《天降財神》,電影靜幀,赫伯特·羅斯導演,1981年

下圖:《夜遊者》,布面油畫,愛德華·霍珀,1942年

而你想不到的是,藝術家也正同樣暗搓搓地從電影裡尋覓靈感——畢竟,被喬託·卡努杜稱作「第七藝術」的電影,也早已建立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美學。

與最新的流行電影相比,以先鋒、試驗性為特點的當代藝術家們似乎更沉醉於老電影中的迷人時刻。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飛向太空》

蘇聯導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1986)一生作品較少,卻憑藉其七部極具超驗性與精神性的影片深深的影響了之後三十餘年中的諸多電影人。《飛向太空》改編自科幻作家萊姆的同名小說《索拉裡斯星》(Solaris),講述了一組蘇聯科學家來到遍布海洋的索拉裡斯星,最終發現看似海洋的物體實際上是行星的「大腦」,海洋的波動能影響到太空人的心智和記憶的故事。

《飛向太空》電影靜幀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電影導演向藝術史經典作品的致敬:

上圖:《飛向太空》電影靜幀

下圖:《雪中獵人》,布面油畫,彼得·勃魯蓋爾,1565年

在影片中,主人公克裡斯前往索拉裡斯空間站調查好友的神秘死亡,在此期間,自己已去世十年的妻子哈莉突然出現在身邊。原來,空間站的每個人都在面臨相似的困擾,而這似乎就是索拉裡斯星對人類心理與記憶的物化複製行為。星球通過這種方式來思考與理解人類。

《飛向太空》電影靜幀

這部影片對關注藝術與科技、外太空政治及氣候變化的藝術家特雷弗·帕格倫(Trevor Paglen)產生了很深的影響。2018年,帕格倫與內華達州藝術博物館合作,通過 SpaceX 公司的火箭將一顆搭載充氣雕塑作品的低軌道衛星發送至太空。帕格倫稱其為:「人類歷史上第一顆沒有軍事價值、科學價值或商業價值,而只有美學價值的衛星」——而這正與《飛向太空》中的主題相似:不同於普遍關注外星殖民的科幻電影,《飛向太空》的目的在於尋找自我。

帕格倫與內華達州藝術博物館合作的項目《軌道反射器》(Orbital Reflector,2018)升空模擬動畫 藝術家及內華達藝術博物館

在這件名為《軌道反射器》的作品中,反光的可充氣雕塑附著在衛星上,一旦彈出,將會像氣球一樣自動膨脹。陽光反射在雕塑上,使人們在地球上用肉眼就能夠看見,明亮如同北極星。帕格倫表示,他希望人們在夜空中抬頭看到這件作品時,也能夠從中看到人類自己。

事實上,早在2012年,帕格倫就展開了圍繞太空的藝術實踐。在其名為《最後的圖像》(The Last Pictures)的項目中,帕格倫與麻省理工大學的科研團隊合作,設計了可以看到圖像的矽晶片,並最終將記錄了100張黑白檔案圖像的矽膠片通過衛星發射至太空。

最後的圖像:自月球拍攝的地球升起

一般情況下,當衛星(例如通信衛星)能源趨近耗盡時,衛星將行駛至特定的運行軌道,並永遠滯留在那裡。曾有學者將這些軌道稱為「墳墓軌道」(graveyard orbit)。那裡遠離地球,沒有自然災害和風雨。帕格倫發射的這顆衛星在結束其15年的工作生涯後也將進入這樣的軌道,搭載著記錄人類文明的圖像,如同幽靈船一般漂浮在宇宙中無休止的上億年時間裡。

最後的圖像:沙塵暴,拍攝地點:斯特拉特福,德克薩斯州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驚魂記》《迷魂記》《後窗》

相比塔可夫斯基,高產的希區柯克或許是藝術家中最受歡迎的導演。2016年在紐約移動影像博物館的展覽「行屍:好萊塢在藝術與工藝中的來世」(Walkers: Hollywood Afterlives in Art and Artifact)中,甚至專門開闢了希區柯克主題的展室,以展示與希區柯克影片相關的藝術作品。其中就包括吉姆·坎貝爾(Jim Campbell)的影像作品《迭加 》(Accumulating Psycho),以及辛迪·伯納德(Cindy Bernard)的概念攝影系列《問塵》(Ask the Dust, 1989-1992)。

《迭加 》展覽現場

在《迭加 》中,巨大的投影幕上是混沌昏暗的背景與畫面中如幽靈般的淺色迷霧,展廳中播放的是《驚魂記》的音軌,人物對白與驚悚配樂似乎在有意引導觀者將眼前的模糊畫面與記憶中的影片情節相匹配,催生出記憶深處的恐懼。

在辛迪·伯納德的作品《問塵》中,藝術家走訪了二十部著名電影的拍攝場地,以相似的視角、氛圍和比例拍攝了二十張照片,其中也包括《迷魂記》裡的金門大橋。

辛迪·伯納德, 《問塵:眩暈》,1958/1990年

《迷魂記》電影靜幀

不同於該展覽中以影像作為主要方式進行創作的藝術家,阿根廷藝術家雷安得多·埃利希主要創作大型裝置類作品。藝術家曾在採訪中多次表示,其作品也深受希區柯克的影響。

例如其作品《房間(監視II)》的主要靈感來源便是電影《後窗》。這件作品展示了一臺監視器從不同角度對同一房間的監控錄像。面對這件作品的觀眾就如同《後窗》中通過窗戶窺探別人生活的主人公,在發現自己對被窺探的事件無能為力時,卻不知自己或許已深陷漩渦之中。

雷安德羅·埃利希,《房間(監視II)》,2006/2018年

《後窗》電影靜幀

斯坦利·庫布裡克

《閃靈》

藝術家們似乎對懸疑恐怖類的電影情有獨鍾。面對《閃靈》這部經典恐怖片,藝術家王拓選擇從技術角度開展創作。他的攝影拼貼作品《無處可尋》對《閃靈》中著名的最後一個鏡頭——一張掛在旅店大堂的照片——進行了逆向的再造。

王拓,《無處可尋》,噴墨列印,142 x 150 cm,2016年 藝術家及空白空間

電影中的照片是導演運用當時的圖片處理技術 Airbrush, 將男主角的面部替換到一張 1920 年代舞廳合影的中心人物上。庫布裡克製作的這張圖片流傳甚廣,以至於原始圖片早已無處可查。

藝術家在翻閱大量資料後,在一本介紹 Airbrush 技術理論的書籍中找到了被替換的人物臉部,隨後運用 Photoshop 技術將人臉粘貼回原來的位置。藝術家以人為製造的圖像還原了一幅文獻系統裡被偶然篡改繼而替代事實存在的圖片,探討了歷史文獻不可捉摸的屬性。

對你影響最大的電影有哪些?

留言和作者互動吧!

enoki,熱愛80年代昭和偶像、戰後觀念藝術和古董家具的雜食菌菇一隻。

關於作者

GART藝術教育專注藝術知識的全球分享

本文版權為「GART藝術教育」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樂於分享 點個「在看」吧!

相關焦點

  • 小島又搞事情了,《死亡擱淺》電影要來了
    我最近看了《永生守衛 (The Old Guard)》(日本將在9月上映),對盧卡·馬裡內利(Luca Marinelli)很關注。 他在《他們叫我吉克(They Call Me Jeeg Robot》裡扮演的反派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想他是一個會在全世界(英語圈)大展身手的演員。當他戴上頭巾,看起來頗有幾分Solid Snake的味道。
  • 看完這部電影,只想好好活著。
    特別的原因,是因為它的類型,這是很少在院線會出現的一類電影――紀錄片。相比劇情片,紀錄片確實不夠那麼主流。但是,這樣的電影你還是可以應該在大銀幕上看一下,因為這樣的電影非常適合大銀幕。畢竟,太美了,真的太美了!A.M.A.Z.I.N.G的那種美!我們要介紹的影片就是:《地球:神奇的一天》是的,這是一部自然紀錄片。
  • 1994年,上帝想看電影的一年,經典電影都有哪些?
    1994年,被稱為上帝想看電影的一年,是電影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年!很多國內外超級經典的電影都是在1994年誕生的,其中你又看過幾部呢?如果在生活上遇到了挫折,或者不愉快的事情,當你情緒低落時,建議你去看一下這部經典的勵志電影《阿甘正傳》,相信看完之後,你會走出困境,重燃生活的希望!3.《肖申克的救贖》 豆瓣評分:9.7 觀後感:故事震撼又勵志,壓抑又振奮「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
  • 看不懂《姜子牙》,體會不到電影想表達的意思?那就對了!
    其實關於這部作品的評價,早已經出現了兩極化的現象,比如網友說get不到電影想表達的意思。提到最多的,當然還是畫質優美,但是劇情方面,表達的比較牽強。因為涉及到少量的劇透,沒看過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可以不用看下面了。
  • 深剖電影【想看】
    「辛苦群裡領了紅包的老師,在淘票票和貓眼上給我們的片子點一個想看」  上一次,我們深度剖析了業內人常說的【電影映前熱度】。而作為電影映前熱度諸多指數之一的【想看】,在近5年迅速成為了業內人最為關注的一個指數。  【想看】究竟是為何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業內地位」?都哪些人需要看【想看】,怎麼把【想看】運用到位?【想看】能否轉化為預售?
  • 電影《傳染病》啟示錄,那些真實的事情都在電影裡發生過
    阿巖印象,最有溫度的電影頻道電影是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電影具有直觀性藝術性紀實性,許多歷史上發生的真實的事情都被後人記錄下來。電影也可以預測未來,如《星際穿越》《人工智慧》等,給人想像的空間的同時,也描繪了一個可能的未來。
  • 6部華爾街商業金融題材電影,《華爾街之狼》才第三,不止看一遍
    並且電影裡面還有一個情節,大家一起看《華爾街》,但是這部片子顯然不如《華爾街》。整部片子的氣場十分強大,電影裡的每個男角色背後都是戲,每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這麼多人在一起卻又能擦出激情的火花。都說商場如戰場,其實人生也是這樣,福兮禍兮都說不準。簡單的說一般的殘忍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殘忍則是需要精心算計。並且電影那緊湊的節奏簡直讓人窒息!
  • 簡介電影《殺生》七年過去了 這部電影最多的評價還是看不懂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殺生》,該影片於2012年正式上映,劇情改編自陳鐵軍的中篇小說設計死亡,因採用了插敘與倒敘的展現方式,所以七年過去了,這部電影最多的評價還是看不懂,今天小編就按照我的理解來為大家解讀一下這部電影。
  • 《人類清除計劃》——歷史上發生過比這部電影裡更荒誕的事
    早聞《人類清除計劃》這部片的大名,一直到近期才看,其實沒看之前已經早已通過「xx分鐘看完xx電影」之類的說電影節目,劇透的體無完膚了。之所以還看,是因為實在無法想像,人民怎麼會允許這種大規模的屠殺窮人的計劃存在,而人性在這種環境下又到底會有怎樣的變化?
  • 這些電影你真的看懂了嗎?一起來看15部可能讓你誤解的電影結局
    我們在電影開頭看到的關於她死去的女兒和她丈夫離婚的閃回還沒有發生在她身上。露易絲瞥見了她的未來,儘管她知道她將失去她的孩子和她的愛,但她決定不做任何改變。這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思想:時間不是一條直線。如果你像七葉樹那樣看時間,它看起來完全不同。每個人都決定了自己的命運。mother!《母親!》2017「他們很高興。他們什麼都懂,只是方式不同。
  • 放假在家重溫劉德華的電影,你會想看哪幾部?
    想看,出道近40年,出演了一百多部電影,願意的話完全可以刷上七天七夜,當然,我想應該沒有童鞋會這麼瘋狂,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只能重溫劉德華的部分作品,那麼你會想看哪幾部呢?我想有很多童鞋第一個想到的會是《無間道》,劉德華演了那麼多電影,豆瓣評分最高的就是這部,具體拿了多少獎項什麼的我想也不用我多介紹了,電影劇情啥的,我想有不少觀眾早已看得滾瓜爛熟。沒有特地去數,但是《無間道》我應該看了有超過7遍,應該是看得最多遍的劉德華電影了,相信不少童鞋也是如此。
  • 你看的是電影,而我看的是小丑女:哈莉·奎茵
    文/夏秋這麼快就周五了,感覺距離我上次推送電影,沒過去多長時間呢!我本是一個心急的人,對什麼事情,感覺都著急忙慌的,不過時間在我這裡,最近也是感覺過的飛快呢!人生本應該是一趟不疾不徐的旅程,每件事情都應該有他自己的步調。我心裡十分清楚,卻也總是犯迷糊。
  • 李安:我的電影不是給人解答,而是我內心的一種解析
    導演李安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出現在東西方文化間,「我們現在應該蠻有機會」我大概在拍攝前五年看了《臥虎藏龍》這個小說,其中玉嬌龍的角色非常吸引我,就想拍一部這樣的電影。李慕白很像我,俞秀蓮很像我太太,玉嬌龍很像我心裏面想卻不敢做的事情。我不想做小說的翻譯,那本身不太有意思,而且註定不會很成功——你怎麼拍,大家都會覺得還是文字好。
  • 寶青坊主為新電影營業,電影不一定看,但寶青坊主跳舞可以搞多點
    然後兩家公司之間又沒有什麼信息是共通的,就不知道對方也在搞這個,花費好幾年時間製作,終於快到上映時間的時候,《哪吒之魔童降世》先行上映,立項比較晚,上映還比較早,票房成績還高達50億,可把追光給氣壞了,當然也嚇壞了,趕緊撤檔下來,不敢和魔童降世撞在一起,怕被噴。
  • 《未來世界》:未來蒸汽朋克電影,災難藝術家再次聯合
    這部電影可以說很多人都知道了,因為這部電影就是講述了一個爛片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最讓人感到搞笑的就是裡面的導演以及主演都是本色出演,基本上就是再把當時發生的事情重現一邊而已,而這部電影的評分卻是蠻高的了。
  • 每當我為孩子未來焦慮時,我就會看這部電影
    要成為藝術家的前提,可能是去全球旅行,去看大師的作品、去讀書、去思考、去討論各種事情,這樣才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來源。接著,我還繼續問了那個想當藝術家的孩子:「你媽媽是怎麼跟你討論月亮的?你還記得你媽媽跟你說過的哪個關於月亮的事情?」
  • 經典童年恐怖電影,人鬼結合生出怪物,你敢看嗎?
    這天淑珍和婆婆一起去七月孟蘭節投燈賣物會上,她花重金拍下了一個古玉帶回家中,卻不曾想古玉在當晚便化作一個怪物與她交合,獨守空房已久的淑珍哪能拒絕這種誘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常常躲在房中與怪物偷歡,這天大哥兩個貪玩的兒子國權和國威溜到淑珍房中將古玉偷了出去,這讓淑珍十分生氣對著兩個小孩發了脾氣,隨後拿著古玉回到房間繼續和怪物偷情。
  • 【影片推薦】值得一看的十部太空電影,我們在宇宙裡並不孤單
    沒事,「影評也瘋狂」微信公眾號做你的專屬電影推薦師,看好片不費腦,讓你盡享光影樂趣!!!本公眾號福利1、回復「禮包」,領取麥當勞20元微信電影票、特價券、《小黃人大眼萌》免費觀影券,還有三份微信電影票紅包及5元返利網現金紅包。
  • 值得一看的5部狙擊手電影,你錯過了幾部?
    1、《兵臨城下》,整部片子可圈可點的地方太多,雖已經預想到是這樣高的程度因此也沒有特別震撼,但總體而言在各方面都已經很不錯(尤其是場景),狙擊手對決的部分非常精彩,應該是勝過我印象中史達林格勒這個片的(那部沒看下去)。
  • 藝術家於藍的導演兒子田壯壯,曾被禁止拍片十年,就因為這部電影
    部隊裡一位搞攝影的人還對於藍說過,壯壯這孩子文藝方面還挺有特長的。1978年恢復高考,田壯壯本來想考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但由於超齡兩年,後來只好改考導演系,也算與理想相關。 ,你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