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壯壯出生於電影之家,母親是電影演員於藍,父親是電影演員和電影工作者田方,兩人在電影界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儘管其間發生過各種波折,但對藝術有天然敏感又受家庭影響的田壯壯,還是走上了藝術之路,最終成為一名電影導演,與張藝謀、陳凱歌等人一起被稱為中國第五代導演。
儘管才華出眾,不過相對於陳凱歌和張藝謀,田壯壯不是那麼幸運,拍攝出的影片影響力也不及他們兩人,而且其間還因為電影《藍風箏》,被罰十年不準拍電影。這對於一個40歲正當創作黃金期的導演來說,是天大的損失。
早期作品都比較小眾
田壯壯是在部隊愛上攝影的。部隊裡一位搞攝影的人還對於藍說過,壯壯這孩子文藝方面還挺有特長的。1978年恢復高考,田壯壯本來想考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但由於超齡兩年,後來只好改考導演系,也算與理想相關。
田壯壯的畢業作品是《小院》,作品的三位攝影師分別是張藝謀、侯詠、呂樂。如今來看,這簡直就是一支攝影夢之隊。
田壯壯是一個有理想的導演,他最早拍攝的電影也比較小眾,很多時候題材都瞄準偏遠地區,比如《獵場扎撒》和《盜馬賊》,這些電影很明顯不像他的同學拍出的《紅高粱》、《黃土地》那麼出名。
進入九十年代,田壯壯是曾經想放下最初的理想的,他開始追求商業,拉上姜文、劉曉慶拍出了《大太監李蓮英》,在業內評價不高,他對自己的表現也比較失望。
一部電影導致十年不能拍片
這部電影拍攝完成之後,田壯壯一度非常迷茫。但看到更為年輕的姜文等人認真的創作態度,他立刻感到時不我待,應該抓緊時間拍出自己更應該拍的作品。這時候的田壯壯已經人到中年,來到40歲左右。
他想到父母年輕時候的遭遇,感到應該以此為主題拍出一部不一樣的電影。於是,就有了《藍風箏》。
這部電影與田壯壯過去的電影影像風格都很不一樣,以哀而不傷的態度描繪出一家人的命運。與陳凱歌和張藝謀的戲劇化處理不同,田壯壯講述出的故事非常平和,全片似乎看不到激烈的衝突,而將矛盾放在平靜的影像之下,但正是這種溫和細緻的畫面卻蘊藏深沉的力量,結尾就更是意味深長。
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田壯壯最好的電影,但可惜的是大部分觀眾至今也沒有機會看到它。
這部影片完成之後,作為母親的於藍並沒有接到兒子的信息,反而是曾經和於藍合作過很多電影的水華導演打來電話說:「我看了壯壯的影片,我覺得他在他們中首先走上了正確的創作道路,他有生活的積累,你可以去看看。不過審查時,可能會有些問題。」
對影片進行最後一次審查的時候,於藍去了。看完電影於藍也感覺不錯,但在大家討論的時候她就離開了會場。於藍感覺到可能會有些小問題,但沒想到影片最終未能通過。
這本來還不是最糟糕的結果,後來沒有經過申報批准,這部影片就參加了東京電影節,違反了相關規定。田壯壯因此受到處分,被禁止拍攝電影10年。
對此於藍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遺憾,多年之後她只是說,「他已經成年了,可以獨立思考。我覺得藝術這個東西,要有它的個性,所以我沒有指責他、幹涉他。不過我當時心裡想過,為什麼非要逆著形勢呢?有些東西不讓拍就不拍了吧。」
一個導演的莫大遺憾
2002年,十年禁拍期結束之後,田壯壯回母校北京電影學院執教,同年翻拍了費穆的經典影片《小城之春》,唯美又悽涼的故事令人心碎。2006年,田壯壯又拍出《吳清源》。
可以說,返回影壇之後,田壯壯早已沒有了當年的心氣,看後來那些電影的題材,他更多就是一種情懷的釋放,至於它們能夠得到多少觀眾和市場的認可,都不那麼重要了。
對於一個曾經躊躇滿志的電影導演來說,這是令人感到遺憾的事情。如果當年那部電影能夠公映,誰又能說田壯壯不能像張藝謀、陳凱歌那樣,奉獻出更多經典的中國電影呢?
有媒體報導田壯壯的時候,曾經用過「幽人獨往來」這樣的標題,挺合適的。如今母親於藍去世,已經成為老人的田壯壯更加寂寞了。
順便提一句,因為拍攝《大太監李蓮英》和《藍風箏》,田壯壯與徐帆和呂麗萍先後談過戀愛,但後來都以分手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