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壯壯:我年齡確實大了,但還是得為電影鞠躬盡瘁

2021-01-07 北青網

    在中國第五代導演組成的電影「夢之隊」中,相比於張藝謀和陳凱歌導演持續的主動進攻,田壯壯近年來在電影圈更多的工作是擔任監製,為年輕人保駕護航,並因「演員」的身份而「圈粉」不少。

    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的核心人物之一,田壯壯從1980年開始就陸續拍攝出《紅象》《獵場札撒》《盜馬賊》等具有影響的電影,之後的《小城之春》《吳清源》等片亦廣受業界追捧。

    在剛剛落幕的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田壯壯被授予「臥虎藏龍東西方交流貢獻榮譽」。快70歲的田壯壯領獎時說:「我覺得這個獎給我是一個提醒,提醒我年齡確實大了,但是還得為電影鞠躬盡瘁。」

    田壯壯在平遙影展的導演大師班上與賈樟柯還進行了對談,講述他的電影故事。田壯壯坦承電影讓他對很多事情有了認知,讓他知道在有生年華裡應該做些什麼,而電影在給了他信仰和希望的同時,也讓他曾經打過退堂鼓,甚至於現在,也還會有猶豫,有一點不知所措:「不敢拍電影,現在電影太貴了。」

    曾被母親於藍開玩笑說鼻子有點塌做不了演員

    田壯壯出生於演員世家,父親田方拍過《壯士凌雲》《風雲兒女》,是北京電影演員劇團第一任團長,母親於藍更是以出演《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林家鋪子》等電影知名。

    可是從事電影職業,卻並非田壯壯的「第一志願」,「我們家是特別不希望我做電影,我小時候想過很多志願:解放軍、工程師、科學家,唯獨沒有想過做電影人,而且我媽經常跟我說你的鼻子長得有點塌,當不了演員,所以我從小沒有這個愛好。我覺得我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人,生在了一個電影家庭裡,雖然幾乎也沒想過能做電影,但後來最終還是走到電影裡來了,然後一做就做了40多年。」

    田壯壯當兵轉業後,到了電影製片廠當攝影助理,就在山西大寨駐寨,「那個時候大家都願意來大寨,因為大寨有一臺阿萊攝影機,膠片可以隨便用,但是你每天大概要早上五點鐘起來,晚上十點鐘才能回去,因為大家吃飯、學習、勞動都在地裡邊,回去就是睡覺。我在那裡待了幾個月後覺得挺枯燥的。後來山西電視臺有一個從北影廠回去的照明師傅,他當時也在大寨駐寨,是在省電視臺,他就跟我說北京電影學院招生了,你應該去學學攝影,我就回北京來了。但是,那時候我已經滿25歲了,報攝影系超齡了,所以就只能考導演系,就這樣陰差陽錯地學了電影導演了。」

    回憶大學生活,田壯壯笑說自己當時挺叛逆,不會特別循規蹈矩地做事情:「我當時上學不是好學生,表演分特別低。我曾經給老師搗過一次亂,上表演課的時候,我說我們為什麼不能在戶外上?老師說為什麼要去戶外上,我說電影不是老在屋裡拍的,也不是在舞臺上演的,我說大家應該有跟環境的那種關係,然後就帶著一幫同學在外面拍了一個片段,就是後來劉曉慶演的一個片段,也是對電影的一種嘗試。」

    對田壯壯而言,在電影學院的這段學習時期,是他最自由的時間,那時最快樂的事就是看電影,每個星期看兩場電影,一場是在學校,一場是進城,「進城看電影的票很少,都請美術系的同學畫假票,基本一場電影進去了就所有的地方都站滿人了,都是本科生。我覺得在電影學院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最自由地談論電影和最自由地討論創作,因為那個時候78級真的是一個特別好的時機,老師們和學生一樣,一起看電影,一起討論,師生教學是相互的。我還挺懷念那段生活的。」

    相比於老辣的作品,更喜歡年輕的習作

    田壯壯導演作品不多,2009年拍完《狼災記》十年後,才在2019年開拍新作——根據阿城《樹王》改編的《鳥鳴嚶嚶》,「也是特別偶然地幫人做監製的時候,有一個朋友說,你自己就不再想拍一部戲嗎?我說我真的沒有再想拍戲。他說你拍一部吧,我幫你張羅這事。我說我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拍什麼。他說你想想吧。後來我就說有一個東西能拍,但是很難拍,就是《樹王》,我不知道怎麼拍,也許能拍成一個電影,就這麼著就拍了,今年1月初停了機。我也不知道,反正片子也剪完了,我也不知道未來會呈現出什麼樣,但想把這個《樹王》拍好確確實實挺費力氣的。你看,我這個人就是專門拍那種不知道為什麼(要那麼費力的電影),可能我腦子不太好。」

    的確,田壯壯早期的《獵場札撒》和《盜馬賊》,分別是以藏族跟蒙古族的故事為背景,以及《狼災記》《茶馬古道》等,都很難稱得上是「大眾」電影。對此,田壯壯說自己更喜歡那種故事性不是特別強的故事,「情感和情緒那種東西可能是挺吸引我的。我挺痴迷這些東西的,我也更喜歡拍虛一點的題材,比如自由和束縛、生與死、人和神等,我並不是想具體談到哲學層面,只是想通過一個狀態來表達自己對這種東西的感受。」

    再比如田壯壯拍《吳清源》,他說雖然普通觀眾也不太看得懂專業圍棋比賽,「信仰你也看不見,但我就覺得這個能拍成電影好像挺有意思的。所以我好多東西都是這樣子,就是軸在一個地方了。《樹王》也是,就覺得我腦子裡想像的那個東西挺打動我的,它很像我插隊那時候,我插隊在東北,讀這個作品,就像我那個時候能感覺到的那種天地,感覺到當地的陌生人和那塊土地上的所有東西,開始都是陌生的,你慢慢地接觸到他們,慢慢地跟他們產生和諧,產生衝突,最終其實是產生了你自己。我覺得特別有意思。」

    在田壯壯看來,「電影分兩類,一類是年輕人拍的,可能很粗糙,有很多毛刺,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是那個氣勢,那種闖勁,那種創造力是特別難得,特別有個性。還有一類就是我們都成熟了,我們拍電影已經很老辣了,那個就是作品了,年輕時拍的叫習作,我更喜歡習作給我的感受,它有一種你已經沒有了的,但是你又特別喜歡,覺得你曾經有過的那種相識感、親近感。」

    提倡教中小學生學電影

    2002年,田壯壯回母校北京電影學院執教,擔任導演系研究生導師、系主任。田壯壯認為電影應該算是一種美育教育,所以他一直在提倡教中小學生學電影,而這種觀念,田壯壯坦承受日本導演小慄康平影響很大。

    田壯壯回憶說,在電影學院上學時,他非常喜歡小慄康平的《濁之河》,後來去日本籌拍《吳清源》的時候,曾向一個日本記者詢問小慄康平,巧的是這個記者正知道小慄康平在旁邊一個酒吧喝酒。田壯壯就說想請導演過來喝一杯,記者說小慄康平導演是挺難接觸的一個人,他打電話問問,結果小慄康平真的應邀來了,兩人由此成為好友。

    一次田壯壯與小慄康平聊天,那時小慄康平一共就拍了五部電影,「我問他就拍了五部電影,平時拿什麼養活自己呢?他說自己平常有電影課,一直在小學裡教孩子們看電影。當時給我震動挺大的,那個時候我剛到電影學院任教,並未把教書看作特別重要的事業,只是覺得電影越來越難拍了,電影學院的教學當時讓我感覺學生腔太重了,好像跟生活特別遠。我現在特別喜歡教學,小慄康平的這番話為我種下了最早的種子,他這麼有成就的一個導演,他的每部電影都得到了很多獎,他卻在一個縣裡面教孩子,教小學生看電影,我就想自己能否像橋梁一樣,讓社會上的東西和教學有一種疏通。」

    第六代導演的崛起,我只是一個幹了點活的人

    1997年,田壯壯在路學長導演作品《長大成人》中出演朱赫萊一角,奉上其大銀幕首度演出,這也是他最初監製的影片之一,包括王小帥、賈樟柯、朱文等很多第六代導演的作品,都與田壯壯有關,但田壯壯自謙:「說到底第六代真的不是我的功勞,要說起來應該是韓三平的功勞。」

    田壯壯的好友、曾經的香港影評人舒琪給田壯壯寫過一封信,「他在信中推薦給我一個學弟,說叫王小帥,他拍了一部《冬春的日子》,非常好。舒琪問我能不能有機會幫助他。我看了片子後,也覺得拍得很好,然後我就說行,後來我把小帥找來,把婁燁找來,他們一塊兒編劇本,沒成,一直都沒成。」

    韓三平到北影廠當廠長時,田壯壯已經離開了北影廠,韓三平就找田壯壯回來讓他幫忙,「我說我不想拍電影了,能幫你什麼忙?他說你想做什麼?那時候就覺得欠小帥他們一個人情,我說我想做青年導演的電影。我說現在北京電影廠的電影這麼棒,如果再做幾個年輕導演的作品,我覺得北影廠在電影界裡的口碑會特別好,我說我願意為你做這個。他說好,沒問題。我們就在中軸路上一個涮羊肉館,把85級的在北京的這幫孩子找來了。三平就說,由壯壯負責,你們誰寫完東西都給他,他定就行了。很快我就拿到了路學長的第一個電影劇本,如果那個要拍了,可能《瘋狂的石頭》就沒那麼瘋狂了,比《瘋狂的石頭》早十年,是一種類型的東西,也是特別黑色幽默的一個東西,但當時我說這個劇本還要調整很多,就先拍了他的《長大成人》。後來還有王小帥的《扁擔姑娘》、章明的《巫山雲雨》,那年我一共推了六部電影,都還不錯。其實說到底我覺得還是韓三平廠長挺有魄力的,那時廠裡都有指標,他能夠拿出價值三十萬的廠標,來給你拍一個可能賣不到三十萬元的片子。老說第六代導演的崛起跟我有關係,其實我只是一個幹了點活的人,真正能下決心來推這批導演的還是韓三平。」

    現在,田壯壯依舊扶植著年輕導演,而說起現在的年輕導演和第六代的不同,田壯壯認為第六代導演的作品,可以讓他清楚地感覺到他們的美學和電影製作的整理歷程,「現在的青年導演有時候會讓我有一點點猶豫,可能是因為這幾年電影市場的需求量太大,電影市場對電影本身的態度就滲透到電影裡邊來了,所以很多青年導演會有一些尷尬,有一些猶豫。我的工作室每周會收到一些電影劇本,覺得好像還差一點感覺,但又不是不能做。」

    而現今年輕導演的這份尷尬、猶豫,在田壯壯看來也是很正常的,「因為電影的門檻確實越來越低了,馬丁·西科塞斯談漫威電影不是電影的那篇文章我看了很感動,可能電影對於我們來講還是太神聖、太重要了,或者說電影是我們一生為伍的一種創造形態,所以我們會對它要求得有點苛刻。」

    今後的所有時間可能都是幫助年輕導演

    無心插柳的是,田壯壯做演員卻很成功,出演的張艾嘉導演的《相愛相親》和劉若英導演的《後來的我們》讓田壯壯大受觀眾好評,並頻頻獲得演員獎項提名。對此,田壯壯表示自己並不是一個演員,「可能是因為一些經歷,其實每一個人都能扮演一些與自己很像的角色,但我其實覺得我還不是演員,演員是需要扮演很多角色的。」

    田壯壯把演員分為三種:一種演員永遠一個樣子,所有的戲需要他這個樣子;另一種演員是他演什麼戲都認不出來,最後發現他是演員,是他演的;還有一種演員是你知道是他,也能夠接受他,他所有的角色扮演得都挺有神採的。這三種形態的演員沒有什麼優劣或者沒有什麼對錯,「每個演員呈現出來的東西都和自身的氣質、形象和遇到的導演有很大的關係」,而演員應該找到自己的定位。

    做了幾十年的電影,年近七旬的田壯壯卻無奈於感覺自己離電影越來越遠,他稱賈樟柯是職業導演,而自己只能是業餘導演,要靠工資活著,「我覺得拍電影對我來講就是你想表達的電影語言、電影方法,然後你要挑戰自己。我希望自己的每部電影都不一樣,都有它自己特別的質感、特別的氣質在裡面。我是業餘導演,要靠工資活著,所以我現在不敢拍電影了,因為現在電影太貴了,要想去拍自己特別想拍的電影,還是得要顧到觀眾、市場,就會覺得有點猶豫,就會有一點不知所措。」

    田壯壯希望有另外一條院線,這條院線是相對自由,相對學術性,相對小眾,常年放的都不是娛樂性電影,「其實我們生活裡也是這樣,有的時候我們想吃一點好的,想喝點酒,有的時候就想喝一點水,有時候什麼都不想吃。其實電影應該就是最豐富的,應該創造一個環境讓電影到我們生活裡,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到電影生活裡。我老說現在好多人不是認識電影,是認識電影院。」

    田壯壯說自己今後的所有時間可能都是幫助年輕導演,「做監製,或者做策劃,我覺得自己做什麼不重要,電影能拍出來,能夠有很多人喜歡,甚至能夠走到世界上去,我覺得這是對中國今天的文化、今天的人的狀態的一種最好的傳播。我是這麼想,我希望我能做得到。」  

    文/本報記者 張嘉  供圖/平遙影展

相關焦點

  • 專訪|65歲田壯壯活在自己電影世界裡
    如今近65歲的田壯壯在被每經影視記者問及是否會再次執導一部電影時,他遲疑了一下,低頭想了想說道:「我也沒有死心,但是從現在的電影產業上來講,確實挺困難,年齡大了沒有那麼敏銳了,畢竟十年沒拍戲了,現在如果讓我拍戲,我覺得有點緊張」。
  • 藝術家於藍的導演兒子田壯壯,曾被禁止拍片十年,就因為這部電影
    田壯壯出生於電影之家,母親是電影演員於藍,父親是電影演員和電影工作者田方,兩人在電影界都具有一定的影響。 儘管其間發生過各種波折,但對藝術有天然敏感又受家庭影響的田壯壯,還是走上了藝術之路,最終成為一名電影導演,與張藝謀、陳凱歌等人一起被稱為中國第五代導演。
  • ...是我公然對抗的一次,之後我跟世界格格不入,覺得不想拍電影了
    田壯壯的大師班,地點定在平遙電影宮的小城之春廳。賈樟柯之所以將這個報告廳命名為「小城之春」,自然是源於1948年費穆導演的那部《小城之春》,堪稱中國現代電影的先驅。
  • 我和我的祖國:陳凱歌執導概念大片《白晝流星》,田壯壯全場最佳
    在《我和我的祖國》7個篇章中,由陳凱歌執導,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主演的《白晝流星》將精準扶貧與2016年神州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相關聯,呈現出了最為疏離並極具概念性的意識流大片,也因此成為觀眾爭議較多的一個篇章。
  • 《白晝流星》田壯壯評價劉昊然、陳飛宇有素質、很努力、很認真
    9月13日,在《我和我的祖國》獻禮國慶70周年中,祖國70周年獻禮劇《白晝流星》主演陳飛宇、田壯壯老師共同出場。田壯壯老師在評價青年演員劉昊然、劉飛宇時表示:我非常喜歡他們兩個年輕人,他們有素質、很努力、很認真!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
  • 盤點《我和我的祖國》經典臺詞,七個故事有九句經典
    》這部電影了。能夠看到中國電影人聯合起來拍攝這樣一部愛國電影,小編的心情也是十分激動的,所以,這部電影也沒有讓各位觀眾失望。 在第一個故事《前夜》當中,黃渤其中有兩句臺詞讓人不能釋懷,一是面對將軍的時候黃渤的那句「立國大事,必將鞠躬盡瘁」讓人震撼 二是面對王千源的那句「你以為升起來的只是一塊紅布嗎?」
  •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演演員表導演 我和我的祖國簡介
    我和我的祖國電影主演演員表導演 我和我的祖國簡介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是由葛優、黃渤、任達華、王天辰、佟麗婭、張嘉譯、張譯、王千源、歐豪、劉濤、劉昊然、陳飛宇、惠英紅、杜江、宋佳等人主演,據悉,這還不是全部,更多參演名單可以看下下面這篇文章。
  • 地球年齡被改寫?內核年齡僅為10億歲,遠比46億年輕得多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不管是人類還是動植物,是我們在浩瀚宇宙中最喜歡的一顆星球,也是人類在宇宙中唯一的家園。地球雖然在龐大的宇宙中看起來不是很起眼,但確實我們在目前所有已知天體中,最獨特、特殊的一顆星球,因為上面孕育著生命,提供著生命所需的一切。
  • 二刷《我和我的祖國》,我才讀懂陳凱歌的「白晝流星」
    10月2日,香港光頭警長受邀觀看國慶檔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看完電影他發了一條微博,寫道:我們香港需要一個「李伯伯」!李伯伯正是《白晝流星》裡的扶貧幹部老李(田壯壯 飾)。我看第一遍的時候也不太懂,但二刷之後才恍然大悟——《白晝流星》《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好比是一個命題作文比賽。每個導演自己找選題和體裁進行創作。
  • 2021年國產(內地)電影展望,只選10部
    自宣發正式開啟後,幾款預告直接將《刺殺小說家》送上了春節檔大熱門的位置。這讓《唐人街探案3》的處境非常尷尬,因為發行方不知是否願意再拿出同量級的宣傳經費來應對。導演路陽和《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系出同門,都是來自寧浩主導的「壞猴子計劃」。此前他的兩部《繡春刀》口碑都保持的不錯,即便票房不太好,他還是得到了執導一個更大規模項目的機會。
  • 《我和我的祖國》曝「白晝流星」預告,陳凱歌還原神舟十一號著陸
    由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領銜出品的國慶獻禮片《我和我的祖國》,以七個故事回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普通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程。近日片方以回溯歷史的順序,曝光了故事發生時間最近的《白晝流星》的預告片,並發布影片的故事海報和四位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江珊的角色海報。
  • 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霍猛導演的第一部長片是商業電影《我的「狐朋狗友」》,「快開拍的時候,投資方就撤了,但我已經籌備了幾十萬,當時特別糾結,是拍完呢還是散了?後來家裡人幫我借錢,我也是每天晚上到處打電話湊錢,最後只能是勉強拍完了。」
  • 湯唯:我確實不是「古典美人」
    我平時很少看電視劇,這次也專門去找了些電視劇來看。羊城晚報:時隔多年再拍電視劇,有什麼感受?湯唯:以前真不叫演電視劇,那時完全就是一個小屁孩,說實話都不知道自己在演啥。這麼多年演了很多角色以後,才慢慢懂得什麼是演戲。人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大銀幕和小螢屏完全不一樣,電影和電視表演是兩種勁兒。
  • 大劉:"《流浪地球》電影比我想像得逼真"
    12月19日,電影《流浪地球》發布「創想特輯」,特輯中影片原著兼監製劉慈欣老師以第一人稱視角為我們口述了想像成為影像的感受,帶領我們走進了影片幕後,恢弘的空間站、精密的太空艙、別有洞天的地下城、鐵甲洪流般的運載車悉數呈現。《流浪地球》將於2019年大年初一正式上映,冒險之旅即將啟程。
  • 12月國產電影片單:熱熱鬧鬧,但好電影還是要尋尋覓覓
    劇情有那麼一丟丟像2006年的電影《寶貝計劃》,不過電影裡的童星似乎年齡略偏大了一點。新人童星的藝名倒很有趣,叫做「笑嘻嘻」。希望這電影能讓觀眾看了之後發自內心的笑嘻嘻,而不是表面笑嘻嘻,心裡***。《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擬上映時間:12月1日德雲社出馬,郭德綱、于謙、嶽雲鵬、郭麒麟……都上陣了。喜好這一口的,就當去電影院看個相聲;不喜好這一口的,就衝這電影片名,質量好不好的,心裡想必多少該有些數。
  • 核心的年齡只有歲,比年輕得多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無論是人類還是動植物,都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顆行星最喜歡,是宇宙中人類唯一的家園。雖然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看起來並不令人印象深刻,但我們確實是所有已知天體中最獨特和最特殊的行星,因為他孕育了生命,提供了生命所需的一切。對於地球,我們真的知道了很多,但同時我們還有很多不夠了解的地方,還有很多問題仍然困擾著我們。
  • 我只想默默地寫下自己的感受!
    剛剛從電影院看完「後來的我們」回來,上海下著小雨,開車回家,點上一支煙,坐在書房裡,很安靜,想一想這個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麼呢?也許劉若英只想講一個故事,但確實讓我的情緒產生了很大的波動,我想記錄下這一份波動,但又不知道這個波動到底是什麼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