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導演崛起!他們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多故事

2020-12-05 1905電影網

寧浩


1905電影網專稿 「你們不要急於變成大師」,寧浩作為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新獎評委主席在論壇上對新導演提出建議,提醒新導演切忌操之過急。


回望過去,一個導演要拍出他的第一部長片需要長時間的準備、積累和思考,比如張藝謀,為拍《紅高粱》,他帶著劇組在山東高密先種了一百畝高粱地;成為電影導演之前,李安在家裡足足當了六年「煮夫」……


放眼當下,電影創投與新導演扶持計劃遍地開花,如同電影學者戴錦華所形容,「每天都有新導演和新作品出現,中國電影的發展規模已是前所未來的奇蹟。


大概是從2015年開始,新導演面孔不斷浮顯:畢贛、張大磊帶著他們的小眾文藝片進入公眾視野;忻鈺坤、文牧野的處女長片模糊了藝術與商業的界限;韓延、郭帆等則創新突破國產類型片,在主流市場持續爆發……


韓延執導的《動物世界》與郭帆執導的《流浪地球》海報


登場的優秀新生代導演沒有高喊一致的美學主張,沒有徹底反叛上一代的電影傳統,相比第五代和第六代,他們有著決然不同的劃分屬性——不在電影工業和美學之間製造對立:有人能遵循市場院線的商業訴求,有人能保持強烈的個人風格,也有人能遊刃有餘地在票房和口碑上實現雙贏。


這是一個新導演「百花齊放」的時代。聚焦今年,一大批新導演的作品也持續在國內外耀眼綻放——


白雪的《過春天》與霍猛的《過昭關》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文藝佳片;章笛沙的《最好的我們》突破片方預期,奪取4億票房;拉華加的《旺扎的雨靴》在亮相國際電影節後即將面對國內市場的考驗;顧曉剛的《春江水暖》和馬楠的《活著唱著》則是今年坎城電影節的華語新力量……


《最好的我們》破4億


這些新生代導演的作品形塑著中國電影的樣態,影響著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我們與這一批新導演聊了聊,回顧處女長片從無到有的歷程,他們面對的挫折、困惑與來之不易的經歷,為自己摸清了方向,也為那些或急切出頭,或手足無措的新人導演們提供了夢想照進現實的指南。


1. 永遠的難題:錢


2017年,一份關於中國青年電影導演生存狀態的調查報告顯示,受訪新導演在執導處女作時,40%導演的投資來自專業電影機構,22%來自於私人投資者,38%的導演是用自己的錢。


「41%受訪者的處女作在一年之內籌集到資金,大部分作品要經歷一至兩年,甚至三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開拍」,籌資困境導致影片遲遲無法開拍的狀況仍然是現在很多新導演面臨的第一道障礙。


霍猛導演的第一部長片是商業電影《我的「狐朋狗友」》,「快開拍的時候,投資方就撤了,但我已經籌備了幾十萬,當時特別糾結,是拍完呢還是散了?後來家裡人幫我借錢,我也是每天晚上到處打電話湊錢,最後只能是勉強拍完了。」


霍猛


處女作的挫敗讓霍猛對電影前期準備有了更加全面清楚的認識和教訓,學會控制成本,轉變路線和方法,他用小成本製作和草班子團隊去構建自己的第二部作品《過昭關》,獲得諸多讚譽。



顧曉剛的《春江水暖》同樣在項目啟動和拍攝中途遇到嚴重的資金問題。


這部影片以導演家鄉浙江富陽和個人家族故事為藍本,以《富春山居圖》為美學概念,描繪了一個普通三代家庭在四季更迭裡的生活變遷與人情冷暖。


這是一個極具龐大野心的電影項目,《春江水暖》只是顧曉剛規劃的長卷電影三部曲《千裡江東圖》中的卷一部分,卷二和卷三部分他也已經完成草稿大綱。


坎城電影節紅毯上的顧曉剛


為在片中真實呈現富春江畔的季節變化,2017年,顧曉剛選擇在沒有錢的情況下組織三十多人的小團隊迅速開拍,「邊拍邊借錢,我們在片尾列了前期天使人,感謝那些沒有任何私心借錢給我們的人。」


《春江水暖》劇組片場照


同時,他也通過貸款籌資,苦撐大半年,得以完成試拍片段。直到2018年4月,這個項目得到了寧浩、梅峰等人的青睞,獲得北京國際電影節項目創投「特別大獎」,他也在這個平臺找到投資方,工廠大門影業的製片人黃旭峰在項目貸款到期前一天,幫助解決所有負債問題。


資金解套,影片在今年年初殺青,5月入選坎城電影節影評人周閉幕片,成為該單元創立以來首部獲選閉幕片的中國電影。



張楊導演曾指出,新導演缺乏實際操作,對一個片子的周期、預算等問題沒有概念,經驗少,需要前輩指導。而專業的投資人、製片人以及監製正是為新導演保駕護航的關鍵角色。


2. 團隊成熟,投資人更放心


相比霍猛和顧曉剛,拉華加導演則步步為營,主打「安全牌」,他的電影《旺扎的雨靴》改編自才朗東主的短篇小說,這個兒童題材的故事是他在就讀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年就相中的改編文本。


《旺扎的雨靴》劇本完成後入選廣電總局劇本扶持計劃,獲得青年電影製片廠以及多家投資方的聯合資金支持,「資金沒有到位,我不敢開機」,拉華加坦言,「處女作找資金是最難的,因為投資方不知道你到底能拍出什麼,有的投資方看故事不錯,人不錯就投了,但是過兩天還得再商量一下,再等兩三個月,你也沒有脾氣了。」


拉華加


在他看來,除了有好劇本,保障資金穩定安全的關鍵要素還要先擁有一個能被認可的團隊,「比如監製、攝影師、美術師等,你的團隊成熟,投資人肯定有興趣,對你很放心,你一個人什麼都沒有,很有可能會拍出一個學生作業。」


對於一個初出茅廬的新導演來說,尋找團隊需要強大的人脈和資源,獲取的過程很艱難,堅持與機遇缺一不可。


《旺扎的雨靴》監製是著名導演萬瑪才旦,影片主創大多是萬瑪才旦的電影班底,攝影師呂松野、剪輯西多傑、美術設計旦增尼瑪等都是《撞死了一隻羊》的幕後成員,包括拉華加本人。



他在萬瑪才旦的牽引下,曾擔任《塔洛》、《清水裡的刀子》和《那年八歲》的執行導演,執行導演是與各個技術部門接觸最多的職位,豐富的劇組經歷讓他積攢不少人脈。


「劇組不光是磨鍊的地方,也是學習人際關係的地方,處理好你和拍攝團隊的關係,他們就是你未來最好的搭檔。」正是得益於拉華加所在團隊的長期磨合與形成的默契,《旺扎的雨靴》拍攝進度非常高效,不到一個月時間順利完成拍攝。


前輩帶新人,成熟團隊打磨新導演作品越來越成為行業內的培養模式,同樣是北影畢業的白雪也是在這樣的體系下完成處女長片《過春天》。


白雪


「製片人協調得非常好,想盡辦法幫我們降低預算,幫我們省錢。內地和香港部門的製片人員專業素質都非常高,我第一天開機的時候,提前一小時就拍完了。」


白雪不僅有製片人的專業把關,還擁有一群經驗豐富的幕後團隊。


監製田壯壯是她的在校老師,田壯壯常說影視高校的功能不僅在教學,還要在學生畢業後為他們提供「售後服務」。什麼是「售後服務」?比如,《過春天》的美術與造型指導張兆康和剪輯師馬修·拉克勞就是田壯壯幫忙牽線搭橋的。



《過春天》的諸多幕後主創也是白雪的同學,包括攝影指導樸松日、聲音指導馮彥銘、作曲高小陽等不勝枚舉,「我們一起長大,這種情誼和對電影的審美認知都在一個比較高的和諧度,所以他們都沒把這部電影當做一個工作或者活兒,而都當做自己的作品在做。」


白雪坦誠自己很幸福也是幸運,「這不是我個人才華的一個體現,我更多是在做判斷,他們給我很多可能性。」


3. 拍電影就像捧著沙子過河


對比中低成本的文藝片,新導演在負責大公司出品製作的商業類型片時,自主控制權與創作自由度相對受限,在穩定資金和專業團隊的保障下,他們要面對的難關是如何平衡處理好片方需求與自我創作底線的問題。


陳飛宇、何藍逗主演的《最好的我們》是青春文學IP改編電影,這也是章笛沙首部執導的劇情長片。此前,他已經擁有一份豐富的行業履歷:《心花路放》的編劇、《瘋狂的外星人》和《滾蛋吧,腫瘤君》的策劃,早年他也有跟組經驗,從場記一直做到執行導演。


章笛沙


在製片人黃斌的邀請下,章笛沙接下該項目。進組後,他在前期階段做了很多準備,比如花費兩個月在4萬字的第一稿劇本上做刪改,開機前也與演員一起圍讀劇本,他說,「我做導演心裡很有底,因為我知道及格線在哪」,雖然整個項目期間,他的發揮空間不小,但在各個環節上也要面臨一些必然存在的束縛。


「寧浩導演跟我們說過一句話,拍電影就像捧著沙子過河。你雙手捧沙,穿過一條大河,沙子一直從指縫裡漏,這是攔不住的。到了河對岸,手裡還能剩下多少呢?誰也不好說,因為你決定不了它漏多少,速度有多快。你只能決定一件事,在你過河之前多捧點兒。」



《最好的我們》在拍攝過程中就受到周期限制,只有一個半月時間,並且都是實景拍攝,現場收音效果不理想,到了後期,他還要面對砍戲的壓力,「因為考慮排片,現在正片是106分鐘,其實我們刪了很多戲,如果完整講下來應該在120分鐘左右」,刪減意味著要重新調整邏輯順序,整體結構也會被打散。


影片最後刪除盛淮南與洛枳的戲份,這恰恰是輔助餘淮和耿耿情感線的重要支線,章笛沙坦言,「因為刪減,現在呈現出來的版本沒有那麼完美,輔助性情感都缺失了。」



在這個項目中,他也想拍出更多具有自我風格,超出類型常規的部分,「但這畢竟是一個以大項目導向為核心的電影,所以出品方會跟我說要少冒險比較好。」


他介紹,現在片方有很多大數據的調研方式,從初剪開始,影片就反覆做市場觀眾測試,通過觀眾的反饋數據修改剪輯。


章笛沙選擇做出妥協、尊重數據,但同時他也認為自己守住了很多必須要保留的關鍵戲份。在他看來,《最好的我們》只是作為導演的一個開端,未來還有很多機會拍出更多符合他理想的影片。



拍電影實質上就是創作者不斷堅持與妥協的過程,拉華加導演也指出,「很多新導演會很固執,但作為導演不可能為了自己的表達不考慮出品方與投資方的意見,他們提出的建議還是有合理的考量。


片方與新導演之間互相理解、磨合也會帶來好結果。


電影《活著唱著》是加拿大華裔青年導演馬楠執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影片入圍坎城導演雙周單元,緊接著在今年上海電影節上獲得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員兩項大獎。


馬楠領獎


項目最初是由監製鄧婕和她的先生張國立以及出品人一同發起的,鄧婕告訴我們,她在看完紀錄片《民間戲班》後深受感動,於是決定把片中主角趙麗和她的民間川劇班的故事搬上大銀幕。


川劇演員出身的她一開始想自己拍自己演,「後來我覺得我們真的接不了她們的地氣,還是由原型出演,馬導來導比較好。」


監製鄧婕


馬楠在國外長大,即便有回國工作經歷,還是有文化背景差異,與鄧婕以及出品方之間也有年齡上的代溝,但正是這種「衝突」讓出品方決定由馬楠擔任導演。鄧婕說,「開始我也不認為他能做,但他為了這部電影和劇團一起生活了好幾個月」 ,「他看到的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東西。」


作為監製,鄧婕把手上所有的川劇資源和平臺都提供給馬楠,「他完全不懂川劇,所以需要我給他一個特別好的幫助。沒有後顧之憂,他需要什麼,他就能得到什麼。」



兩人一直有思維和理解上的差別,鄧婕就曾在粗剪階段對馬楠提出質疑,但他們也在差異化的創作過程中尋得共通點,達到突破與創新。


馬楠透露,影片的超現實結尾設計是他的創意,但他一直猶豫不決,最終是鄧婕說服了他,「鄧婕老師鼓勵我,我當時一下子就感覺很OK」。



這些新導演的經歷,讓我們看到國內正在逐漸形成影視高校、扶持平臺、投資主體等多方協作新人的電影生態環境。


同時,資金、團隊、個人與片方的博弈......這些橫亙在新導演眼前的障礙與鴻溝未來還是會繼續存在,但成功的經驗也會帶領他們繼續前行。


霍猛的下一部電影製作體量將會變大;顧曉剛希望自己能繼續保持初心完成《千裡江東圖》三部曲;拉華加的新片已經啟動,在電影節的創投平臺上尋求資金;章笛沙手上還有很多可以執導的劇本,等待時機的同時,他會加盟寧浩公司的一個硬科幻電影項目……


新生代導演的黃金時代來了嗎?


借小說《悟空傳》裡的一句話:「在流轉的光的陰影中,星圖不斷變幻,海水中矗起高山,草木幾百代的榮枯,總有一片片的迎風挺立,酷似它們的祖先。」


毫無疑問,中國電影的新力量正在蓬勃積蓄,他們迎風挺立,閃耀鋒芒。


相關焦點

  • 從《金剛》到《猩球崛起》,全球「追猩」80年背後的電影工業革命史
    從帶著皮套在微觀模型中登場,到如今耗資1.5億美元拍攝、利用動捕和擬人化視效塑造非人類英雄,「猩球」崛起的背後,既是電影工業的革命性進步,又何嘗不是人類對於進化史中人性與獸性博弈的探索與反思。「猩球」是怎樣「崛起」的,小娛為你解讀。
  • 《星球大戰9》導演:希望這個故事百年後仍有歸屬感
    近日,時光網採訪到電影主創人員:J·J·艾布拉姆斯導演和主演中的三位演員主演黛茜·雷德利、奧斯卡·伊薩克以及凱莉·瑪麗·陳,他們與觀眾暢談本部電影的點點滴滴,艾布拉姆斯重回導演席,蕾伊親生父母的真相,以及Palpatine將在整個故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 對話《未來機器城》製片人:國漫崛起還早,成功作品背後都有血有淚
    儘管票房成績尚無法保證,《未來機器城》的誕生可說是整個中國動畫電影行業成長史的一個縮影。為此,AI財經社對話《未來機器城》製片人郝雨,得知整部影片背後的創作故事,以及它憑藉親身實踐為中國動畫電影創造出的更多可能性。
  • 10部超經典的電影背後,竟有這麼有趣的故事我不知道?!
    殊不知,戲外他們真實的樣子仿佛更有趣更動人。今天,主頁君就帶大家一起來看10部電影幕後的有趣故事。史蒂芬·霍金在寫給導演詹姆斯·馬什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埃迪·雷德梅恩塑造的角色,他寫道,有那麼幾個瞬間他感覺就在看自己。
  • 一流導演的能力有多強?大概率撲街的電影都能變成票房爆款
    這種導演,除非他們本身很大牌,又或者即使再浪費錢也一樣能拍出很賺錢的電影,否則肯定是不受資本歡迎的。 第三,海王的原作漫畫缺乏足夠精彩的故事,有一些很有看點的劇情又因為牽涉的人物太多沒辦法上來就搬到大銀幕。
  • 全新《隱形人》的導演究竟有多寶藏?
    但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他是一個身患絕症的老人,知道自己命不長久了才謀劃了被捕的陰謀。另一邊,幾個陌生人被關在一個更大的密室中,他們只能遵守豎鋸的規則,破解重重機關才能活下來。而且這事兒居然還改編自真實事件,現實永遠比電影來得更瘋狂。另外強調一句,這不是東木老爺子2018年導演的那部《騾子》,而是一部澳大利亞的一部犯罪喜劇片,雖然題材差不多,但故事天差地別。第4名,《潛伏》(2010),好片指數69分。
  • 電影推薦:六部電影告訴你傳奇背後的故事
    今天給大家帶來六部人物傳記電影,選片過程中結合了觀賞性以及劇情,保證了一定程度上的還原以及趣味性,畢竟看這種類型的電影如果不是太想去了解一個人的經歷的話,那麼看上去就會非常的無趣。這六部電影中的人物雖然可能沒有聽過,但他們的成就引領了後世科學的發展,非常值得觀看。
  • 好萊塢恐怖片導演新版圖:新秀崛起老炮發力
    如今卡朋特、羅梅羅等大師名宿悉數隱退的境況下,恐怖片領域卻並未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反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許多令人振奮的新人新作。《神秘追隨》、《巴巴杜》、《解除好友》等作品在影迷中掀起新一輪恐怖片熱潮,眾多新人導演的崛起令人欣喜,也讓如今的恐怖片導演陣營有了新的座次變化;而以吉爾莫·德爾·託羅、伊萊·羅斯為首的恐怖老炮兒也紛紛在今明兩年推出自己的私房新貨,像是《猩紅山峰》與《敲敲門》,並且都有大牌明星助陣。
  • 曝《猩球崛起》或將迎來新作電影《移動迷宮》導演操刀
    據HollywoodReporter最新爆料,福克斯已經聘請了《移動迷宮》的導演Wes Ball來製作一部新的《猩球崛起》電影。目前尚不清楚這是否會是2017年的《猩球崛起3最終之戰》續集,還是另一部完全不同的電影。
  • 一部電影的崩潰:《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
    《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下稱《血皇后崛起》)內地上映首日,進帳1339.33萬人民幣,力挫《金剛川》、《風平浪靜》等國產片,奪得單日票房冠軍。 正常來說,這麼一部口碑稀爛,豆瓣只有5.6分,上映時間又比北美晚了這麼久的引進片,即便是新鮮登陸,也很難和國產大片一較高下。
  • 《猩球崛起》新作非重啟 凱撒死後的故事
    去年8月CEO鮑勃艾格曾表示,福斯王牌IP《猩球崛起》將獲得「繼續打造」。近日接手這個項目的導演韋斯·波爾透露,新版不是重啟,而是繼續講述凱撒去世之後的故事。2017年上映的《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是福斯對「人猿星球」系列重啟的第三部,故事結尾大雪崩,凱撒帶著猩猩們逃難成功。他們找到平靜的湖邊生活,神秘的小女孩也和猩猩們在一起,在毛裡斯的安慰中凱撒離開了人世。接下來的故事如何開展?
  • 迪士尼新版《猩球崛起》將講凱撒死後的故事
    在迪士尼收購了福斯之後,很多電影的項目都要進行調整,但是在2019年8月的時候,CEO鮑勃艾格曾表示,王牌IP《猩球崛起》將獲得「繼續打造」。近日,接受了這個項目的導演韋斯·波爾透露,新版的《猩球崛起》並不是重啟,而是繼續講述凱撒(安迪·瑟金斯飾)去世之後的故事。
  • 沒錢沒人沒經驗,46.5億票房電影《流浪地球》拍攝究竟有多艱難?| 導演鬱剛
    電影《流浪地球》被譽為「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其中的各種特寫鏡頭令人震撼。那些極具真實感的科幻場景是如何製作出來的?背後又有著怎樣不凡的故事?《流浪地球》B組導演、時光矩陣聯合創始人鬱剛將和我們分享:《風吹福字,萬人入城,<流浪地球>中的特寫是如何製作的?》很高興能夠跟大家分享《流浪地球》背後的故事,我首先介紹一下自己。
  • 陳旭光談新時代中國電影:「新力量導演」群體正在崛起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陳旭光在接受浙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正在崛起的新力量青年導演群體將成為中國電影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數位技術與網際網路引發了一場全新的「媒介革命」,引領了一個新的文明階段和文化時代,也催生了一代新的導演群體。「這個新的青年導演群體構成複雜、意向多元,但又有某些共性,最重要的共性就是他們屬於這個新時代,或者說,他們就是這個新的網絡文化時代長出來的一代人。」
  •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科幻《猩球崛起》,迪士尼也重啟了
    兩人這次重現當年的經典場面,有種前幾年肉絲和傑克的重聚,網友戲謔「難怪船沉了」的感覺。二是《猩球崛起》系列正式重啟了。2001年誕生的《猩球崛起》,原本是美國歷史上經典科幻《人猿星球》的前傳,是福克斯公司經典的ip之一。
  • 新《蝙蝠俠》三部曲曝新料,《猩球崛起》導演執導,故事即將完成
    新的《蝙蝠俠》三部曲項目的籌備可謂一波三折,關於電影的傳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然而,昨天導演馬特·裡夫斯終於透漏了一些比較實際的內容。他在一個宣傳會上提到了手上的《蝙蝠俠》項目,他說自己正在努力撰寫劇本中,整個故事有望在接下來幾個星期完成,而自己計劃在明年春天或者初夏正式開拍。
  • 美媒:中國電影適者生存 年輕導演處於商業重壓下
    美國《紐約時報》6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電影,適者生存儘管中國電影的投資不斷增加,票房收入也猶如芝麻開花節節高,但中國不少二三十歲的電影人依然表示,如今在中國拍電影,資金和制度都是難題。「拉到資金非常難,」32歲的導演相國強如是說,「眼下,年輕導演不得不在拍高品質電影和拍賺錢電影二者間找到平衡。電影市場的現狀就是適者生存。」
  • 《猩球崛起4》或換導演 「王者」凱撒將霸氣回歸
    《猩球崛起3》劇照1905電影網訊據外媒報導,《猩球崛起》系列並未完結,迪士尼正在籌劃一部系列新作。今年3月,迪士尼收購了福克斯,因此將多個電影系列經營權收入囊中,但是其中多部電影的命運一直懸而未決。福克斯的影片在票房上大多表現不佳,今年由迪士尼發行的《X戰警:黑鳳凰》遭遇票房慘敗更是使得X戰警系列的前途未卜。不過這其中也有例外,卡梅隆的《阿凡達》續集雖然在易主後推遲上映,但是仍然將延續原作故事。
  • 想不到,還有這麼多超級英雄電影讓我無比期待!
    《驚奇隊長》如今內地正熱映中,也掀起了新一股超級英雄電影熱潮。恰好,前幾天在collider上看到了一篇關於DC未來超級英雄電影計劃的大盤點。這篇文章匯集了非常全的DC超級英雄電影計劃,基本是有消息的、有計劃的都匯集其中了。如果,你也對DC超級英雄電影感興趣,這篇文章,是真的非常適合收藏。因為,真的非常全,也真的,有特別多的電影,好想看啊!
  • 透視《戰狼2》背後的電影與輿情:「新主流大片」崛起?
    作為2015年「黑馬」電影《戰狼》的續作,影片延續了第一部的故事情節,不過這一部的故事,從之前的「國境線上作戰」變成了「走出去作戰」。題材在華語電影裡較為少見,而劇本完成度也不錯,加上吳京的創作熱情和專業程度,讓張苗從始至終對影片的市場前景抱以滿滿的信心。  「我們幫吳京導演配備了來自全世界的優秀團隊,為他的夢想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