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類大量種玉米,這種可愛的動物吃掉了自己的孩子

2020-11-22 虎嗅APP


每天只吃一種食物對身體健康肯定是不利的。如果一群動物一生幾乎只能吃到一種食物,它們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有一種可愛的小動物,因為人類的關係只能以一種食物為生,而單一的食物讓它們開始失去母性,生吞自己生的寶寶。


而在今年7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這種動物列為極度瀕危,並預測它們會在30年內滅絕。


歐洲倉鼠 Cricetus cricetus 圖片來源:Mathilde Tissier


這種動物,就是萌萌噠歐洲倉鼠。歐亞大陸共有26種倉鼠,其中歐洲倉鼠算是比較兇的一種,它們不太喜歡被人擼,但是它們的樣子是真的可可愛愛。



和小強一樣堅強的齧齒動物也會滅絕嗎?這件事的確很難想像,畢竟歐洲倉鼠曾遍布歐洲和西亞,因此也曾被叫做普通倉鼠。但是在人類的農業工業化開始後,歐洲倉鼠就開始變得稀有起來。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注意到歐洲倉鼠數量開始急劇減少。從1972年到如今,法國歐洲倉鼠的分布範圍減少了94%,現在幾乎只出現在法國東北部的阿爾薩斯地區;在德國它們的分布範圍下降了至少三分之一,在東歐下降了超過75%。


歐洲倉鼠曾經的分布範圍 圖片來源:wikipedia


你可能會奇怪,齧齒動物不是賊能生麼?


是的,和許多齧齒動物一樣,歐洲倉鼠也有很快的代際更替速度。它們的孕期只有18天。不過在最近的一百年裡,歐洲倉鼠的繁殖率和壽命顯著降低了。


在20世紀初期,歐洲倉鼠的壽命有4年,但是現在只有2年。在20世紀的大多數日子裡,雌性歐洲倉鼠一年可以生下20個幼崽。但是如今這個數字卻降低至5~6隻。



IUCN 指出,歐洲倉鼠數量的下降主要是由於繁殖率低下。歷史上,一度數量龐大的野生動物快速滅絕的案例有很多。比如曾是世界上最常見鳥類、在美國數量曾超過50億隻的北美旅鴿在一百年內滅絕了,而它們滅絕的原因也是因為繁殖率低下。


北美旅鴿


因此 IUCN 在最近發出警告,如果不做出行動,歐洲倉鼠將在30年內滅絕。


可是等等,齧齒動物會吃人類的糧食,為什麼要去保護它們?


雖然齧齒動物常給人留下有害生物的印象,但實際上歐洲倉鼠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它們是關鍵種,是許多重要掠食動物,如雕鴞的食物。


雕鴞 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歐洲的許多國家就開始了歐洲倉鼠的保育計劃,其中包括法國、德國、比利時、波蘭、烏克蘭等國家,但是這些計劃收效甚微。


IUCN 的小型哺乳動物調研組的成員 Mikhail Rusin 表示:「雖然在一些地區有針對歐洲倉鼠的保育和重新引入計劃,但是它們數量下降的勢頭並沒有被遏制。」


法國阿爾薩斯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主任 Gerard Baumgart 表示:「肯定有什麼事情失調了。」


現在學術界對歐洲倉鼠瀕危的原因莫衷一是。一般認為這和人類活動、殺蟲劑和犁田、氣候變暖、光汙染有關。但是在最近,一些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人類種植的單一作物對歐洲倉鼠的繁殖有毀滅性的打擊。


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生理學家 Caroline Habould 注意到,和倉鼠數量發生同步變化的,是當地農作物單一性的上升,在近一百年來法國農民開始大範圍種植玉米這一種作物。


在法國阿爾薩斯地區,55%-80%的耕地種的是玉米。在德國這個情況好一些,大約12%到19%的耕地種的是玉米。


在人類種植單一作物前,當地的倉鼠吃的是各種植物的根莖以及昆蟲。但是現在歐洲倉鼠的生活環境是這樣的——


法國某處的玉米地 圖片來源:Stephane Mahe/REUTERS


一些研究發現,當玉米的佔比超出18%時,歐洲倉鼠就不會出現。


為了研究倉鼠是否因為經常吃同一種作物而數量銳減,Habould 和同事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並在2017年發表在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上。


他們給歐洲倉鼠測試了4種不同的食譜:一些倉鼠被餵小麥+苜蓿/蚯蚓的混合餐,另一些吃的是玉米+苜蓿/蚯蚓的混合餐。結果呢,不管吃的是小麥還是玉米,歐洲倉鼠生的幼崽數量沒有差別,不過這兩種食物對幼崽的生存有很大的影響。


首先,雖然玉米和小麥所含能量差不多,但是玉米組的幼崽的體重比小麥組低45%,存活率則低75%。


在母親吃小麥的那些倉鼠幼崽中,大約五分之四成功斷奶,但是玉米組的幼崽只有5%斷奶。


成功斷奶是指幼崽成功活到斷奶,玉米組的幼崽實際上在喝到母親的奶水前就死去了。而玉米組幼崽的死因也令研究者震驚:玉米組的倉鼠完全沒有母性,它們不僅不像正常倉鼠那樣在巢穴裡產仔,還會在產後第一天就把幼崽和食物堆放在一起,然後吃掉。


一般來說,倉鼠在感到威脅或食物不足時才會吃幼崽,但是像這樣一生下來就準備開吃的行為真的太不正常了。


在這個研究中,只有一隻吃玉米的倉鼠沒有吃掉後代,不過她的後代在第34天大的時候開始自相殘殺,兩隻雄性吃掉了自己的姐妹。


實際上,以玉米為主食的倉鼠的反常行為早在交配時就有體現:它們脾氣暴躁易怒,對房間裡的聲音很敏感。


為什麼吃玉米的倉鼠會缺乏母愛呢?會不會是玉米影響了愛的激素的分泌呢?


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者也在倉鼠生產前後測量了它們血液中的愛的激素——催產素的水平。


奇怪的是,那些母性盡失的倉鼠的催產素水平並不比小麥組的低。也就是說,倉鼠媽媽吃小朋友並不是因為它們的激素紊亂。


這些研究者們認為,倉鼠媽媽應該是因為單一食物導致的營養不足才出現這一系列反常現象的。那麼,只吃玉米的話,這些倉鼠到底缺乏什麼營養呢?


研究者們認為,玉米組倉鼠的這些症狀提示它們缺乏一種微量元素——維生素B3。


在肝臟裡,維生素B3會被轉化為轉遞質子的輔酶 NAD。NAD 參與超過400種生化反應,因此,缺乏維生素B3會影響包括代謝、生殖、神經系統等一系列正常生理功能。


維生素B3可以直接從食物中獲取,也可以由色氨酸合成,當然,色氨酸也是來自食物,人體無法合成。而因為人體以及倉鼠無法合成維生素B3或色氨酸,因此必須從飲食中攝取。


富含維生素B3的食物。玉米需要用鹼水處理才能有效釋放維生素B3。圖片來源:Africa Studio


實際上,玉米本身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3,但是玉米所含的維生素B3和糖以及糖肽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絡合物,很難被機體直接攝取和利用。


要釋放玉米的維生素B3,需要採用鹼水烹製法,也就是用石灰水煮玉米。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可以釋放玉米中被捆綁的維生素B3。


鹼水烹製法


這個方法首先是在以玉米為主食的墨西哥發現的,因此在墨西哥的人民並不缺乏維生素B3。但是在玉米被傳到歐洲和其他地區後,當地人並不知道這種舶來品的正確烹飪方法,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經過石灰水煮的玉米(右)和沒有經過石灰水處理的玉米(左)。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18世紀到20世紀中葉的兩百年裡,北美和歐洲有3百萬人死於維生素B3缺乏引發的糙皮病。


我們在中學教科書上曾經接觸過這個名詞,但很多人並不了解糙皮病的致命性。糙皮病的主要表現就是3D:皮炎、拉肚子和痴呆,合起來稱為3D。再加上死亡,就是4D。


糙皮病人的皮膚。實際上,「吸血鬼」怕光的傳說可能就來自於糙皮病人見光皮炎的症狀。


糙皮病最早是加泰隆尼亞的醫生 Gasper Casal 在1762年發現的。當時,Casal 注意到西班牙阿斯圖裡亞斯地區的農民手腳的皮膚紅腫粗糙,而這些窮苦人的主要食物就是玉米。


1895年,匈牙利的醫生 Moritz Kaposi 發現糙皮病是一種地區性的疾病,主要在倫巴第平原、威尼斯和南法的窮苦階層中發生,而這些地區中下階層的主要食物就是玉米。在1902年,美國南部也發現了糙皮病。


在歐洲和美國,糙皮病在主食玉米的農民階層中流行了兩百年。到了1914年,終於有人發現糙皮病和某種營養素的缺乏有關,並且注意到糙皮病和狗所患的「黑舌病」是同一類疾病。最終在1922年,維生素B3被發現是能預防和治療糙皮病的營養素。


農業現代化後,糙皮病是不是就離普通人的生活很遠了呢?並不是。


在小麥和玉米的精製過程中雖然不會失去卡路裡,但會失去重要的營養成分,如維生素B3。因此維生素B3被發現之前,美國南部依舊有10萬人死於糙皮病,糙皮病也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由於營養缺乏而引起的最嚴重的疾病。


在20世紀30~40年代,美國研究者發現了維生素缺乏和一些疾病之間的關聯。因此在1942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前身食品和營養委員會建議廠家在麵粉中添加維生素B1、B2、B3等人體必需的營養。在該措施實施後的幾年裡,美國一些州的糙皮病引發的死亡率下降至原先的十分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缺乏維生素B3不但會導致糙皮病,還和精神疾病,如抑鬱和譫妄有關。在60年前,加拿大生化學家 Abram Hoffer 注意到精神分裂症病人攝入高劑量的維生素B3後,症狀有所緩解。


甚至有學者提出,烹調方法不當的玉米可能會導致殺人等暴力行為。1978年發表在 Journal of 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 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玉米消費量高的國家的殺人案的犯罪率也更高,這可能是色氨酸和/或血清素缺乏引發的。


Habould 認為,玉米組的倉鼠的同類相食行為和以玉米為主要食物的人類的行為非常相似。


玉米組的倉鼠的身體狀況就提示了這一點:它們的舌頭腫大顏色很深,血液也很粘稠,研究者很難給它們抽血。這些症狀和狗狗的黑舌病雷同。


為了證實維生素B3缺乏和倉鼠異常行為之間的聯繫,他們為玉米組的倉鼠補充了維生素B3,然後觀察倉鼠的變化。


不出所料,在每天補充0.3毫克的維生素B3後,倉鼠的母性回歸了,雌鼠也開始和正常倉鼠一樣養育後代。


可是在田野裡的倉鼠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只吃玉米的後果,真讓人不寒而慄啊。


相關焦點

  • 因為人類大量種植玉米,可愛的小動物吃掉了自己的孩子
    如果一群動物一生幾乎只能吃到一種食物,它們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有一種可愛的小動物,因為人類的關係只能以一種食物為生,而單一的食物讓它們開始失去母性,生吞自己生的寶寶。而在今年7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這種動物列為極度瀕危,並預測它們會在30年內滅絕。
  • 因為人類大量種植玉米,歐洲倉鼠要滅絕了
    如果一群動物一生幾乎只能吃到一種食物,它們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有一種可愛的小動物,因為人類的關係只能以一種食物為生,而單一的食物讓它們開始失去母性,生吞自己生的寶寶。 而在今年7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這種動物列為極度瀕危,並預測它們會在30年內滅絕。
  •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 但為什麼很多動物還是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
    吃掉自己的孩子,這對人類來說是非常殘忍而且有違人倫的事情,但是很多動物卻真的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從進化論來說,生物所有的生物特徵都是為了繁衍,把自己種族的DNA遺產下去,因此食用自己的孩子,也就意味著自己基因的斷絕。這似乎是害己的極端行為。那麼為什麼動物還會有吃自己孩子的行為呢?
  • 這種可愛的動物,幾乎沒有天敵,卻因為人類的出現瀕臨滅絕
    人類,作為地球上的統治者,不斷的改變著世界,也不斷在破壞著世界,許多生物都因為人類的出現而滅絕,也許我們並不是元兇,但我們肯定是誘因。下面給大家介紹的這種生物,是袋鼠的近親,可愛、呆萌,對人類幾乎沒有任何攻擊型,卻因為人類的出現逐漸走向滅絕,它就是--樹袋熊。
  • 都說虎毒不食子,但貓咪為什麼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
    昨天收到一位網友的私信說:「貓媽媽竟然吃掉自己剛生出的小貓,這是什麼情況」嗯哼!是不是感覺很不可思議,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是貓咪作為這麼可愛的寵物,為什麼會吃掉自己的孩子呢?看完下面的原因,我想你會理解的。
  • 闢謠:虎毒不食子,貓咪卻會吃掉自己的孩子,難道是蛇蠍心腸?
    而每個人的童年也一定聽過這首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是個寶。」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我們都一直都在歌頌著母愛,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純粹的情感,當孩子未出世之前,他和母親之間的聯繫都是靠一根臍帶,而出生後,連接著他們之間的就是一根隱形的紐帶,那便是母愛。我們知道母愛這種情感不僅僅存在於人類之中,許多動物也是擁有這種本能的。不過獸醫小明曾經收到一名鏟屎官的私信。
  • 看起來非常可愛,但其實非常危險的10種動物
    相信沒有幾個人會不喜歡看起來可愛的小動物吧?但動物們並沒有人類的智商,甚至是社交能力,我們難以猜透它們的內心世界和預判它們的行為舉止。即便是家中的貓貓狗狗也有傷害到人類的案例存在,那麼大自然中的可愛小動物呢?今天,就讓小編為你介紹,看起來非常可愛,但其實非常危險的10種動物。
  •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吃到滅絕的3種動物,有一種被吃掉50億隻地球46億年的歷史當中,誕生過無數的物種,一些物種因為無法適應環境的變遷而滅絕,而另一些則因為天敵的影響從地球上消失了,但除了環境和天敵兩大因素以外,還有一些生物是因為「太好吃」而被人類吃到滅絕的。
  • 動物為何要吃自己的幼崽?
    有時候,倉鼠媽媽看著自己可愛的寶寶,像是在說「我想把你們大口大口地吃掉」。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它都是指「我真的要吃掉你們」的意思。這聽起來既恐怖又奇怪,這不僅因為我們人類認為吃掉自己的孩子是天理不容,也因為生養後代是所有生物的首要目標。
  • 7種可愛卻不常見的動物:「最萌」的殺手,一年能吃3500隻老鼠
    帶孩子出門散步時,在小區遇到一隻可愛的小流浪貓。大寶二寶好奇地湊過去,想要親近它。小貓雖然有些怯生生地,卻沒有立刻逃走。而後二寶轉過頭來問我:「媽媽,小貓為什麼可以這麼可愛啊?」這個問題實在是有些難倒我了。我想了一會轉移話題道:「世界上可愛的動物可不只有小貓,還有很多我們生活中幾乎碰不見卻又十分可愛的小動物。」
  • 愚蠢的動物,吃掉自己的腦子變成植物,最後還被人類端上餐桌
    最愚蠢的動物,吃掉自己的腦子變成植物,最後還被人類端上餐桌!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在世界上竟然有一種最愚蠢的動物,它可以吃掉自己的腦子,然後變成植物,最後還被人類端上餐桌,這種最愚蠢的動物就是海鞘。這樣來度過餘生,海鞘是一種非常佛系的動物,它在成年後常年附著在巖石上或者是船底,幾乎從來不主動覓食,每天不停的將水吸入體內再吐出來,從而以這種方法來過濾水中的浮遊生物和有機物。
  • 因為長有兩撮黑毛,這種貓科動物被人當成魔鬼大量捕殺,差點滅絕
    因為長有兩撮黑毛,這種貓科動物被人當成魔鬼大量捕殺,差點滅絕猞猁是一種中等體型的貓科動物,比家貓、野貓大,比獅子、老虎小,它的四肢矯健,尾巴卻很短,耳尖上長著的兩撮黑色的毛格外顯眼。猞猁是一個優秀的獵手,可以捕殺各種動物,在野外只有老虎、豹子、雪豹、熊才是對手。猞猁耳尖的黑毛不僅可以充當為猞猁增加威嚴的裝飾品,它還可以協助耳朵判斷聲音的方向,從而增強自己的聽力。如果沒有這兩撮毛,猞猁的聽力就會受到影響。和猞猁類似,貓科動物中的獰貓的耳尖也長有這樣兩撮黑色的毛。
  • 這種動物繁殖能力極強,每年被人類吃掉60萬噸,依舊泛濫成災!
    這種動物繁殖能力極強,每年被人類吃掉60萬噸,依舊泛濫成災!每個國家都會有一些外來物種,這些外來物種來到之後,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比如前段時間印度的蝗蟲。使當地的農作物大量的減產,小龍蝦在我國也屬於一種外來物種,但是,我國吃貨的能力是不容小覷的,小龍蝦做成各種各樣的口味,深受人們的喜愛,現如今野生的小龍蝦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胃口了。
  • 動物為了不被吃掉,會不會變得越來越難吃?
    現在,不管是天上飛的,海裡遊的,或者地上跑的,只要條件允許都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不能吃的也會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因此,很多物種就如曇花一現一般,慢慢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大海燕是一種土生土長在北極長的像企鵝的鳥類,隨著第一支科考隊伍抵達北極,這種鳥類漸漸被人們熟知。
  •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吃掉自己的大便?終於知道原因了…
    ,轉身就會吃掉自己的便便呢?這種吃大便的行為被稱為食糞症(kop-ruh-fey-jee-uh)。這在動物王國裡是很常見的,包括人類中也會有這種症狀。來自於華盛頓史密森國家動物園的動物護理學高級館長Bryan Amaral表示,這能幫助動物更好地吸收第一次吃東西時沒能吸收的營養。
  • 人類正在吃掉地球上最大的動物
    據2月6日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調查了世界各地近300種巨型動物的數量,發現至少有200種(70%)的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數量正在減少,超過150種面臨著徹底滅絕的危險,而導致此類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肉食消費。
  • 5種超萌可愛卻極危險的動物,腋下能製毒殺人,卻被拔掉牙當寵物
    碌碌本期介紹:相信有好多人都跟碌碌一樣,對那些超萌超可愛的動物都沒有抵抗能力,在看到的那一刻瞬間就被俘虜了。但是大家也不能忘了動物也存在危險的一面,不要因為它們的可愛而掉以輕心,如果你隨便地接觸它們可能會遇到傷害哦!今天碌碌為大家帶來了5種超級可愛但又存在致命傷害力的動物!
  • 地球上5種「最可愛」的動物,但它能輕鬆殺了你,大熊貓上榜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有高大兇猛的,也有萌系可愛的。然而很多看似呆萌的動物,其實是非常兇殘的,你可別被它們可愛的外表蒙蔽了雙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長得可愛卻可以殺死你的6種動物,一個比一個萌,其中大熊貓上榜。
  • 「可怕」的動物:看上去很可愛,但卻具有致命危險的9種動物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動物,特別是那種外形看似可愛無害的動物們,總想用手觸碰它們,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習慣,那麼就需要注意了,因為在世界上有一些這樣的動物,絕不能被它們的外表所迷惑,其背後存在著巨大的危險性,有的會釋放出猛烈的毒性,足可以讓人斃命,也有的會主動攻擊人類,同樣是非常的危險,今天小編就來聊聊
  • 因為肉質鮮美,這2種生物被吃到滅絕,有一種連它的皮都不放過!
    因為肉太好吃,被人類一直吃到滅絕,其中一種被吃掉40億隻!地球在宇宙當中誕生大約有46億年的時間,在漫長的歷史當中出現過無數的物種,甚至有些物種是人類從未見到過的,適者生存不適應環境的就被淘汰,一些物種因為沒能適應地球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慢慢從歷史的長河中消失了,也有一些物種是因為自己的天敵過度捕捉,慢慢從地球上消失了,但是令大家沒有想到的是,在地球上有這樣2種生物全是被人類給吃滅絕的,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