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又叫番茄疫病,俗稱腐爛病,是溫室大棚番茄栽培中發生最普遍,危害最嚴重的病害,具有來勢兇猛,傳播速度快,根治困難等特點。每年都有大量地塊,由於防治不力,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該病一旦發生傳播迅速,一般減產50%左右,嚴重時可造成絕收。危害非常嚴重。
危害症狀
番茄晚疫病可危害番茄的葉、莖和果實。葉片發病,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出現呈暗綠色水漬狀的病斑,隨著病斑的逐漸擴大,病斑逐漸變為深褐色。最後造成整個葉片腐爛,潮溼環境下,病斑上生有稀疏的白色黴狀物。莖稈發病,初呈水漬狀,逐漸變為呈暗褐色或黑褐色腐敗狀,病莖部組織變軟,水分供應受阻,嚴重的病部折斷,造成發病部位以上部分萎蔫。果實發病,果實表面出現不明顯的油漬狀斑點,病斑逐漸向四周擴展,病斑邊緣沒有明顯界限,後期逐漸變為深褐色(好像鐵鏽),病斑稍凹陷,病果質硬不軟腐,周緣不變紅,潮溼時病斑表面產生一層稀疏的白色黴狀物,發病嚴重時果實病部出現條狀裂紋。
發病規律
番茄晚疫病是由疫黴菌引起的一種真菌性病害,在番茄種植區域普遍發生。特別是在冬季溫室大棚栽培的番茄,高溫高溼的環境條件下更易發生,病菌在相對溼度大于于91%,溫度在18~22℃條件下容易發生,氣溫在25℃,相對溼度100%,僅3~4天,就可完成侵染,並在田間快速蔓延。
防治方法
(1)番茄定植時加蓋地膜,採用滴灌設施進行澆水,及時摘除下部老葉,加強田間通風,降低田間溼度,是預防晚疫病發生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2)在番茄晚疫病發生初期,可用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40~60克/畝,或30%氟吡菌胺·氰霜唑懸浮劑30~60克/畝,47%烯醯·唑嘧菌懸浮劑40-60毫升/畝等藥劑,兌水30公斤均勻噴霧,幾種藥劑要交替使用,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農業實用技術,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