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科普|汛期防範小知識!

2021-01-13 中國氣象數據

昨日#我國已進入汛期#話題登上熱搜

南方前兩周接連遭遇冰雹暴雨天氣

雨水多了就可能造成洪澇事故

為避免災害發生

確保大家都平平安安滴

小據特意準備了防洪防汛小知識

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暴雨來臨時採取防範措施

暴雨來臨,關閉門窗,防止雨水撲入屋內,一旦進水立即關閉電源、煤氣等設備。

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

不要走地下通道或高架橋下面的通道。

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公分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

在山地如發現水流湍急、混濁及夾雜泥沙時,可能是山洪爆發的前兆,應離開溪澗或河道。

暴雨中開車應打開雨霧燈,減速慢行,注意預防山洪,避開積水和塌方路段。

注意街上電力設施,如有電線滑落,即刻遠離並馬上報告電力部門。

如住所可能出現嚴重水淹,應撤離居所,到安全地方暫避。

遇到危險時,請撥打110求救。

防洪防汛安全小常識

汛期氣候多變、突變、常會出現打雷閃電、大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汛期易發生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山洪暴發等自然災害。經常收聽天氣預報,密切注視天氣變化,了解掌握災情預報預測,做好防洪自護。要認真學習有關汛期防災抗災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不到易發生山洪(河溪邊、低洼處)區域遊玩逗留。不到易發生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危險區域或危房裡活動停留。不到溪、河、池塘、水庫等水域戲水、遊玩。需過溪河要找橋梁通過。不要涉水、過溪、過河,更不要冒險搶渡溪河。不到小溪、河流等水域捕魚玩耍。遇到災害性天氣儘量不外出,已出門在外的要尋找安全的地帶避災自護。要熟記學校應急信號,應急轉移路線和地點,需緊急轉移時,要聽從學校統一指揮,及時有序地安全轉移。途中遇險時,不必驚慌失措,應迅速進行避險自救或尋找求助求救的辦法,不能冒險行事。

相關焦點

  • 任城區阜橋街道小閘口社區開展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 通訊員 李莉 李淑華 記者 杜倩 濟寧報導夏季是自然災害多發的季節,防範夏季自然災害是政府和居民普遍關心的事。6月1日下午,濟寧任城區阜橋街道小閘口社區黨委聯合聯建單位濟寧市氣象局開展了「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
  • 【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張永紅:今年前汛期渭南氣候異常嗎
    為鼓勵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參與全國科普日主題活動,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科普氛圍,渭南市科協決定9月19日起,開展第四屆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講科普」系列活動,邀請有關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工作者,用專業的知識、通俗的語言,為公眾講科普,解答公眾關注、關切的實際問題。
  • 【防汛科普】汛期是什麼 災害全知道
    那麼,我們如何開展科學防汛,我們需要了解哪些汛情的常識,做好防範和自救互救?從今天(5日)開始,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推出《防汛科普》系列報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梳理一下有關汛期的各種常見災害,通過科普動畫簡潔明了地學習掌握如何在災害發生時開展救援與自救。
  • 汛期你應該知道的知識
    近期,不斷熱點的新聞就是汛期防洪等,也是牽動廣大人民群眾的事情,火眼金睛安全老師介紹,在關注新聞的同時,提醒大家也關注一下汛期安全知識,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汛期?汛就是水盛的樣子,江河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水或冰雪融化引起定時性的水位上漲,汛期就是河流水盛的時期。汛期不等於水災,但是水災一般都在汛期。
  • 甘肅氣象部門把氣象科普知識送到扶貧村田間地頭
    李巧珍(左三)為鄉親們在黨參田間講解蟲害防治知識每日甘肅網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 通訊員殷麗霞)由甘肅省氣象局、甘肅省氣象學會主辦的「脫貧攻堅 氣象萬千——氣象科技走進東灣村」科普宣傳活動5月17日在渭源縣路園鎮東灣村舉辦。
  • 漢川:聯合共建社區學校開展氣象知識科普活動
    近日,漢川市氣象局聯合涵閘社區、涵閘小學開展了氣象知識科普活動,100多名學生來到漢川市氣象局實地參觀,學習氣象知識,感受氣象科學技術的樂趣和氣象楹聯的無窮魅力。在市氣象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先後參觀了氣象觀測場、氣象預報預警綜合業務平臺,參觀了風向風速儀、溫溼度傳感器、能見度儀、天氣現象儀、淺層地溫傳感器、稱重式降水傳感器等氣象要素的測量儀器,了解了天氣預報流程及如何科學防範氣象災害等知識,觀看了氣象科普小視頻。氣象局工作人員為學生們生動地講解了氣象觀測設備的用途、天氣現象的各類數據採集以及氣象災害的預警和防禦知識。
  • 孝感市科協舉辦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
    9月23日上午,孝感市科協、孝感市氣象學會開展了「2020年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進社區」活動。活動在孝感市高新區槐蔭辦事處董永社區開展,現場吸引了社區黨員、居民等多類人員參加。本次活動邀請了孝感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嚴鴻飛、孝感市氣象服務中心工程師宋哲。
  • 科普氣象知識
    近日,位於柯橋區氣象局內的氣象災害展示與體驗活動站迎來了首批參觀者,在「小球大世界」項目上,當大家通過光影技術,在直徑2米左右的碳纖維球體上,看到立體展現出來的氣象實時雲圖、全球地形地貌、全球衛星雲圖等內容時,紛紛驚奇不已。在天氣預報影視製作室,參觀者又體驗了一回「我是氣象播報員」,用一本正經、活潑搞怪、優雅含蓄等方式錄製了多版本的天氣預報。
  • 北海氣象: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
    2020年11月18日和11月21日,北海市氣象局團支部聯合北海市海城區第二小學團支部開展「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氣象科普進校園大手拉小手」系列主題活動,向學校師生們傳遞和普及氣象科學知識。系列活動通過氣象科普小課堂、贈送氣象書籍以及參觀北海天氣雷達站等形式開展。
  • 氣象科普知識小遊戲
    氣象科普知識小遊戲 【字體:大 中 小】 氣象服務氣象服務熱線撥打400-6000-121
  • 關於洪水還有這麼多小知識——趣味科普
    關鍵詞:汛期 洪災 蓄滯洪區「珈治洪平,燕助水清——武漢大學聯合北京大學開展防洪與水環境知識普及活動實踐隊」由來自武漢大學的50名本科生和來自北京大學的18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組成,從防汛概念措施與水利工程、水環境與水資源兩個角度出發,通過聯合調研、合作撰稿對防汛與水環境基本原理和時事熱點進行知識普及,為提高廣大群眾應對洪澇災害、保護水環境的科學意識助力,傳播水利正能量
  • 益陽氣象|2020全國科普日&氣象科普知識競答
    -益陽氣象-今天又開啟了新一輪的氣象科普知識競答啦~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主題為「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時間為9月19—25日,立足面向基層、服務發展,充分展現氣象科技工作者在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方面的擔當與作為,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
  • 水利氣象部門聯合召開2020年汛期全國氣候趨勢預測會商會
    3月23—24日,水利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在北京召開了2020年汛期全國氣候趨勢預測會商會,共同研判全國汛期氣候及洪澇乾旱趨勢。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國家防總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出席會議並講話。
  • 學科普,愛科普,氣象知識科普走進開封市集英小學
    央廣網開封9月29日消息(記者 彭華 實習生 何瑾琨)為了廣泛推廣科技常識、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全市廣大青少年對科普知識的興趣,9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河南分網、少年之聲小記者在開封市集英小學舉辦首場主題為「學科普、愛科普 氣象知識科普進校園」系列科普知識宣傳活動,活動由河南省科協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面對複雜、嚴峻的天氣氣候形勢,面對不容樂觀的防汛抗旱減災形勢,氣象部門作為「發令槍」上好膛了嗎?  天氣預報:精細準確、注重影響成為關鍵詞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對「風雲二號」G星相關業務進行深入探討。4月29日,該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即將在今年汛期投入業務運行,以更強的觀測能力為汛期氣象服務提供支持。
  • 快來聽聽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 院士講了什麼
    >8月27日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小據決定上乾貨~8月27日下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做專題講座,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時進行。
  • 科技周首期氣象科普講堂在京舉行 許健民院士做講座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鵬報導8月27日下午,在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第一期「氣象科普講堂」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健民做專題講座,以線上線下的方式同時進行。許健民院士以「衛星雲圖上看到的2020年長江流域洪水」和「從對流雲的外觀表現理解對流-輻射平衡理論」為題,分析了今年汛期雨帶在長江流域滯留的基本原因,並將衛星雲圖與他在飛機上拍攝到的雲圖結合起來對比分析,解釋了對流雲的發生發展過程。
  • 面對洪水,如何防範與自救
    【科學防汛】近期南方受持續暴雨和颱風的影響,汛期防洪澇災害形勢嚴峻。面對暴雨天氣,公眾該如何防範洪水?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和中國水利學會的相關專家。防洪首先要關注暴雨預警「我國歷史上的洪澇災害,幾乎都是由暴雨引起的,所以防洪首先要防範暴雨天氣帶來的影響。」
  • 遇到強對流天氣,你要這樣防範→
    遇到強對流天氣,你要這樣防範→ 2020-05-09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城陽區線上科普氣象知識
    城陽區線上科普氣象知識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3.24 星期二     本報3月23日訊 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氣象日」,今年「世界氣象日」期間,城陽區文明辦、城陽區氣象局、城陽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聯合製作了7版世界氣象日的科普展板在線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