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鄭琳
通訊員 程振偉 戴英
很多網友看到最近在西北工業大學閉幕的第44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EC-Final的成績表,都忍不住說,「像C9League內部遊戲嘛」。冠軍是清華大學隊,前十名擠滿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的隊伍。其中有一支隊伍顯得那樣的「另類」——五點共圓(TIme Flies very fast)隊,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這支隊伍排在兩支清華隊伍之後的第三名。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俗稱的「ACM/ICPC」,被公認為「編程界的奧林匹克」。中國計算機學科排名靠前的大學,無一例外重視這項不是人為打分的硬核競賽,將打入全球總決賽並取得好成績視為大學計算機人才培養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
五點共圓隊的三名成員(從左往右是顧奕臻、祝之禺、陳惇顯)
杭電10年內5次進入全球總決賽
對手都是國內國際頂尖選手
大學裡競賽很多,可謂多如牛毛,但越是名校越重視的競賽並不多,ACM/ICPC就是其中之一。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域賽前十名被國內最著名大學壟斷是常態。然而也有例外,最近十年來,杭電代表隊也是常常進入亞洲區域賽前十榜單。而這次,杭電則是取得了區域賽的歷史最佳成績,獲得亞軍,並憑此成績確保進入2020年於俄羅斯舉行的全球總決賽,杭電ACM集訓隊總教練劉春英老師也在本次比賽獲得優秀教練獎(全國共六位,分別來自清華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
「過去10年,杭電以普通一本高校身份,已經5次進入ACM全球總決賽,最好成績是2017年的全球並列第20位。去年我們沒有進入全球總決賽,說實話,今年壓力還是挺大的,這次能以區域賽歷史最好成績,宣告重返全球總決賽,對我來說還是非常欣慰的。」杭電「ACM教父」劉春英對記者說。
越來越重視教育的家長,理解起ACM並不難。中學有信奧(OI),主要考的是編程、算法,採取的是「一個人5個小時做3道難題」的考法。基本上是同樣風格的題目,到了大學階段則叫ACM/ICPC,是由美國計算機協會主辦的全球性程序設計競賽,被譽為「大學裡難度最高的學科競賽之一」,採取的是「三個人組隊5小時做10—13道題目」的考法。這麼說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清華北大上海交大浙大這些名校能在ACM上成績優異,因為他們的不少學生都是「通過信奧競賽特長生渠道錄取的」。中學信奧基礎好,大學打ACM往往有優勢。
杭電ACM集訓隊總教練劉春英
雙非大學想獲得好成績著實不易
付出更多汗水為了激勵更多的人
ACM因其門檻性,雙非大學想獲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想躋身高校傳統強隊之列,難度更是可想而知。「最大的障礙,還是生源問題。」劉春英坦言,每年自己最緊張的,也是自認為做得比較成功的一點,就是在杭電大一新生中挖掘好苗子。「好苗子可以是有信奧基礎的,也可以是零基礎的,但必須都要對編程超級熱愛。畢竟ACM的路很辛苦,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持久的熱情。」
這些年,杭電因為辦學水平提高很快,再加上數字經濟的紅利,學校招生分數在浙江省屬高校中名列前茅。讓劉春英很欣慰的是,隨著杭電近些年的良好發展勢頭,以及業內對杭電ACM競賽成績的認可,學校這些年也陸續能招到一些不錯的信奧苗子。
但在「視教練ACM為一生鍾愛不渝事業」的劉春英眼中,最大的快樂還是「我要讓交給我的苗子,在ACM能力上做到他們能做到的最好」。「我經常對我的隊員說,你們代表杭電打入ACM全球總決賽,和清華學生打入全球總決賽,意義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付出更多汗水,對抗更多偏見,也能激勵更多人。」
從2004年開始摸索帶競賽,劉春英把全身心投入到「栽培ACM苗子上」。2010年,杭電隊首次打入全球總決賽。開始時身邊人幾乎是不相信的。因為當時的非985、211大學進入全球總決賽也是鳳毛麟角。後來杭電成為雙非大學的代表,成了總決賽的「常客」。「更多是自豪,我們是做到了一般被認為不可能的事。」
劉春英最擅長、這些年一直在做的,就是「讓有天分的孩子在杭電大放光芒」。「我很幸運的是,這些年遇到了胡浩(大學0基礎開始編程)、陳松揚(現在浙大讀研)、祝之禺(杭電現大三學生)等優秀的同學。我們是互相成就吧。」胡浩「送」給了杭電兩張全球總決賽入場券,是杭電進入ACM世界舞臺的拓荒者。ACM界偶像級人物陳松揚把自己最好的比賽時光留給了杭電,帶給杭電歷史最佳的全球第20位,「我是往前看的人,陳松揚的水平,得到了清華上交等名校高手的認可,有人說陳松揚畢業了,杭電ACM會不會一蹶不振。好在,祝之禺、陳惇顯、顧奕臻三個棒小夥很快接棒,時隔一年就宣告,杭電又回來了。未來我的目標不變,就是帶領杭電ACM隊突破自我,在總決賽中殺入前20位甚至更高。」劉春英坦言,自己這麼拼一大原因是,不少在高中信奧競賽中尚未完全證明自己的學生,高考升學中主動放棄雙一流名校來杭電打ACM,「我有責任讓他們從杭電畢業時,已然是更好的自己」。
這項賽事也是世界一流公司敲門磚
谷歌、臉書等豪強公司都爭搶賽手
ACM,為什麼這麼受名校青睞,這麼受學霸熱愛?因為難,因為在這一領域玩的天才頗多。
據說每年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總決賽的現場,結果一出來,冠亞軍隊伍的隊員被Google、Facebook這樣的豪強公司瘋搶,起薪都是百萬美元起,不少人後來成為細分領域的佼佼者。事實上,總決賽隊伍中,代碼天才並不少見。
現在大學裡寫代碼很普遍,ACM好手,可謂「寫代碼中的職業選手」。因為acm主要是考算法的,主要時間是花在思考算法上,而不是花在寫程序與debug上。 杭電新一代ACM代表人物顧奕臻認為,「寫代碼有兩種,搞工程的,就像長跑運動員,搞ACM的,就像跨欄運動員,思考算法很難,偏理論一些,也最快樂。」
浙江省是信奧強省,省隊和國家隊水平幾乎差不多。浙江省出來的信奧好手,後來不少成為ACM大神。杭十四中畢業的樓天城,進入清華大學後,成為中國公認的大學生計算機編程第一人,經常以一人單挑一個隊,在NOI、ACM界無人不曉其大名,人稱「樓教主」。樓天城現在是無人駕駛明星企業小馬智行的聯合創始人。
紹興一中畢業的唐文斌,是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曾獲得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世界總決賽第六名(亞洲第一名)。「ACM大神」唐文斌的另一個身份,則是高科技公司曠視科技的聯合創始人。
「我注意到,這些年不少ACM好手紛紛轉向科技公司創業,他們創造出不少明星科技企業,這些科技企業有門檻壁壘,不太容易被那些強資本競爭對手攻破,其實也說明了打ACM是一種創新能力培養,他們在算法上的優勢,讓他們在創業中贏得先機。」劉春英表示。
而杭電ACM集訓隊的隊員們,也是杭電最優秀學生之列,但凡是堅持下來的,進入世界五百強公司很普遍,從這裡走出的學生進入清華、浙大深造的也不少。「杭電這些年招生分數越來越高,學校如何把招生質量轉化為培養質量是個新課題,很開心的是,我們的面向全校學生的頗具規模的ACM集訓,不光是為了出好的競賽成績,也是優秀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摸索。我們不擔心有多優秀學生來杭電求學,像ACM這樣的培養平臺,就能夠讓優秀生源從杭電畢業後變得更加優秀。」杭電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鄔惠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