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長期在魚缸下水處徘徊、聚集,這是很危險的,可能死魚

2020-12-05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觀賞魚如果長期在魚缸的下水處徘徊、聚集,這肯定不是什麼好現象的,如果假以時日,基本上就此題無解了。

這種情況會出現在新魚入缸時期,也會出現在飼養一段時間以後,水質過老的時期,無論是哪種觀賞魚都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比如說常見的有:金魚、錦鯉、草金魚、鸚鵡魚、燕魚、七彩等。

正好在前幾天,養魚老道給虎皮魚倒缸,它們也出現了這種情況,因此我只能迅速把它們放入了小雜鯛的魚缸,並且統一配備上了水妖精,這才有效緩解了它們的症狀。

為什麼新魚入缸之後,過濾、供氧良好,它們還是在下水處徘徊聚集?第一點原因就是飼養密度過大

很多魚友會認為,只要是我的魚缸過濾系統良好,甚至於有供氧設備在那裡運行著,那麼,我的觀賞魚就不會缺氧,即使我飼養的密度稍大點,它們也不會有事,其實這個結論並不完全正確。

無論是金魚、錦鯉還是鸚鵡魚等,它們在入缸初期,一定是極度害怕的,也就是說,它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應該是在魚缸底部聚集、趴缸,根本就不敢起水遊動。

如果說它們已經不再顧及害怕這件事了,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為了保命。

由於飼養密度過大,導致了水中的氧氣含量其實並不高,各種毒素已經開始超標。

它們根本就受不了,只能來到水流最急的水面下水處,因為那裡的空氣才是最新鮮的,除了這個因素和其他疾病以外,不會再有另外的原因。

而我的那些虎皮魚,則是因為這個魚缸本來是飼養魚蟲的,水質已經極度惡化,所以它們才會出現不適應,這是一個水質老化的特例。

如果魚缸的水質良好,入缸才幾天的觀賞魚就開始出現這種情況,大部分源於飼養密度太大,比如說大型錦鯉。

第二點原因就是,各種疾病也有可能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大部分源於觀賞魚的鰓部疾病

再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觀賞魚的鰓部已經發生了病變,或者在購買之前,它們的魚鰓已經患病。

這種情況下,即使是魚缸的水質良好,溶氧量比較充足,觀賞魚必然也會尋找到魚缸裡水質最清新的地方遊動,具體的表現一定是鰓蓋大張、呼吸困難,待在那裡久久不會離去。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根據魚缸的水質來判斷,水質是不是很清新、通透,密度是不是根本就不大,那麼,它們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我們就要去懷疑了。

如果是飼養密度不大、水質又很好的話,沒有白濁、沒有雜質,又是處在入缸前期的話,按理說魚缸的氨氮等毒素根本不可能迅速提升,因為畢竟是有機物的多少決定了毒素的多少。

第三點原因是因為,水質不好,雜質過多,也有可能,或者是觀賞魚患有其他疾病

第三點原因,就是我們魚缸中的雜質太多,水質根本沒有被有效處理好,或者說沒有養水,觀賞魚受到了新水的刺激,或者是大量的氣泡、濾材雜物進入魚鰓。

以及觀賞魚過度壓抑、分泌很多黏液,或者由於觀賞魚患有其他疾病,導致分泌物過多所致,這種情況也很常見,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白點病,也可能嚴重敗壞了魚缸的水質,從而使得觀賞魚的呼吸困難。

由於水質不好,或者說新水刺激,嚴重刺激到了觀賞魚的體表,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在七彩神仙魚和燕魚之類的魚苗身上,這些小魚苗本身的壓抑情況很低,因為是小魚,比較貪吃、比較活潑,進入魚缸後,應該是迅速適應環境,到處四散遊動尋找吃的。

但是,恰恰在這個時刻,它們根本毫無食慾和玩耍之心,全部聚集在魚缸的一角或者是下水急流處,那麼,我們也有理由懷疑到水質過新或者鰓部異常。

第四點原因,就是飼養了一段時間以後,觀賞魚再次出現這種情況,一般的都是水質過老了

最後一種情況,不是出現在養魚初期,而是在觀賞魚飼養了一段時間以後,這個原因就不必過多解釋了,一般的都是我們長時間沒有換水,水質過老了,毒素太高了,所以觀賞魚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種情況反而是最好處理的,適當的換換水就好了,症狀就會立即消失。

老水最好處理,新水最是難題,基本無解了

而新水刺激,才是最難辦的,特別是過度的新水刺激之後,導致了魚缸水質白濁,觀賞魚已經出現了大量的紅血絲、缺氧、浮頭、潰爛等症狀,按理說最好的辦法也不是沒有,但是一定需要大量困水的配合。

否則的話,這個事情就會比較難辦,越換水可能越糟糕,因為過度的新水進入魚缸,氯氣的毒害,觀賞魚同樣會受不了。

等於是注入了新水,提供了一定的溶氧的同時,又再度刺激了觀賞魚的體表,造成二次傷害。

我們會發現,剛換上大量新水之後,水質很清澈,觀賞魚也會暫時離開水面潛入水底或者正常到處遊動,不過,有可能在第二天或者兩三天以後,水質更加完蛋,觀賞魚再次回到水面,並且可能出現死亡現象了。

所以說,我一直告訴新魚友的就是,水質老點咱不怕,適當換水就可以迅速解決。

如果水質過新,再加上個飼養密度過大,觀賞魚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了。

不必再去救治了,根本就是在那裡白費功夫,還不如死多少算多少,最後活下來的都是精英,順便還幫我們減了密。

再就是觀賞魚的鰓病下藥治療即可,小七彩之類的出現上述情況,可以迅速倒缸,使用土黴素藥浴,基本上都可以取到很好的效果。

當然了,除了水質以外,水溫也要保持恆定,否則觀賞魚也有可能感冒、白點或者水黴上身,照樣也會影響水質,最後還是出現上述的情況。

最後一種,就是魚缸裡只飼養一條魚,比如說龍魚或者羅漢魚,它們的狀態一切正常,魚缸的水體也很大,根本不可能在飼養初期就出現毒素超標問題,它們也會出現那種在下水處徘徊的可能,一般的都是在玩耍嬉戲,龍魚可能因為過度害怕出現這種情況,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如果持續被水流衝擊,它們就是不願離去,拿隔離板給它們隔開即可,畢竟過大的水流衝擊,也會導致它們的魚鰭破損,而有些金魚品種,可能由於失漂,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行動,在水面漂著被水流衝來衝去,那又是另外的一種情況了,肉眼完全可以觀察的到。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一養魚就死魚的魚缸,會存在嗎?這是不可能的事
    所有的魚缸都不會有毒的,這一點絕對沒錯首先來講,我們的魚缸都是玻璃做的,咱也甭管它是浮法玻璃、超白玻璃還是亞克力,暫且把它們統稱為玻璃吧,至少沒有一個魚缸在出廠之後,它是有毒的,這個絕對不可能,為什麼人家在這樣的魚缸裡都能飼養好觀賞魚呢?
  • 家裡的觀賞魚一吃魚飼料就會死魚,這是為什麼?
    對此養魚老道只能呵呵了,本人雖然對魚飼料沒有做過深入的研究,但是憑藉自己的多年經驗還是有一些心得體會的,在此和大家聊聊:一、魚飼料確實有假的,而且假貨不少在我們這個廣袤的大地上,假貨是什麼行業都存在的,包括魚飼料,但是即使是假的魚飼料它也吃不死魚,這個養魚老道都親自試驗過
  • 為什麼魚缸水色一發黃,觀賞魚就患病或死亡,有這種可能性嗎?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飼養觀賞魚不會看水色,這個問題其實很嚴重,為什麼今天想起來這個話題?是因為老鄒大叔今天到我這裡拿魚,說起來這件事情。比如說我的羅漢魚缸,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加入土黴素以後,和逐步換水後,魚缸水色的變化,它怎麼可能持續發黃呢?還有我以前多個魚缸加有沉木,也是如此的道理,只有長期不換水的魚缸,才有可能出現越來越黃的問題,這個可以通過蛋白棉處理。上述的這些現象,都是由於某些外在的原因導致水色發黃。
  • 魚缸過濾器為什麼會吸死觀賞魚,有很多原因!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在正常的情況下,所有的觀賞魚都能夠可以輕易的避開魚缸內過濾器的吸附,一般的來講只要是觀賞魚身體強壯,這個問題不應該是大問題,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原因可能會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一、魚兒太小,過濾器功率太大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很多魚友為了魚缸的水質更加的潔淨
  • 簡單的工具,燒腦的套路,從魚缸測試劑看觀賞魚領域的雷區與禁區
    你能想像一條未知習性的觀賞魚進入一個未知水質的魚缸後產生的酸爽感嗎?本質上,這其實是在拿觀賞魚的小命來賭博。譁仔見過無數沒有水質測試劑的觀賞魚新手,但是我至今還未見過一個沒有水質測試劑的觀賞魚大神。為什麼?
  • 都說魚缸水流大,觀賞魚很容易患病,主要關注哪幾點問題?
    那麼,如果我們的魚缸水體過小,濾盒排放的高度又很高,強大的水流一直衝擊著魚缸水面,再加上水質稍微有點過肥,那麼,水面可能就會迅速聚集大量的泡沫,當然有一些也可能是物理性小顆粒過多的緣故,比如說濾材殘渣,這些需要我們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判斷。比如說,最近是否大量更換了新水,或者添加了濾材等等,如果水質已經趨於穩定,泡沫還是過多,那就有可能就是水流過大、水質過肥了。
  • 觀賞魚苗在魚缸靜水處的水面上扎堆聚集,一定不是什麼好現象!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今天一位魚友問到養魚老道的一個問題,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情,和這位魚友所問的問題同出一撤,那就是金魚或者其他觀賞魚的小魚苗,總是喜歡扎堆聚集在魚缸的水面一角,並且長時間不離去,這種情況正常嗎
  • 魚缸接二連三死魚,我們是否繼續養下去?可以暫停一下
    陷入了買魚、治病、死魚、再買魚、再去治病、再去死魚、再去買魚的惡性循環之中,如果是讓他們說起養魚的理論知識、專業名詞和過濾形式以及各種魚藥的成分和使用方法,那可是比起很多老魚友們都要強太多了,不對,應該是甩我們好幾條街才對,就是只有一條,自己的觀賞魚總是養不活罷了。我很佩服這些新魚友的勇氣和持久力,但是未必這種做法他就一定是正確的啊。
  • 給魚缸換水,看似簡單,其實稍微有點難——觀賞魚新手基本功之一
    歡迎大家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譁仔說魚》專欄。每篇一個養魚知識點,助你養魚不死魚。今天我們來聊聊魚缸換水那些事兒。這是水族圈三大永恆話題之一,永遠也說不完。最近,又有還多魚友向譁仔諮詢魚缸換水的事情,我覺得還是寫一篇文章吧!魚缸換水三大要點,我們一個一個說。
  • 到底是魚缸裡的觀賞魚需要氧氣多,還是硝化細菌需要氧氣多?
    等到我們的魚缸水質完全穩定了以後,如果非要擔心魚缸裡的觀賞魚含氧量不夠的魚友,可以把氧氣量開得大一些,這就沒有什麼關係了。觀賞魚不病、不死、水質完好,就不用管什麼硝化細菌的問題養魚老道一直在強調,我們是在養魚,不是在養硝化細菌。如果我們魚缸裡的觀賞魚飼養密度不大,裡面的有機物沉澱並不多,何來那麼多的氨氮一說?
  • 小麥穗魚放在兩個魚缸內,為什麼一缸死亡過半,一缸一條沒死?
    第二點就是昨天的氣溫太高,達到了32度,在撈取時,部分小麥穗魚存放的時間過長,超過了半個小時以上,這是導致它們死亡的第二個原因。這就相當於我們在這個季節內,遠途高密度運輸觀賞魚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有可能發生大量死魚現象。
  • 觀賞魚團滅,災難現場,為啥觀賞魚一夜都死了?
    家裡有魚缸的朋友,你遇到過觀賞魚團滅的問題嗎?反正我是經歷過了,只能用心疼和無語,來表達當時的心情,我的兩條蘭壽金魚,在一夜之間團滅了,雖然它們不值錢,但是養了大半年,還是有感情的。今天是觀賞魚團滅的災難篇,其實魚缸死魚,經常讓魚友心疼,遇到團滅的情況,更是無語,這時候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觀賞魚一夜團滅呢?
  • 長期開啟魚缸燈,會不會有抑制觀賞魚生長的反作用?
    這其中的對與錯,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但是有一點是絕對正確的,那就是任何生物都需要適當的休息,而不是24小時處於長期的亢奮之中,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所以說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我們一定不要忽視過強的光照給觀賞魚的生長所帶來的反作用,按照正常情況,我們現在的居住條件,不可能出現室內光線較弱的現象,一般在白天的時間內,魚缸燈根本沒必要開啟。
  • 銀龍、地圖、巴西亞等觀賞魚,水溫最低在22度,需要加溫飼養嗎?
    一位魚友提出來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相信很多飼養這些比較皮實的中大型熱帶魚的魚友,也都會有此疑問,問題是這樣的:道哥,我的魚缸裡飼養有銀龍魚、地圖魚、巴西亞、鸚鵡魚等,我家裡的溫度室溫保持在在25度左右,你說這缸觀賞魚不用加溫棒是不是也可以,即使不用加溫棒的話,我的魚缸水溫也低不過22度,是不是可以不用加溫飼養了?
  • 養魚不死魚,零食來幫忙——揭秘酸奶在寵物魚魚缸裡的妙用
    魚友圈裡傳說的那個人見人開心,魚見魚歡喜的小魚醫就是我啦!今天我給魚友們介紹鱗鱗最喜愛的零食——酸奶。一提酸奶我就流口水啊!呵呵!酸奶在觀賞魚領域的應用其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很多人不會正確使用酸奶,也不清楚酸奶的工作原理,現在我就給大家講講神奇的酸奶在魚缸裡的那些事兒。
  • 32度高溫觀賞魚會死掉嗎?一般都不會,問題可能不在水溫上
    按理說,一般的應該是水溫低於室溫兩度,但是如果魚缸過小、再見點陽光的話,水溫可能要比室溫要高很多,而大部分使用這種小容器飼養觀賞魚的魚友,裡面根本不可能配備水溫計,溫度全靠自己猜。在這種環境中的觀賞魚,當然活不長久了。
  • 把地圖魚等中型觀賞魚,飼養在小於60釐米的魚缸裡,一定矛盾重重
    比如說一個四、五十釐米的小魚缸吧,可能一開始我們只是飼養鬥魚或者草金魚玩玩,等把它們養死了之後,再去換成金魚或者各種小型熱帶魚,等到它們再次死亡之後,還有可能換成錦鯉,最後等到全部玩完了,我們有可能就會把眼光盯上了中、大型熱帶魚了,這都些很正常的現象,不知道各位魚友有沒有這個經歷?
  • 為啥新買的觀賞魚到家後第二天死了?把這操作做到位,提高存活率
    觀賞魚經過長途運輸後到家,魚友立刻迫不及待將其拆開。隨隨便便過了一下水就倒進魚缸裡面。但是第二天起來一看,新魚已經躺在魚缸底部一動不動的了。新魚到家後如何處理對於新手魚友來說還是個問題。稍微有點小插曲,沒弄好就只能等著撈死魚。這幾乎是每個魚友入坑後都經歷過的事情。
  • 小型觀賞魚飼養的要點,其實也就這麼幾點!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小型觀賞魚在整個觀賞魚的大家庭中佔的比重可比不小,主要的還是熱帶魚佔了大多數,通常情況下成魚體長小於十二公分以下的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小型觀賞魚啦。養魚老道在此就以熱帶小型觀賞魚為例,給大家大體的講一講他們的養殖要點:第一點、永遠不要整缸換水任何觀賞魚對水質都有一個適應期,整缸換水只會加速觀賞魚的死亡。我們可以選擇每次換取四分之一左右的水量為佳。第二點、魚缸過小每次餵食三分鐘之內吃完,但不可不餵魚兒再小也得吃飯,魚缸再大也要換水。
  • 白醋擦拭魚缸水垢,會死魚嗎?我把加入一袋白醋的洗腳水倒入魚缸
    要說倒入洗腳水之後,草金魚的反應一點沒有,那是不可能的,在倒入那盆洗腳水之後的十分鐘左右,所有的草金魚開始浮頭,這個80釐米的魚缸裡面就是些非常小的飼料魚,只剩下來11條了,我得數一下,萬一死了我好有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