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全國衛生健康工作者迎來首個自己的節日——「中國醫師節」。為感恩身邊積極利用網際網路、服務細緻入微的「好微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網際網路醫療分會決定於中國醫師節啟動「身邊好微醫」全國推選活動,推薦身邊的良醫加入榜單、為其點讚可獲得感恩獎勵,活動將依託「微醫」平臺,陸續推出一系列旨在尊醫重衛、強化醫患互動的活動。
當日,烏鎮網際網路醫院推出廖萬清、彭淑牖、夏照帆、韓德民、戴尅戎、謝立信、馬丁、高潤霖、嚴律南、郭應祿「10位擁抱網際網路的醫學大師」。他們在中國首個醫師節當天,共同呼籲醫者們以患者為中心,積極藉助網際網路為群眾提供優質、可及的服務。
2017年,1174.9萬衛生人員為14億人提供了81.8億人次健康服務。其中,眾多擁抱網際網路的醫者為了7.72億網民,積極利用網際網路手段,放大醫療服務能力。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提出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就促進網際網路與醫療健康深度融合發展作出部署。這與近年來無數醫者從患者角度出發,改變傳統模式,積極擁抱網際網路,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密切相關。
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燒傷外科主任、烏鎮網際網路醫院創辦見證支持者夏照帆於南極時間2017年2月5日為網際網路醫院與南極的遠程連線提供跨學科支持,還帶領團隊在線上成立網際網路專家團隊,「患者可以直接通過遠程會診中心得到全國名醫的在線複診和會診服務。同時,以最快的速度使患者得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會長韓德民積極倡導通過「網際網路+」合理分配醫療資源,並與多位院士、學科帶頭人牽頭捐出 1386個義診小時用於遠程醫療、遠程閱片,全國592個貧困區縣16632人受益。
「『微』取網際網路之意,即擁抱網際網路,願意利用網際網路手段放大醫療服務能力的醫生,更是代表細緻入微、用醫術與愛心幫助患者的醫生,」烏鎮網際網路醫院院長張群華表示,10位醫學大師醫術精益求精,醫德高尚,而且對網際網路醫療卓有遠見,擁抱網際網路醫療,見證和支持網際網路醫院的創新和發展,是推動我國網際網路醫療發展的先驅和典範。
除了醫學大師,還有眾多醫者想方設法放大能力、為患者服務。陝西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唐都醫院神經外科王學廉教授3年來通過微醫平臺接受了近800例在線諮詢,並為幫助患者獲取正規健康資訊,在健康號上發表了超過1800篇科普文章,「雖然一個醫生精力有限,但通過網際網路,把我們的能力放大無數倍,能夠幫助更多人。」一位為王學廉點讚的帕金森患者評價道:一種醫德,救死扶傷。人類智慧,匯於腦,生命之方向,始於腦。帕金森毀掉了多少人求知求生的夢,王醫生醫術精湛,是帕金森患者的守護神!
基層村醫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村民。郟縣高樓村村醫高曉敏乃鄭州大學高材生,畢業後毅然回到村裡服務村民,並積極利用網際網路的方式提升自己,「村民經常是多種證型兼具,我們年輕醫生要在基礎方之上臨證加減、防止相須或禁忌藥材的使用,比較困難,現在通過懸壺臺這樣的人工智慧系統可以持續學習、提升能力,還能遠程連線大專家,讓他們給予指導。」高曉敏說道。
無論院士、學術帶頭人,還是在基層默默耕耘的村醫,1174.9萬衛生人員都在用自己細微但堅韌的力量努力著。「希望藉助『身邊好微醫』推選活動,讓患者推薦、點讚心目中的良醫,營造敬佑生命、醫患同心的社會氛圍。」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網際網路醫療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廖傑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