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 江卉 彭小萍
翻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新詞迭出,3張附頁中的21條名詞解釋成為代表委員們研讀報告的必選項。這些名詞解釋透露出什麼信息?對湖北「十三五」發展意味著什麼?
從「一主兩副」到「多極」
地市爭先進「一極」
昨日一早,剛拿到《政府工作報告》,荊門市委書記別必雄代表就發現,我省「十二五」提出的「兩圈兩帶」、「一主兩副」,已經拓展成「兩圈兩帶一群」、「一主兩副多極」。
兩圈兩帶一群,是指武漢城市圈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長江經濟帶和漢江生態經濟帶,以及長江中遊城市群;一主兩副多極,「一主兩副」是武漢和襄陽、宜昌,「多極」是推動3-5個經濟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的地級市,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成為新興增長極。
「『一群』、『多極』是『一元多層次』戰略的豐富和拓展,是厚植協調發展的新優勢。」十堰市委書記周霽代表表示,「多極」戰略對各地市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必將極大地激發乾部群眾幹事創業的熱情。十堰是鄂、豫、陝、渝毗鄰地區唯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生態、文化、產業優勢並存,將為進「極」奠基。「爭當『一極』,必須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牢固確立『三維綱要』,堅持生態優先,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層次和競爭力。」別必雄說,荊門工業經濟總量僅次於「一主兩副」,多個重大交通項目正在立項和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指日可待,這將助力荊門爭當我省協調發展新格局中的重要一極。
從「科技十條」到「成果轉化工程」
新政推動教授走近企業
「21條名詞解釋,7條涉及科技創新,都說到我們心坎上!」手捧報告,大禹電氣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王怡華代表仔細琢磨。「科技新政讓產學研結合更緊密。」王怡華說,過去許多教授的科研成果束之高閣,如果沒有企業主動上門就無法轉化為生產力。如今,創新新政打破了過去束縛科研人員的條條框框,在職稱、待遇等各方面鼓勵科研人員主動服務企業,這就變過去「企業找教授」為企業、教授雙向互動,科研成果轉化的速度更快。
有關人士分析,影響高校院所及其科研人員服務企業研發活動的因素包括: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方式不合理、過於嚴苛;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不明晰、落實難;服務企業科技人員職稱評定激勵措施不到位;高校院所承接企業研發項目,與管理部門對學校的評估和財政投入缺乏相關性等等。「現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的積極性更高了!」武漢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孔建益委員說,系列新政將進一步降低企業轉化應用高校科技成果的創新成本,為我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通過科技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新詞透露著希望,更堅定了外流的科技人才回鄉創業的決心。」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陳蓉委員動情地說,「現在,回鄉創業已成潮流,越來越多的同事和學生帶著項目回鄉創業,就是看中湖北越來越好的創業環境和人才資源,希望湖北狠抓落實,讓更多創業者持續享受政策紅利。」
「四館三場」、「六到農家」
百姓需要這樣的「及時雨」
「去年省裡提的是縣級『三館一場』,今年是『四館三場』,增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國有戲曲院團和民族地區縣級國有文藝院團綜合排練場。這種變化體現了省委對傳統文化和戲曲藝術的重視。」列席會議的省演藝集團董事長肖偉池表示,戲曲藝術是中華文化的根源,固本浚源、延續根脈,時不我待。演藝集團將搶抓機遇,通過改革創新,自覺承擔繁榮發展我省地方戲曲藝術的使命和責任。「『四館三場』是及時雨!」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一級演員、楚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彭青蓮委員感慨:「我們楚劇演員經常下鄉演出,特別受老百姓歡迎。但遇到颳風下雨,只能取消演出,百姓失望,演員也失望。我希望『四館三場』多建,不僅在縣裡,鄉裡村裡都要有,越多越好!」
翻開省人大代表、鹹豐縣黃金洞鄉麻柳溪村書記、主任姜勝澤手上的那份報告,「六到農家」工程、旅遊「四大計劃」被他圈畫多次。他說,自己所在的村是當地有名的旅遊村,這幾年遊客爆滿,村裡汙水橫流。百姓口袋是暖和了,但環境變差了。「『六到農家』工程提到的水、電、路、房,我們村都沒問題,就是盼著天然氣、環境改善,旅遊『四大計劃』提出升級鄉村遊,政府工作報告真是點到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