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每個家庭都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有的家長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學校,會花費好幾萬去給孩子求一個重點中學的學位,讓孩子去學習。要說社會上找工作十分激烈,其實好學校的學位爭取同樣也是很激烈的。最近,教育部下發了一個新通知,這個消息對於中小學學生來說算是一個好消息。可是家長們卻表示喜憂參半,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好消息就是中小學將迎來課後延時服務。所謂課後延時服務,就是指在工作時間和工作範圍之外,進行延時的服務。放在中小學中,一般來說學生正常的學習結束時間是下午的六點左右,那麼進行了課後延時服務以後,就是說由學校的老師組織學生在下課後繼續留在教室裡自習,學生可以寫作業,也可以問老師上課不懂的問題,這個時長一般為一個小時左右。
這個服務出來以後,對於一些自制力不足的學生的家長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學生回家以後不學習,家長也不懂他們的作業。現在好了,有老師監督,自己孩子的學習也就有了保證。為什麼家長又開始擔憂呢?
一方面,一部分家長認為這樣對於孩子來說是在增加他們的壓力。雖然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習成績好,但是相比於成績,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少點壓力,輕鬆學習,他們願意自己的孩子在下課後愉快地玩耍。
另一方面,對於家庭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家長來說,課後延時服務是需要交錢的,而且這個費用並不低。如果他們的孩子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自制力,他們是不願意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課後延時服務裡的。
另外,還有一部分老師也表示自己並不願意承擔課後延時服務的老師。雖然比平常能夠多賺一筆錢,但是相應的責任也就大了,工作強度也提高了。本來課後也應該是老師放鬆休息,回家陪孩子的時間,但是現在卻拿來留在學校,不免讓老師感到疲勞。
不過大家可以放心的是,課後延時服務並不是一項強制性的要求,主要還是看學生是否自願,以及家長是否願意。家長是孩子的監護人,完全是有能力也有資格幫孩子選擇是否去參與這個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