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導演斯派克瓊斯的《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在我看來是一部很棒的作品。作為一個蹩腳的演講者,很難在採訪中看到正常的對話,在我看來,《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也稱為傀儡人生>)更符合導演的形象。編劇查理·考夫曼的創意也讓這部電影成為一個值得不同層面討論的話題,你可以談論電影本身的情節設計弔詭,也可以跳出電影的限制,在現有的水平上談論作品。
理察·考夫曼幫助斯派克瓊斯創建了《傀儡人生》(這是個好名字),這讓我完全想起了加繆的那本書-《局外人》。大多數時候,人們做事情並不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內心去做,更像是有一種使命或本能要求他們去做最後的結果是人們變成了違背自己內心願望,或者沒有想法的人。為什麼《局外人》的主人公要殺人?為什麼冷漠出現在法庭上冷漠中,為什麼每個人都想在《傀儡人生》中操縱馬爾科維奇,但最終,由約翰庫薩克飾演的主角變成了「局外人」。
「人生的七層半」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最好的巧思,對於很多內容的設計,都是讓人回味無窮。例如,在電影木偶劇的開始,演員在街上表演,加上妻子對動物的愛和偏執,讓人覺得很奇怪,不舒適。男主人在木偶藝不在乎輪到找工作,來到七樓半,更是如此。七層半是一個低矮的辦公空間,設計在一棟樓的七層和八層中間,在這個空間裡,正常人需要彎腰或低頭才能通過,所以所有人在這裡的工作方式都不正常。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辦公樓是一個非常荒謬的原因,他不應該因為一個辦公室的空間太短而抱怨老闆。
七層半與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非常相似,他們又短又窄,讓人喘不過氣來。如果你住在一個類似七層半的地方,人們真的會鬱悶至死。如果有這樣的辦公室,除了侏儒,人群不會感到侷促,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覺得呼吸困難。生活中,往往給人的是七層半的空間,讓人覺得呼吸困難,只能彎腰艱難前行。
「成為別人,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做約翰馬爾科維奇是件好事嗎?至少在我看來,成為馬爾科維奇就是成為一個演技高超的中年男人,但禿頭不帥。馬爾科維奇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我認為《空中監獄》中的表現非常出色。在《傀儡人生》中,他扮演了自己的角色,這也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性。你願意做約翰馬爾科維奇15分鐘嗎?
體驗別人的生活就像馬爾科維奇當主人公的妻子變成馬爾科維奇時。通過這樣一個尷尬的環境,妻子發現自己還是願意做男人的,於是想做變性手術。成為馬爾科維奇後,其他人覺得生活的體驗太美妙了,我想大多數人對那種窺探欲望可以完全釋放的感覺感興趣。
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像很多人喜歡刷朋友圈一樣,因為他們可以看到別人的狀態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有人在朋友圈裡催人淚下,那一幕就是想起來都覺得刺激和有趣。因此如果你能直接成為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那麼因為別人的身份而有了新的邂逅,似乎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感覺。例如,現在有些人會住在監獄酒店來體驗囚犯的生活,沒有人想體驗的一定是囚犯的惡劣待遇。感受別人的生活,發現本質上的差異是一件讓人感興趣的事情高昂。就像我有時想的那樣,如果我能做到吉普喬格,並且感覺跑馬拉松比電動車快,那將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我們如何存在,也許是一個值得在閱讀《傀儡人生》之後討論的問題。
《傀儡人生》鏡頭有許多不同的技術,雖然有些鏡頭是相對靜止的,但通過木偶等藝術流派,他們可以比運動鏡頭更生動。約翰庫薩克在這部電影中做出了很多犧牲(這完全讓我覺得自己像約翰庫薩克),所以電影的整體氛圍更加怪異。
《傀儡人生》的結尾給出了一個非常出乎意料的結果,也對整個故事的「合乎尋常」作了一些比較性的解釋。然而故事卻中還有許多空白,還有許多值得在深度中討論。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看了之後,我覺得這部電影在鏡頭語言、故事框架、暗線隱喻、主旨等方面都與其他電影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