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我們為什麼存在?

2020-12-06 劉聊雪中

美國電影導演斯派克瓊斯的《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在我看來是一部很棒的作品。作為一個蹩腳的演講者,很難在採訪中看到正常的對話,在我看來,《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也稱為傀儡人生>)更符合導演的形象。編劇查理·考夫曼的創意也讓這部電影成為一個值得不同層面討論的話題,你可以談論電影本身的情節設計弔詭,也可以跳出電影的限制,在現有的水平上談論作品。

理察·考夫曼幫助斯派克瓊斯創建了《傀儡人生》(這是個好名字),這讓我完全想起了加繆的那本書-《局外人》。大多數時候,人們做事情並不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內心去做,更像是有一種使命或本能要求他們去做最後的結果是人們變成了違背自己內心願望,或者沒有想法的人。為什麼《局外人》的主人公要殺人?為什麼冷漠出現在法庭上冷漠中,為什麼每個人都想在《傀儡人生》中操縱馬爾科維奇,但最終,由約翰庫薩克飾演的主角變成了「局外人」。

「人生的七層半」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最好的巧思,對於很多內容的設計,都是讓人回味無窮。例如,在電影木偶劇的開始,演員在街上表演,加上妻子對動物的愛和偏執,讓人覺得很奇怪,不舒適。男主人在木偶藝不在乎輪到找工作,來到七樓半,更是如此。七層半是一個低矮的辦公空間,設計在一棟樓的七層和八層中間,在這個空間裡,正常人需要彎腰或低頭才能通過,所以所有人在這裡的工作方式都不正常。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辦公樓是一個非常荒謬的原因,他不應該因為一個辦公室的空間太短而抱怨老闆。

七層半與大多數人的正常生活非常相似,他們又短又窄,讓人喘不過氣來。如果你住在一個類似七層半的地方,人們真的會鬱悶至死。如果有這樣的辦公室,除了侏儒,人群不會感到侷促,我想大多數人還是會覺得呼吸困難。生活中,往往給人的是七層半的空間,讓人覺得呼吸困難,只能彎腰艱難前行。

「成為別人,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做約翰馬爾科維奇是件好事嗎?至少在我看來,成為馬爾科維奇就是成為一個演技高超的中年男人,但禿頭不帥。馬爾科維奇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我認為《空中監獄》中的表現非常出色。在《傀儡人生》中,他扮演了自己的角色,這也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性。你願意做約翰馬爾科維奇15分鐘嗎?

體驗別人的生活就像馬爾科維奇當主人公的妻子變成馬爾科維奇時。通過這樣一個尷尬的環境,妻子發現自己還是願意做男人的,於是想做變性手術。成為馬爾科維奇後,其他人覺得生活的體驗太美妙了,我想大多數人對那種窺探欲望可以完全釋放的感覺感興趣。

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就像很多人喜歡刷朋友圈一樣,因為他們可以看到別人的狀態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有人在朋友圈裡催人淚下,那一幕就是想起來都覺得刺激和有趣。因此如果你能直接成為別人,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那麼因為別人的身份而有了新的邂逅,似乎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感覺。例如,現在有些人會住在監獄酒店來體驗囚犯的生活,沒有人想體驗的一定是囚犯的惡劣待遇。感受別人的生活,發現本質上的差異是一件讓人感興趣的事情高昂。就像我有時想的那樣,如果我能做到吉普喬格,並且感覺跑馬拉松比電動車快,那將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我們如何存在,也許是一個值得在閱讀《傀儡人生》之後討論的問題。

《傀儡人生》鏡頭有許多不同的技術,雖然有些鏡頭是相對靜止的,但通過木偶等藝術流派,他們可以比運動鏡頭更生動。約翰庫薩克在這部電影中做出了很多犧牲(這完全讓我覺得自己像約翰庫薩克),所以電影的整體氛圍更加怪異。

《傀儡人生》的結尾給出了一個非常出乎意料的結果,也對整個故事的「合乎尋常」作了一些比較性的解釋。然而故事卻中還有許多空白,還有許多值得在深度中討論。

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看了之後,我覺得這部電影在鏡頭語言、故事框架、暗線隱喻、主旨等方面都與其他電影大不相同。

相關焦點

  •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何謂靈魂?何謂軀殼?
    第一次知道約翰·馬爾科維奇是著名的「八卦」電影《危險關係》,在一部大牌雲集,群星閃耀的糾結風流故事裡,他所飾演的多情浪子無疑是整部影片的中心。馬爾科維奇雖並不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帥哥,但奇異地讓人印象深刻。
  •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因為一個腦洞,他成為了別人的傀儡
    「腦洞大開」是近些年來頗為流行的網絡熱詞,然而早在1999年鬼才編劇查理·考夫曼就以一部開腦洞的電影一舉成名,這部電影就是《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Being John Malkovich》,又譯作《傀儡人生》)。影片的腦洞之大,至今看起來依然是令人瞠目結舌,下面就讓我為你來介紹一下吧!
  •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他操控約翰·馬爾科維奇,他成為了別人,又或者說被佔據了意識的約翰·馬爾科維奇成為了克雷格。電影之外,由不得觀眾不思考:你之所以是你的依據到底是什麼?從物質世界來看,克雷格消失了,他不存在了,約翰·馬爾科維奇仍然存在,可是另一個層面,被佔據了意識的約翰做的都是克雷格想做的事情,過的是克雷格想過的生活,他們倆到底誰還存在著?1923年,弗洛伊德在「心理動理論」中提出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以解釋意識和潛意識的形成和相互關係。
  • 電影資訊:《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傀儡人生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是一部美國喜劇片,由約翰·庫薩克、卡梅隆·迪亞茲、約翰·馬爾科維奇、凱薩琳·基納、威利·加森主演。影片講述了木偶劇演員克雷格·施瓦茨穿越時空的故事。成為黃臉婆的卡梅隆迪亞茲,懷才不遇的約翰庫薩克,馬爾科維奇的操縱與被操縱……影片因諷刺喜劇風格而成功,它留給我們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就電影本身來說,本片是一部非常完美和具有豐富內涵的影片。七樓半裡無法挺直的腰板是你我的人生,那扇小門也許就是改變這一切的契機,但是門的背後究竟是捷徑,還是毀滅之路?馬爾科維奇進入了自己的腦子後,更像是哲學的思辨:我是誰?
  • 約翰·馬爾科維奇,不用質疑的「惡棍」
    約翰·馬爾科維奇,他並沒有一張經典的惡棍臉孔,但沒人懷疑他就是那些惡棍。因為他的表情可以說明一切,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人!他那邪惡的表情總有一股讓我們說不出來的滋味,好象其中蘊涵了太多的東西,是正是邪?是純真還是老道?其實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把難得糊塗的人生態度也帶到了表演中,所以他能夠揮灑自如地應付各種有稜有角的角色。
  • 約翰·馬爾科維奇轉行 稱演員工作功勞不可或缺
    John-Malkovich最新娛樂新聞 (文/嘉賓) 10月20日, 曾經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好萊塢著名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John Malkovich)在上海與公眾見面,推廣自己的又一新作。實力演員轉行當設計師曾經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好萊塢知名演員約翰·馬爾科維奇,憑藉在《我心深處》(Places in the Heart)、《危險關係》(Dangerous Liaisons)以及《火線狙擊》(In the line of fire)等經典大片中的精湛表演及其獨特的個人魅力,深得全球各地觀眾的喜愛。
  • 穿上「約翰·馬爾科維奇」
    你知道約翰·馬爾科維奇——那個銀幕上處處透露著詭異、奸邪、神經質氣質,代表作又都是些經典Cult片,如《危險關係》、《閱後即焚》的老戲骨——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時裝設計師嗎?演員和設計師,並非水火不容的兩個身份,卻在馬爾科維奇身上維繫著某種矛盾的張力。
  • 《傀儡人生》:假如可以成為另一個人,你願意嗎?
    這個節目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看明白,自己是怎麼被操控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察覺不到自己被操控。有一部電影,往更深處挖掘了「操控與被操控」這個主題。《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又名《傀儡人生》。存在即合理,這確實是一種迂迴的成功之路。02成為別人最好的控制方式就是,成為別人。每個進到約翰·馬爾科維奇思想中體驗的人,都會和他成為一個共同體。
  • 從德普到約翰·馬爾科維奇,這些被以為得過奧斯卡獎的演員們,你...
    ,或許,在觀眾心中早被大家封為「無冕之王」,知名網站Brain berries12月18日,對例舉了這些我們耳熟能詳卻沒獲過奧斯卡獎的美國演員,你認識幾個? 約翰·馬爾科維奇(John Malkovich)
  • 《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我」是什麼?
    Craig想要自己想要的東西,卻不敢主動去追求,或者說沒實力得到,只能「退而求其次」地用木偶去滿足自己的欲望——成為另一個人,去討好Maxine、泯滅自己,從而得到想要的東西。只是久而久之,自己都被木偶束縛了,到那時候,他還是不是以前的那個Craig?如果失去了木偶的裝束,自己將變得什麼也不是,那究竟是誰在束縛著誰?或者不如說,我是什麼?
  • 外星人真的存在嗎?為什麼我們找不到?
    那麼是不是說外星人根本不存在呢?其實這是一個邏輯問題,不能證明存在,並不代表不存在,所以外星人的問題是一個既不能證明也不能證偽的問題。有人可能會說,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為什麼到現在為止我們都未能發現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看我們所在的宇宙有多大。
  • 我們為什麼要合成超重元素?傳說中的穩定島真的存在嗎?
    什麼是超重元素,自然界中為什麼不存在超重元素?>什麼是超重元素,自然界中為什麼不存在超重元素?那麼,為什麼重原子核,特別是超重原子核具有極大的衰變傾向呢?這個問題還要從構成原子核的核子們之間存在的複雜相互作用說起。我們已經提到過質子和中子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作用力—核力。解釋核力的成因涉及到粒子物理中的短程強相互作用,我們就不展開說明了,讀者們只需要將核力理解為核子之間的短距離相互吸引力即可。
  • 上帝粒子——為什麼虛假的真空會成為我們的終結?
    這是因為標準粒子物理模型的進展也向我們發出了希格斯場的存在的信號——希格斯場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但卻遍布整個空間。即使是現在,我們仍然居住在它的周圍,被賦予粒子質量的非零能量包圍著。光子、電子、夸克和所有其他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粒子的質量都來自它們與希格斯場的相互作用。當粒子穿過磁場時,它所面臨的阻力越大,它的質量就越大。例如,中微子在希格斯場中的移動比輕子更容易,因此它的質量小於輕子。
  • 我們為什麼選擇成為一名物理治療師?
    -為什麼我們選擇成為一名物理治療師?-在中國,物理治療師是一個需求很大的職業。我們也時常問自己:為什麼我們做了這樣的選擇?-或許因為PT的工作內容關於科學,關於對患者的治療;-或許因為PT有機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身為PT,我們常常在外面逛街時目光被行人的步態牢牢抓住,想去提醒這個人該換一雙鞋了、該改善一下步態。
  • 人擇原理,宇宙本身正好適合生命存在,為什麼我們是如此的幸運?
    你是否想過,地球上存在的水、環境、大氣、自然資源等等,為什麼這些條件正好適合我們的生存?宇宙學家經常用「金鳳花區」原理將這個問題應用到地球上的生命中,這就是為什麼地球對生命來說是「恰到好處」的。而人擇原理解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為什麼宇宙本身正好適合生命存在?根據物理學家兼作家維克多·J·斯滕格的說法,當你將電磁力與重力進行比較時,我們發現電磁力是重力的39倍。因為如果這兩種能量更為均勻地匹配,恆星燃燒的時間就不足以讓生命在繞軌道運行的行星上發展。科學家稱之為人類的巧合,或者說是與人類存在本身有關的巧合。
  • 我們明明看不到原子,為什麼就可以說原子存在?
    如何確定一個東西的存在?其實原子在被確定時,我們是真的沒有辦法看到它的存在。這其實是因為原子實在太小了,小到當時的儀器無能為力。但是我們確定一個東西的存在,真的需要直接觀察到這個東西的存在嗎?實際上並不一定。我們舉個例子。比如:殺人放火這類的案件。一般親歷現場的不是遇害者就是兇手。
  • 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看不見它們?
    那麼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外太空的探索從來都沒有停止,很多人堅信著在宇宙的某個角落裡會存在其它文明,那麼這些文明為什麼從來沒有主動聯繫過我們呢?是因為科技不夠發達,還是因為它們正在默默監視著我們呢?今天,就和大家談談關於外星人的幾個有趣的假說。
  • 我們為什麼存在?「天使粒子」告訴你,科學大突破!
    因為只要正反粒子相遇,就會湮滅,那意思是說物質也就不存在了,我們人類也不存在了。天使粒子的發現成功的解釋了物質為什麼存在,我們人類為何存在。為解釋生命的終極奧妙邁出了關鍵一步!然而,會不會存在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或者說正反同體的粒子?1937年,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埃託雷?  馬約拉那(Ettore Majorana)在他的論文中猜測有這樣神奇的粒子存在,即我們今天所稱的馬約拉那費米子。  不幸的是,他本人做出這一猜測後在一次乘船旅行中神秘失蹤。
  •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我們在地球上為自己選擇的這種存在是難以置信的嚴酷,但我們選擇這種存在是在我們處於更高、更廣闊的意識中時,我聽到很多人說&34;哦,但是你們同意了!一個更廣泛的你選擇了你的生活。現在困難的部分是理解你為什麼選擇它。所以基本上你們已經選擇了生活在這個存在中,這個三維的地球存在,一個低振動的意識狀態,現在你們必須理解你們為什麼做出這個選擇。這就是為什麼拓展你的意識如此重要,你在身體上的意識,因為這樣可以幫助你理解你為什麼做出這個選擇。所以實際上你正在做的是你開始連接到那個做出選擇的你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