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最大的氟化工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生產量佔66%,消費量佔42%。為早日實現「美麗中國」夢,從2013年起至2030年,我國將逐步加快淘汰氟利昂,直至完全禁止生產和使用。
據製冷快報了解,氟利昂被認為是破壞地球臭氧層的主要元兇。氟利昂洩漏到空氣中後,造成臭氧層的破壞,其造成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2000倍。為有效保護臭氧層,我國政府已籤署了《蒙特婁議定書》和《京都議定書》,並且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承諾從今年開始用17年時間全面完成氟替代工作。
據空調製冷大市場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家用空調產品生產量超過了1億套,而且還有規模可觀的移動式空調、商用空調、冰箱等,R22(二氟一氯甲烷)俗稱氟利昂的應用量非常大,保守估計所有品類的製冷劑需求量每年度都達到了數十萬噸。
根據《蒙特婁議定書》,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分別於2020年和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製冷劑。中國HCFCs的控制目標是:到2013年,凍結國家層面HCFCs消費量在2009年和2010年的平均值上;到2015年,在此基礎上削減10%。據估算,實現第一階段整體削減目標,意味著中國HCFCs消費總量的17%將受到控制。
但是,從全國來看,這項工作的進展還不盡如人意,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推廣力度十分有限,一些單位對新事物的接受還相當緩慢,一些利益鏈條還無法打破。此外,由於相關技術和政策的滯後,替代下來的氟利昂目前還不能有效回收利用,偷排或向農村轉移的情況不容忽視。
當前,緊迫的R22淘汰時間表和新環保製冷劑在國內市場的規模化應用空白是擺在中國空調行業面前的巨大挑戰,而這一矛盾的解決將為環保新冷媒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也將促使中國空調行業的環保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因此,如何將產品製造、安裝系統與環保新冷媒進行有效匹配,進行相應的技術儲備,需要國內空調行業未雨綢繆。
對此,相關人士建議,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由國務院或節能減排相關主管部門下文推廣開展氟替代工作,並將此納入生態省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內容,有計劃地組織實施。在政府大樓、機關和耗能大戶率先開展氟替代工作,納入節能減排的相關考核,並且從節能減排和氟替代專項資金中給予補助。加快氟利昂回收後的綜合利用研究,並制定相關的管理規定。
全球的製造商都在開發低GWP值製冷劑的應用。例如,歐洲目前正強制實施汽車空調中R134a製冷劑的淘汰。由此,大多數歐洲汽車製造商已經用HFO-1234yf來替代R134a,HFO-1234yf是一種具有極低GWP值和零ODP值的新製冷劑。對於固定式空調,一些歐洲製造商也正採用低GWP值的替代製冷劑,如CO2製冷劑系統。美國還沒有制訂這方面的法規。
現有製冷劑
替代HFCs和HCFCs製冷劑的是CO2系統和丙烷系統。CO2,也就是R744,同時具有低GWP值和ODP值。這個製冷劑的系統成本低,且來源豐富。但是,CO2系統的運行處於跨臨界狀態,這使得其效率比傳統的混合製冷劑如R-404A和R134a低10-15%。另外,CO2運行壓力極高,這就需要系統中各個部件能夠承受高壓的狀態。R404A系統的運行壓力為:高壓側:300-400psi(磅/平方英尺),低壓側:30psi。而CO2系統的運行壓力為:高壓側:1800psi,低壓側:400psi。由於運行壓力高,CO2系統壓縮機也必須能夠耐受高壓。同時,與通常的HFCs和HCFCs系統不同,CO2系統目前還不能應用到遠端低壓系統,只能應用於超市等製冷系統。
丙烷也是常用的替代製冷劑。與CO2一樣,丙烷製冷劑也具有低ODP值和GWP值,並且來源豐富。與CO2不同的是,丙烷系統是低壓系統,但是其極易燃燒,對於製造商來說,需要採用滿足特殊安全標準的配件和運行體系。丙烷系統的易燃性需要運行人員更加關注周圍環境,並嚴格按照操作手冊。丙烷系統也是歐洲的主要替代製冷劑。很多歐洲製造商在一些小型冰箱中使用R-290系統替代諸如R134a等HFC製冷劑。
R-290製冷劑的ODP值為零,其GWP值非常低,且與系統配件可以很好地進行匹配。當然,由於其可燃性,丙烷的應用也僅限於單一設備。任何允許丙烷使用的商用設備的最大充灌量是150克。對於150克的充灌量,製冰機可以每天生產400磅的冰,這適用於歐洲大部分的設備。但是,很多美國用戶需要更高容積的設備以滿足他們客戶的製冰需求。舉例來說,很多大型美國企業購買的製冷設備每天的製冰量達到1000磅或以上。
美國製造商們正繼續研究市場上潛在的替代製冷劑系統,包括在製造工藝和安全指南範圍內,對美國系統的技術和環境性能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