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法媒稱,穿越太陽系兩年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冥王號」太空探測器於去年12月抵達「貝努」小行星附近,以完成其收集樣本的任務——但在這顆小行星上著陸遠比科學家預想的要難。
據法新社3月19日報導稱,「冥王號」探測器團隊19日說,這顆直徑490米的小行星表面布滿了石塊和巨礫。他們原以為探測器在它上面著陸會比較順利。
這項任務的負責人丹特·勞蕾塔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現在從頭開始,重新思考。」該團隊的觀察結果還發表在19日出版的英國《自然》周刊上。
按照設計,「冥王號」要找一塊半徑為25米的平坦區域,但自去年12月以來發回的圖像顯示,該小行星表面沒有一塊這麼大且上面沒有巨礫的地方。
因此,該團隊將不得不縮小目標範圍。項目經理理察·伯恩斯說:「現在我們要試著正中靶心。」
自去年12月以來,「冥王號」探測器一直從較近的距離(目前是約5千米)利用其儀器來繪製「貝努」小行星的地圖。
這顆繞太陽運行的小行星距離地球8500萬千米。
「冥王號」的目標是,在2020年7月用機械手臂接觸「貝努」小行星的表面,在短暫的5秒鐘內採集60克至兩千克的風化層樣本,也就是諸如碎石或沙子這種相對較小的顆粒,因為這個探測器只能吸入小於兩釐米的顆粒。
這些樣本將儲存在探測器內,而探測器將在2023年返回地球。
「貝努」小行星從專業角度上被稱為「礫石堆小行星」,也就是說,它是由一塊塊碎石組成的,這些碎石從較大的天體上斷裂下來,在重力的作用下聚在一起。
據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貝努」小行星上有200多個直徑在10米以上的巨礫,有些直徑甚至達到30米。小行星上還有很多直徑在10米至150多米之間的隕石坑。
勞蕾塔說:「在微重力環境下,將一艘具有米級解析度的太空飛行器發射到一顆小行星表面上並非易事。」不過他說,他「相信」該團隊能夠應對這一挑戰。
「貝努」小行星帶來的另一個意外是,它釋放出的粒子會像下雨一樣落回這顆小行星表面。不過該團隊說,這應該不會危及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