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動態|如何解決長三角產業同質化,發展不均衡問題

2021-01-21 澎湃新聞

12月5日下午,「2019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在滬舉行。圍繞「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主題,國際智庫、高校、政府等多位專家學者交流發言。討論認為,長三角地區人口佔全國的17%,GDP佔全國的23%,人均GDP達到1.42萬美元,超過了世界銀行的高收入經濟體門檻,是我國最有條件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區域之一,但是區域內部不平衡,產業發展同質化問題仍然存在,未來構建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是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

產業和機制深度協同,增強區域經濟韌性

城市群已成為國際主導的區域經濟形態,全球前15大城市群約12%的人口貢獻全球30%的GDP,全球300個大都市圈佔據50%的GDP,以及19%的人口,未來競爭是城市群的競爭。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張帆認為,全球價值鏈體系正在從「全球分工」走向「區域化布局」。作為全球33%的製造產業所在地,國際經貿格局的變化推動了中國從「外向型」向「內生型」經濟轉型。在內需市場快速崛起及國內供應鏈建設進一步完善的雙重作用下,中國產業鏈本土化布局進程加速。本土化驅使下,供應鏈在區域內的延伸與布局將成為聯通城市,促進人才、資金等資源要素流通的「主動脈」,構建起一個基於產業價值鏈分工的區域一體化格局。

長三角一體化產業協同中,區位交通,產業集聚、人才資源、環境因素都是影響企業選擇的重要因素。張帆指出,長三角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協同逐漸完善,真正要實現產業的協同一體化要在產業和制度上下深功夫,要深化區域內產業結構戰略整合,明確優勢互補、互利共生的城市間分工與協作,構建一體化的產業鏈梯度布局。

波士頓諮詢公司全球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朱暉指出: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目標不僅是增強區域經濟體量,更需加強區域經濟韌性,從而打造更具有區域競爭力的全球城市群。長三角一體化更難的問題,在於更深度的一體化,與更廣泛、更堅決的各方行動。建議從創新生態協同、產業分工縱深、協同機制建設三方面入手:借鑑波士華城市群經驗,以組建跨區域產學研協同組織和垂直產業的創新服務平臺為抓手,打造區域一體化的創新生態;借鑑日本城市群經驗,統籌制定全域產業差異化布局,重點打造具有產業韌性的中小節點城市,推動產業分工縱深;借鑑裡爾城市群經驗,從頂層設計入手建立長效一體化協同機制。

改變同質競爭,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隨著全球分工向區域分工的轉變,城市間的協同分工變得非常必要,產業協同是其中重要抓手。普華永道中國創新城市綜合服務合伙人高駿傑提到:相較於粵港澳和京津冀,長三角城市間的分工不明確,呈現同質化競爭。長三角地區產業的「均質化」發展,間接導致了區域內城市間的激烈競爭與同質化。區域內城市普遍聚焦裝備製造、電子信息裝備、汽車及汽車零件、新材料等產業上,造成產業發展趨同。在頭部城市的產業定位上,如上海與蘇州的製造業、上海與杭州的金融業,都有進一步優化競爭合作格局的空間。

針對長三角城市間產業同質、惡性競爭、資源利用低效等問題,12月1日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解決方案,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科創+產業」道路,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以科創中心建設為引領,打造產業升級版和實體經濟發展高地,不斷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優勢。《綱要》明確,加強產業分工協作,共同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堅持市場機制主導和產業政策引導相結合,完善區域產業政策,強化中心區產業集聚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重點產業布局和統籌發展。

羅蘭貝格高級合伙人、中國區副總裁許季剛認為,超級產業集群是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可以參考的方式。超級產業集群不是長三角不同產業集群間鬆散的聯盟,而是促進資源有效配置的創新模式,有統一的衡量標準,統一的組織架構,統一的聯合項目管理。既可以表現為科研與產業資源組成的跨地區產業集群,也可以是多個同時具有科研與產業資源的產業集群所組成的聯合體。

德勤中國常新主管合伙人、華東主管合伙人劉明華認為:要依託各地優勢及其龍頭企業,打造一批世界級的創新產業集群。長三角各城市應針對現在各自產業優勢以及今後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方向,找準自己在長三角創新券、產業鏈中的位置,做大優勢,迴避劣勢,以錯位競爭的形式實現最大程度的合作與共贏。

戴德梁行華東區董事總經理黎慶文指出,構建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是上海最核心的競爭力。此外,協同便捷城際交通網、協同共建國際科創中心等也要進一步推進和完善。

做壓力測試,示範區要在「轉得成」上做文章

一體化示範區到底會帶來什麼好處?一是拓展戰略縱深;二是促進要素跨區域流動,提升整體競爭力;三是擴大區域市場容量,增強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複無效投資。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說,長三角目前GDP過1萬億的城市有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無錫、寧波6個,上海經濟效益最好。但是長三角空間規劃大,三省一市之間的差距比較明顯,蘇南蘇北、皖南皖北、浙西浙東,區域內不平衡依然明顯。這樣的大背景下,示範區應運而生。示範區要通過一些壓力測試做三省一市在面上做不了的事情。」

張忠偉指出:與雄安、粵港澳大灣區不同,一體化示範區的特色在於:跨省域、最江南、超級都市圈。示範區要實現「兩個率先」:第一,率先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示範區內水、湖蕩、生態、古鎮是世界級的,但並不是要把示範區搞成名山大川式的自然保護區,而是要在有風景的地方生長出創新經濟,要把這些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能不能走高質量發展的這條路子要在「轉得成」上做文章。第二,率先探索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不僅是區域項目協同,而是要有跨區域制度創新,「從道德約束走向法律約束」。

本次論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與畢馬威中國合作,聯合上海國際智庫交流中心成員單位共同舉辦。

相關焦點

  • 智庫動態|長三角協同創新的三個主方向
    11月27日,「2020長三角高校智庫峰會——示範區建設發展專題研討」在上海朱家角舉行,本屆峰會由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作為指導單位,由復旦發展研究院和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共同主辦。研討會上發布了《長三角產業創新發展報告:基礎與現狀》的調研報告。
  • 如何從市場同質化產品脫穎而出?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消費時代,產品的同質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各路賣家紛紛抱怨如何才能避免同質化,在眾多同質化中脫穎而出,做到與眾不同?什麼是同質化?同質化是指同一大類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觀甚至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漸趨同的現象,在商品同質化基礎上的市場競爭行為稱為「同質化競爭」可指某個領域存在類型、製作手段、製作流程、傳遞內容大致相同的各類信息的現象。為什麼會同質化?
  •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 復旦辦了一場長三角高校智庫峰會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志青,復旦大學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延人,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徐寧,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文化創新與青年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徐劍分別介紹了各自團隊的研究成果。
  • 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如何同頻共振—新聞—科學網
    對於不同區域的高等教育發展及其與當地經濟社會如何實現同頻共振,不妨聽一聽來自不同高校的代表委員們有哪些思考。如何打好兩大戰略的組合拳,提高「雙一流」建設高校服務東北全面振興的能力,並在服務振興中創建一流水平,實現大學自身的轉型和創新發展,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評價是指揮棒,特別是當其與資源配置結合時,就更加具有強導向作用。
  • 長三角發展規劃的溢出效應和輻射力
    單從城市數量、規模及發展水平看,把長三角城市群稱之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沒有問題。在內部構架上,長三角城市群還有諸多提升之處:比如目前長三角的經濟受地方GDP考核影響,各種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各城市的產業同質化程度比較高,沒有做到各有分工、各展所長。
  • 同質化問題嚴重:空調發展臨三大突破口
    目前,空調行業對產品的同質化問題感到非常迷茫。因為,空調產品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已經影響到行業的正常發展。空調行業長期以來持續不斷的價格戰和各種毫無邊際的概念炒作的重要根原就是產品的嚴重同質化。
  • 能力本位教育:同質化還是異質化?
    各有特色的能力本位教育  在能力本位教育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人們對其同質化還是異質化的發展趨勢說法各異,但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各國在推行能力本位教育的過程中,都融入了本國的教育特色。  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上最早開始倡導實施和推廣能力本位教育的國家,其能力本位教育以開發或擴展崗位技能課程(DACUM)為主。
  • 長三角智庫:集聚一體化發展的創新要素 | 三個地·理論周刊
    由於科技創新是創新的基礎,在各類創新中居於核心地位,因而集聚創新要素開展高層次科技創新,成為長三角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應有之義。其關鍵在於,如何將長三角地區的科教資源和產業創新資源的數量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將研發創新能力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以高層次科技創新引領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 安防產品同質化競爭的突破策略
    身處同質化大勢下,安防行業能免俗嗎?    不管是監控設備還是防盜設備,同質化同樣是突出的問題。深圳市三視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海濤告訴記者:「安防行業同質化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最早做這個行業的人少,彼此很熟悉,我家沒有產品找你家拿,你家沒有的產品找我家拿,行業中的相互OEM就開始了。這樣導致的同質化就是技術參數、外觀、說明書、外包裝都一模一樣。
  • 醫師服務「燈塔計劃」正式發布 助推醫師臨床能力同質化服務體系建設
    論壇以「匯聚時代力量,問道學術巔峰」為主題,圍繞消化外科領域的前沿科技和學術動態展開高水平交流探討,來自海內外1800餘名中青年醫師和知名專家參會。當前,我國總體醫師資源緊缺,專家資源難獲取;醫師資源地域配置嚴重不均衡,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差距較大,醫師臨床能力同質化提升需求愈加迫切。原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斌2018年1月9日在中國醫師協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表示:「我國將推動加快合格醫師同質化培養,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營造良好的從業環境,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夯實人才基礎。」
  • 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②|國產機器人如何暢跑全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推出「在中國,看Frank打開長三角『盲盒』」大型互動式融媒體產品,以不一樣的視角,講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故事。機器人是先進位造業的代表。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如何協同創新發展?
  • 內容型產品避免同質化,高質量內容更新的10個技巧
    但對於任何一個行業相關的知識點總是有限的,在一個無限期的條件下,如果你試圖保持較高的輸出頻率,並且確保每個頁面內容闡述問題角度不同,實際上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沉澱與不斷持續的運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但從SEO主題相關性的角度,實際上,任何一個SEO專家,我們都認為,很難做到不出現同質化內容,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搜尋引擎排名的相關問題。
  • 長三角非中心區城市如何發展?2張圖看懂這14城的未來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優勢如何發揮?2張圖看懂長三角非中心區14城未來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但內部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存在明顯差異。尤其是近年來,蘇南地區進入到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階段,經濟增速不斷放緩。同時隨著江蘇區域均衡發展的推進,不少產業向蘇中蘇北轉移,蘇北經濟與蘇中、蘇南的差距不斷縮小。14城中,人均GDP前六的城市全部來自江蘇和浙江,可見雖然同屬長三角非中心區,但蘇北和浙西南的經濟發展程度還是遠高於皖西、皖北的。其中,有4個城市的人均GDP低於3萬元大關,分別是阜陽、亳州、六安和宿州。
  • 豆奶同質化時代,豆本豆如何差異化突圍
    原標題:豆奶同質化時代,豆本豆如何差異化突圍作為達利布局家庭消費市場重磅產品,豆本豆2017年上市即不凡,其「純天然、無添加」的訴求不僅將豆奶產業提升至「國民營養」的高度,還引領豆奶品類從1.0時代進入3.0時代。
  • 蒙格斯智庫:異度均衡的理論價值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蒙格斯智庫按語 異度均衡理論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探討和分析的階段,它同時也給出了相關的數學模型,因此其理論及應用價值是多方面的。首先異度均衡為評價經濟活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通過比較經濟活動的總收益和總損耗之間的關係來對該項經濟活動進行評價分析。其次,異度均衡為解決公平問題提供一個更直觀的方法,這其中包括考慮風險在時間空間上轉移而引發的公平問題,如代際公平、虹吸效應等。此外,異度均衡還為經濟活動風險提供一種預警機制,對風險水平超過異度均衡點的經濟活動給予示警。
  • 如何區別同質化,實現差異化?
    今天想講的主題是:「如何區別同質化,實現差異化」。產品或品牌為何變得同質化企業以行業普遍化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產品思考一下,為什麼企業之間的競爭沒有讓產品越來越不同,反而讓產品變得更加同質化了呢?慢慢地,A和B同時注重質量和外觀,這時候A和B的優勢逐漸趨於平等,且發展為行業普遍化的衡量標準,淪為同質化。企業普遍遵循加法升級和乘法升級的進化發展方向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就需要對產品進行升級和進化。在對產品進行升級和進化的過程中,往往會有兩種方式–加法升級和乘法升級。
  • 「箭」指世界之海,長三角文化產業共同體弓張弦漸滿
    弓弦彈性有多大、這支經濟之「箭」能射多遠,長三角經濟一體化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引擎作用——這一理論被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援引,用以形容活力強勁、潛力無限的長三角文化共同體。 宏觀判斷基於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基於三省一市推動形成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共同使命,基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文化產業擺到更突出位置,同樣基於具體而微的動態。
  • 2019長三角智能製造代表企業盤點丨智慧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
    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製造業的發展程度不僅直接反應我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影響了基礎設施、民生國計、軍工國防等方方面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一躍成為世界排名第四的製造大國,但「中國製造大而不強」的觀點卻一直難以消除。
  • 長三角一體化嘉興如何作為?聽聽專家怎麼說
    目前,長三角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過渡階段,長三角的發展存在突出短板,也留下了廣闊的探索空間。在長三角區域格局中,嘉興有著無限的發展可能性。如何挖掘自身特色,找準定位?專家學者們建議可以"採他山之石以攻玉"。
  • 跨境電商同質化嚴重,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差異化競爭?
    在我國大力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形勢下,跨境電商行業被視為中小企業面向國際市場的最佳渠道,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開始跨入該領域。然而,隨著賣家數量的增加,跨境市場也逐漸呈現出一種「焦灼」狀態。舉個簡單的例子,拿出手機在任何一個跨境平臺中搜索一款產品,你會發現搜索結果頁面上幾乎全部都是一模一樣的產品和圖片,甚至連參數和廠家都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