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8 09:31圖文來源: 金陵晚報
小區樓棟裡的地下室、邊邊角角的地帶,一排排長期無人使用的「殭屍」自行車、電動車,已成為南京眾多小區內影響市容的「牛皮癬」。近日,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創新推出了「四色歸類法」,把「殭屍車」集中拖運、分類管理,既整治了小區環境,又人性化地方便車主及時找回自己的車輛。
記者日前在景明佳園社區看到,社區採取「四色歸類法」後,小區內隱藏的「殭屍車」已蹤跡全無,社區市容面貌煥然一新。社區負責人介紹,作為南京規模較大的低收入和拆遷困難戶群體「保障房」片區,景明佳園現有住宅138幢、6754套,居住人口約3萬人。社區不僅有中心景區和綠化廣場,還有小學、幼兒園、菜場、超市等配套,同時建有半地下室、全地下室7.58萬平方米。公共空間的邊邊角角、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成為「殭屍車」無序堆放的「主戰場」。
樓幢內的「殭屍車」長期佔用地下室等公共空間和消防通道,嚴重影響市容市貌,且存在安全隱患。近期的環境整治行動中,景明佳園社區提前考慮、細心規劃,力求在整治環境的同時不損害居民利益。社區創新推出了「色彩標註」行動,為每輛「殭屍非機動車」掛上不同顏色的插牌標識,方便居民日後尋找,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矛盾。
這兩天,經過社區網格員和城管隊員、志願者的努力,社區已先後清拖了「殭屍車」300餘輛。記者在現場看到,社區配備了「紅橙黃藍」四色插牌,每種不同的顏色由網格員按照一定的規則來插牌,社區第12號網格員張肖敏說:「我把四色按照樓幢單元劃分,一單元為藍牌,二單元為紅牌,插上牌子後,再在上面寫下具體地址,如果有居民來認領,一眼就可以辨認出自己的車輛。」
13號網格員李正紅則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她把被清拖的「殭屍自行車」掛上紅牌,廢舊電瓶車掛上藍牌,居民尋找和區分時辨識度更高了。這麼多顏色牌子的車輛放在一起會不會混淆?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拖運後的車輛並非摞在一起無序堆放,而是每天按照片區網格,將「殭屍車」區分擺放,4個片區設置了4塊不同的堆放區域,為車主尋車考慮得周到而詳細。
居民劉大為是銀橋市場的一位個體工商戶,平時多騎電動車送兒子上學,前年起,孩子改由爺爺奶奶接送,家裡的電動車「閒置」下來後,積滿了灰塵。前幾天下班回家後,發現自家的「殭屍車」不見了,劉大為有點惱火,隨即找到了網格員。在網格員的帶領下,他5分鐘後就推回了自己的電動車。劉大為說:「家裡落滿灰塵的車子有礙市容,確實應該清理。值得點讚的是,社區用這種貼心暖心的方法來應對『殭屍車』,這也是我們城市更文明的一種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