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寫於前幾年《普羅米修斯》公映時,裡面對續集做了一些推測,在今天看來,一定會有很多地方推測錯了,請閱讀時注意。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在每個人都需要它的時候被拍了出來。
《普羅米修斯》
對雷德利·斯科特來說是這樣,他已經有好些年沒有在評論和商業上同時取得成功,《天國王朝》《美好的一年》《羅賓漢》等片都反響平平,那麼重新回到當初成功的起點——《異形》——是最聰明的選擇(他同時還在籌備續拍自己的另一部經典《銀翼殺手》)。
對科幻片的影迷來說,自1979年《異形》問世後,三部續集加上鐵血戰士的故事相繼搬上銀幕,一個恢弘的異形宇宙在詹姆斯·卡梅隆、大衛·芬奇、讓-皮埃爾·熱內等人的一棒棒接力下被構築而起,但後面的創作者似乎都忘了解決《異形》第一集中雷德利·斯科特留下的那個巨大問號——誰是那個坐在失事飛船中的長鼻巨人?滿載著異形蛋的飛船是來自何方,又要去向哪裡?沒人記得他了。
《普羅米修斯》
但不回答這幾個問題,異形的宇宙就無法完滿,於是,雷德利·斯科特只好親自上陣填上三十多年前挖下的這個坑。
按照他的計劃,一共需要三部影片才能和《異形》的故事對接起來,而《普羅米修斯》就是第一部。
但其實在斯科特當年完成《異形》時,死去的巨人場景只是個噱頭。按計劃影片原本只是一次中等投資規模,初定的導演為B級片教父羅傑·科曼,直到大製片家小阿蘭·拉德介入,在他渴望複製自己相中《星球大戰》的先例的熱望下,影片的規模升級了,並找來了當時在廣告界如日中天、以眼花繚亂的視覺風格聞名的斯科特。
《異形》
斯科特請瑞士著名的超現實主義畫家、設計師H·R·吉格爾完成了巨人和異形的概念設計,影片後來的成功也很大程度上歸結於此。
無論當年的初衷如何,神秘死去的巨人屍體成了今天斯科特重新進入異形世界的極佳藉口,通過對巨人身份的探尋,斯科特的視野不僅涵蓋了此前全部《異形》系列,還試圖追溯異形的起源、人類的起源,乃至人類的造物者的起源,所以與其說構思中的《普羅米修斯》三部曲是《異形》前傳,不如說它是和《異形》發生在同一個宇宙中的「創世紀」神話。
《普羅米修斯》具備和《異形》平行的很多文本特徵,兩部影片的敘事結構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主要都圍繞一次洞穴探險展開,或有意或無意,船員將洞穴中的危險之物帶入船中,致使船員一個個死去。
《普羅米修斯》
《異形》本質上其實是部恐怖片,展示密閉空間(太空船)內的連續殺戮,和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恐怖片《德州鏈鋸殺人狂》《鬼玩人》是一路,而科幻元素只是環境設定。
《普羅米修斯》更像是一出正宗的太空歌劇,時間、空間尺度拉到極大,恐怖元素被稀釋到很低。
在視覺上,《異形》當年引領了「二手未來」的敝舊破落風,而《普羅米修斯》明亮、簡潔,所受《2001太空漫遊》的影響清晰可見。
《普羅米修斯》
《異形》作為恐怖片的魅力在於觀眾對敵人幾乎一無所知,只是在驚鴻一瞥間見到它在不同變身階段的一鱗半爪。觀眾也不知道誰是下一個被殺的人,誰會倖存下來。
這在影片初映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當年女主角西格妮·韋弗(Sigourney Weaver)還默默無聞,也還不存在整個《異形》系列。
和《異形》中因為朝向某個命定的終點而充滿焦慮不同,《普羅米修斯》是一部發散的電影,所有線索都引導著觀眾和劇中人的好奇,然後指向未知。
《普羅米修斯》
好萊塢科幻電影在呈現對未來科技的各種奇思妙想的同時,常常表達一種對科技的不信任與焦慮感。這種科技懷疑論也滲透在《異形》和《普羅米修斯》兩部影片中。
科學家理應是充滿好奇和探究精神的,然而在影片中,只要有人對陌生事物表現出了一丁點好奇之心,等待著的必將是災難。
《異形》中的凱恩若不是去查看那些奇怪的蛋,《普羅米修斯》中的生物學家若不是對怪蛇產生了興趣,他們不會遭受滅頂之禍。
《普羅米修斯》
外星人研製了擁有神奇魔力的黑液,可用於製造大規模殺傷性生物武器,但自己被反噬。雷普利是諾斯特羅莫號上對新事物最無興趣的人,她活到了最後。
整個異形世界裡,人類社會最強大的力量不是來自於政府,而是一家叫做威蘭工業的跨星際集團公司,它是幾乎所有相關事件的幕後策劃者。
在這個公司力量主導的宇宙中,人們變得異常唯利是圖,普羅米修斯號和諾斯特羅莫號上的船員幾乎都是僱傭兵的身份,只為金錢而來,彼此吵架動粗是常事。
《普羅米修斯》
儘管異形才是表面上的最大威脅,但真正的禍事總是由貪婪的公司和人類帶來。比如諾斯特羅莫號上的科學負責人艾希(其實是公司派來的生化人),以及「電腦老媽」,都未將船員的性命放在眼裡,他們只關心能否完成公司的命令。
而普羅米修斯號上代表公司監督航程的威克斯簡直就是個冷血動物,她反對一切事情。
《異形》系列一直是女權主義批評最喜愛的文本,女主角雷普利在四部影片中都以強悍的女戰士形象出現,越戰越勇。但還應記住,她也是一個「母親」,這一形象也在不斷演化。
《異形1》中雷普利的母愛傾注對象是一隻小貓,即使最後逃難之際,她也不忘將小貓一起帶走。
《異形1》
到了《異形2》裡,卡梅隆直接給她安排了一個小女孩照顧,仿佛她的養女一般。
《異形2》
《異形3》中雷普利懷上了異形的身孕。
《異形3》
《異形4》更不得了,雷普利的DNA成為變種異形的一部分。
《異形4》
從寵物到孤女到受孕異形再到克隆技術,母性概念一步步升格。這一母題也延續到《普羅米修斯》,伊莉莎白·肖講明自己無法懷孕,可她在陰差陽錯之間與感染了神秘黑液的男友做愛,卻孕育出了類似於《異形》中抓臉怪的大型章魚怪胚胎。
如果說《異形》系列和《普羅米修斯》中的女主角都是一個強悍的「母親」,那男主角基本上總是一個狡黠的生化人。
每一集中都有發揮重大作用的生化人,這已成了異形電影的傳統。
尤其在《普羅米修斯》中,麥可·法斯賓德飾演的生化人大衛非常出彩,風頭蓋過了女主角肖。
《普羅米修斯》
大衛的思想複雜程度也超過了《異形》系列中的幾個其他生化人,他不像前輩們(按劇情時間則是後輩)那樣恭敬地服從人類命令,他雖然是由人造出來的,但他有自己的主張,對人甚至懷有鄙夷之心,自認為是更高級的物種。
他的性格與城府在這第一集中尚未完全揭穿,之後必然還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單說《異形》,它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之後的續集是事後推演而成,但《普羅米修斯》不然,它的故事時空下接《異形》系列,但還留著好大的空當亟待填補,其本身的講述疑點重重,許多模稜兩可之處大可提出一百萬種理論來解釋。
而這正是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在續集問世之前,它的解釋理應是徹底開放的。
《異形》
電影中最神秘的人物被稱為「工程師」(Engineer),有時也被稱為瑪拉卡克(Mala'kak),或者太空騎士(Space Jockey),他們來自一種高度發達的宇宙文明(很可能不是唯一的),體型高大,至少兩米有餘。
工程師種族擁有極其發達的空間旅行技術和生物化學技術。
影片開始,一個名為「犧牲的工程師」的外星人,喝下一種會導致自身基因分裂的藥物而死,是他用自己的血肉滋生了地球上的人類,所以他是我們的祖先。
工程師的肉體分解
對這場戲的一種理解是,工程師們駕著飛船滿宇宙地尋找適宜居住的行星,若找到一顆,便派下一名志願犧牲(或指定犧牲)的工程師,飲藥自盡,以便在該行星上培育和自身類似的人類。
這樣的行星在宇宙中只有地球一顆嗎?很有可能是很多顆。也許,工程師種族在不計其數的宜居行星上培植人類。但為什麼?
根據地球上幾萬年前的遠古壁畫證據,工程師和地球人的關係應該曾經是不錯的,不然他們不會顯示出自身的存在,並「邀請」地球人在科技成熟的時候造訪了。
但是在距離影片發生年代之前的2000年前,工程師卻決定派出戰艦,毀掉地球上的生命,這又是為何?按影片發生於21世紀末的年代倒推回去,戰艦出發大約是公元一世紀的事。
《異形》
也許是因為,工程師發現地球人正在發展自己的文明和科技,可能會脫離自己的掌控——就好比生化人大衛希望脫離製造他的人類的掌控一樣——於是決定痛下殺手……當然還可以衍生出許多別的解釋來,每種都有道理,但也都不是無可駁斥。
另外一種被較普遍接受的理論認為,工程師製造出地球人根本就沒安好心——他們需要一種基因和自身類似的人類,作為某種強大的生物武器的孵化場——所以他們先從自己當中選擇犧牲者,在合適的行星上繁衍人類,等到發展壯大之後再作利用。
普羅米修斯號上的科學家們在勘察那艘外星艦船的時候發現牆壁上刻有異形的浮雕,至少說明異形這類物種,就算當時還沒有實物,也已經存在概念了。
《異形》
它可能是工程師種族心目中的神聖圖騰,或至少對他們意義重大,所以他們千方百計想培育出這種生物來?是否他們認為結合了人與異形的基因才是最完美的種族?
無論如何,工程師造人很可能是一項宏偉的生物計劃中的步驟。又或者,工程師是在製造異形武器用於對付他們的敵人——雷德利·斯科特在《異形1》DVD的評論音軌裡隱晦地提到,行星LV-426上那艘墜落的外星戰艦滿載生化武器(未孵化出的異形蛋),是準備攻擊某個尚未揭曉的強大天敵(也可能是工程師種族的內戰),這大約也是宇宙中除了工程師和地球人,還存在其他高度發達的智慧生命的暗示吧?
如果地球人是生物實驗基地這種假設可以成立,工程師的行為就很好理解了,他們滿載「黑色液體」前往地球,是為了在地球人身上實施基因工程。
黑色液體
殺死地球人並不是根本目的,目的是為了收穫類似異形的變異生物作為武器(或有其他目的)。
我們甚至可以倒過來反推《異形1》中那艘滿載異形蛋的戰艦,說不定是工程師在別的行星基地上成功收穫的戰果呢。
實施生物工程的關鍵是飛船貨艙圓筒中所盛的神秘黑色液體。
影片開始時犧牲的工程師喝下的藥液和後面的黑色液體是否同一物質還存在爭議,按照工程師和霍洛威喝下後的不同效果來看,似有差別,前者類似某種基因分解劑,能把巨人的肉體化整為零,利用他的DNA播種人類;後者可理解為包含某種致命生物基因母液的玩意,它可以和任何其他生物進行基因雜交,生成各種匪夷所思的強攻擊性生物。
不料,因為某種意外,可能是黑液濺出或操作失當,其滋生出的怪物殺死了工程師艦隊的所有成員,只剩最後一名藏在冷凍艙中。
《異形》
我們看到外星艦船的地上有很多蠕動的小蟲,後來和溢出的黑液混合後,生成一種類似蛇的條狀生物(學名Hammerpede),攻擊了滯留在艦船上的兩位科學家。
地質學家感染黑液後,變成不怕一氧化碳、攻擊力超強的怪物。霍洛威喝了含有黑液的酒後,也被感染,和女友肖做愛後,使肖懷上巨型章魚怪(學名Trilobite)。
肖曾說她原本是無法生育的,致其懷孕的原理暫不知曉,有可能是正常方式受孕,也有可能她只是「借腹產子」。
《異形》
「最後的工程師」沒有在飛船相撞時死去,他趕到普羅米修斯號的殘骸追殺肖,肖為了自救,放出手術室中的巨型章魚怪同工程師搏鬥,章魚怪將觸角伸進工程師的口中,植入了「異形原型」的胚胎。
章魚怪和工程師同歸於盡,「異形原型」破胸而出,它的外形看上去和後來我們所熟知的異形有所區別,異形頭圓而原型頭尖,異形口中吐出的舌頭是厲害武器,原型還沒見它吐出舌頭來。
雷德利·斯科特將原型命名為「執事」(Deacon),取它的尖頭酷似教會中主教頭上的法冠之意。
設計師說它的外觀設計要反映它的DNA來源,它是霍洛威和肖所生的章魚怪與工程師「雜交」而成,應該同時具備男性和女性的特徵。
《異形》
「執事」孕育的過程,和《異形》系列中展示的正宗異形非常相似,區別在於正宗異形先是以抓臉怪(Facehugger)的形式從蛋中破殼而出,寄生在某種生物的臉上,然後將觸角經過宿主的口腔伸入腹中,將胚胎寄生其中。
本片中的巨型章魚怪和抓臉怪的功能差不多,只不過它是從人的子宮中被生出,並非來源於蛋。
它們在完成寄生胚胎的使命後,自己的生命就宣告終結。
「執事」興許是之後所有異形的原型,但它和《異形1》中的那些蛋有什麼關係?
兩者處於不同的行星,《普羅米修斯》發生在LV-223,《異形1》發生在LV-426。它和後來的異形皇后又是什麼關係?都還沒有答案。
《普羅米修斯》
對於雷德利·斯科特來說,拍《普羅米修斯》真的是一個騎虎難下、只能進不能退的決定,如果拋開商業成敗的考量不計,他只有把續集不停拍下去,才能把第一部中描繪的願景實現。
但觀眾都還記得《黑客帝國》的先例,本來第一集已經給出一個足夠自洽的完美體系,但後來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沃卓斯基兄弟連拍兩部續集,將原來的體系大大擴充升級,其中第二部給世人許下宏偉的諾言,影迷提出了上萬種假設,但第三集草草收場,官方解釋遠遠遜於發燒友的理論,導致全部期盼落空,至今被認為虎頭蛇尾。
即使偉大如阿西莫夫,續寫《基地》的前傳和後傳都算相當成功了,但《基地與地球》的結局仍被相當多人詬病。所以,斯科特未來幾年的任務將非常艱巨。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內容
歐洲怎麼制訂電影扶持政策,怎麼對抗好萊塢?
這個香港年輕導演的處女作評分年度華語片第二,未來不可限量
為了0.1秒的瞬間可以去死,他當然敢勾引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