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決定你愛同性?

2021-01-11 果殼網

前些日子,北京的一夥科學家對小鼠做了件不「人道」的事情:他們把小鼠的某個基因敲除掉,這只可憐的雄性小鼠就變成了Gay,對雌性視而不見,轉而對弟兄們窮追不捨,甚至不爆菊不罷休。然後,科學家把因為這個基因被敲除而缺少的物質直接注射到小鼠的大腦裡,於是小Gay鼠又一下子被掰直,放棄男鼠改追女鼠,一往無前地OOXX去了……這個實驗說明什麼呢?一是科學家都愛折騰小白鼠,二是基因對哺乳動物的性取向有多重要。此項工作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上 [1]。

同性戀更愛孩子

如果性取向是通過基因遺傳而來,那麼無法繁殖下一代的同性戀者,其同性戀基因如何遺傳下去呢?其實,「導致個體不育的基因,就不能在進化中生存」的觀點,只是進化論初學者的想法。

可以先舉一個反例。大家都知道,工蜂是蜂王的姊妹/女兒,她們是不育的,那麼她們構築蜂巢、採集花蜜的基因如何延續下去呢?答案只有一個:決定這些行為的基因來自於根本不會築巢採蜜的蜂王和雄蜂。可為什麼蜂王攜帶這些基因,卻不表現這類行為呢?那是因為這些基因沒有表達。導致基因不表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到某些環境因素的抑制,或者本身就是隱性基因。

回到同性戀基因如何遺傳的問題上來。目前已經有不少具有說服力的研究,在不斷揭示同性戀基因的遺傳之謎。2004年,義大利科學家報告,同性戀者的母親有更強的生育能力,且差別相當顯著——男同性戀的母親平均擁有2.7個孩子,而異性戀男人的母親平均只擁有2.3個,在其姨媽身上也具有類似的趨勢。這樣就彌補了男同性戀者不能生育的劣勢,使同性戀基因通過家族中「特別能生養」的女性同胞延續下去。

2010年,加拿大的科學家提出了另一個解釋——「親族選擇」學說。他們在太平洋中的薩摩亞島上展開實地研究,結果表明,男同性戀更多的關愛親族子女,比如他的侄女或者外甥,由此促進自身的種族延續。為了彌補自身沒有後代的劣勢,薩摩亞島上的每一位男同性戀都可能間接地促進侄女、外甥的數量增多2個左右[5]。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一位「超級大爺」或者「超級姨媽」,可真是有福氣了呢。

同性戀的成因依然沒有定論,但有兩點可以肯定:第一,無論是動物還是人,其性行為的作用都不可能、也不應該是以繁殖為唯一目的;第二,同性戀基因不會丟失,它已經走過了生物進化的漫漫長路,如果會被淘汰的話,它早就已經沒了,不是嗎?

不必因為同性戀是少數派,就要對其「特別關照」,存在即合理,在這個孤獨的星球上,大家都是一樣的。

參考文獻:

[1] Liu, Y. (2011).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 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s of male mice. Nature.

[2] Dongkyu, P., Junghoon, L., Dae-sik, L., and Chankyu, P. (2010). Male-like sexual behavior of female mouse lacking fucose mutarotase. BMC Genetics 11.

[3] Hu, S., Pattatucci, A. M. L., Patterson, C., Li, L., Fulker, D. W., Cherny, S. S., Kruglyak, L., and Hamer, D. H. (1995). Linkage betwee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chromosome Xq28 in males but not in females. Nature Genetics 11(3), 248-256.

[4] Camperio Ciani, A., Cermelli, P., Zanzotto, G., and Brooks, R. (2008). Sexually antagonistic selection in human male homosexuality. Plos One 3(6), e2282.

[5] Vasey, P. L., and VanderLaan, D. P. (2010). An Adaptive Cognitive Dissociation Between Willingness to Help Kin and Nonkin in Samoan Fa¡¯afafin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2), 292.

相關焦點

  • 基因決定「我愛你」
    首先,荷爾蒙決定了你們是否會一見鍾情。兩個人前期相處會不會來電取決於性吸引力,也就是荷爾蒙,而對方的荷爾蒙能夠讓你著迷,則在於他體內的基因與你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也就是表示你們的結合利於基因優化(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混血兒比較聰明」這個說法的原因),這也解釋了為何人和人之間審美不同,而有的人只鍾情於某一類的異性,似乎像是談過的每一任都有前一任的影子。
  • 基因訴說我愛你:一見鍾情,基因決定
    讓你鍾情的,總有那麼些原因,儘管你自己說不上來,但它卻是滲透在你的基因中的秘密。 一見鍾情,由基因決定 根據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2009年在Genomics上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一見鍾情可能真實存在並且由基因決定。 研究人員的實驗對象是果蠅。
  • 《基因決定我愛你》9月底登陸 掀DNA愛情風暴
    由臺灣新銳女導演李芸蟬執導,三地優質偶像何潤東、關潁、餘男、林依輪和彭于晏等主演的科幻愛情喜劇《基因決定我愛你》已於八月底在臺灣上映,輕鬆明快的風格大贏口碑,被公認為能與《不能說的秘密》分庭抗禮。作為該片內地發行方的橙天娛樂近日透露,《基因決定我愛你》將火速搶灘十一國慶檔期,並成為同檔實力最強的愛情電影。
  • 謝耳朵和男友完婚 我愛你而你剛好是同性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謝耳朵和男友完婚 我愛你而你剛好是同性 星期一,被狗糧餵飽 星期二,繼續被甜到炸裂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謝耳朵與相識相愛近15年的Todd終於在5月14日晚在紐約彩虹屋完婚,今天,結婚現場圖曝光 兩人手牽著手,面帶微笑 紅白配跳首支舞 時不時的流露出小甜蜜和   原標題
  • 2個同性雄老鼠已經生崽,你能接受人類同性生殖嗎?
    然而在一些低等植物、低等動物中存在另一種同性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孤雌生殖這一概念是1894年由科學家Owen首次提出,孤雌生殖的最顯著特點就是直接由卵細胞分裂,這一過程沒有任何精子參與,直接有卵細胞發育成新的個體,這一過程也被成為無性生殖。
  • 同性老鼠已經生出了幼崽,人類離同性生殖還遠嗎?你能接受嗎?
    同性生殖?主要是指兩個雄性或者是兩個雌性基因結合產生後代的生殖方式,在自然界中這種方式是受到限制的。沒有一個生物能夠進行這種奇葩的繁殖方式。但在人類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兩個同性小鼠就誕生了自己的後代。這項研究是中科院進行的,研究論文發表在了《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上。
  • 同性攝影婚禮指南
    不論你是否接受同性戀及同性婚姻,世界上越來越多地方給予官方的認可,而攝影師也會有越來越多機會,去拍攝同性伴侶的婚紗照甚至婚禮照片。但你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嗎?拍攝兩個新郎,或是兩個新娘時,又應該怎樣做呢?國外網站 Buzzfeed 找來書中多名攝影師,讓他們分享自己對於同性婚攝的看法,部分內容如下︰1) Thea Dodd, Authentic Eye Photography︰為同性伴侶拍攝時,讓我反思了不少先入為主關於異性愛情的觀念
  • 男人出軌,女人愛財都是基因的錯?——《自私的基因》告訴你真相
    你是否聽過這麼一個可怕的觀點:「當你認為大腦是最重要的器官時,你有沒有想過這個想法是誰告訴你的?」《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以嚴密的邏輯和犀利的言辭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切決定都是基因的選擇。」我們每個人的基因都不相同,你喜歡吃甜,他喜歡吃酸,但其實都是基因的貪食。
  • 同性結婚合法化投票的結果是什麼?性取向測試完,讓你大跌眼鏡!
    從百度搜索的指數來看,很多人對同性結婚在我國合法嗎、同性結婚合法嗎、同性結婚哪個國家合法、同性結婚提案2019等熱點問題比較關注。本文就針對這個社會問題,來做一些分享。 我們先來看一組報導: 2019年10月,「愛成家」等多個公益團體聯合發起倡議,號召同志社群參與,以郵寄信件或網上提議等方式表達「將同性婚姻納入民法典」的明確訴求。各大官方媒體一改昔日的嚴肅、一本正經,並對同性婚姻合法化進行投票。
  • 同性戀不完全由基因決定?新研究稱受多種遺傳因素和環境影響
    記者 | 田思奇 一種曾被廣泛認可的觀點指出,存在單獨的「同性戀基因」決定了人們不同的性取向。但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同性戀行為受到多種遺傳因素和環境的影響,每一種因素都會帶來微小的變化。這與遺傳變異和環境影響共同決定身高的情況類似。
  • 同性相斥,12星座誰是心機女,最讓同性討厭?
    雖然女生對同性朋友挑剔,但仍有些女生可以做到「同性相吸」,到底她們身上又有什麼特質?讓我們從一起看看女生喜愛和討厭的星座,排名由最喜愛到最討厭。第12位:水瓶座水瓶座對每一個人都很友善,因此她們論在異性還是同性之間都人緣很好。
  • 《千鈞一髮》:基因能帶來命運,但是,基因卻無法決定命運
    這裡面的世界一切以基因為準,基因不對就得受到所有不公平的待遇,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強,基因錯了,你就是錯的。基因能帶來的是生來的優勢和後天的黯淡,文森特是黯淡的,於是他就有了一個天生有優勢的弟弟。弟弟每一樣都比文森特強,年齡小但是長得比文森特高。他們約定去海邊比賽遊泳,每一次都是文森特輸了,他輸在了基因上,輸在了基因給他的先天性心臟病。
  • 斷臂之愛有天意——斯芬克斯基因的故事
    《斷臂山》這部由華人導演李安執導的同性戀題材電影,細膩描寫了一對同性牛仔的情感。該片一經推出便橫掃各大電影獎項,並在奧斯卡中獲攬八項提名成為當年最為成功的影片,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而在此之前,同性戀由於倫理等諸多方面原因一直被擠壓在邊緣地帶,並常常會引發巨大的爭議。長久以來,同性戀一直在西方歷史中備受譴責。他們的邏輯是,同性戀不能生兒育女,因而根本上是一種反常行為。
  • 寵物之間會有同性戀情麼?
    我有兩隻公貓,一隻叫皮皮,一隻叫魯比,它兩之間的關係,好的超乎我的想像,你比如兩個人會經常擠在一個小盒子裡,明明有很多盒子可以供它倆用。沒事情的時候,它倆總是喜歡一邊曬太陽,一邊互相梳理毛髮。我一度懷疑它倆有同性戀愛的傾向。  我個人對同性戀愛保持開放的態度,但是這個事兒如果推及到寵物身上,可能會更複雜,因為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 同性伴侶孕育後代不再是夢
    現在有些技術已經讓同性生殖不再遙遠。這些技術能讓許多同性伴侶看到希望:擁抱遺傳學上屬於彼此的孩子。現在,一系列新技術可能有潛力改變這種不可能,讓同性伴侶也能像異性伴侶一樣獲得融合兩人遺傳基因的孩子。 同性生殖的最大阻礙哺乳動物體內的絕大多數細胞都帶有兩組染色體。其中一組來自父親,一組來自母親。不過精子和卵子屬於特例,只帶有一組染色體。當卵子受精後,受精卵又會重新擁有兩組染色體。
  • 蘇格蘭科學家發現「同性相吸」或許更為常見(圖)
    令我們覺得最有吸引力的臉,通常會和我們自己的臉有幾分相似,你可能一直在他人身上尋找你自己或者你父母的影子。老話常說,「異性相吸」。但是,蘇格蘭一名科學家最近發現,「同性相吸」或許更為常見!他的研究表明,令我們覺得最有吸引力的臉,通常會和我們自己的臉有幾分相似,你可能一直在他人身上尋找你自己或者你父母的影子。  科學家對此的解釋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這種「看相識基因」的能力有助於人類把基因庫控制在一個小的範圍內,讓自家的基因得以世代相傳。更有科學家因此得出驚人結論:如果結婚的雙方有著類似的背景和經歷,婚姻生活會更和諧。
  • 同性戀:基因決定還是環境決定?
    同性性行為和同性戀究竟是遺傳(或者說基因)決定的,還是環境決定的?儘管科學家此前針對這一問題也進行過研究,但由於樣本量少等原因,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定論。 2019年8月30日,一個由美國、英國、瑞典、荷蘭、丹麥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在著名的《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
  • 解密同性戀:是什麼決定了你的性取向?
    是基於同性吸引,從而選擇這種包括同性之間的情感倚賴及性行為的生活模式。同性戀跟安樂死及死刑一樣,這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道德倫理課題。這表示同性戀可能是由基因決定的。對同卵雙胞胎的研究表示,如果其中一個雙胞胎是同性戀者,則另一個是同性戀者的比率增加50%。科學對同性戀的研究還很初步,而每一個新的發現都改變著科學觀察同性戀的方式。性取向,是指一個人在情感、浪漫、與性上對男性及女性有何種型態的耐久吸引。最近幾十年的研究表明,性傾向是個程度漸進的連續概念,好比膚色。
  • 你了解「基因」嗎?原來,基因可以決定人的命運
    核老師這就帶你一探究竟!基因為什麼這麼火?據核老師觀察,現在的年輕人,都對認識自己,有無限的好奇心,什麼心理測試、智商測試、情商測試之類的,已經不夠這幫孩子「玩耍了」。近兩年,一種新鮮又有趣的「測試遊戲」逐漸火了起來。
  • 基因決定不了一切
    ,我曾檢索過「基因」這個詞條,解釋是:產生一條多肽鏈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瞎了,什麼都沒有看懂,你水平比我高很多,估計也看不太懂吧?不懂歸不懂,並不影響到我們自以為是的引用和遐想,以及對它絕對高、大、上的崇拜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