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伴侶孕育後代不再是夢

2020-12-03 澎湃新聞

同性別的人可以孕育後代嗎?現在有些技術已經讓同性生殖不再遙遠。這些技術能讓許多同性伴侶看到希望:擁抱遺傳學上屬於彼此的孩子。

繪圖:Kelly Jaeger/Discover

同性別的人可以孕育後代嗎?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談,不過現在有些技術已經讓同性生殖不再遙遠。儘管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但這些技術至少能讓許多同性伴侶看到希望:擁抱遺傳學上屬於彼此的孩子。

來源丨Discover magazine

撰文丨Roni Dengler

翻譯丨楊心舟

Cara Gormally的受孕過程讓她一直籠罩在陰鬱的氛圍中,她本人非常想要一個孩子,而她和同性伴侶所要面對的唯一困難,就是選擇合適的精子捐贈來源。她們在尋找捐贈者的階段還比較輕鬆,但接下來,Gormally的受精過程變得艱難起來,她每個月都會由於受精失敗而變得沮喪和失落。「這一過程中,隨機因素太多了,我們只能憑運氣。」她表示。經濟和生理上的雙重重壓讓她身心俱疲。

但這還不是最難的部分,她和妻子已經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無論她們多渴望要一個孩子,從生物學上來說,這孩子都不會和Gormally的妻子有任何血緣關係。

「一想到孩子從遺傳學上來說不是來自我們倆,我就會非常傷心,」Gormally表示,「我希望能突破這種生物學上的不可能。」

現在,一系列新技術可能有潛力改變這種不可能,讓同性伴侶也能像異性伴侶一樣獲得融合兩人遺傳基因的孩子。 

同性生殖的最大阻礙

哺乳動物體內的絕大多數細胞都帶有兩組染色體。其中一組來自父親,一組來自母親。不過精子和卵子屬於特例,只帶有一組染色體。當卵子受精後,受精卵又會重新擁有兩組染色體。

對於Goamally和妻子這樣的同性伴侶來說,阻礙她們獲得兩人共同結晶的最大阻礙就是基因組印記。這些印記會在父母的DNA上帶上不同的標記,並且同時傳遞給自己的後代。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某些基因只通過母源或父源一方的DNA表達。如果這一過程出了差錯,則可能會導致流產、後代出現發育缺陷和癌症。

在精子和卵子中,染色體上特定的印記基因會被沉默或者重寫,無論這條染色體之前是來自父親還是母親。

Jay Smith/Discover

在DNA執行基因印記過程中,母親一方不同區域的部分標記會關閉特定基因的表達,因此這段基因就只能依賴父親提供的DNA來表達,反之亦然。(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印記都會關閉基因表達,有些也會激活基因)。這就是同性伴侶想獲得小孩最大的困難,如果用的都是來自女性或男性的DNA,那麼某些區域的基因就可能都是關閉的,這樣胎兒不可能正常發育。

「我們無法保證正常發育所需的所有基因都處於開啟狀態,除非胚胎同時接受了父源和母源的遺傳物質。」 Marisa Bartolomei表示,她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遺傳學家,正是她在小鼠中發現了第一個印記基因。

科學家大約在30多年前就在哺乳動物中發現了基因組印記,在上世紀80年代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嘗試移除了小鼠受精卵中來自母親或父親的基因組,然後再往這個受精卵中加入一套基因組,最後變成全部是母源基因組或者父源基因組的胚胎。這種受精卵可以使小鼠懷孕,但胚胎都無法發育存活。

這些實驗說明,胚胎的正常發育離不開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並且父母雙方的DNA在某些方面可能表達得並不一樣。而後續還有實驗還發現,如果小鼠胚胎某段區域的一對DNA拷貝都來自同一方(而不是父母各提供一條拷貝的話),那麼小鼠的發育過程就會出現不同。

比如有一段基因可以控制小鼠長出髮夾一樣的尾巴。當研究人員將母源DNA上相關的基因區域刪除時,小鼠胚胎會長得更大,並且在發育中途死亡。而將父源DNA上相關基因區域刪除時,基本上不會對小鼠發育產生影響。

隨後的30年裡,研究人員發現了越來越多的印記基因(他們估計應該有100~200種這樣的基因)以及可以沉默這些基因表達的標記。這一過程中,科學家也發現這些印記基因會和人類的發育紊亂有關,他們也意識到,同性伴侶想要獲得遺傳學上的後代,最大的困難就在這裡。

衝破阻礙

在2018年10月,科學家在小鼠中打破了這種不可能。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李偉課題組在刪除了一些印記基因區域後,讓兩隻雌性小鼠獲得了健康的後代。他們也在兩隻雄性小鼠中進行了嘗試,但兩隻雄性小鼠獲得的胚胎在出生數天後就死亡了。儘管在兩隻雄性鼠中沒有成功,李偉仍然很樂觀:「這項研究向我們展示了一些可能性。」 

為了打破印記基因的阻礙,李偉和同事選擇了一隻雌鼠提供胚胎幹細胞,並用CRISPR/Cas9技術將一些基因區域刪除。之後它們將編輯過的胚胎幹細胞注入了另一隻雌鼠的卵子中,最後由代孕鼠負責孕育胚胎,並產下後代。

在這項實驗的前兩年,李偉課題組就已經在同性小鼠生育後代的實驗中獲得了一些成功。當時他們刪除了2個印記基因區域,這些由兩隻雌性小鼠孕育的後代仍然可以活到成年,並擁有自己的後代,但它們會出現一些生長缺陷。平均來說,由兩隻雌鼠孕育的後代要比雌雄小鼠生育的輕20%,而在2018年的這項研究中,他們刪除了第3個印記基因區域後,小鼠能正常地生長了。

但是科學家現在還無法在兩隻雄鼠身上重複這個結果,相關的實驗難度也比兩隻雌鼠要大。他們發現,如果要讓兩隻雄鼠擁有遺傳學上的共同後代,需要刪除的印記基因區域可能是兩隻雌鼠的兩倍。因此,在李偉的研究中,他一共刪除了7個印記基因區域才成功地讓兩隻雄鼠獲得了後代。

儘管千辛萬苦讓它們獲得了後代,但存活的小鼠數量屈指可數。只有2.5%的胚胎會開始發育,0.5%的小鼠能存活兩天,沒有小鼠活到了成年。

「目前,兩隻雄性小鼠產生健康的後代還是做不到,我們需要克服更多的阻礙才能保證這些小鼠在出生後能夠存活下來,」李偉表示,「出生率越低,越能說明兩雄生殖中有一些未知的障礙在阻止胚胎發育。」

相對地,兩雌生殖的情況就要好很多。它們產生的後代可以活到成年,還能再次與其他雄鼠交配產下自己的孩子。並且行為上也與其他小鼠一樣,沒有不同。就他們的研究來說,兩雌生殖獲得的小鼠和實驗室其他小鼠一樣健康。

「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小鼠各個方面都是正常的,」李偉特別提醒到,「在嚴格限制的實驗條件和數量有限的動物下,我們無法檢測到所有方面的問題。」當然,儘管這項實驗在小鼠中獲得了成功,並不意味著能夠提供給人類使用。「在進行人體試驗之前,再多的安全和風險性考慮都不為過,」尤其是兩雄生殖,就現在的技術來說,兩隻雄鼠產生的後代會非常不正常,也存活不了。

由於兩雌生殖看起來更有希望,他們現在正準備將相關的技術應用到猴子中。如果能在猴子中成功,就意味著同性生殖離人類又更近了一步。

另一種希望

儘管上面的研究令人鼓舞,但是像Gormally和她伴侶一樣的人現在還是無法用得上這種技術。不過,這也不是同性伴侶唯一可以指望的方法,另一項被稱作「體外配子發育」(IVG)的技術也許是他們的第二種選擇。

科學家可以利用IVG技術將身體的其他類型細胞轉變成卵子或者精子。並且已經有生物學家嘗試了IVG,將成人的皮膚細胞重編程成幹細胞,之後再對其促分化,使這些幹細胞分化成卵細胞或者精子。

一些日本的研究團隊在IVG技術方面已經非常嫻熟,日本京都大學的齊藤通紀和林克彥就曾經利用小鼠尾巴上的細胞重新產生了具有功能的卵子。

之後,他們給這顆重編程產生的卵子進行了受精,並移植到代孕鼠中。結果,胚胎能正常發育,產生的後代不僅健康而且也具有生殖能力。因此,理論上來說,如果是兩個女性,只需將其中一名女性的皮膚細胞轉變成精子,然後再給她伴侶的卵子受精就能孕育後代。

IVG技術的確能夠改變同性伴侶獲得後代的可能性。「如果這種方法是可行的,我們肯定會去嘗試,」Gormally表示,現在,她通過使用捐贈者的精子產下的嬰兒都開始學習走路了,「這完全能夠改變一些不能打破的規則。」

原文連結: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health/the-slow-march-toward-the-first-same-sex-couple-to-have-a-baby

原標題:同性伴侶想要獲得後代不再是夢

相關焦點

  • 亞洲第一個支持「同性伴侶關係合法化」的國家出現了
    不過,與多數西方國家不同的是,身處亞洲文化下的泰國在「同性伴侶合法化」問題上,走的是一條相對「穩妥」的路線。從泰國媒體的介紹來看,泰國目前是先給「同性伴侶」的「結合」進行了「單獨立法」。該法案名為《民事伴侶法案》,規定只有年滿20歲,且一方是泰國人的情況才可以「結合」成為「同性伴侶」。
  • LGBTI的期待日已至 澳同性伴侶可舉行合法化婚禮
    LGBTI的期待日已至 澳同性伴侶可舉行合法化婚禮 2018-01-09 16:52: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我國科學家接連突破同性生殖障礙,沒對象也能生孩子了嗎?
    >婚姻和生育,或許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前者是選擇契合的伴侶在自然界的自然規律裡,人類必然是男女結合,才能孕育下一代。然而,自人類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以來,生命科學的發展速度也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不育不孕夫妻或同性伴侶,就能通過生物技術擁有自己的孩子。
  • 科學家發現這種雄鳥,對著同性唱情歌求偶,忠貞不亞於異性伴侶
    加利福尼亞大學動物學家在最新的實驗中發現,雄性斑胸草雀在沒有異性出現的時候,竟然也會對著同性放聲歌唱,如果相互吸引,就會組成一對伴侶,其忠貞相愛程度不亞於異性伴侶。其實,除了鳥類之外,從野牛到蜜蜂,從孔雀魚到疣豬,近年來,動物學家已經在450多種動物中發現了同性戀愛行為。不過,在大部分物種裡,同性戀愛行為在科學上的記錄還是偶然現象。
  • 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草案通過: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
    泰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草案通過: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 2020-07-09 09:04:3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曼谷7月8日電 (記者 王國安)泰國內閣8日批准了一項法案
  • 長壽的精子能夠孕育更加健康的後代
    東英吉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雄性射出的精液中,較為長壽的精子能夠讓後代的存活率更高,而且生活質量往往也較高。早有研究數據表明,雄性動物每次射精時能夠產生成千上萬甚至上億的精子。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怎麼樣的精子才能讓卵子更容易受精呢?
  • 鳥類的同性之愛:130種鳥類有同性戀行為(圖)
    經過我們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發現撫育後代負擔少的父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跟同性交往,而它們仍能繁殖後代。因此我們認為有同性戀行為的鳥類繁殖後代的成功率看起來與沒有同性戀行為的鳥類是一樣的。對某些鳥類來說,同性戀關係甚至可能是一種適應性的表現,因為它有助於鳥類個體保衛領地、提高社會地位和有助於親子養育。」
  • 泰國通過「彩虹法」草案,成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國家
    泰國內閣7月8日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同性伴侶作出婚姻登記,並通過《民商法典》修正案,以確保同性配偶享有與異性夫妻同樣的權利。但其實,泰國是首個提出《同性婚姻提案》的東南亞國家,於2018年12月25日制定《同性配偶法》草案並送交國會,但一向來被擱置,直到現在。
  • 猴子同性戀挑戰進化論 性交不僅為繁殖後代(圖)
    猴子同性戀挑戰進化論 性交不僅為繁殖後代  本報綜合報導 日益增加的證據顯示,如同人類一樣,一些動物階段性地選擇同伴以達到性交或社交的目的,並非像達爾文的《進化論》所認為的那樣單純是為了繁殖後代。  加拿大亞伯達Lethbridge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瓦西發現,雌性的日本短尾猴似乎更加喜歡同性戀。瓦西研究了日本京都附近的嵐山的猴群。昨天,他在美國先進科學協會年會上公布了自己的研究結果。
  • 美國民眾對同性婚姻態度趨於寬容
    這項法令的內容包括,聯邦法律只承認「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婚姻,即使有些州的法律已經承認「同性婚姻」合法。    目前,美國有9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承認「同性婚姻合法」,另有12個州承認「同性婚姻」為「民事結合」或「未婚同居關係」,並在州法的範圍內保障這種關係中的同性戀伴侶享受與婚姻關係同樣的權益。其他各州則禁止同性婚姻。
  • 美國同性婚姻合法背後:13個州曾禁止同性婚姻
    當柯林頓10年前不得不籤字通過由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推動的《捍衛婚姻法案》,將婚姻嚴格限制在一男一女之間的時候,他應該想不到,未來有一天,他的妻子,希拉蕊·柯林頓的總統競選廣告中,會出現兩名手牽手的同性戀伴侶,向世人宣布他們今夏要結婚的喜訊。十幾年間,美國法律和公眾對同性婚姻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並不為過。美國最高法院6月26日做出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歷史性裁決。
  • 同性攝影婚禮指南
    不論你是否接受同性戀及同性婚姻,世界上越來越多地方給予官方的認可,而攝影師也會有越來越多機會,去拍攝同性伴侶的婚紗照甚至婚禮照片。但你有過這方面的經驗嗎?拍攝兩個新郎,或是兩個新娘時,又應該怎樣做呢?國外網站 Buzzfeed 找來書中多名攝影師,讓他們分享自己對於同性婚攝的看法,部分內容如下︰1) Thea Dodd, Authentic Eye Photography︰為同性伴侶拍攝時,讓我反思了不少先入為主關於異性愛情的觀念
  • (中英):厲害了,中國科學家研究出同性繁殖!
    科學家表示,這些有兩個媽媽的老鼠體質健康,已經長大而且繁衍了自己的後代。But there was bad news on the all-male front. Mice with double-dads were attempted, but died within days of being born.
  • 同性戀合法的國家和地區名單一覽 最新同性婚姻合法國家
    當地時間1日上午9時30分,60歲的博多·蒙德和59歲的卡爾·克賴勒在柏林舍內貝格市政廳內登記成為德國第一對合法的同性婚姻伴侶。  德國總理默克爾第三個任期行將結束時通過的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從當天起正式生效。對於這對伴侶而言,這是經歷38年抗爭等到的勝利,從此德國的LGBT(非異性戀)人群擁有了與異性戀一樣完整的婚姻權利。
  • 動物都是雌性孕育後代,唯海馬海龍是雄性繁育後代,它為啥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動物都是雌性孕育後代的,然而自然界中卻有一種動物是雄性與後代,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這種動物就是海馬了。海馬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屬刺魚目海龍科,一般都生活在水溫相對較高的淺海中,特別是有珊瑚礁的地方。
  • 哆啦A夢:穿幫的3個設定,大雄和胖虎「同性相吸」,騙小孩子!
    《哆啦A夢》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經典動畫,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動畫成功塑造了大雄、靜香、哆啦A夢等經典的人物,每個人物都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點。儘管《哆啦A夢》這部動畫已經非常的成功了,但是在有一些劇情上還是出現了一些穿幫的地方。
  • 美研究發現動物同性行為或有助其社會行為進化
    雌信天翁相互求愛,然後一起撫養後代。 3.果蠅 進行同性性行為的雄果蠅可能缺少一種基因,這種基因能使它們分辨出兩性差異。不過在實驗室裡通過強制性群體配對形式,也能使它們產生同性性行為。當然沒人確定是否跳蚤也會交配,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之間有同性關係。最近生物學家在發表的一篇研究評論中,開始思考動物中的同性關係對這些動物的進化到底意味著什麼。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內森·貝利和馬琳·祖科發現,同性關係在動物王國很普遍,從蠕蟲到青蛙再到鳥類,都存在這種行為。
  • NASA女航天員太空盜竊同性伴侶銀行帳戶
    美國前空軍情報官員Summer Worden和NASA太空人Anne McClain是一對同性伴侶。有一天Summer Worden注意到她的銀行帳戶被未經許可訪問了。訪問她的電腦用的是NASA相關的網絡。在一番調查之後,她懷疑是她的前任,太空人Anne McClain,從國際空間站上黑入她的銀行帳戶。
  • 軍醫科普:單倍體幹細胞技術實現「子母河」同性生殖
    現實生活中,人們一直在嘗試開發各種輔助生殖技術,以幫助眾多不孕、不育夫婦成功孕育後代。最近,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開發了一種新的技術,甚至能夠讓女性之間也能夠獲得自己的後代,此般神奇的「女兒國」之水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技術呢?
  • 耶魯論文挑戰有關同性行為的歷史研究假設
    長期以來,研究這些行為的進化生物學家一直在努力解決所謂的「達爾文悖論」:當這些行為沒有提供後代的機會時,它們如何如此持久?耶魯大學林業與環境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篇新文章中指出,現在是時候將問題從「為什麼動物從事相同的性行為(SSB)」重新解釋為「為什麼不這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