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接連突破同性生殖障礙,沒對象也能生孩子了嗎?

2020-11-10 生物世界

婚姻生育,或許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前者是選擇契合的伴侶,後者是自身血脈的延續。不僅如此,總人口的婚育水平還會影響著和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因此,世界各國政府也不斷出臺政策以維持婚育率和人口平衡。

然而,2020年6月,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馬軍/宋逸團隊在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雜誌發表的論文顯示,自1990年以來,我國年輕女性已婚率和生育率持續下降【1】。這些社會壓力增大、受教育水平提高、男女性別比例不平衡等多種因素有關。

此外,當今社會,還有相當大的人群深受不孕不育的困擾,據統計,我國有超過5000萬不育不孕患者,超過正常育齡人口的10%,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在自然界的自然規律裡,人類必然是男女結合,才能孕育下一代。然而,自人類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以來,生命科學的發展速度也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不育不孕夫妻或同性伴侶,就能通過生物技術擁有自己的孩子。

孤雌生殖

2015年12月,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胡寶洋研究員、周琪院士、李偉研究員合作,在 Cell Research 雜誌發表了題為:Birth of fertile bimaternal offspring following intracytoplasmic injection of parthenogenetic 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s (雌性單倍體胚胎幹細胞胞漿內注射後生出可育的雙親後代)的研究論文【2】,該研究通過對印記基因的修飾,成功得到了活的具有兩個母系基因組的孤雌小鼠首次實現了哺乳動物的孤雌生殖。

人造精子

2016年3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周琪院士、趙小陽研究員、南京醫科大學沙家豪教授合作,在幹細胞領域頂級學術期刊 Cell Stem Cell 雜誌發表了題為:Complete Meiosis from Embryonic Stem Cell-Derived Germ Cells In Vitro (胚胎幹細胞衍生的生殖細胞在體外的完全減數分裂)的重磅研究論文【3】

研究團隊首先誘導小鼠胚胎幹細胞產生了功能性精子樣細胞(sperm-like cells),然後將這種精子樣細胞注入小鼠卵細胞中,成功產生了能生育的小鼠後代。這是人類首次在實驗室中創造出有功能的「人造精子」

研究團隊首先讓小鼠胚胎幹細胞接觸由GSK3抑制劑、MEK抑制劑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組成的化學混合物,從而將胚胎幹細胞誘導為原始生殖細胞(primordial germ cells)


接下來,研究團隊模擬這些原始生殖細胞的天然組織環境:讓這些細胞接觸睪丸細胞和諸如睪酮之類的性激素。在這些條件作用下,這些由胚胎幹細胞產生的原始生殖細胞經歷了完整的減數分裂,產生具有正確細胞核DNA和染色體含量的精子樣細胞(sperm-like cells)


最後,研究團隊將這些精子樣細胞注入小鼠卵細胞中,將形成的胚胎植入雌性小鼠體內。之後這些胚胎發育正常,成功產生健康的後代,而且這些後代也能繁殖下一代

該研究開發出這種基於幹細胞的方法,可以完全重現生殖過程中的減數分裂,產生功能性的精子樣細胞,更重要的是,這些由幹細胞產生的精子樣細胞能夠與卵細胞結合,並成功孕育可育後代。

這些研究不僅有望解決男性不育症,而且,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有望在不需要男性的情況下,通過幹細胞技術,實現自己做母親的願望。

孤雄生殖

2018年10月,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胡寶洋研究員、周琪院士、李偉研究員合作,幹細胞領域頂級學術期刊 Cell Stem Cell 雜誌上發表了題為:Generation of Bimaternal and Bipaternal Mice from Hypomethylated Haploid ESCs with Imprinting Region 的研究論文【4】

該研究在之前的基礎上,結合單倍體幹細胞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首次獲得具有兩個父系基因組的孤雄小鼠首次實現了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

同性生殖在低等動物中較常見,然而,對於哺乳動物和人類來說,進化而來的印記基因要求只有同時具備雙親染色體的胚胎才能存活。

為了突破這一難題,研究團隊在孤雄單倍體幹細胞中,篩選並最終刪除了7個重要的印記控制區段Nespas,Grb10,Igf2r,Snrpn,Kcnq1,Peg3,Gnas。然後將這些修飾過的細胞與另一顆精子所形成的孤雄胚胎幹細胞,成功發育成為了活的孤雄小鼠

這是人類首次獲得具有兩個父系基因組的孤雄小鼠,證實了即便在最高等的哺乳動物中,孤雄生殖也有可能實現


這些孤雄小鼠外觀正常,可以自主呼吸,但是都在出生後48小時內死亡。這也表明,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比孤雌生殖更難實現

從這些研究能夠看出,曾經不可想像的孤雌生殖、孤雄生殖,並非遙不可及,我國科學家已經在哺乳動物上實現了。自人類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以來,生命科學的發展速度也遠遠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不育不孕夫妻或同性伴侶,就能通過生物技術擁有自己的孩子。

參考文獻:

1、https://doi.org/10.1016/S2214-109X(20)30130-3

2、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cr2015151

3、https://doi.org/10.1016/j.stem.2016.01.017

4、https://doi.org/10.1016/j.stem.2018.09.004

相關焦點

  • 動物所突破哺乳動物同性生殖障礙
    同性生殖的現象在動物中並不罕見,例如在爬行類的蜥蜴、兩棲類的蛙,以及多種魚類中,都有「孤雌生殖」現象:即不經過與雄性的交配,雌性個體即可生下後代。作為有性生殖的補充,孤雌生殖能在缺乏雄性的情況下,維持個體的繁衍與種群的更新。與孤雌生殖對應的孤雄生殖則極其罕見,迄今只在一種斑馬魚中發現孤雄生殖。
  • 兩個爸爸也能生孩子?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
    「這項研究證明哺乳動物孤雄生殖的主要障礙正是印記基因,並且首次證實我們可以跨越這些障礙。」未參與這項研究的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研究員楊運桂說,「這對我們理解印記基因的進化和功能,以及它們在發育和疾病中的作用都有重要意義。」楊運桂所說的「印記基因」是怎麼給孤雄生殖添堵的,中國科學家又解除了什麼了不得的封印,你想弄明白嗎?
  • 2個同性雄老鼠已經生崽,你能接受人類同性生殖嗎?
    然而在一些低等植物、低等動物中存在另一種同性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孤雌生殖這一概念是1894年由科學家Owen首次提出,孤雌生殖的最顯著特點就是直接由卵細胞分裂,這一過程沒有任何精子參與,直接有卵細胞發育成新的個體,這一過程也被成為無性生殖。
  • 同性老鼠已經生出了幼崽,人類離同性生殖還遠嗎?你能接受嗎?
    同性生殖?主要是指兩個雄性或者是兩個雌性基因結合產生後代的生殖方式,在自然界中這種方式是受到限制的。沒有一個生物能夠進行這種奇葩的繁殖方式。但在人類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兩個同性小鼠就誕生了自己的後代。這項研究是中科院進行的,研究論文發表在了《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上。
  • 軍醫科普:單倍體幹細胞技術實現「子母河」同性生殖
    現實生活中,人們一直在嘗試開發各種輔助生殖技術,以幫助眾多不孕、不育夫婦成功孕育後代。最近,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開發了一種新的技術,甚至能夠讓女性之間也能夠獲得自己的後代,此般神奇的「女兒國」之水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技術呢?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李偉課題組、周琪課題組和胡寶洋課題組聯合在《細胞—幹細胞》上發表論文,宣布首次實現了哺乳動物的孤雄生殖。由兩隻雄性小鼠基因結合產生的後代,第一次有機會呼吸這個世界的空氣——雖然只有短短兩天。  「這項研究證明哺乳動物孤雄生殖的主要障礙正是印記基因,並且首次證實我們可以跨越這些障礙。」
  • 雌性鯊魚已生崽,雄性老鼠都抱娃,人類同性生殖還要多久?
    一條生活在美國亨利·多勒動物園中的雙髻鯊,它是在1999年在佛羅裡達州海岸被捕獲的,那時候,它剛出生不久,和另外兩條雙髻鯊一起來到了水族館,此後的近三年時間中,它連異性都沒見過,但是卻生下了一條幼鯊,儘管這個小傢伙只看了這個世界幾個小時,但是依然是個奇蹟,科學家剛開始認為是它的媽媽在海洋中與雄性有過交配,但精子在體內存活超過6個月的卻沒有先例,後來,科學家通過對幼鯊屍體研究發現
  • (中英):厲害了,中國科學家研究出同性繁殖!
    每天讀一篇 美語脫口說Same-sex mice have babies厲害了,中國科學家研究出同性繁殖但是有兩個爸爸的老鼠培育失敗,中國科學家說,用兩隻公鼠培育出來的幼鼠在出生兩天內就夭折。Why even try?為什麼要單性生殖?The researchers were trying to answer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why we have sex.
  • 有了人造子宮,男人真的能生孩子嗎?
    原創 六團隊 第十一診室圖片設計: 番薯丫 | 責任編輯: 大喵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導言去年,一則關於人造子宮的新聞大火,據說有了它,男人也能生孩子,女性再也不用受生育之苦。
  • 人類能在火星上生孩子嗎?也許比你想像的要難
    生孩子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同樣現在生兒育女不易從初期就各種檢查、孕期各種產檢、是一項極大的支出。不管地球上的事情了,有科學家提出人類可以在火星上生孩子嗎?在建立一個小的可持續的生態圈之前,人類首先必須回答一些關於基本生物學的棘手問題。
  • 同性伴侶孕育後代不再是夢
    同性別的人可以孕育後代嗎?現在有些技術已經讓同性生殖不再遙遠。這些技術能讓許多同性伴侶看到希望:擁抱遺傳學上屬於彼此的孩子。繪圖:Kelly Jaeger/Discover同性別的人可以孕育後代嗎?這聽起來像天方夜談,不過現在有些技術已經讓同性生殖不再遙遠。
  • 兩卵子也能生育,同性生殖成為可能,男性是否會被淘汰?
    正常情況下,同性生殖細胞之間是不可能產生融合的。要不然就不需要交配了。即便是在實驗室操作的情況下,將兩種同性的生殖細胞強行融合(例如,通過顯微操作將一隻精子的細胞核植入另外一隻精子中)。形成的「受精卵」也不會進一步的發育成胚胎。這是為什麼?
  • 中國科學家全球首次實現哺乳動物孤雄生殖
    科學家們人工構建出的孤雌或孤雄胚胎均在發育早期死亡。在爬行類和兩棲類不存在、而在哺乳類進化出來的印記基因被認為是阻礙哺乳動物同性生殖的重要因素。 東京農業大學Kono實驗室曾在未成熟卵中刪除了2個印記控制區段,成功得到了活的孤雌小鼠,首次實現了哺乳動物的孤雌生殖,引起廣泛關注。
  • 生孩子不需要「男人」!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生孩子不需要男人!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在動物界中也有很多物種面臨著找不到異性,甚至是不存在異性的窘境。但是無論如何, 動物們也要努力完成生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啊,怎麼辦呢? 於是它們另闢蹊徑, 開創了單性生殖的另類繁殖方式。
  • Cell: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類生殖細胞
    該研究12月24日在線發表在《細胞》上,科學家首先將皮膚細胞誘導成為誘導幹細胞 (iPS),這種細胞可以分化為任何細胞,包括精子和卵子。儘管他的細胞不能繼續發育,但是Saito發現如果將這些細胞移植到小鼠睪丸內,這種細胞能分化成熟並產生有功能的精子,如果將這種細胞移植到小鼠卵巢內,這種細胞能分化成熟並產生有功能的卵子,這種精子和卵子能在體受精。在人類細胞的同樣嘗試也取得部分成功,也能體外培養出生殖原細胞,但是成功率非常低,難以進行更多研究。
  • 同性生殖成為可能?雌性實驗成功雄性卻統統失敗,男性會被淘汰?
    我們在上學的時候就被教過,我們人類繁殖的細胞是這樣的,男性的生殖細胞中含有兩種染色體,分別是X和Y染色體。而女性染色體是X染色體。那麼當染色X和X結合的時候就是生的女孩,X和Y結合的時候就是男孩。而目的也很明確,它的存在保證了生物的繁殖必須要經過雌雄的結合才可以發生,防止同性繁殖。
  • 中科院實現哺乳動物同性繁殖:雌性小鼠完全健康,雄性早夭
    印記修飾能夠全跨越同性生殖障礙,孤雌小鼠完全正常、孤雄小鼠能存活但早夭。所謂的孤雌生殖,即即不經過與雄性的交配,雌性個體即可生下後代。作為有性生殖的補充,孤雌生殖能在缺乏雄性的情況下,維持個體的繁衍與種群的更新。
  • 2018年這7大頂級技術突破「很贊」
    1# 突破哺乳動物同性生殖障礙,首次獲得孤雄小鼠一隻健康的成年雙母親小鼠(bimaternal mouse)有了自己的後代;而雙父親小鼠(bipaternal)出生不久後便會死去。(圖片來源:LEYUN WANG)同性生殖的現象在動物中並不罕見,例如在爬行類的蜥蜴、兩棲類的蛙以及多種魚類中,都有「孤雌生殖」現象:即不經過與雄性的交配,雌性個體即可生下後代。但與孤雌生殖對應的孤雄生殖則極其罕見,科學家們迄今只在一種斑馬魚中發現了孤雄生殖。
  • 在我國的法律裡,同性婚姻是合法的嗎?
    長久以來,同性婚姻都是人權討論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同性婚姻合法嗎?」我國婚姻法關於結婚規定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呢?針對這幾個問題下面法律快車小編為您解答疑惑,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同性婚姻合法嗎?同性婚姻,在很多國家已經得到了允許,甚至同性婚姻還是可以收養小孩的。在中國,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可能大多數人還是不能夠接受同性婚姻的。
  • 探秘人造精子卵子:當皮膚細胞能變成生殖細胞
    幹細胞會在這樣的環境中生長發育並最終形成精子嗎?兩年後,科學家們宣布他們發現了原始的人類生殖細胞的證據,這一重大發現成為了一條全國性新聞。「我在美國公共電臺上聽到了這個消息。我當時在想,『媽的,這不是在說我嗎?」B.D.回憶道。這個實驗試圖把從成年人身上獲得的普通細胞轉化為功能健全的生殖細胞,即精子或卵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