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是易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八卦的字面上的含義,在唐朝的易經學家孔穎達的《周易正義疏》裡較為貼切的議論:「卦者掛也,是掛物象以示人,故謂之卦」。
意思是說通過八種具體代表性的符號來象徵宇宙萬物中的變化、運行。以此來判斷事物的吉兇,含有給它們分別掛上號的意思,所以叫做八卦。八卦的符號以及名稱,依次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為了使這些符號便於記憶,有一首「八卦取象歌」:「乾三連、坤六斷、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震仰盂、艮覆碗。」非常形象的分別說出了八個卦象的特點。
八卦是怎樣產生的呢?在《周易·繫辭》中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生兩儀:太極,是天地混沌,陰陽未分時的「元氣」狀態。後來漸漸出現分化,古人說:「混沌初開,乾坤始尊。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古代傳說天地未分之時,陰陽兩氣混雜如雞蛋,後來盤古氏開天闢地,奠定乾坤。天在上,地在下,形成天尊地卑之勢。兩儀,就是天和地,用符號「一」代表天。代表陽;用符號「--」代表地,代表陰。這「一」和「--」分別叫陽爻和陰爻,是八卦的基本符號。
兩儀生四象;陰和陽繼續演變,相重或相交,產生出老陽,老陰,少陰,少陽這四象,這四象象徵著四時,四方等現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再繼續演變,陰陽再相重複或相交合,就產生出上述的八個卦了。分別象徵八節、八方等等現象。
八卦的五行屬性是:坎屬水、離屬火、乾和兌屬金、震和巽屬木、坤和艮屬土。八卦圖的種類,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兩種圖形,一種是「伏羲八卦」,又叫「先天八卦」;
另一種是「文王八卦」,又叫「後天八卦」,據說文王八卦是出伏羲八卦演變出來的,並且它也是後世所流行與應用的常用八卦,先天八卦主「生」,據說人們的飲食、穿衣、生老病死、養殖種植、冶鍊金屬等等生態、生產方面的事情,可以用先天八卦進行測算。
後天八卦主「克」,據說人們的祭祀、婚喪嫁娶等等事物、活動方面的情況,可以用後天文王八卦來進行測算。
「九宮」,是在洛書的基礎上,用文王八卦及其後天數按一定規律排列組成的四正宮、四維宮和中宮。具體如下圖:
九宮中的四正宮,指位於正東的震宮、正西的兌宮、正南的離宮、正北的坎宮;四維宮,則指東南的巽宮、東北的艮宮、西南得坤宮、西北的乾宮。中宮,自然在中央地帶了。
九宮的特點是,圖中各宮的數字不論橫向、豎向、斜向,三宮相加所得之和都是十五。這種微妙的數字現象表現了古代人的智慧,為了便於記憶,古人留下了一首歌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
以人體作為比喻:戴著九的帽,穿著一的鞋,左邊身是三,右邊身的七,雙肩是二與四,兩腳是六和八,這就很簡單地指出了九宮中後天數字的排列方式。
更多《周易》文化內容敬請關注、收藏、轉發分享、點讚
關於《周易》你有什麼看法和想法呢?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