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社會心理學(二)》作業題三
一、單項選擇練習題
1. 目前通行的心理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主要是建構於什麼理論的基本框架之上:
A. 精神分析理論 B. 社會學習理論 C. 生理解剖理論 D. 符號互動理論
2. 文化人類學取向的社會心理學其傳統的研究方法是跨文化的:
A. 問卷調查法 B. 現場研究法 C. 歷史資料法 D. 實驗室實驗法
3.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現代社會科學,主要研究:
A. 個人心理 B. 社會心理 C. 人類社會行為 D. 人類社會結構
4. 費孝通的《江村經濟》和懷特的《街角社會》在收集資料時基本上採用的是:
A. 訪談法 B. 文獻檔案法 C. 實驗法 D. 觀察法
5. 解決實驗者傾向性的辦法之一,是採取實驗中的:
A. 不問法 B. 雙盲法 C. 單盲法 D. 暴露法
6. 第一個用「價值中立」概念來表達客觀性原則的是:
A. 迪爾凱姆 B. 帕森斯 C. 韋伯 D. 馬克思
7. 「價值中立」原則認為,科學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應是獨立於研究者的:
A. 經濟地位 B. 價值立場 C. 家庭環境 D. 男女性別
8.社會心理學的三種主要的研究取向除了心理學取向、社會學取向外,還有一種是:
A. 政治學取向 B. 經濟學取向 C. 文化人類學取向 D. 教育學取向
9.人格在心理學當中常指一個人從整體上表現出來的:
A.人品特徵 B.學習狀態 C.道德情感 D.心理面貌
10.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主要取決於個體經歷的:
A.家庭結構 B.人際關係 C.社會化進程 D.學校教育
11. 弗洛依德認為,在人的人格發展中,具有決定作用的是伊列克綴情結和:
A. 皮格馬利翁情結 B. 馬林諾夫斯基情結 C. 俄迪浦斯情結
D. 米爾格拉姆情結
12.在實際的研究過程中,存在著兩個自我概念,一個是self,另一個是:
A. I B. Me C. ego D. super-ego
13.人格是個體內部決定其特徵行為和思想的身心系統的:
A.動力組織 B.內在潛能 C.情感側面 D.心理面貌
14.Self是個體有關自己的:
A.客觀經驗 B.主觀經驗 C.具體思維 D.抽象思維
15.最早提出印象形成中的近因效應的是:
A.阿希 B.戈夫曼 C. 林語堂 D.盧欽斯
16.認知者在與熟人交往時,起較大作用的是:
A.近因效應 B.首因效應 C. 末尾效應 D.暈輪效應
17.刻板印象一經形成便具有較高的:
A.變化性 B.反覆性 C. 穩定性 D.聯想性
18.和基本歸因錯誤有著十分密切聯繫的是:
A.「行動者-觀察者效應」 B.「前臺-後臺效應」
C. 「首因-近因效應」; D.「主我-客我效應」
19. 表明教師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發展的是:
A. 皮格馬利翁效應 B. 洛倫茲效應 C. 託馬斯效應 D. 唐璜效應
20. 電影和電視中的暴力節目直接影響到兒童的:
A. 侵犯行為 B. 勞動行為 C. 消費行為 D. 群體行為
A.人品特徵 B.學習狀態 C.道德情感 D.心理面貌
21.個體生活情境層次是個體人格形成和發展的:
A.動力機制 B.微觀機制 C.中觀機制 D.宏觀機制
22.庫利認為,自我或人格是社會的產物,其產生只能通過:
A.社會互動 B.個人冥想 C.歷史演化 D.學術研究
23. 兒童天生的「語言獲得裝置」簡寫成:
A.LAD B. HAD C. CAD D. FAD
24. 弗洛依德認為,在人的人格發展中,具有決定作用的是伊列克綴情結和:
A. 皮格馬利翁情結 B. 馬林諾夫斯基情結 C. 俄迪浦斯情結
D. 米爾格拉姆情結
25. 反向社會化又稱:
A. 無社會化 B. 逆向社會化 C. 順向社會化 D. 標準社會化
26.庫利認為,自我或人格是社會的產物,其產生只能通過:
A.社會互動 B.個人冥想 C.歷史演化 D.學術研究
27.皮亞傑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分為前後相繼的:
A.兩個階段 B.三個階段 C. 四個階段 D.七個階段
28. 根據埃裡克森的理論,老年期的主要任務是獲得:
A. 完滿感 B. 安全感 C. 羞恥感 D. 勤奮感
A.LAD B. HAD C. CAD D. FAD
29. 根據埃裡克森的理論,學齡期的主要任務是克服:
A. 內疚感 B. 自卑感 C. 羞恥感 D. 孤獨感
30.《心靈、自我與社會》一書的作者是:
A.費孝通 B.米德 C. 詹姆士 D.庫利
31.「狼孩」雖經教育也難以象正常人那樣說話,似乎說明:
A.LAD不存在 B. HAD不存在 C. CAD不存在 D. FAD不存在
32.坎特有關個體在組織中的態度和行為的理論建立在:
A.學習情境的三個結構特點的基礎上 B. 工作情境的三個結構特點的基礎上
C.本能情境的三個結構特點的基礎上 D. 生活情境的三個結構特點的基礎上
33.拉皮爾認為態度與行為間存在著很大的:
A.不一致性 B.一致性 C. 排斥性 D.重疊性
34.費希伯恩和阿澤恩就態度與行為關係,提出了:
A.「行動意圖模式」 B.「態度意圖模式」
C. 「態度行為模式」 D.「主觀期待模式」
35.瑟斯頓量表也稱:
A.等量法 B.差量法 C. 等距法 D.差距法
36.進行著名的「單面和雙面傳播」實驗的是:
A. 拉皮爾 B. 瑟斯頓 C. 霍夫蘭德 D. 李凱爾特
37.用來消除偏見和歧視的一種方法是在認知上將外群成員:
A.社會化 B. 敵對化 C. 個體化 D. 理想化
38.從手段來看,非正式溝通多採用:
A.文字的方式 B. 表情的方式 C. 口頭的方式 D. 暗號的方式
39. 提出「近體學」概念的是:
A.伯德惠斯戴爾 B. 阿希 C. 霍爾 D. 喬姆斯基
40. 模仿可以分為自發的模仿和:
A.先天的模仿 B. 習得的模仿 C. 自覺的模仿 D. 被動的模仿
41、 莫裡諾發明了表示群體內成員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示意圖,取名叫:
A.社區圖 B. 社會圖 C. 社網圖 D. 社量圖
42. 角色可以劃分為先賦性角色和:
A.先天性角色 B. 後發性角色 C. 自發性角色 D. 自致性角色
43. 戈夫曼的「角色投入」相當於薩賓的:
A.「角色扮演」 B. 「角色功能」 C. 「角色意識」 D. 「角色參與」
44. 根據角色表現的隱顯狀況,可以劃為潛隱性角色和:
A.凸現性角色 B. 明顯性角色 C. 活躍性角色 D. 自致性角色
45. 薩賓和艾倫覺得用來代替「角色扮演」一詞的是:
A.「角色行使」 B. 「角色功能」 C. 「角色意識」 D. 「角色參與」
46. 在薩賓看來,瀏覽商品的顧客是屬於:
A. 0度參與 B. 漫不經心參與 C. 生物性參與 D. 深度參與
47. 過程角色論者提出,只有從動態、從角色扮演的全過程來分析角色才能建立合理的:
A. 行為理論 B. 角色理論 C. 動機理論 D. 態度理論
48. 時尚最為常見的初始形態是:
A. 時尚 B. 時髦 C. 時趣 D. 時狂
49. 「棒框測驗」表明,女性屬於:
A. 場域獨立型 B. 場域依賴型 C. 時間獨立型 D. 時間依賴型
50、 「棒框測驗」表明,男性屬於:
A. 場域獨立型 B. 場域依賴型 C. 時間獨立型 D. 時間依賴型
51. 奧爾波特發現並證實了他人在場對一個人完成任務具有:
A. 抑制作用 B. 促進作用 C. 比較作用 D. 暗示作用
52. 裡弗斯發現,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民族可能會有不同的:
A. 性經驗 B. 聽錯覺經驗 C. 視錯覺經驗 D. 越軌經驗
53. 伯裡發現,遊牧民族多屬:
A. 場域獨立型 B. 場域依賴型 C. 時間獨立型 D. 時間依賴型
54 在傳統中國社會,最重要的善行和德行是:
A. 慈愛 B. 致富 C. 個性 D. 孝
55.臉面的社會學研究告訴我們,臉重在守護,而面子重在:
A. 爭取 B. 維護 C. 破壞 D. 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