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小車看科技,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地球大氣層有什麼作用?
地球大氣層的作用
地球周圍有一層厚度約100千米的大氣。這層大氣是地球上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給生物和人類提供了時刻都不可缺少的氧氣,能使地面上保持適宜的溫度。由於太陽輻射在穿過地球周圍大氣層時,大氣要吸收、散射和反射一部分,使得太陽射向地球的總能量受到削弱。因此,到達地球表面的直接太陽輻射強度,是隨著大氣的物理狀態和太陽光線穿過大氣路徑的長短而發生變動的。白天,太陽照射的時候,大氣使陽光帶來的熱量均勻發散開,地表的溫度也隨之均勻且緩慢地升高。
晚上背對太陽的時候,地面將白天從太陽那裡吸收的熱量散發到空氣中,但大氣又使這種散發過程緩慢地進行,因此夜晚地表的溫度不會降得太低。正是由於大氣的這種作用,才使地表上的溫度總是保持在一個適宜於人類生活的範圍內。大氣層使地面避免了會受到那些天上射來的石塊的襲擊。在太陽系裡,除了有行星、衛星、彗星之外,還有無數大小不一、數量龐大的石塊。這些石塊都和地球一樣圍著太陽繞圈子,有的石塊轉到了地球附近,由於受到地球的引力從而被吸過來。它們的速度大得出奇,有的是每秒十幾千米,有的甚至達到70~80千米/秒。
正因為地球周圍有這層大氣,才使那些闖進來的石塊受到強烈的摩擦,越來越熱,最後引起自燃。在夜晚,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天空中划過的流星,就是那些正在燃燒的石塊。但多數石塊在落到地面之前就已經燒光了,變成了氣體和塵埃。大氣層還能吸收掉太陽系其他恆星、星系發出來的對生物和人體有害的紫外線和X射線。所以,地球大氣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地球大氣的總質量約為5000萬億噸。大氣聚集在地球的周圍,離地面越近大氣密度越密集,反之,則越稀薄,形成了可以再分出若干層的大氣圈層。
高度在100千米左右以下的地球大氣,從高到低、由疏到密,雖有很大差別,但成分一致,都是我們在地面上可以接觸到時刻都在呼吸著的空氣空氣中,如按體積計算,氨氣約佔78%,氧氣約佔21%。還有其他多種成分,但含量都很少,像經常可遇到的二氧化碳,僅佔0.03%左右。空氣的這種組成,正好適宜人體的需要,使紫外線的輻射幾乎不能到達地面。這種太陽紫外線輻射對生物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如果大氣中失去了臭氧層,則一切生物都將被太陽紫外線輻射所傷害。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地球大氣層的保護功能,但是近年來超音速飛機的頻繁飛行、農業肥料和工業氟利昂製冷劑的大量使用卻造成了臭氧層的破壞,這種自毀家園的行為已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每年春季在南極大陸上的高空大氣中臭氧含量急劇減少,減少量甚至達臭氧正常含量的50%以上。20世紀80年代,人們在南極地區上空發現了臭氧洞。(在空間分布上類似於低谷的大洞,被稱為臭氧洞)。為了拯救我們美麗的家園,世界各國已經積極行動,籤署了《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各國經過一系列努力和磋商,最終在1997年12月達成協議,通過了《京都議定書》,確定發達國家必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010年要比1990年減少5.2%,這將成為我們保護地球環境的良好開端。